查看原文
其他

名碟推荐 | 伯恩斯坦版《安魂曲》

曾伟 乐迷心窍 2022-05-02




推 荐 曲 目




《继叙咏》中的第二段“号角响彻四方” 

《奉献经》中的第一段“圣主耶稣”

《圣哉经》

《福哉经》

《圣餐经》


在音乐史上,有“五大《安魂曲》”之说,包括莫扎特、凯鲁比尼、勃辽兹、威尔第、福雷,音乐会上演奏得最多的是莫扎特和威尔第的《安魂曲》。如果要一位略通音乐的人说出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 恐怕十有八九的回答也不出其右。


▼① I. INTROITUS  进堂咏

Requiem 安魂曲(合唱,女高音)[6’39]


莫扎特的《安魂曲》采用了德文歌词,但是根据通用的规则,莫扎特也在乐曲上填写了拉丁文歌词。第一段《进堂咏》类似于序曲,大管和圆号开始了庄重的引奏,合唱唱出了“望主赐彼安息并以灵光承照”——这段音乐非常感人。第二段合唱《慈悲经》以十分壮丽的赋格曲式展开,因为莫扎特把前两部分完全以交响化的曲式创作,所以听起来非常地恢宏、庄严。最后的《圣餐经》续写者苏斯迈尔重新引用莫扎特在第一部分中使用过的旋律段落,以求达到前后呼应――给人以“莫扎特式的结束”的效果。



由于苏斯迈尔续写的部分与莫扎特的创作部分颇有差距,且争议颇多,所以对于这部作品的价值在学术界大有“疑问派”。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和音乐爱好者,都对莫扎特创作这部作品的热情和执着持赞赏态度。著名的日本乐评人志鸟荣八郎曾说:“我聆听这部作品时,不仅仅是感受到莫扎特耗尽自己的心血来创作,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莫扎特创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那种坚强的意志。莫扎特的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我,每听一次,我都充满了新的勇气和力量”。




在莫扎特《安魂曲》的推荐上,《企鹅唱片指南》的专家以“节奏的强烈震撼人心”而倾向于卡拉扬1987年的数字录音版本。而比《企鹅唱片指南》资格更老的《留声机》杂志则给与伯恩斯坦的1988年版本以如下的评价:“这是一个胸怀广阔、具有类似于19世纪的观点解析的有深度的演绎。慢乐章铺垫的很有想法,快的乐章又有戏剧性,指挥家以其一贯的高水准,张弛有度”。即使按照时兴的方法“卡拉扬PK伯恩斯坦”,大家亦不难看出,伯恩斯坦以音乐处理的手法胜出!



曲   目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 - 1791)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安魂曲》D小调,作品626号

(管弦乐编配:弗朗兹·拜尔)


I. INTROITUS  进堂咏

Requiem 安魂曲(合唱,女高音) [6’39]

II. KYRIE 慈悲经 (合唱) [2’44]

III. SEQUENTIA继叙咏

1.DIES IRAE末日经(合唱)  [1’44]

2. TUBA MIRUM 号角响彻四方(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4’30]

3. REX TREMENDAE 至尊之主 (合唱)[2’42]

4. RECORDARE 勿忘救我(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5’43]

5. CONFUTATIS 羞惭无地(合唱)  [2’22]

6. LACRIMOSA 痛哭之日(合唱)  [5’38]

IV.OFFERTORIUM奉献经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合唱,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3’30]

HOSTIAS牺品与祈祷(合唱)  [4‘02]

V.SANCTUS圣哉经(合唱)  [1’50]  

VI. BENEDICTUS福哉经(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 [5’17]

VII. AGNUS DEI羔羊经(合唱)  [4’54]

VIII. COMMUNION圣餐经(女高音,合唱)  [6’51]


玛丽·麦克拉夫林:女高音

玛丽亚·艾文:女高音

杰里·哈德雷:男高音

科恩柳斯·霍普曼:男低音

合唱: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

合唱指导:沃尔夫冈·西林格

管风琴演奏:弗里德里曼·文格胡弗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② II. KYRIE 慈悲经 (合唱)  [2’44]






专 辑 演 奏 特 点


《安魂曲》具有复杂的曲式结构,要求人声和器乐有机地配合。这张实况录音真实地再现了音乐会的现场,音乐的细节表现十分丰富,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心。专辑于1989年7月20日发行,翌年获奖。人们说,这是莫扎特《安魂曲》的诸多录音当中,少有的、能够听出“哀痛”的版本。


▼③ III. SEQUENTIA继叙咏

1.DIES IRAE末日经(合唱)  [1’44]



这张专辑还有另外一个隐藏在唱片后面的故事:专辑的封面是伯恩斯坦的妻子——戏剧演员、歌唱演员费丽希娅。这位智利姑娘1951年和伯恩斯坦结婚,1979年患癌症去世。期间,两人因情感问题于1976年分居,1977年妻子被诊断出癌症之后,伯恩斯坦又回到妻子身边。


▲巴伐利亚以奢华的巴洛克风格著称的阿比大教堂


1988年在巴伐利亚以奢华的巴洛克风格著称的阿比大教堂现场演出并录制莫扎特《安魂曲》,伯恩斯坦将录音题赠给亡妻,以示悼念。封面是根据她在歌剧演出剧照的基础上,由卡尔·冯·文切特设计。


▼④ 2. TUBA MIRUM 号角响彻四方(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4’30]



一位美国乐评人在网络BBS上留言说:我既是演奏员,又是听众,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听过很多的实况演出,也听过很多的录音。据我所知,这是8轨录音。以职业的见解,我认为,这张唱片可以这样评价:乐队:5分,合唱:5分,乐器独奏:4分,独唱、领唱:3+,数字录音、平衡等:3+,忠实莫扎特原作:我只给1分。因为,这是由弗朗兹·拜尔编配的管弦乐配器版本,不是莫扎特-苏斯迈尔的原始版本。这个版本很特殊。



▼⑤3. REX TREMENDAE 至尊之主 (合唱) [2’42]



《留声机》杂志给与这张唱片如此的评价:“这是一个胸怀广阔、具有类似于19世纪的观点解析的有深度的演绎。慢乐章铺垫的很有想法,快的乐章又有戏剧性,指挥家以其一贯的高水准,张弛有度”。而AMAZON.COM的评价是这样的:“这是一张充满了热情的《安魂曲》实况录音。合唱大起大落,充满活力,无论是乐队还是合唱团,都和伯恩斯坦的诠释手法丝丝相扣,表现出指挥要求的每一个细节”。



专 辑 录 音 特 点



本CD录音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管弦乐、合唱、领唱几个方面的总体平衡感,管弦乐各声部的层次丰富。数字录音真实地再现了教堂声响的空间感,



乐 曲 赏 析


莫扎特生命最后的不朽杰作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曲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莫扎特的安魂曲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进堂咏(Introitus)、慈悲经(Kyrie)、继叙咏(Sequenz)、奉献经(Offertorium)、圣哉经(Sanctus)、福哉经(Benedictus)、羔羊经(Agnus Dei)、圣餐经(Communio)。莫扎特在写到“继叙咏”的第6段“痛哭之日”的第八小节时去世,他完成了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弦乐,第三、四部只完成了合唱。帮他将全曲完成的有奥地利的作曲家艾伯勒、斯塔德勒和莫扎特的学生苏斯迈尔,但主要是苏斯迈尔之功。尽管苏斯迈尔的确才情不足,就连莫扎特本人也认为他比较笨,但莫扎特在临终前曾对苏斯迈尔有所交代,所以苏斯迈尔的后续部分,还是基本体现了莫扎特在前一部分的风格。



▼⑥ 4. RECORDARE 勿忘救我(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5’43]



其实聆听《安魂曲》时大可不必非要了解这是什么什么“经”,能听而有所其感即可,至于宗教的有关内容,了解一下则有助于欣赏。


作 曲 家 介 绍



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


▲莫扎特(【乐迷心窍】王立翔 画)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在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地,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⑦ 5. CONFUTATIS 羞惭无地(合唱)  [2’22]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茨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由于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这段不稳定的雇佣关系终于在1781年结束,他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莫扎特曾说:“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⑧ 6. LACRIMOSA 痛哭之日(合唱)  [5’38]



1791年莫扎特因病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有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安魂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未完成的遗作。



音 乐 体 裁 介 绍


超度亡灵的圣咏——安魂曲




“安魂曲”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荣耀经”(Gloria) 与“信经”(Credo),增加了“末日经”(Dies irae)。之所以称其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音乐史中许多作曲家都曾以此题材创作,著名的《安魂曲》有莫扎特(未完成)、威尔第、柏辽兹、帕莱斯特里纳、福雷和德沃夏克等人的创作。


▼⑨ IV.OFFERTORIUM奉献经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合唱,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3’30]



演奏家、歌唱家介绍


女高音歌唱家

玛丽·麦克拉夫林

Marie McLaughlin



玛丽·麦克拉夫林是著名的英国女高音歌唱家,在歌剧界享有名气。先后与日内瓦大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汉堡歌剧院、柏林歌剧院、洛桑歌剧院、洛杉矶剧院等合作,演出过《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唐璜》、《黎格莱托》、《茶花女》、《卡门》、《艺术家的生涯》、《未出嫁的新嫁娘》、《风流寡妇》、《马哈哥尼城的兴衰》等歌剧中担任主角,并以演唱莫扎特的作品为著名。




女高音歌唱家

玛丽亚·艾文

Maria Ewing


玛丽亚·艾文出生在美国的底特律,毕业于克里夫兰音乐学院。1968年首次登台,演出《黎格莱托》。1976年首次亮相大都会歌剧院,紧接着又在米兰斯卡拉剧院登台。出演了《卡门》、《麦克白夫人》、《莎乐美》等歌剧中的主要角色。




男高音歌唱家

杰里·哈德雷

Jerry Hadley


美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杰里·哈德雷曾先后三次获得“格莱美奖”,以演唱莫扎特作品见长。同时涉猎百老汇音乐剧、轻歌剧以及流行歌曲领域,多才多艺。


1977年毕业于伊利诺 Illinois音乐学院。先后和大都会歌剧院、芝加哥抒情剧院、旧金山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柏林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萨尔茨堡音乐节等合作。




男低音歌唱家

科恩柳斯·霍普曼

Cornelius Hauptmann


德国男低音歌唱家科恩柳斯·霍普曼毕业于伯尔尼音乐学院。1989年与斯图加特国立歌剧院合作首次登台,先后在慕尼黑、莱比锡、巴黎、里斯本、马德里、里昂、柏林、阿姆斯特丹、苏黎世等地著名的歌剧院参演歌剧,合作过的指挥包括伯恩斯坦、祖宾·梅塔、约翰·艾略特·加迪纳、尼古拉·哈农库特、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内维尔·马里纳、库特·马苏尔、罗杰·诺灵顿等名家。




▼⑩ HOSTIAS牺品与祈祷(合唱) [4‘02]




指挥家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1918-1990)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早年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乐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其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交响曲《耶利米》,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西区故事》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伯恩斯坦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


有评论认为:伯恩斯坦比他同时代的卡拉扬相对来说更加伟大,为什么?因为伯恩斯坦在艺术发展方面比卡拉扬更加全面,在音乐发展史上、特别是对美国音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伯恩斯坦之前, 美国所有著名交响乐团的大指挥都来自欧洲, 如托斯卡尼尼、奥曼迪、瓦尔特、马勒等;而伯恩斯坦却是地道出自美国的杰出指挥家,而且他的终生成就,使他无可置疑地成为二十世纪世界乐坛中最重要的指挥家。


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指挥家之一,伯恩斯坦指挥演奏的曲目范围广大, 包括各种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以及他自己写作的作品,不过严格说来他更适合诠释浪漫派作品。伯恩斯坦创作的一些音乐剧和芭蕾音乐作品很受欢迎,音乐剧《西区故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根据这部音乐剧拍摄的同名影片曾获得1961年奥斯卡奖的10项大奖。


著名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说:“伯恩斯坦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以及他作为一个音乐诠释者那令人倾倒的狂热激情,对其同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幸的是,那些未曾与伯恩斯坦见过面的人,现在可以从唱片、影片以及伯恩斯坦的传记当中,了解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⑪ V.SANCTUS圣哉经(合唱)  [1’50]



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在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这里在1924年就已经成立了第一家广播乐团——慕尼黑广播乐团;到了战后,又有两家广播乐团几乎同时开张:巴伐利亚广播管弦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其中水准最高、影响最大、成就最为显赫的要算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了。


1949年,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然而德国人对于音乐的执迷和热爱依然不改。在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努力下,指挥家欧根·约胡姆开始筹备一个新的交响乐团。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约胡姆第一次登台就是在这里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在那之后他虽然走遍了德国的许多城市,但是还没有在慕尼黑担任过一个乐团的首席指挥,这也许令他稍感遗憾,因而,此番的使命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约胡姆很快就请到了一批杰出的器乐独奏家和室内乐高手作为乐团各个声部的首席,这是这支乐团从建团之日起就有着非同寻常的声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世界水平的根本保证。就在它建立的这一年,理查·施特劳斯回到他的家乡慕尼黑庆祝自己的85岁生日,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乐团的第一位客席指挥,在音乐会上指挥了自己的作品。此后不久,1949年9月8日,施特劳斯与世长辞,因而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合作就成为他作为指挥家的最后一次露面。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约胡姆的调教下,不仅成为德国最出色的广播乐团,而且也是公认的仅次于柏林爱乐乐团的德国代表性乐团。其演奏上的突出之处在于曲目范围之宽广和表现能力之优异。1957年,乐团参加了爱丁堡音乐节,在音乐界引起了轰动;第二年,乐团赴美国演出,同样受到热烈的欢迎。约胡姆所创立的柔软而透明的乐团音响,直到他离开多年之后还顽强地存在于乐团的演奏之中,已经成为乐团典型的传统音色了。


与其他广播乐团一样,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除了大量演奏经典作品以外,也负有推广当代音乐创作的使命,以音乐会表演和广播录音等方式对当代作曲家予以支持和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乐团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当代音乐教育团体。


自约胡姆之后,担任过乐团首席指挥的还包括库贝利克和柯林·戴维斯。作为杰出的指挥家,他们两人都为乐团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993年,洛林·马泽尔成为乐团的音乐总监。


近年中,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经常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来设计和展开的,比如以《庄严弥撒》作为高潮的贝多芬交响乐作品的巡回演出,“从帕勒斯特里那到斯特拉文斯基——教堂音乐巡礼”,以《安魂曲》作为结束的莫扎特作品,以及马勒、布鲁克纳和舒伯特的交响曲全集等。这种选题方式既说明乐团在选择作品时的宏观性和思想性,也说明乐团在保留曲目方面范围之宽。





▼⑫ VI. BENEDICTUS福哉经(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 [5’17]





《安 魂 曲》歌 词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 - 1791)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安魂曲,作品626号


第一部分


01

0I.进堂咏(INTROITUS)


望主赐彼安息

并以灵光承照


赞美诗献给锡安的主

崇敬献给耶路撒冷的主


主呀,请垂听我的祈祷

众生万物皆归于主


望主赐彼安息

并以灵光承照


02

II.慈悲经(KYRIE)


天主,矜怜我等

基督,矜怜我等

天主,矜怜我等


03

III.继叙咏(SEQUENTIA)


望主赐彼安息

并以灵光承照


公道自在人心

何惧蜚语流言


望主赐彼安息


1.末日经(DIES IRAE)

末日来临,震怒之日

此日,世界将化为灰烬

正如大卫与西比尔所预言

天翻地覆,地动山摇

末日审判来临之时

是非善恶,件件分明!


2.号角响彻四方(TUBA MIRUM)

号角声起,响彻四方

它穿越所有的坟墓

将所有的灵魂召集到审判台前


当人类出现之时

死神与自然皆为之震惊

他们将要接受审判


在记事簿上

桩桩件件记分明

审判即将据此进行


审判官落座就位

一切隐秘即将显现

一切都将得到报应


我是有罪之人,还有何话可说

正人君子仅以身免

谁来为我求情?


3.至尊之主(REX TREMENDAE)

至尊之主啊!

你施恩不望报

快来拯救我这可怜之人!


4.勿忘救我(RECORDARE)

勿忘救我,仁慈的耶稣

我就是你来到世上的理由

请勿弃我,在世界的末日


筋疲力尽的主用目光寻找我

你在十字架上受的难拯救了我

你受的苦并非徒劳

公正无私的审判官

请赦免我的罪孽

在清算之日到来之前


我苦苦哀求,我是有罪之人

罪孽使我羞愧

主啊,宽恕哀求者吧!


宽恕玛丽亚的主

倾听盗贼申诉的主

同样也会给我希望


虽然我的祈祷对你毫无价值

主的仁慈,主的恩宠

不会让我在地狱之火中消融


请让我做你的羔羊

让我远离邪恶

站到你的右边来


5.羞惭无地(CONFUTATIS)

你使该受指责的人羞惭无地

又将他们投入地狱的烈火

主啊,请赐我真福!


我跪倒在地,祈求主的怜悯

我已万念俱灰

请在最后的时刻拯救我!


6.痛哭之日(LACRIMOSA)

痛哭之日

有罪的人革面洗心

从灰烬中再生

主啊,请宽恕他!


仁慈的主啊

赐彼安息

赐彼永息

阿门!



▼⑬ VII. AGNUS DEI羔羊经(合唱)  [4’54]





第二部分


04

IV. 奉献经(OFFERTORIUM)


1.圣主耶稣(DOMINE JESU CHRISTE)

圣主耶稣,荣耀之主

拯救因信仰而死去的灵魂

于地狱和痛苦的深渊


从狮子的口中拯救他们

不让地狱吞噬他们

不让他们堕入无尽的黑暗


让米歇尔圣者,众天使的领头人

带给他们主的圣洁之光

如同你对亚伯拉罕和他的后代

许下的诺言


2. 牺品与祈祷(HOSTIAS)

圣主耶稣,荣耀之主

给主献上牲品与祈祷

请接受他们的奉献

为了牢记那个日子的灵魂


主啊,请宽恕他们

让他们从死走向生

如同你对亚伯拉罕和他的后代

许下的诺言


05

V. 圣哉经(SANCTUS)


圣哉,圣哉,圣哉!

万军之主

天地之间充满主的光辉

赞美献给至高无上的主


06

VI. 福哉经(BENEDICTUS)


福哉,奉主之名而来者

赞美献给至高无上的主!


仁慈的主啊

赐彼安息

仁慈的主啊

赐彼永息


07

VII. 羔羊经(AGNUS DEI)


上帝的羔羊,你消除了世间的罪孽

赐彼永息!

主啊,让灵光承照

永远与虔诚的基督徒同在

因为主是仁慈的主


上帝的羔羊

你消除了世间的罪孽

赐彼永息!

主啊,赐彼永息

并以灵光承照


08

VIII. 圣餐经(COMMUNION)


主啊,让灵光承照

永远与你的圣徒同在

因为主是仁慈的主


主啊,赐彼永息

并以灵光承照

永远与你的圣徒同在

因为主是仁慈的主



▼⑭ VIII. COMMUNION圣餐经(女高音,合唱)  [6’51]




演 奏、演 唱


玛丽·麦克拉夫林:女高音

玛丽亚·艾文:女高音

杰里·哈德雷:男高音

科恩柳斯·霍普曼:男低音


合唱: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

合唱指导:沃尔夫冈·西林格

管风琴演奏:弗里德里曼·文格胡弗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DG 品 牌 的 历 史




DG是世界出版古典音乐唱片最著名的唱片公司,不仅有着百余年悠久历史,而且还拥有众多世界一流艺术家和高品质的精彩录音。今天,DG已成为古典音乐唱片领域中最权威的代表。DG所出版的唱片,也成为全世界古典音乐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珍品。


1898年5月,留声机唱片的发明人艾米·伯林纳在伦敦创立了“留声机唱片公司”,同年10月,伯林纳与他的兄弟约瑟夫又共同创立了全世界第一座生产留声机以及唱片的工厂,公司全名为: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最初称为DGG公司,后简称:DG 。当时公司的地址和生产厂址就设在伯林纳出生地——德国的北部城市汉堡。



▲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



1902年,DG说服俄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签下录音合同,这使得DG拥有了第一位世界级的歌唱家,从而使得DG的艺术水准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夏里亚宾曾担心唱片录音会使他浑厚优美的嗓音失真,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唱片的传播反到使他名扬四海。夏里亚宾的成功,使得当时世界另一位歌唱大师也加盟了DG,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歌王卡鲁索。正是由于这些伟大的歌唱家与DG的成功合作,从而洞开了DG唱片公司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快速的销售业绩(1908年达620万张销售量)以及录音技术的提升(1910年首度进行管弦乐队录音),使得DG在同行业中备受瞩目。但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却使得DG的发展严重受挫。1916年,德国政府接收了DG ,并切断了DG与英国“留声机唱片公司”之间的联系,随后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战胜的同盟国禁止战后德国出口在海外录制的唱片,于是便使得DG与卡鲁索、梅尔芭这些战前就已开始合作的明星之间的关系完全被切断。


尽管如此,DG还是在1920年代逐渐走出阴霾,从逆境中复苏。1929年的唱片销售量直达一千万张(包括流行曲)。然而,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纳粹的兴起,又使得DG的未来前途产生变数。1937年,由于原公司破产,再加上纳粹视其为犹太人经营的企业而加以迫害,雪上加霜使得DG的一切都跌入了谷底。


▲战前(1935年)和战后的DG股票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完全绝望,随后不久,由于德意志银行以及德律风根集团的资金介入,使得DG柳暗花明得以复苏。1938年,一位当时尚未成名的年轻指挥家在DG出版了莫扎特歌剧《魔笛》序曲的唱片,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DG唱片公司金字招牌的卡拉扬。这张唱片也为DG与卡拉扬此后长达三十年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


1941年是DG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年西门子公司以及哈斯克音响公司从德意志银行与德律风根集团的手中购买到DG的经营权。此后,身为西门子音响工程公司之下的一员,DG公司在录音技术上获得许多观念上的改变。



▲DGG 时期的录音室



1950年代,DG的录音集齐了当时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高水平品质、先进的录音技术以及详尽丰富的唱片说明书,使得DG在战后快速成长,并在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中奠定了世界古典音乐第一品牌的形象。


1962年是DG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西门子与飞利浦公司将他们的音乐以及录音部门合并成集团,1972年合资组成宝丽金集团。20世纪初期,宝丽金又加盟环球集团。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DG成为全球古典音乐最大的唱片品牌。




原版传真(原版外文翻译)


封面: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 - 1791)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安魂曲》D小调,作品626号

(管弦乐编配:弗朗兹·拜尔)


内页:

I. INTROITUS  进堂咏

Requiem 安魂曲(合唱,女高音) [6’39]

II. KYRIE 慈悲经 (合唱)  [2’44]

III. SEQUENTIA继叙咏

1.DIES IRAE末日经(合唱)  [1’44]

2. TUBA MIRUM 号角响彻四方(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4’30]

3. REX TREMENDAE 至尊之主 (合唱) [2’42]

4. RECORDARE 勿忘救我(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      [5’43]

5. CONFUTATIS 羞惭无地(合唱)  [2’22]

6. LACRIMOSA 痛哭之日(合唱)  [5’38]

IV.OFFERTORIUM奉献经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合唱,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3’30]

HOSTIAS牺品与祈祷(合唱)  [4‘02]

V.SANCTUS圣哉经(合唱)  [1’50]  

VI. BENEDICTUS福哉经(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 [5’17]

VII. AGNUS DEI羔羊经(合唱)  [4’54]

VIII. COMMUNION圣餐经(女高音,合唱)  [6’51]


玛丽·麦克拉夫林:女高音

玛丽亚·艾文:女高音

杰里·哈德雷:男高音

科恩柳斯·霍普曼:男低音


合唱: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

合唱指导:沃尔夫冈·西林格

管风琴演奏:弗里德里曼·文格胡弗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莱奥纳德·伯恩斯坦


(实况录音,莱奥纳德·伯恩斯坦将此录音献给妻子费里希娅·蒙蒂亚利莱格利——封面上的人物,封面是由卡尔·冯·文切特根据她的演出剧照设计的。)


正文:


莫扎特的安魂曲

(修订:弗朗兹·拜尔)


在莫扎特的所有作品中,《安魂曲》是具有最多传奇的,很巧合大部分传奇都变为了事实。确实有一位神秘的使者毫无预兆地造访了莫扎特,并邀请他创作这部《安魂曲》(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此事发生的确切时间)。他提供的报酬很丰厚(然而报酬的具体数目也众说纷纭),给与创作的时间也很合理,并且还告诫作曲家不要试图探听委托人的身份。过了不久他来询问作品的创作进度,再后来就是爱乐者们所熟知的故事,他在不久于人世的作曲家床边即兴哼唱的《安魂曲》的旋律。于后来在莫扎特遗孀的努力下,这部《安魂曲》得以能够按时由莫扎特生前的一些作曲家朋友们续写完成,这样可以确保她在作品交稿后能拿到剩下的酬金。



这个关于《安魂曲》的传奇故事中,至少有一点是不真实的,即当莫扎特在1791年7月中旬接受布拉格的委托创作歌剧《狄托的仁慈》时,他不得不暂停《安魂曲》的写作。而艾伦·泰森的研究报告表明,莫扎特在1791年9月中旬返回维也纳之前,他并未开始《安魂曲》的创作。


关于这部《安魂曲》的委托与创作过程,最为完整和全面的研究报告是由安东·赫佐格(维也纳新城学校的校长兼合唱总监)在1839年写出的,但他的研究论文《关于W.A.莫扎特的安魂曲真实而详尽的报告》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为人们所知晓。在他的报告中涉及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信息:贵族弗朗茨·瓦尔西格·斯图帕赫伯爵,除了委托莫扎特创作《安魂曲》以悼念他年轻的亡妻之外,他还经常从别的音乐家那里买作品,重新誊写一遍后,便以自己作品的名义公开演奏。在1791年2月14日伯爵夫人去世后,瓦尔西格伯爵决定委托创作一部“葬礼纪念曲”,或者是一部“安魂弥撒曲”,于是,伯爵在维也纳的法律顾问——乔恩·索斯臣博士就被推测为是那位突然造访莫扎特并邀请其创作《安魂曲》的陌生人。





根据赫佐格的观点,伯爵用他重新誊写的乐谱与歌唱家们排练并进行了首演。但让伯爵意想不到的是,整部《安魂曲》并非是由莫扎特一个人完成的,而且1793年12月14日在维也纳新城的教区教堂里,由他亲自指挥的演出也不是这部作品的首演。事实上,为了资助莫扎特的妻儿,莫扎特生前的音乐赞助人范·斯韦顿男爵已经于1793年1月2日在维也纳组织了一场《安魂曲》的公演。瓦尔西格伯爵于1794年2月14日,他妻子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日在维也纳附近的谢莫林进行了第二次演出,从此伯爵就仅在家族内部演奏这部《安魂曲》,并且是他自己改编了弦乐五重奏的版本。1838年的夏天,即伯爵去世后的几年(他死于1827年11月11日),在他的以前的财产代理人的努力下,这部《安魂曲》的原始乐谱才得以公开发表,这是为了应宫廷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的收藏要求,而他们已经拥有了莫扎特《安魂曲》中“继叙咏”和“奉献经”的原始手稿——这部手稿在“受判之徒”后被分成了两部分,后一部分曾几经转手,相继为艾布勒、苏斯迈尔和斯塔德勒所拥有。


莫扎特的《安魂曲》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神秘感,至少是由于一个原因:莫扎特本人生前并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及过这部作品,他从未向人们表明这部作品包含在他的创作曲目中,因为只有作品完成以后他才会列入他的作品集中。《安魂曲》手稿第一页的页眉处写着一行字:“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92”。(1)792当然指的是年份,但那时莫扎特已经不在人世了。现在看来,这条标注可能是苏斯迈尔伪造的。唯一提及过《安魂曲》的莫扎特信件现在也基本上确定是伪造的,信的落款是“维也纳,1791年9月”,这可能是莫扎特写给达·蓬特的,在这封现已遗失的信中这样写道:“那个陌生人的身影无法从我的脑海中抹去,我看到他不断地询问我,恳求我,焦急地请求我完成这部作品……这是我自己的安魂曲(葬礼之歌),我绝不能让它以未完成的样子流传下来。”





但最终莫扎特还是没有完成它。康斯坦策先是求助于莫扎特生前非常欣赏的一位作曲家,约瑟夫·艾布勒来续写《安魂曲》(他与康斯坦策在1791年12月21日签订了一份合约,但很快后者就放弃了,并退还了莫扎特的手稿,只为“继叙咏”中的大部分旋律编配了管弦乐谱)。康斯坦策于是又求助于其它作曲家,最后接受这个任务的是莫扎特生前的学生、文书助理、朋友以及经常被当作笑柄的佛朗茨·克萨韦尔·苏斯迈尔。他比莫扎特小10岁,自1791年起就是这个家庭的常客。莫扎特生前曾经授予过苏斯迈尔部分《安魂曲》的写作意图,而为了顺利完成作品,康斯坦策也可能给过他一部分莫扎特的原始手稿。1792年对苏斯迈尔来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春季要完成为弗莱豪斯剧院所作的乐曲,夏季又要写“宫廷剧院”委托的作品,除了续写完成莫扎特的《安魂曲》之外,他还续写了莫扎特所谓的“第一圆号协奏曲”(K.386b 412+514),同时苏斯迈尔还要跟随萨利耶里上几堂必要的作曲课。康斯坦策起初好像并不愿意让苏斯迈尔来完成《安魂曲》,现在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由于苏斯迈尔确实才情不足,由他续写的部分会破坏整体作品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将近10年以后的1800年2月8日,苏斯迈尔在答复贝特科夫与哈特尔出版公司关于是否参与创作了《安魂曲》的询问时,极为谦卑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我的作品是配不上这位伟人的。”





尽管在1801年10月,维也纳的“大众音乐杂志”评论由贝特科夫与哈特尔出版公司新近出版的莫扎特《安魂曲》总谱时对苏斯迈尔的续写部分大加批评,而且在20世纪中,也有一些如理查德·施特劳斯和布鲁诺·瓦尔特这样的指挥大师们对这个版本表示不满,但苏斯迈尔所续写的《安魂曲》却一直是被最广泛演奏的版本,而苏斯迈尔所续写的不完美如今也已经与整部作品融为一体了,令我们无法明确地区分开来。因此我们就不会奇怪当今的很多作曲家们要接受这个挑战,续写自己的《安魂曲》版本,使之更加接近莫扎特的创作本意和精神。在这些续写的作品中,有三位续写的版本影响最大:英国的本杰明·布里顿和理查德·慕恩德,以及德国的弗朗兹·拜尔。


在莫扎特和苏斯迈尔具体谱写了《安魂曲》的哪个部分这个问题上,学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更不要说是作品手稿中到底那部分管弦乐配器是出自谁的手笔这样的细节问题。但是就一般大家比较公认的看法,《安魂曲》中各个部分的具体写作者如下:


进堂咏:永恒的安息(莫扎特)

慈悲经:(莫扎特,至少一部分的器乐编配由苏斯迈尔完成,一部分可能由F.J.费耶斯塔德勒完成)

继叙咏:末日经(莫扎特与苏斯迈尔*注)

号角响彻四方(莫扎特与苏斯迈尔)

至尊之主(莫扎特与苏斯迈尔)

勿忘救我(莫扎特与苏斯迈尔)

羞愧之地(莫扎特与苏斯迈尔)

痛哭之日(莫扎特(1-8小节),其余为苏斯迈尔)

奉献经:圣主耶稣(莫扎特与苏斯迈尔)

牺品与祈祷(莫扎特与苏斯迈尔)

圣哉经:(苏斯迈尔)

福哉经:(苏斯迈尔)

羔羊经:(苏斯迈尔)

圣餐经:永恒之光(苏斯迈尔,在莫扎特“进堂咏”和“慈悲经”的基础上改写)


《安魂曲》的管弦乐配置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但如果莫扎特能活着写完这部作品,他可能不会认同这种配器法):2只巴塞管,2只巴松管,2只小号,定音鼓,3只长号,弦乐和管风琴,再加上人声四重唱和一个四声部合唱。


此次录音所选用的是弗朗兹·拜尔所修订的版本,他对于《安魂曲》管弦乐部分的修改主要有两个目的:去除了苏斯迈尔版本和早期印刷版本中的一些错误,修改了乐谱中一些不太可靠的风格手法。按照拜尔的理解,乐曲中用于提示节拍的数字低音应该是力度变化丰富并有一定的清晰度的,这种写作手法在莫扎特的其它作品中也可见到。由于拜尔大胆的改写,在“圣哉经”和“福哉经”的结尾,改变了原来结尾在“赞美神”段落的突兀感觉。拜尔也更正了苏斯迈尔一些在誊写莫扎特声乐谱时的抄写错误,同时也删掉了作品中各种苏斯迈尔粗劣陈腐的和声与旋律编配。


▲作者:彼得·布兰斯康伯


*注:从“末日经”到“牺品与祈祷”,声乐部分、数字低音,以及一些间歇的,非常重要的器乐旋律线都是由莫扎特完成的,是符合莫扎特一贯创作习惯的。


莫扎特去世后,器乐的编配由苏斯迈尔完成,并被分成了单独的几个抄本,艾布勒完成了“继叙咏”,并且最多写到了“痛哭之日”的第10小节,与莫扎特后面断续的曲谱相接。是否“圣哉经”、“福哉经”和“羔羊经”是由苏斯迈尔一人独立完成的,或者莫扎特曾给过他一些旋律的乐谱片段,或是曾唱给他听过,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是有分歧的。


同样,我们也无法确定在“圣餐经”中重复使用《安魂曲》开篇的主题(就如同弥撒曲K.196 b(220)和317一样)到底是苏斯迈尔自己的想法还是莫扎特的特别交代。但就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很难想象苏斯迈尔在他事业的开始阶段就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巨作的结尾乐章,并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即便这种高度未能持续长久)。






END


此文原创作者曽伟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本文为作者为中国引进版唱片所编写的唱片册说明书,有删节。

文中部分图片与音视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