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演奏家揭秘大提琴

勇敢的心 乐迷心窍 2022-05-02


时间: 2019年4月2日21:30

地点:【乐迷心窍分享群】

内容: 聊聊有关你不知道的大提琴

主讲人: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 方义嘉





方义嘉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


◉ 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大提琴博士

◉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室内乐助教

◉ 中国大提琴新作品网创始人

◉ AOTA现代音乐六重奏大提琴成员

◉ 泽维尔大学驻校艺术家




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为公众号【乐迷心窍】的创始人及【乐迷心窍分享群】的群主。










我们今天安排的主题是“你不知道的大提琴”。由【乐迷心窍分享群】的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方义嘉博士主讲。



▼杜普蕾演奏勃拉姆斯的《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群里各位老师好,我是方义嘉。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广东汕头人,大家都知道牛肉丸来自于我们广东汕头。


我本科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学习,然后出国到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现在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室内乐的助教,主要教室内乐四重奏和三重奏等。


今天的访谈,要感谢”勇敢的心” - 【乐迷心窍】的群主让我在本群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大提琴的一些心得体会。


所有我的回答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各位老师有其它的补充,也希望各位多多探讨,谢谢。










方博士,请问您何时开始学习大提琴?是什么动机引导您想要学习大提琴?当时谁是您崇拜的大提琴偶像呢?





我从五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因为我的父亲就是拉大提琴的。他是我们汕头爱乐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我从小就跟随他学习,没有什么动机,这样也省下了很多学费。


但是说省下很多学费呢,其实也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总是很难教的。所以从小我的父亲也没少在我身上下功夫。那么到后来呢,我父亲就带我到广州去,跟现在的广东民族乐团大提琴首翁庆昇生,还有原来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担任校长的李继武教授学习,现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大提琴教授。


▲1999年于广州跟恩师李继武教授学琴



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就是我的偶像。因为当时我不会说像马友友啊,就是我的偶像,或者说是谁,我觉得我很简单。从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五岁以前我还没有学习大提琴,我就经常在他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从房间里探出头来看他给其他小孩儿上课,所以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偶像。


后来随着我出去学习呀,到广州学习,到辛辛那提,到了加拿大就越来越见到很多世界顶级的大提琴家们,他们也是我学习的对象。


直到现在,我每次回去给父亲拉琴的时候,他都会给我说上一两句,指点一下,这些都是我终身受益的。他有时会说,你这一句还可以再抒情一点,你这里那里的揉弦还可以再多一点,像这样的指点让我真的终身受益。









潮汕出大提琴人才... 您能描述一下一路走来您和您的大提琴之间的关系吗?








总是说潮汕,潮汕。潮州跟汕头就是一家人。但是个人觉得,潮州还是比较古朴一点,汕头是经济特区,比较开放。在大提琴这方面,汕头主要是我爸爸,还有一些年轻的老师,在带领着汕头的大提琴事业的发展。


看一个城市在音乐领域能不能发展,主要是看那里是否有好的音乐厅。


潮汕的美食确实很不错。因为我曾经请过很多音乐的朋友到汕头演出。我都不知道要送他们一点什么手信,只能带他们到外面吃饭。


其实汕头一直以来都挺好,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自己专业的那种大型交响乐厅,所以对于我们汕头的这些音乐人来说,他们都很期待有这么一个好的音乐厅,那我们现在有一个叫林百欣会展中心的地方,主要还是会展性质一点的音乐厅,不能跟真正的音乐厅相比;就是说,在那里演出还是要加麦克风。所以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汕头现在的音乐氛围还是比较停滞的。


找潮汕的音乐也很丰富啊,像潮汕,有我们的潮剧,也是很大的一个剧种。还有潮州大锣鼓,有像英歌舞这样的,很多很多的靠南方沿海的城市的文化,现在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慢慢的消失。深圳跟汕头完全是两个等级,虽然汕头是比深圳更早开发的经济特区,但是,深圳确实是有国家在扶持,所以真的是特别快,我最近才与深圳的大提琴学会的领导层们一起吃饭,了解到很多,他们确实很先进。




▼杜普蕾演奏贝多芬《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Op.69




我记得小时候,不喜欢练琴,我现在还记得我父亲很少打我,他只有两次打我,我先说第一次。第一次可能是小时候不是特别的乖,我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他拿筷子打了我的手是第一次。


然后第二次应该是练琴的时候,他拿起一把弓子把我给打了。然后再把弓子碎成了七八节,然后他买了一瓶502把它粘起来,现在还放在家里的钢琴上面警示着我。


我当时就没有想太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我觉得要是没有那两年的基本功,我现在什么曲子都拉不了。


我坚持了下来,后来就出国了,再跟美国的这几位老师学习了五年多,获得了我的博士学位。


后来慢慢就开窍了,我就真的喜欢上了大提琴,也许我觉得还是我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以前从汕头到广州要坐五个小时的车,大巴可能要五个半小时,在深汕高速上,若堵车就要五个半小时。那时候我们在中间有一个休息站,叫鲘门,那里的河粉,我们潮汕叫果条汤,一碗汤面大概是十块钱吧。


但在鲘门的地方要50块钱。当时我爸爸也是不舍得自己吃,就买了一碗,说让我吃完他才踏实地吃。其实这是件很普通的事情,我觉得我的父亲为了我能够走这条大提琴之路,他付出了很多很多。


然后我就考上了星海音乐学院,跟现在的学院大提琴教授沈一郡老师学习。沈一郡老师对我影响十分大,因为我在大学四年,前两年都是在打基本功,我进星海音乐学院的时候,沈一郡老师一见到我,他问我你觉得你正儿八经拉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我不是从附中上来的学生,我是一开始跟随附中的老师,但我不是附中毕业的学生。所以他觉得专业的学习是从进大学校门才开始。


那么我前两年一直都是在打基本功,上空弦,琶音,双音... 一直在练习这些。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在我大二的时候,马友友来星海音乐学院上大师课,当时我的老师就没有让我参加。我很伤心,我说为什么我不能上,我也是学生,我也有资格。但是我的老师就跟我说,没关系,你现在好好练基本功,将来对你有好处。


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去美国留学,这是一件挺偶然的事情,因为我参加了北京的长城国际音乐节。应该是长城国际音乐夏令营吧,现在已经没有了,我在这个夏令营里面见到了我的老师,威廉布拉伯教授,他也是博士。那个时候,他就看到我拉琴,他真的特别喜欢我,他就说你来吧,你来辛辛那提来跟我学习,你不用考试你就来。


当时我想都不敢想,因为出国对于一个一直在国内没有出去的孩子,你不知道国外是什么样子,所以你充满着憧憬想去,但又不敢去,那种心情。但最后还是买了一张机票,只有就这么去了,因为当时我的母亲也是反对的,因为毕竟是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而且出国你还需要付出一些像生活费啊,一些东西,你毕竟是要用人民币换美金,这是一个很大的支出,所以我母亲一直不是特别的支持,但是我父亲很支持这件事情。


▲与夫人于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同时获得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的老师就推荐我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音乐学院的这个大提琴老师名叫艾瑞克·威尔森一起学习教室内乐。


艾瑞克·威尔森这位老师是美国很著名的弦乐四重奏的大提琴创始人,很有名。








请问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大提琴作品?同时也请您谈谈对柯达伊作品的看法。





个人最喜欢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集5首。


当然我的专攻方向就是现代音乐,大提琴现代音乐就是中国大提琴音乐的新作品。


但是回到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呢,几乎这是最早的大提琴与其它的乐器合作的大提琴奏鸣曲。说到贝多芬的这个奏鸣曲,贝多芬一共写过五首大提琴的奏鸣曲。


第一,第二首当时出版的时候,他是说这首曲目是写给钢琴,然后外加大提琴的辅助,可以说是伴奏的一个形式。可见,贝多芬在做一个实验,因为以前大提琴都是被做为伴奏的一个乐器,直到贝多芬,他慢慢的把这个大提琴调整成为一个主奏的乐器,所以说在贝多芬的五首奏鸣曲里面,你可以看到他对大提琴使用的一个变化。


那么,第一跟第二首,相对的比较保守,你可以觉得钢琴的份量好像是更重。因为一开始大提琴都是好像在给钢琴重复钢琴说的话,那种感觉。


然后整个曲式也十分的自由。就是我们把他的最后这两首称之为free song 的一个自由的奏鸣曲的曲式。


那么到了第三首的时候,他的第三首是五首里面的最知名的一首,贝多芬在写第三首大提琴奏鸣曲的时候,同时也正在创作我们最熟知的第五首交响曲,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所以你仔细去对比,会觉得大提琴奏鸣曲第三首,跟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有共同点,它们的共同就是英雄性很强。


那么到了第四,第五首,贝多芬就真的是放开了写。然后,他把这两个乐器都写的很精彩,你可以听到这两个乐器已经是属于那种对唱的形式了,就是大提琴跟钢琴是一个平衡的状态。


应该说是特别晚期的,晚期的浪漫派,或者说是早期的现代派。


▼艾平格尔演奏柯达伊的《B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8



柯达伊的奏鸣曲,这首无伴奏奏鸣曲写于1915年,但是我觉得他还是偏向于更加浪漫的,只是说你在里面可能能够听到稍微一点现代的元素,它还是接近浪漫派。


柯达伊用一个因素让大家记住了这首曲子,就是他把这个大提琴的三弦和四弦调低了一个二度。严格来说应该是一个小二度。


就是So调到了升Fa,然后Do调到了Si。这个音律是让大家能够记住这一首曲子的,因为他第一个出来的和弦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的律质,不像以前咱们Do-So-Re-La是五度,那现在他是变成了一个五度,但是下面两个弦是五,上面两个弦是五度的,中间就差开来了,就造成了整个曲子听起来会稍微有点宽,好像是这把大提琴会比较宽的那种感觉。


因为柯达伊是匈牙利的作曲家,如果这群里有大提琴的学生或者大提琴的其他爱好者,那我希望他们除了听这一首大提琴奏鸣曲之外,可以再去听一下其他柯达伊的作品,你们会发现他作品里面民族性很强。


那再回过头来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不要过于太浪漫派。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作曲家,在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人的精神状态都很不一样。


所以大家在研究一首曲目的时候,再或者在演绎一首曲目,真应该再回到它的历史背景,人物的历史背景去,那会演奏得更加好。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整个欧洲的影响特别大,在这曲子里,你听不到丝毫的希望,你可以去听第一乐章,或者第二乐章,只有那种纠葛,就是一张黑白画一样,没有任何太多的色彩在里面,所以在演奏的时候不要加太多的情感。




▲方老师和美国大提琴家艾丽莎·维勒斯坦的合影


演奏会上柯达伊的演奏家是艾丽莎·维勒斯坦,他是美国特别有名的炙手可热的女大提琴家,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教师。


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小提琴教育家,教育出无数的世界小提琴大奖的得主。


在我朋友圈有一位小提琴家于翔,这个小提琴家刚刚获得了国际的大奖,他也是这个女大提琴家维勒斯坦的爸爸的学生。








请您说说当您开始学习一首新的曲子的时候,哪些方法帮助您逐步达到完美的演绎?






我拿到一首新的曲子,怎么样去练习?那么首先呢,我会准备一根铅笔,这个铅笔决定了我在整个练习的速度,就是说,你做的笔记越多,在谱子做的笔记越多,那你就学得越快。然后呢,节拍器是少不了的,你要快起来,你必须有一个节拍器,我不相信有谁练琴是不用节拍器的。就是说,你要用铅笔去记上一次的那些问题,要圈起来,有哪些是问题,圈起来打星星,或者说你要把这谱子的节奏给标起来,有一些乐句的连线,弓法,你不可能记得那么多的东西,这根铅笔很重要,我在大学时候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练琴三宝:铅笔、节拍器、坚果(补脑)



去琴房,我必须带铅笔,有时候没带铅笔走到了琴房,我还要再回宿舍去拿一根铅笔,然后再回到琴房去练琴。


有群友提到久石让的作品,我来说几句。高中时,我也看了很多日本电影和动画片,但后来我就不追了。太多了,因为日本每一个季度(好像是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它都会出新的动画片,你根本就追不过来。


那么在那个时候呢,就是会关注到日本的一些电影,像久石让,它里面的音乐,久石让的,应该是宫崎骏的。是不是宫崎骏的我就不知道,但是久石让的这个《入殓师》是很好的一部关于大提琴的电影。


这一首,我只能把它称为一首电影音乐,我没办法把它单独拿出来说这是一首大提琴的作品,我只能说它是一种电影音乐和背景音乐。




▼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Op.33



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也十分好,因为现在这里正有一个小孩在演奏圣桑的大提琴作品,个人觉得最好的版本,应该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版本。


但是希望大家可以去听另一个版本,我觉得也很好,是杜普蕾的版本,第二乐章,我特别喜欢。



▼杜普蕾演奏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Op.33



大家好好听一下这个杜普雷的版本,圣桑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我个人觉得她真的拉得特别特别好。


住在我家的楼下,有一位音响发烧友,是我们汕头的音响协会的主席,他最喜欢听的就是大提琴,我知道很多音响发烧友,最喜欢的也是大提琴。他们在最初打开音响的时候,会特别喜欢用大提琴的音乐。


那么这一首第二乐章,我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它特别的慢,比其它的版本都慢,一开始你会觉得,像是一个公主或者说一个国王一个王子从远方向你走来,那种感觉就很宫廷化,我觉得特别好。


如果大家去过法国,会发现法国很多地方都特别美,特别有味道,特别典雅,记得这个词典雅。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正是表现出法国整体的那种气质。



▼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布里顿《第一号大提琴组曲》




OK,那下面有一个人发了这个有关清华大学的学霸。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华大学也有音乐系,也有一位大提琴老师,我个人主张没有必要让他们走专业这条道路,因为大提琴呢,学的人少,但是你要把它拉得很好,走出一条道来,真的很难,我希望大家还是学习这些文科,理科,然后把大提琴当作一个你的兴趣爱好,这个兴趣爱好如果能让你成为一名艺术特长生,应该是去考更好的大学,为你考入更好的大学加分。


那我来说一下有关马友友与王建吧,首先呢,我个人觉得,马友友跟王健,两个都是很成功的大提琴家,我个人两个都喜欢。


马友友现在搞一些比较现代的音乐,比较人文一点。我个人觉得他已经是站在另一个高度上的大提琴家了。


因为其实大家总会觉得说马友友现在不拉古典曲,他已经跑偏了,其实不是的,他还是常规的会跟大的乐团合作,大的协奏曲之类的,或者说是室内乐,但是他现在已经是体现一个世界音乐多元化的概念,他已经是站在了一个音乐的最顶端来俯瞰音乐发展的种类这样的一个大提琴家。


马友友在80年代、90年代已经几乎把所有的大提琴的作品都录制过了,所以他已经超脱了,已经跳出了。就像我们现在已经把手机的3G4G5G6G7G8G都用完了。然后你已经可以不用再用电话了,你可以用另外一个载体来通话,所以我们不能说你为什么不用手机,不用手机很奇怪。你不能这么说,而是人家已经站在了另一个高度


▼王健演奏海顿《C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



王健老师也是现在中国我很喜欢的,因为我拉琴的右手是跟王健老师学习的。如果大家有机会到网上看一下我的演出,就会发现我的右手跟王健老师的握弓一模一样。


王健老师现在是很多大比赛的评委,所以我觉得他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也很值得学习,而且老师很平易近人,他平时住在上海,有时候还去买菜。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都会在地铁里面看到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这些大提琴家我们所看到的,在舞台上跟生活里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必要把一个人去神话了,他/她们都是普通人。



▼麦斯基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说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很好的作品,他有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第二首协奏曲演的比较少,第一首协奏曲应该是国际比赛的常用曲目,他的这首协奏曲的难度特别大,演奏这首曲目,我觉得肖斯塔科维奇你应该去好好读一下,就是大家都去认真了解一下他这个人,听他的音乐之前,听他的交响曲之前,听他的四重奏之前多去研究一下他这个人。


我讲不出很多的有关于他的生平,但是我只讲一件事,就是他一直被通缉,随时都会被枪毙。然后他在那样的一种情况下创作的音乐,你就可以想像他的音乐是如此的黑暗,没有希望。


那么巴伯版本的大提琴协奏曲,我觉得是很好的作品,他是美国作曲家。你多听听之后,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受到那种美国的大山大河的那种感觉。就是很宽阔,很宽广,都是大山。在我们国内没有那么好的空气质量,就在那边,你能看到蓝蓝的天,很大的屏幕。你开车在高速上,然后两边都是很宽阔的天地,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种感觉无尽无尽的那种高速公路。


布里顿的这个大提琴组曲,我特别喜欢,里面有很多内容,技巧性也特别的强,布里顿应该是作为英国作曲家,除了埃尔加最成功的作曲家。


那么他的这一首第三大提琴组曲,也是献给罗斯特罗波维奇。


但个人觉得呢,从现代派开始,这些作品就很难被听众所接受了。


久石让的这些音乐其实不存在一个分类吧,但他还是在于一个流行音乐的领域比较多。虽然你听到他特别的浪漫啊,听起来特别好听,但是还是跟学术性无法相比。


其实所谓的现代音乐,是不是有划分为学院派和其他类别的呢,比如久石让这些电影配乐或者背景音乐?


现代音乐确实可以分成学院里面和学院外面,学院里面的音乐更加强调学术性,更加在于实验性,它不是应用音乐。它不是我们说的那个流行乐,今天创作一部电影,你再去听电影的背景里面,听到很多新的音效,然后你就把这个说成现代派。我觉得这还是有点牵强。


当然了,像我们听到的很多流行歌曲,有很多新的元素,像什么中国风啦,这样的一些曲目,你可能把这些说成是当代的音乐,是当代音乐的一种,但是你不能把它称为现代音乐,因为它整个的织体内容还是更加偏向于很商业化的音乐。


▼杜普蕾演奏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有人经常把杜普雷神化,我上面已经说了,然后就像是一代女王,或者怎么样,我希望大家可以有机会用VPN到外国的网站去看一下,或者有机会到香港看一下有关杜普雷的一些影像资料,你会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儿。她是很有活力的一个女孩儿,但她不是像大家说的,那么神化,那就有点太过分了。


上面说到,学习不好的,才学拉琴。如果我可以以我自身的例子来给大家说,没有任何一个小孩子喜欢读书的,我们去问一个小孩,你喜不喜欢读书,这个小孩说他喜欢读书,我怀疑他可能有点问题。



▼亚诺什·斯塔克演奏巴赫《第一号大提琴组曲》




我们在培养一个小孩的时候,应该多去找到他喜欢的方向,我们可以做多种尝试,然后可以培养他打网球,打乒乓球,或是其他的,例如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最终他总会对一个方向有兴趣,你还得让专业的老师去判定他是否有这个天赋,不是说学习不好的,就去学音乐,其实这也是害了他。


现在的音乐学院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它的录取率大概是20取3。起码,得会拉琴啊,得有一定的基本功,而不是说你不读书,花两年去学一下,就能够进一个音乐学院的,大家不要再有这样的偏见。


可以不喜欢马友友,也可以不喜欢王建,也可以不喜欢谁谁谁,都可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喜好,但是在评论某一个人之前,我希望可以先去听听他的音乐,坐在他面前去跟他聊聊天,然后呢,你真的了解了他之后,了解他这个人,了解他的历史之后,不喜欢他,那是可以的,但是你在没有完全的理解,在完全的去了解这个人的时候,请不要说我不喜欢他。









有些演奏家忠实地依照作曲家谱曲的要求演奏曲子;而有些则像钢琴家古尔德完全照自己的感觉演奏,您是如何在这两种极端取得符合您对一首曲子的感觉的平衡?





回答上面群主的问题,关于演绎作品,有些演奏家,完完全全按照作曲家的思想去演出,还有一些演奏家完完全全用自己的,不用作曲家的意思去演奏。


我的看法是,作曲家跟演奏家是有一定距离的,没有一个演奏家可以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作曲家所想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合理,很辩证的个看法,因为就算作曲家他自己写出来的曲子,他都不可能100%的完全演绎出来,所以这里面存在于一个隔阂,一个gap,我们说成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一个东西,因为人跟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作曲家他把谱子写出来了,演奏家不可能完完全全100%地去还原作曲家想要的东西。


▼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如果刚才群主说的是一个好的演奏家的话,那他这首曲子里面会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思想,融入于这一个谱子上,然后演示出来的这个展示出来的作品。


因为我们去了解一个作曲家,就像刚才发的这个巴赫,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巴赫是不是巴赫的,是不是巴赫流传下来的,或者说是他的学生,他的妻子写的,所以我们只能去猜。然后用自己的这个概念和所学的知识来把这些谱子上的演示出来,而且我想说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们所看到的谱子只有白纸跟黑色的音符,那这两种东西怎么可能,是几乎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七情六欲都表现出来。所以这后期,我们永远总是在说演奏者是第二创作者,我觉得一个作品最终展现出来,很大一部分也要归功于演奏者。


但是很可惜,最终我们记得的只有作曲家。没有人记得说那贝多芬的第三奏鸣曲的首演者是谁,哪一个版本是最原始的版本,哪一个版本是什么样,什么样的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就是为什么音乐很精彩,那我们每天都在创造音乐,都在创造新的属于每个人的音乐。


其实我想说一下,因为大家都提到像斯特拉文斯基啊,约翰·凯奇这样的现代派作曲家,我希望,大家多去听一些你不认识的音乐家的音乐,真的是特别特别推崇大家去这么做。


千万不要一说到现代派,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约翰·凯奇,然后就不知道了。


这样的听众,我会觉得他们的涉及面很窄,例如我问一个音乐爱好者,你喜欢什么音乐,他说,我喜欢那个巴赫,就是巴赫大提琴,巴赫的大无。然后呢,就像好像是在跟风一样。那个麦克杰克森死了,大家就都跟风去发他的照片。然后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背景,或者有关于他的其他相关的事,就是这样,我希望一个真正的乐迷,是应该懂得比一个演奏家更多的,因为他被称为“迷”。







您目前在大提琴音乐艺术领域中面对的挑战有哪些?






目前在大提琴音乐艺术领域,我觉得中国对于新音乐的这个方面好像还不是特别的积极,特别的火热。但是我个人又是在做这事情,我希望大家可以更加多关注到大提琴的新音乐。所以我刚才一直在说,不要一说到大提琴,就说我喜欢大无,我喜欢贝多芬,那你除了这些还喜欢什么呢,你还听什么东西,你对于大提琴新的东西了解吗,就这样,新的东西千万不要说,我喜欢约翰·凯奇,我喜欢布里顿,我喜欢柯达伊,这就是现代派。那是1915年距离现在已经快100年的东西了,怎么可能叫现代派呢。


那么,作为我的最大挑战,就是怎么去宣传这个大提琴当代,就是活着的,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怎么样让大家知道,就是这样。我个人也创办了这个中国大提琴新作品网。我可以分享网址给大家,上面收集了从1920年以来的,几乎很多很大一部份的大提琴的作品。


我基本每天都在更新这个网站,因为这个网站收录很多作品,我只要有发现新的,中国的大提琴新作品,我就会把它添加进去,所以大家如果想了解一些有关于大提琴的新作品,可以到这个网站。


chinesecellomusic.org


埃内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 的那个所罗门 (Schelomo)大提琴跟乐队。特别好的作品。所罗门的这首大提琴的作品也是写给美国著名大提琴家皮亚蒂科斯基的作品,这首作品宗教性特别特别的强。


如果他没有移居到美国,也不可能产生这一首作品。








能谈谈您创作非传统的大提琴作品的背景、理念及想要表达的音乐艺术层面的目标吗?


当代大提琴作曲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群主您好,我不创作新作品,我是拉别人创作的作品。



▼杜普蕾演奏布鲁赫的《晚祷》



喔,希伯来的晚祷呢,也是特别好的一首曲子,但是最近有很多人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把它往一个很奇怪的方向在演奏。


当代大提琴作曲家,有陈怡《大提琴协奏曲》,周龙《野草》


欧阳娜娜很不错,走了一条别人不走的明星路,只要她开心就好。没人规定一定要死板的当一个大提琴演奏者。









您对目前国内大提琴音乐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也请谈谈李维,还有谭盾的《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






中国大提琴音乐的发展,跟5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与国外的交流。


李维确实让大家了解了大提琴音乐,但是,这些只是流行音乐,跟《入殓师》一样。大提琴加上效果器,我本人没办法接受太多的后期。毁了大提琴原有的松香味道。


谭盾老师的音乐很好,大家最开始认识他是从《卧虎藏龙》,我们所说的电影音乐,最后谭院长(巴德大学音乐学院)还是认真的把《卧虎藏龙》写成了奏鸣曲,在上海举行了发布会,发行了谱子。当然谭老师也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作曲家,科班出身。


《地图》是很好的作品,个人很喜欢,第一次开创了协奏曲与多媒体结合,这也是现代派的一种,把音乐与水,与火,与舞蹈或者其他类别碰触出来的艺术产物。









请您谈谈您在大提琴领域的三年/五年计划。




未来在大提琴领域的计划是秘密,现在无法分享,请大家持续关注,但是主要还是在传播中国大提琴新作品这个领域上做贡献。








您除了举行独奏音乐会,是否也参与了室内乐的演奏?请您谈谈进行这两种形式的演奏时,演奏方式该如何调整?





独奏跟重奏的区别,那是两种不同的声音。独奏爱怎么拉怎么拉,是乐队跟独奏。重奏是一种合作。合作就要听。更多在于去调整。当然跟乐队独奏也要听。但是声音不同。独奏要鹤立鸡群,重奏要声音相融。


谭盾的技术还是很现代的。但是好的中国作曲家,他们离不开中国音乐元素这个根,所以让我们很好接受。


陈其钢老师的音乐很好,与他的人一样,祥和,朴实无华,说的都是那些中国山间水里骨子里的声音。


他的大提琴作品《逝去的时光》是当今大提琴协奏曲中,演出次数最多的作品。








您演出的时候您的夫人与您搭档为您伴奏。谈谈与自己的另一半一起练习,准备演出的经验及优缺点





我经常与我的夫人合作。夫人是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钢琴博士,沈阳人。当然排练的时候很多讨论争执,但是都是很好的,如果排练没有争执那是有问题的。音乐总是在反复的讨论推翻,推敲中产生。


当然,美国很多四重奏,都是演奏员对着干的,台上是伙伴,台下冷眼相对,这也是很普遍的,因为很多时候音乐意见不合。






您目前与国内的大提琴音乐界有什么合作的关系或计划吗?





我4月21在武汉音乐学院讲学,5月16在星海音乐学院讲学,6月在浙江大学演出。都是有关中国大提琴现代作品。







谈谈您现在使用的琴吧。






我现在有5把琴。


一个是1870年的英国大提琴,辛辛那提城市交响乐团Robinson女士赠送给我的。





然后是美国斯特拉迪瓦里之称的David Gusset制琴师制作的1986年的大提琴,Rugguri 琴型,也是图片这把。






然后是中国制琴师徐云海先生在美国VSA获两个大奖的大提琴。上图右边这个。





然后是意大利制琴师Mario Bedocchi 1950大提琴,现在给我父亲用。


还有一把意大利老琴,现在借给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一个学生无偿使用。


Okay,今天就到这里了,祝大家生活愉快。有什么大家都可以留言一起探讨。谢谢群主!








由衷感谢大提琴演奏家方义嘉博士耐心给大家解答,这种即兴的方式很具有挑战性,佩服您对音乐作品的深刻领悟、精湛的大提琴演奏技艺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预祝您接下来的讲学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分享一个作品,中国大提琴新作品,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家高为杰先生创作的《怀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08627hu358

▲《怀念》- 大提琴与钢琴。作曲:高为杰,大提琴:方义嘉,钢琴:李欣原





= 本文根据讲座语音内容整理 =





END


此文原创作者"勇敢的心"系【乐迷心窍】公众号创始人及音乐群群主

主讲人方义嘉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和音视频由方义嘉提供

其他图片和音视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