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弥足珍贵的安魂曲音乐会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
我手里有一张特别的CD,这是《高保真音响》杂志随刊附赠的,这张CD记录了一场特殊的弥足珍贵的音乐会。
2006年10月28日,为了纪念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纪念,由中国爱乐乐团演奏,乐团艺术总监余隆指挥,在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上演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两位意大利歌唱家男高音路易吉·佩特罗尼,女高音苏珊娜·德尼斯和旅美华人女中音曹铮、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担任独唱,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合唱团担任合唱。
这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在中国的首演,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西方宗教体裁音乐在国内宗教场合首次演出。
▼在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演出的莫扎特《安魂曲》节选
这场在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演出的莫扎特的《安魂曲》,充分展现了音乐在教堂特殊的地理特征和音响空间里的特殊音色。在欧美国家,在教堂上演音乐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音乐形式有独奏、室内乐、还有管弦乐团伴奏的宗教音乐。北京王府井教堂属于中小型教堂,在安排了乐团、合唱团之后,没有太多的可供观众入座的位置,据后来的媒体报道,有幸聆听这场音乐会的观众只有寥寥300人。
▲指挥家余隆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离世前没有最后完成,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莫扎特弥留之际的嘱托和遗留的手稿,最终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使之与威尔第、弗雷的安魂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安魂曲。莫扎特的安魂曲遵循传统的结构和内容,使用拉丁文歌词演唱,整部作品富于人道主义色彩,充满了庄严和壮丽,真挚动人,宛如天国的阳光照耀人间,人人都沐浴在纯净的欢乐气氛中。
▲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
为了更好的比较各个演出版本的特点,我先后听了八九个版本的莫扎特的《安魂曲》。余隆的演出版本和伯姆的一样,一共12段。伯姆用了64’24”,余隆是50’27”。和伯姆相比较,余隆快了将近14分钟。如果我们逐段分析可以看到,余隆处理得较快的是在继叙咏的“至尊之王”,“慈悲耶稣”,“羞愧无地”,“痛哭之日”四段,以及结尾部分的“羔羊经”,“领主咏”两段。余隆的这种演绎不无先例,他的演绎比较接近卡拉扬(53’01”)、哈农库特(48’43”)和科林·戴维斯(50’34”)。在处理“继叙咏”那四段和结尾的两段,余隆不仅在速度上和卡拉扬、哈农库特、科林·戴维斯相似,而且情绪的表达更是一致。在莫扎特《安魂曲》的演绎中,切利比达克是极端的66’19”,很明显余隆没有选择这样的演绎方式。
安魂曲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余隆在莫扎特的《安魂曲》的演奏中,刻意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死观,即:死即往生,不死不生。死对于未亡人是悲,而对于亡人则是新生的开始。所以,余隆的版本中更多不是渲染死的悲痛,不是渲染神怒,而是对新生的渴求,对天国的仰望。所以,在对整部作品的规划上,速度较快,尤其在演奏最后两段时,和伯姆版比较就快了整整4分钟(14’23”~18’23”)。“奉上主名来的当受赞美。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余隆版的这段音乐欢快、向上,一扫超度亡灵的阴霾,迎接新生,阳光普照大地。
下面,我们着重探讨余隆版莫扎特《安魂曲》和伯姆版有较大变化的六段音乐。
5
Recordare
至慈耶稣求你垂怜
5’53” (7’05”)*
(*注:括号中标注的时间是伯姆版同一乐章的演奏时间,下同。)
在大提琴与两支巴赛特单簧管的三重伴奏下,开始了温柔的四重唱“至慈耶稣求你垂怜” (Recordare, Jesu pie),这段演唱以下降半音为主,到中段处原来的复调渐次过渡到主调,弦乐以摇晃的切分音型伴衬,表现出人们在耶稣面前祈祷的虔诚与自感惭愧动摇的情绪。
余隆在这段的处理上,从引子开始,就奠定了整个乐段“悔罪”的基调,而不仅是“求怜”,速度明显快于伯姆。在这段中,男低音田浩江先生发挥极其出色,不论是在四个领唱的交替吟唱,还是单独引领合唱,音色雄浑坚实,发挥得淋漓尽致 “鹤立鸡群”。仅第一部分余隆的处理就比伯姆快了13秒(1’30”~1’43”)。这是一段非常漂亮的由四个领唱演员担纲的唱段,余隆版的两个外籍演员(男高音和女高音)基本胜任角色,但是总体逊于两个中国演员(旅美华人歌唱家女中音曹铮和男低音田浩江)。
6
Confutatis
恶人群魔径受审判
2’21” (3’51”)
余隆在处理这段时,显得十分戏剧化,强弱对比异常激烈。男声合唱在长号粗暴的伴奏背景下演唱首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女声合唱优雅、充满希望的“请招我享善人永福”(Voca me cum benedictis),莫扎特只以弦乐伴奏,虽然这句歌词再次被男声合唱粗暴地打断,但女声声部依然延续优雅动人的音乐再次响起,一直到引导整个合唱都进入缓慢优雅动人的合唱中,这种气氛一直延续到这个乐段结束,听众被乐曲表达出来的祈求的动人呼喊所打动。
伯姆的这段女声声部更加柔美缓慢,即使男声声部粗暴的合唱也只是力度上的加强,节奏上依然“绅士”,和余隆处理的差别显而易见。
7
Lacrimosa
落泪之日
2’47” (4‘10”)
这是全曲中最感人肺腑的乐段,委婉涕泣,催人泪下。莫扎特用哀惋动人的旋律,配之以相映的原诵词,深深地,绵绵不绝地表现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这个乐章中,凤凰歌剧院合唱团在余隆的指挥下,强弱色彩对比丰富强烈,这个演绎也是整部安魂曲中的重头戏,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剧性的段落之一,女高音以渐强的音量表现永恒安息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也就是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永远停下了他的笔,这段《落泪之日》才是莫扎特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
8
Offertorium奉献经
Domine Jesu 主耶稣
3’16” (4‘41”)
前半部分惊心动魄的、可怕的音乐描绘了无情清算人类的罪恶,音乐体现了坚定的神性, 以及人类对神性的恐惧和对主的信心。接下来是人们虔诚地咏诵“奉献经”。
《奉献经》有两段经文分别是《主耶稣》(Domine Jesu)与《牺牲》(Hostias)。余隆版演绎上有较大变化的是《主耶稣》一段。
《主耶稣》规模宏大,有好几处七度的跳跃引人注目。
莫扎特-苏斯迈尔的乐谱为余隆在这段的二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余隆在这段确实费了心思,和其他版本有很大的变化。0‘00”—0’30”的四声部合唱,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版本,是这个乐段的情感基础。0‘30”—0’45”把第一段的合唱移调后重复,情绪更加激昂,此后开始了连续三段赋格,分别由合唱、四位独唱演员和合唱担任,最后一句突转抒情的慢板,如同叹息。
2‘35”由女高音声部唱出一句非常漂亮的抒情慢板引出最后一段赋格,这段赋格简短的交代后,全曲转慢结束。
第六乐章
“ Agnus Dei”“羔羊经”
第七乐章 (尾声)
“Communion”“领主咏”
第六乐章 “ Agnus Dei”“羔羊经” 和第七乐章 (尾声)“Communion”“领主咏”,也是余隆的一个亮点。
在一段低缓的合唱以后,3‘20”—3’58”女高音唱出了高亢激越的旋律,紧接着是莫扎特风格的应答轮唱的杰出段落,合唱连续三次重复女高音的歌词。余隆在合唱应答的处理中,摒弃了悲哀的,凝固的,阴暗的色彩,代之以更加明快的,仿佛远方的色彩,小提琴温柔的琴声拥抱了祈求,整段音乐充满了希望转入第七乐章 (尾声) “Communion”“领主咏” 。
结尾乐章
在结尾乐章里,整个安魂曲中曾用过的旋律,曲调,表现方式和盘托出,只是调换了经词。唱诗班的合唱象征着人们再次地恳求主恩赐给亡魂们永恒的安宁,和平。最后再次重复使用(Double fugue)双赋格曲的形式而拟就的安魂弥撒中的“Kyrie”“慈悲经”的旋律,使安魂曲在一片空荡中,一片古老,一片令人难舍难分的气氛中结束。而余隆在最后的3分钟中,尽情地挥洒着激情,把对新生的向往推向顶点,把原来笼罩在乐曲中仅有的那一点阴霾完全扫除,向上,向上,向上!
最后还是有必要提及随中国爱乐乐团前往梵蒂冈为教皇演唱莫扎特《安魂曲》,担任领唱的四位海外华人歌唱家。
张建一
(男高音歌唱家)
男高音张建一,擅长演唱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传统美声唱法风格的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抒情男高音角色。并以广泛的曲目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德国柏林德意志国家歌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法国巴黎巴士底国家歌剧院等担任主要角色。
张建一除了演唱歌剧外,还和英国伦敦爱乐、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法国爱乐、赫尔辛基爱乐、西班牙国家交响乐团、荷兰皇家爱乐乐团等,演唱了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音乐会作品,有演唱《安魂曲》的丰富经验。
饶 岚
(女高音歌唱家)
女高音饶岚,十九岁随上海乐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香港演出,随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三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柏林爱乐乐团的负责人赫尔穆特·施特恩的提携下,饶岚获得了一项长达七年的奖学金,她先后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和慕尼黑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及大师特授学位。期间,饶岚还两次夺得国际比赛的第一名及独唱单项奖,并与国际上著名的指挥家和顶级乐团合作,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龚冬健
(男低音歌唱家)
男低音龚冬健,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90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家文凭,1992年于美国新泽西国际歌剧中心毕业,经常与世界著名歌剧院合作演出,曾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是现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歌唱家,现居住在美国纽约。
曹 铮
(女中音歌唱家)
女中音歌唱家曹铮,上海音乐学院学士、柯蒂斯音乐学院硕士,1992年入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国家委员会考试决赛。
曹铮是旧金山歌剧院为最优秀的青年歌剧演员设立的艾德勒计划的成员,曾在《卡门》和《浮士德的沉沦》中担纲第一女主角卡门和玛格丽特。
曹铮曾被小泽征尔选中,在日本举行的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1999年2月,她与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次合作演出《蝴蝶夫人》中的铃木时再次与小泽征尔合作,她还在小泽征尔的指挥下成功演出了《浮士德的沉沦》中的玛格丽特。她还在《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娜),《伊多梅纽斯》(伊达曼特),《霍夫曼的故事》(妮克劳塞)等多部歌剧中担任角色。
2009年被查出罹患肺癌,并已经扩散。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经过放疗和手术,癌症被抑制。曹铮恢复健康,重新走上歌剧舞台。2011年6月18日,曹铮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在马勒的第三交响曲中担纲女中音。2013年2月,病情复发,曹铮逝世。
此文原创作者邵世文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音频由作者提供
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