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ANDOS 发烧名盘(1)

曾伟 乐迷心窍 2022-05-02







前言


CHANDOS 唱片公司出版了一系列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录音,其中有多款优秀之作,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在当年系难得一见的数字录音。30年过去了,至今仍被视为经典。


【乐迷心窍】将以8次篇幅,逐一介绍这套经典唱片。原稿刊登于《有声唱片的无声世界》一书,作者特为本公众号重新编辑修订。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梦幻》 Op. 13


第一乐章 平静的快板(冬日旅行的梦幻)

第二乐章 如歌的柔板(雾霭弥漫的荒芜的土地)

第三乐章 谐谑曲,诙谐的快板

第四乐章 忧郁的行板——火热的快板   


1985年4月25-30日奥斯陆爱乐音乐厅录制

奥斯陆爱乐乐团演奏

马里斯 · 杨松斯指挥









▲《冬日》   油画:姜衍波



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戴斯特曾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像《第一交响曲》一样,让柴科夫斯基感到苦恼,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劳动。在186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精力投入到创作这部交响曲中,” 当时柴科夫斯基已经二十六岁。


据说柴科夫斯基为了写作这部交响曲,夜以继日,完全不考虑“劳逸结合”,不顾越来越厉害的头痛,神经紧张几近崩溃,他自认为活不到写完一部完整交响曲的那一天了。《第一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在与命运的斗争中写出来的。交响曲虽然被作曲家命名为《冬日梦幻》,实际上大部分是在夏天完成的。奇怪的是作品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演奏,“谐谑曲”乐章于1866年12月在莫斯科上演,当时反响不大;两个月后,音乐学院总监尼古拉·鲁宾斯坦在圣彼德堡指挥上演了第二和第三两个乐章却受到广泛的欢迎。《第一交响曲》1866年2月15日完整地上演。之后,柴科夫斯基又不断地修改,二十年后最终修订的总谱才出版。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收藏的《第一交响曲》总谱



有分析认为,柴可夫斯基给出的“冬天梦幻”标题无疑是在效仿门德尔松艺术实践的同时寻求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他在第一、第二两个乐章中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小标题。但是第三和第四乐章没有标题,至今令音乐界感到不解,也无法弄明原因。




《冬》油画:伊万·希什金



第一交响曲》不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其知名度远不及其它几部交响曲;但是在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中许多著名而动听的主题和曲式的动机,都在《第一交响曲》中有所流露。


第一乐章“冬日旅行的梦幻”是一个奏鸣曲式结构的乐章。


第二乐章“雾霭弥漫的荒芜的土地”是一幅音乐的图画,把作曲家心中的俄罗斯大地的景象画成了音符,双簧管吹奏出来近似于民歌的旋律引得各乐器间此起彼伏地流转,这种写作手法被后人广为赞叹。


第三乐章取自于两年前他写的一首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转换至一个新的调性并重新创作编配出来更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原来的键盘作品在他去世后也出版)。这一乐章采用了三部曲式。前后两段是第一乐章当中情绪和内容的发展,中段是一段抒情的圆舞曲。


第四乐章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其主题是古老的俄罗斯民歌《花儿开了》,最后有响亮的节庆钟声,以欢腾的景象结尾。柴科夫斯基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深刻的理解,在作品中灵活地运用民歌旋律,使作品更加感人,为听众接受。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评鉴


杨松斯的柴科夫斯基系列录音,音乐自始至终充满了浪漫的魅力,音乐的构成极其自然。有奥斯陆爱乐乐团,就能够保证演奏出来投入而格调清新的乐曲。让人耳目一新的指挥风格,杨松斯执棒其御用乐团的演绎感人至深。结构严谨,终曲处理得绝大部分都比较快,复杂的副歌段落演奏得妙不可言。CHANDOS的录音空气感十足,更是为此套CD锦上添花。





指挥 马里斯·杨松斯


马里斯·杨松斯(1943年1月14日生于拉脱维亚)指挥家。1956年随父母迁往列宁格勒,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指挥专业。1969年赴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大学留学,并有幸被卡拉扬选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助理。1971年获得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二名。1973年担任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指挥,并任指挥家穆拉文斯基的助理。1979年,杨松斯担任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在其带领下奥斯陆爱乐乐团从北欧一个小乐团跃升为国际一流乐团。




END



此文原创作者曾伟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与音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