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部别具一格的《安魂曲》

邵世文 乐迷心窍 2022-05-02



柏辽兹



提起《安魂曲》,乐迷们会如数家珍地列举莫扎特、凯鲁比尼、柏辽兹、威尔第、弗雷的《安魂曲》,音乐会上演奏得最多的是莫扎特和威尔第的《安魂曲》。《安魂曲》属于宗教音乐,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我们听得不多。但是,宗教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众多的音乐大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宗教音乐遗产。宗教音乐有安魂曲(包括弥撒曲)、受难曲、康塔塔、众赞歌和宗教清唱剧。宗教清唱剧如弥赛亚(亨德尔)、以利亚(门德尔松)、创世纪(海顿)和彻夜晚祷(拉赫玛尼诺夫)等。





今天我们欣赏两部别具一格的《安魂曲》,柏辽兹和弗雷的《安魂曲》。乐迷们喜欢把这两部《安魂曲》和莫扎特、凯鲁比尼、威尔第的《安魂曲》合称为世界五大《安魂曲》,表明对这两部作品的高度认可。我们先一起来欣赏柏辽兹的《安魂曲》。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一、二、三乐章





柏辽兹的《安魂曲》




柏辽兹(Berlioz, 1803-1869)法国作曲家,是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柏辽兹的音乐创作涉及管弦乐、歌剧、合唱曲、戏剧康塔塔等,其中不少可以列为音乐史上的力作。他的器乐作品的代表应该是著名的《幻想交响曲》;其歌剧的代表作首推《特洛伊人》;而其大型合唱的代表作当属《安魂曲》。






柏辽兹的《安魂曲》(Requiem-Grande Messe des Morts)


这部作品原是应法国内务部之约为纪念1830年7月革命的烈士们而作。几经周折,作品于1837年,在为法国将军达莱蒙特举行的国葬上得以首演。


《安魂曲》一般分八个部分:进堂咏、慈悲经、继叙咏、奉献经、圣哉经、福哉经、羔羊经和圣餐经。柏辽兹对传统《安魂曲》结构内容作了调整,全曲分为以下十个乐章:

(一)安魂咏与慈悲经;  

(二)震怒之日;

(三)我这不幸的人;

(四)威严的君王;

(五)寻找我;

(六)落泪之日;

(七)主耶稣基督;

(八)牺牲与祈祷;

(九)圣哉经;

(十)上帝的羔羊。

歌词用拉丁文演唱。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四、五、六乐章


柏辽兹的音乐作品在旋律、节奏,色彩这三个层面上都渗透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音乐作品无不是他的精神生活的写照,甚至是在用音乐为自己立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柏辽兹在《安魂曲》中,曲式、体裁、旋律、和声、配器甚至音乐理论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一种颠覆和重构。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七、八乐章


这部作品的乐队配置,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合唱队和乐队规模之大,确属前所未有:混声六部合唱(女髙音、女低音各一部;男高音、男低音各二部)的合唱队共210人,如音乐厅的容量许可,还可以增至400人,而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则可增至700 — 800人;管弦乐队 190人,第二、四、六、十各乐章另加四个铜管乐队,置于管弦乐队的四个角落里,再加定音鼓八对。这些额外增加的乐器,主要用于为末日审判助长声势,起到金鼓齐鸣、发聋振聩的作用。这样的配置,可能只有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号称“千人交响曲”),可以与其媲美了。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九、十乐章




第二乐章:《震怒之日》(Dies irae)



这部安魂曲的第二乐章《震怒之日》(Dies irae)是全曲的核心部分,我们对这个乐章做简要分析。乐曲分析时标注的时间,以杜达梅尔在巴黎圣母院演出的视频为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0354ycfvhx

▲柏辽兹《安魂曲》全曲的音像,由法国广播合唱团,巴黎圣母院合唱团,法国广播爱乐乐团 ,玻利维亚西蒙交响乐团   于2014年1月22日在巴黎圣母院演出,杜达梅尔指挥



《震怒之日》的歌词如下


—邹仲之  译


在震怒之日

世界将化为灰烬,

大卫和西比曾这样预言。

当审判之日来临,

对一切严格地衡量,

世界会怎样颤栗

号角把可畏的声音

传扬到大地上所有的坟墓,

把全部灵魂召唤到宝座面前。

当人类站在审判者面前,

坦白自己的行为,

死神和人性会不胜惊愕。

写就的书将会带来,

里面包含了一切

审判世界的依据。

当审判者就坐,

所有隐瞒的事情将得揭露,

一切将会得到清算。

当人类站在审判者面前,

坦白自己的行为,

死神和人性会不胜惊愕。




▲指挥杜达梅尔


14’04”—14’42” 由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奏出一个简短的引子。14’42” 在木管乐器伴奏下,女声吟唱。

15’22” 乐队和合唱队进入,混声合唱。

19’45” 位于巴黎圣母院二楼围廊的四组铜管乐响起,和乐队的铜管乐器组有明显不同。

21’05” 四组铜管乐器伴随著定音鼓的轰鸣从乐队的四个角落同时奏响,犹如基督教中启示录的号角。





有专家对这段音乐给了高度评价:柏辽兹使用了规模空前的乐队和人声,在这里构筑了无限辉煌的声响空间,将聆听者完全沉浸于响彻云霄的音乐音场中。置身于这样的场境,你感受到的不是上帝的声音,而是人类在苦难中的哭泣与呼喊。可以说,柏辽兹所解读谱写的启示录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



▲巴黎圣母院


24’04”—26’26”,四角的铜管乐再次奏响,十六个定音鼓加入后,在音乐达到高潮后,嘠然而止。其后女声部短暂进入后,乐队又两次长休止。最后进入这个乐章的尾声,在平静中结束。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一、二、三乐章



除了第二乐章外,《安魂曲》的第六、第九乐章也非常有特色,简要的分析如下:



第六乐章:《悲惨之日》(Lacrimosa)



这个乐章是柏辽兹《安魂曲》的精华所在,乐队配器精致,旋律别出心裁。很多唱片公司都把这段录音作为sample。


整个乐章的情绪反差很大,一开始 43’40”乐队引子后,男高音声部演唱快速的乐句,接着女声声部与男低音相继加入。


46’05”一声大鼓之后重复开始的这一段。


48’03”—51’08” 重复上面这一部分。


柏辽兹将音乐建立在a小调基础之上,木管乐器组担任了织体的主角。53’00”回到主题进入结尾段,乐曲转到了光明的A大调调性上,形成了凯旋般的狂欢气氛,这与经文上的词句原意“求您赐他们安息,阿门”情绪出入相当大,柏辽兹不是一个正统的教徒,对《安魂曲》有他的独特理解。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四、五、六乐章



第九乐章 :《圣哉经》(Sanctus)



这个乐章建立在降D大调的调性基础上,显得既威严又温暖,有全曲唯一的一段独唱(男高音)。引子由4把小提琴呈示缓慢庄严的主题,然后长笛加入,接着独唱男高音唱出首句“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Sanctus,Sanctus)。


这部分男高音一共五个短句,(68’50”—72’06”) 每句的时间从10”—53”不等,每句之后都有女声合唱承托。这种高贵、宁静的气氛直到“和撒纳”的致敬声直至云霄时,才转变为华丽的赋格曲。先是男高音声部(有时是童声合唱与女高音声部)与第二小提琴声部,八小节之后是男低音、女低音声部,再经过了八小节,第二男高音声部在大提琴的伴奏下进入,形成辉煌的赋格曲。


从75’30”—77’04”音乐重新回到圣哉的神秘气氛之中,但是乐句压缩为三句。此后,赋格曲和撒纳于至高天上再次出现,直至《圣哉经》尾声。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七、八乐章



《安魂曲》最后部分《羔羊经》,一开始是柔和长长的和弦,奠定了赦免世罪的神的羔羊,请赐他们安息的基调。此后,音乐进行渐趋平静,最后整部《安魂曲》在定音鼓的几下轻声敲击下结束。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柏辽兹的《安魂曲》第九、十乐章








弗雷的《安魂曲》





加布里埃尔·弗雷


巴赫、莫扎特、海顿等都留有很著名的弥撒作品,一部分弥撒,依旧保留了浓重的宗教仪式感,另一部分弥撒创作渐渐脱离开宗教仪式,倾向于音乐会管弦乐作品的形式,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变得更加广阔。


莫扎特于1791 年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集莫扎特一生创作精华于一曲,震慑人心,流芳百世。


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弗雷(Gabriel Faure,1845-1924)的《安魂曲》的问世,从作品的艺术手法、精致的乐曲结构使弗雷立足于世界著名作曲家的行列。




▼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和伊丽莎白勃拉雪合唱团演出弗雷的《安魂曲》第一、二乐章


弗雷为死去的父母而作的这部《安魂曲》,异常美妙与安祥宁静,旋律的优美与纯净是其它《安魂曲》所不及的。弗雷对传统《安魂曲》作了改造,去掉了一般《安魂曲》都有的、具有震撼效果的“末日经”,增加了“慈悲,耶稣”(第四乐章)和“主!拯救我”(第六乐章)两个乐章,并以“安所经”(天堂之地)(第七乐章)平静的结束。


弗雷的《安魂曲》是彻底的“安魂”,它让你感觉到天堂就像摇篮一样的抚慰与安宁,环绕其间的是无限的美与友善,你自始至终也听不到对死亡的恐惧与死的震撼。



▲让你感觉到天堂就像摇篮一样的抚慰与安宁


由于长期担任管风琴手或唱诗班指挥,弗雷对宗教音乐有很深刻的认识,而《安魂曲》则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1885年弗雷的父亲去世,他萌发了创作《安魂曲》的动机,在这首《安魂曲》完成那一年,他的母亲也不幸去世,弗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作《安魂曲》的,这部《安魂曲》也成了告慰他双亲亡灵之作。


《安魂曲》1888年在他供职的巴黎玛德莲教堂首演,弗雷亲自担任管风琴演奏。1890年弗雷完成了安魂曲的管弦乐版本。


▼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和伊丽莎白勃拉雪合唱团演出弗雷的《安魂曲》第三、四乐章



和弗雷的这部《安魂曲》相比较,柏辽兹的《安魂曲》虽然宏伟,但缺乏宗教性,而威尔第的《安魂曲》则过分情绪化。从结构上看,这部《安魂曲》不仅篇幅短小,而且合唱团和乐团也是小编制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杰出的声乐作品之一。


▼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和伊丽莎白勃拉雪合唱团演出弗雷的《安魂曲》第五、六乐章



整部作品里没有阴沉和恐怖,反而洋溢着温暖而安详的气氛,弗雷说,这才是他希望表达的死亡的感觉——“一种救赎的希望”。后来,在他自己的葬礼上,演唱的也是这首感人的《安魂曲》。体现出弗雷对死亡的超脱以及对宽恕和希望的追求。


▼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和伊丽莎白勃拉雪合唱团演出弗雷的《安魂曲》第七乐章



我们选用的视频是2016年BBC的PROMS,逍遥音乐会上,由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与启蒙时代管弦乐团演出,男中音罗德里克·威廉姆斯,指挥斯蒂芬·克莱伯里。弗雷的《安魂曲》从1:25’12”开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y08578l5vrj

▲2016年BBC的PROMS,逍遥音乐会上,由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与启蒙时代管弦乐团演出,男中音罗德里克·威廉姆斯,指挥斯蒂芬·克莱伯里。弗雷的《安魂曲》从1:25’12”开始







▼斯蒂芬·克莱伯里指挥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演唱弗雷的《安魂曲》第一乐章



这个版本没有启用女高音演唱第四乐章“Pie Jesu”,而是由唱诗班的男童独唱演员演唱这一段,更加凸显声音的纯净,犹如天籁之音。



▲弗雷


在乐队配置上,也是“简”字当头,小提琴4把、中提琴4把、大提琴6把,低音大提琴2把,竖琴1架,小号2把,长号3把,圆号2把,定音鼓一组。在第三乐章“圣哉经”的伴奏中,更是独具特色。在原有的伴奏乐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把独奏小提琴,和竖琴一起组成一组伴奏乐器,更增加了这个乐章的神圣、神秘的色彩。



▲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


担任演唱的是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唱诗班。合唱团有男高音和男中音共14 人,唱诗班有男童17 人。在合唱经典之作中,遵循莫扎特和海顿以来的古典风格,在演唱弗雷的《安魂曲》时,散发着静谧和灵性,产生出光芒四射的宁静。



▲男中音罗德里克·威廉姆斯


在这个演出中,担纲独唱的男中音罗德里克·威廉姆斯2015年曾经到中国访问演出。英国歌剧男中音罗德里克·威廉姆斯,曾与英国国立歌剧院、北方剧院、苏格兰歌剧院、新以色列歌剧院、BBC PROMS音乐会、皇家歌剧院合作演出。2014年9月13日,威廉姆斯首次成为BBC PROMS音乐会压轴的独唱家。在当晚他演唱了理查施特劳斯的康塔塔以及他自己改编的两首歌曲。他擅长的曲目有布里顿、科普兰、多尼采蒂、马塞内特、莫扎特、普契尼、理查·施特劳斯和威尔第的作品。


▲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指挥斯蒂芬·克莱伯里


音乐会指挥是斯蒂芬·克莱伯里。


1982年,他担任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音乐总监,并在那里教授音乐。 1983年至2009年,他担任剑桥大学音乐学会(CUMS)的指挥,并组织录制了许多录音,包括威尔第的四首神曲(Quattro Pezzi Sacri)和德国现代作曲家戈尔(Goehr)的摩西之死。作为剑桥大学800周年庆典的一部分,他首演彼得·麦克斯韦·戴维斯的“魔法师的镜子”。 1995年至2007年,他还担任BBC合唱团的首席指挥,自2007年以来一直担任桂冠指挥。





这部《安魂曲》共有七个乐章:

(一)进台咏和慈悲经;

(二)奉献经;

(三)圣哉经;

(四)慈悲 耶稣;

(五)羔羊经;

(六)主!拯救我;

(七)安所经“天堂之地”。


下面我们以BBC PROMS 2016 演出的视频,来分析欣赏这部《安魂曲》的第三、第四和第七乐章。下面标注的时间是这个视频播放的时间。经文是根据视频屏幕显示的英语翻译的。


▼斯蒂芬·克莱伯里指挥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演唱弗雷的《安魂曲》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圣哉经》 (1:38’15”—1:41’35”)


神圣、神圣、神圣上主,万有的天主。

你的荣光充满天地,

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这是一段非常优美的赋格,由男童唱诗班演唱主题,国王学院合唱团则演唱对题。旋律简单,主题和对题几乎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乐队轻奏,主要伴奏则是由竖琴和独奏小提琴担任。从乐章开始,竖琴拨奏分解和弦的滚动音型,小提琴在男童唱诗班演唱主题之后,重复演奏主题。这样,男童唱诗班、独奏小提琴和国王学院合唱团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此起彼伏的交错,旋律虽然简单,经这样处理后,增加了音乐的厚度和层次感。


在“Hosanna in the highest”一句,圆号进入,乐曲变得激昂起来,创造一种“万众欢呼,响彻云霄”的节庆场面。但只持续了两个乐句,音乐转缓渐弱。竖琴再次以分解和弦的滚动音型出现,小提琴随后跟上,结束这个乐章。


▼斯蒂芬·克莱伯里指挥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演唱弗雷的《安魂曲》第四、五乐章



第四乐章:《慈悲,耶稣》 (1:41’50”—1:44’26”)


仁慈的主耶稣,让他们安息。

主啊,让他们永远安息。

啊,让他们永远安息。


这是弗雷区别于其他作曲家的《安魂曲》,具有标志性的一个乐章。一般乐团在演奏这段时,通常是由女高音担纲演唱。为了准备这个专题,我听了很多女高音演唱的这一段,如安吉利斯、巴托丽、芭特尔、阿梅玲等版本。其中芭特尔的演唱值得一听。这是芭特尔和朱里尼、爱乐乐团合作的版本。芭特尔的演唱是很有特点的,因为她演唱过很多黑人灵歌,黑人灵歌的演唱和《安魂曲》一类的宗教歌曲,有许多相似的处理。芭特尔的演唱更倾向于感情的倾述,歌词虽然只有四句,但是乐句之间有很多变化,感情起伏很大。整个乐章用了4’05”,比一般版本多了一分钟。


回到我们看的BBC 逍遥音乐会的版本上,乐团、指挥放弃采用女高音演唱这个乐章,而是启用男童唱诗班的一个孩子来演唱。童声演唱从演唱技巧方面会有欠缺,但是“童言无忌”,童声更加纯洁,更接近天使的天籁之音。在这版演唱中,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管风琴给了一个引导音,男童开始了前三句的演唱,每句之后乐队演奏一个过门,最后一句回到主题。小男孩的演唱得到了指挥的高度赞赏,在全曲演出结束后,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指挥让男孩单独向观众谢幕致意。


▼斯蒂芬·克莱伯里指挥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团演唱弗雷的《安魂曲》第六、七乐章



第七乐章:《安所经 — 天堂之地》(1:54’57”—1:58’12”)


愿天使带你进入天堂。

愿殉道者在你到达时,接纳你们。

愿他们指引你到圣城耶路撒冷。

愿天使的歌声接待你,

和拉撒路在一起,尽管他曾经是乞丐。

愿你永远安息。


最后一个乐章是点睛之笔。整部《安魂曲》弗雷没有选用传统《安魂曲》中的“震怒之日”以及审判之类发人震撼的音乐,直到最后乐章依然是委婉悦耳的沁人心脾的“天堂之音”。弗雷深信天堂是美好的,人世间的一切不平都烟消云散。所以,弗雷的《安所经》为我们描绘的是“天堂之地”。这个乐章自始至终都是孩子们的歌唱,国王学院合唱团一直作为和声伴唱。管风琴的伴奏也是十分简洁,用一个分解和弦和这个和弦的调性变化贯穿始终,营造出不断上升奔向天国的背景。




END


此文原创作者邵世文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与音视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