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大师集萃《铅笔画爱乐》

王立翔 乐迷心窍 2022-05-02








【铅笔画爱乐】本书特色


【铅笔画爱乐】所收作品为以音乐家肖像为题材的铅笔画作品,精选作品100幅。画面造型坚实可信,带有较为强烈的表现因素,可谓慧心独具,集中反映了作者近几年的创作面貌,对当代的绘画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立翔自画像




▲邱思凯贺词


十多年前笔者有幸看到一位美国画家考尔的画册《铅笔画》,深为其神妙洗练的笔法效果所倾倒。考尔以独特生动的铅笔排线编织成有动感的笔触纹理,用来处理所有体积、块面的细节、局部和整体,并造成百川归海万流归宗的整体效果,节奏铿锵激越,韵律优美悠长。考尔的作品经常与其他人的油画水彩一同摆在展览会上,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美国画坛上独树一帜。


▲考尔铅笔画


笔者在仔细研究考尔个性十足的画作之后,反复尝试地画了一些人物、动物和风景,深感其蚀刻般的表现力足以囊括任何题材。


▲例图—1  麦克阿瑟



▲例图—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古典音乐进入我们的生活笔者就一直浸淫其中。收藏磁带唱片,置身音乐堂凝神倾听天籁,收听北京音乐台《发烧门诊部》,参加M.A发烧友俱乐部组织的视听展示会......。做为音乐与绘画的双料发烧友,在一次发烧友聚会活动时突然产生了破除藩篱、用绘画表现音乐家形象的念想。为此我不仅画了不少音乐会现场速写,更重要的是开始思考绘画实践背后的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说,绘画应当遵循怎样一种几何学的模型。



▲乐队指挥速写



上世纪中叶系统科学整体方法论逐渐开始取代传统的还原论,其显著的标志是在各个领域出现了各自不同的系统科学群:控制论、协同学、自组织耗散结构、突变论、KAM理论、混沌与分形等等,尤其是混沌与分形数学上的突破,彻底超越了牛顿—拉普拉斯还原论的局限视角,这使得人们在面对非传统系统不再手足无措。特别是对于绘画这样的视觉美学系统,它绝不是在欧氏几何、非欧几何、射影几何、仿射几何等几何对称群能够处理得了的几何对象,只能纳入到分形几何这样的数学模式中才能加以透彻的分析和处理。





根据“自相似原理和迭代生成原理是分形理论的重要原理。”笔者认为,对于类似考尔风格的铅笔绘画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众多“铅笔排线组”为迭代元根据黄金分形迭代原则生成的美术视觉系统。


这其中,自相似原理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突破了系统整体与各个级别局部之间、认识上的整体论与还原论之间的界限,对系统的分析判断及设计操作,既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亦可反过来进行。自然界生成的自组织耗散系统是不可逆的,而我们理性的操作则是可逆的。就是说,系统中的对称性质是自然界的自相似原理,从整体到局部任何一个层次的观察粒度都并不比其它层次更具优先地位,它们都趋向于接近一个确定的比例关系,即分形结构中各个层级之间的黄金比例。






传统的美术教学都是强调从整体构图、大的块面分割、明暗交接线分布......再到局部细节的刻画。这类教学体系毫无疑问有助于学生把握画面的整体比例关系,但明显表现出细节处理不够灵活生动、也缺乏主观感受与视角的自由组合控制力。然而分形观念则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操作方法上的短板。


铅笔画中的“迭代元”就是从各级局部到整体都表现出来的笔触形态,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虚实、疏密、轻重与深浅的节奏和韵律,延伸推广到其他层次的画面里更是尽显其丰富斑驳的走势和律动。下图显示的正是考尔风格的迭代元。(当然,各个不同的画家会选取独具画风的迭代元,比如瑞典画家佐恩、俄罗斯画家费钦、中国铅笔画家李晨等等)



▲佐恩铜版画01



▲费钦素描



▲李晨素描



▲左侧是传统素描笔法,右侧考尔风格的迭代元。


从上图左右对比中不难看出,考尔风格的铅笔迭代元即是用一组一组顺从结构凹凸变幻的走势所呈现出来的铅笔纹理和笔触质感,它引导观画者视线跟随画家起伏顿挫的排线节奏去感受视觉美感。如果没有这样节奏生动的织体,画面就会退回到普通素描习作那样的照相效果。因此考尔强调画好这些基本笔触(铅笔迭代元)的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


现在提供一个参考画例《雅沙海菲茨》





与传统画法一样,首先确定构图轮廓及部分细节。





根据主观感受从最关注的面部、双手开始刻画。当然按照明暗交接面—暗部—亮部的顺序铺展开。作者在不忘记传统素描整体把握的原则基础上着力考虑细节刻画的排线笔触的趣味、它的走势和由它积累的局部块面的版画质感,以及由局部聚积成更大的上一层局部乃至趋近于整体的织体效果。




然后是小提琴。画面上的均衡应该不仅表现在三维空间上,更主要是在主观透视下的分形空间里虚与实的节奏律动。




然后肩部、服装等等,最后审视整体对比关系。


时刻提醒自己不应为了照相式地复制对象而忘记主观表现蕴含在对象里的审美趣味。


事实上,在分形几何理论出现之前,很多画家就已经用分形的眼光看待绘画的对象,用分形的手法来处理画面,除了考尔以外,俄裔美国画家尼古拉.费钦、瑞典的铜版画家佐恩、铅笔画家李晨都是成功的范例。他们无不以实际创作中的主观美学分形超越学院教科书式的三维空间分形。从数学上看,这不过就是用黄金率分形对称替代欧氏空间的分形对称。







最值得一提的是,黄金分割率虽然早在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直到混沌与分形理论出现后才得到了最深刻的证明。







首先是柯尔莫果洛夫的KAM定理,它揭示了,在一个保守系统里,运行轨迹环绕比为无理数时,系统最不容易被扰动项破坏,从数论上可以证明,黄金比是最无理的无理数,最难用有理数逼近,因而也最能应对各种扰动项。






哥廷根大学教授弗.克拉默说:“最无理的轨道,即那些基于黄金分割数字比的轨道,最可能在扰动中保存下来。它们能够最持久地抵抗混沌的爆发。”克拉默认为,一个普遍和谐的要素,就内在于这个黄金分割卷绕数的性质里。美学不仅限于主观感受,还可理解为基于一个数学定律的逻辑结果,它界定了有序与混沌之间的边界。(相关的数学分析参见本书附录)







在耗散系统里,混沌吸引子就是费根鲍姆常数趋近于极限值时的几何形态,可以证明,当极限参数μ∞=3.5699时,费根鲍姆第二常数(标度因子α=2.50290)与黄金中项φ具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即:


α^-df=φ=(√5-1)/2


即费根鲍姆第二常数标度因子的分形维次幂的倒数正好是黄金比率。







这个数学公式的非凡意义就在于,宇宙间少数几个重要的序参量、普适的数学常数彼此之间具有极其深刻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不受限制地制约着世间万物的存在于运行、荣辱与兴替,在处于膨胀相的宇宙里,耗散系统不断从简单趋向于复杂,从线性关系趋向于非线性关系,动力学方程中包含着分形几何结构,更潜藏着美学原理的核心法则即黄金率。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一下,这些理论上的思考并不是要代替一般绘画教科书上的常规技术要领,而是要探索使形象思维的艺术直觉能够具备较为深层坚实的逻辑基础和数学根据,让演绎推理的理性走在经验归纳的前面。







绘画艺术像宇宙间一切非线性系统一样受制于数学定律、数学常数的制约。因此一切背离数学定律的现象都不可能持久存续。艺术的终极标准归根结底要遵从宇宙的数学法则,写实主义之所以生命力永恒,就在于真实存在的生命(人物、动物、自然生态)都不过是秩序上帝的数学设计,悖逆而行难寻出路。在数学法则面前没有谁是绝对的权威。







此次出版《铅笔画爱乐》受到北京音乐台“发烧门诊部”节目组、MA发烧友俱乐部、“核视界”公司尤其是“北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鸣谢》: 陈晓斌 丁昕 刘颖 邱思凯 赵春宏 李林 李金英.....







此文原创作者王立翔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铅笔画作品均由作者绘制提供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