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2018年了,你还在喝水啤?

2018-01-02 杜雯婧 上流UpFlow

   作者 | 杜雯婧

   编辑 太喜


本来,啤酒只是最具平民气息的社交场合大配角,价格便宜,酒精度低,几乎人人都可以接受。


但随着精酿之风拂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嫌弃工业啤酒的“糙”,投向精酿啤酒丰富绵密又充满惊喜的怀抱。


一入精酿深似海,从此水啤是路人。


站在啤酒鄙视链顶端

在穿了秋裤还是冻成冰棍的冬天,怀念夏天最盛行的场景之一——大排档,或者路边摊,撸串喝啤酒,浸淫烟火气。


在这个场景中,你能看到很多油腻的中年和青年,聚众撸串,喝酒划拳。啤酒可谓撸串的老铁,串儿以十个为单位,吱吱吱冒油,冰镇啤酒一下浇灭这热气,冰火两重天。揩一揩嘴角漏的油,抹一抹额头的汗珠,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畅快淋漓。到最后,大家还在回味串儿上的孜然和辣椒,早已忘了水啤的味道。水啤约等于水,除了那点迷迷糊糊的酒精,就只剩一个个被水撑爆的啤酒肚了。


而中产阶级愿意花10倍以上的价格买下一杯精酿啤酒,环境要优雅,食物要精致,味道要独特,姿势要正确,最好喝过全世界的精酿,讲起来头头是道。“喝”变成了“品”之后,方能显示独特的品位和审美。


的确,精酿啤酒是一个装逼利器。茅台太土豪,红酒太端着,鸡尾酒太大众,水啤太low,周末去精酿酒吧喝上几杯,慢慢玩味,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新时尚。


啤酒管理机构SteadyServ做了一个“喝精酿都是什么人”的调查,用下面的信息图表呈现了研究成果。简言之,喝精酿的人群,集中在追求生活品质、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中产阶级。

 

喝精酿啤酒的人集中在中产阶级


“当他们喝下那些昂贵的啤酒而非大路货时,也向外传送着一种高人一等、品位非凡的感觉。”斯坦福商学院的托马拉教授看来,如果你能欣赏一种很小众的东西,甚至用一种自虐的方式,那么你会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满足感。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喝精酿的队伍。正因为精酿展现独立与个性,精酿啤酒的概念进入中国之后被重新塑造,不仅经历了本土化,还被重新包装成一种文化潮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舌尖是征服人心的一道堡垒,精酿啤酒渐渐征服着中国人的味蕾,无论是由衷的真爱,还是装逼必备,或者是中产阶级速成指南之一,精酿圈正如同涟漪一样扩散开去。


精酿之风登陆中国

现代精酿的发源地是美国,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把精酿精神总结为“独立性、真实性、合作精神和社区意识”,这正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美国人把对自由、极限、多元、创新的向往,加入啤酒的酿造过程中,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创造出了灿烂的精酿啤酒文化。

工业啤酒与精酿啤酒的对比


2008年是中国精酿啤酒的元年,这一年出现了第一批有意识的精酿啤酒企业。2008年成立的南京高大师啤酒是业内公认的中国精酿鼻祖,它是中国第一家精酿啤酒的专业工厂。同一年成立的上海拳击猫是中国境内第一批精酿啤酒屋。


2010年北京和上海均陆续出现了一批精酿啤酒屋,如大跃、悠航、京A、啤酒博士、TheBrew等。2012年,其他城市如郑州和西安,也有了精酿啤酒屋。2013年之后,牛啤堂和熊猫等大型精酿啤酒屋的出现,纷纷占领了北京精酿地图的显要位置。

北京大跃啤酒屋


直到2016年,中国本土精酿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北京攒一个精酿啤酒局再容易不过了,在东边晃悠几圈,就能走过北京精酿的半个江山。


先在箭厂胡同的一家小平房啤酒屋尝一尝“断片儿”,再拐到五道营的School Livehouse来一杯酿自成都的“豐收”,走几步又到了熊猫精酿。再南边的方家胡同里,隐藏着北平机器,如果还没醉,就来一杯“百花深处”。若还不够,就继续一路向东,去三里屯工体继续探索京A。


如今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全国主要城市,同样都可以轻易地组一个类似的局。

变幻花哨的精酿酒标


精酿是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之后,在口味和文化上都酿造了中国特色。他们不仅把桂花、辣椒、滇红茶等中国原料加入酿造过程,还把精酿包装成一种潮流文化。


熊猫精酿的创始人潘丁浩认为,中国精酿要有中国味道——刻在骨子里的中庸之道。“这种味道是一种平衡,甜和苦,焦味和其他味道,添加味不应该过于突出,所有味道都加有一丁点甜,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

风格独特的飞狗(Flying Dog)酒标


互联网环境下,斑马精酿强亚东则把精酿啤酒定义为“迎合年轻消费者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快消品类”,“能让年轻人玩起来”成为他们的诉求。


论遇见精酿的X种可能

总有人拥有敏锐的嗅觉,能嗅到新事物吹来的春风。国内一些本来就热爱啤酒的人,不仅喝精酿,还凭着满腔热忱做起了国内的精酿,传播精酿文化。

小辫儿


中国的啤酒圈里,没有人不知道“啤酒疯子”小辫儿。小辫儿现在的身份是中国第一家主推各地本土品牌的精酿啤酒吧——牛啤堂的老板。小辫儿在上海的一场啤酒展销会上邂逅精酿啤酒,之后开始了探索世界精酿啤酒的旅行,满世界找酒喝。这是精酿与旅行的碰撞。

音乐与啤酒也是绝配,玩音乐的大都嗜酒如命。李志的经纪人老迟创立了一个精酿啤酒品牌“摇滚有脾气”,成组贩售与独立音乐人的脾性风格相似的精酿啤酒。




“酷”也时常与啤酒同出没。从业十年的文身师赵佳开了一家精酿啤酒吧,特喜欢酒吧里聊大天儿的气氛,也有人因为文身慕名而来。在这里,唯有精酿配得上特立独行。


高岩的“高大师”科研团队与考古联合,模仿9000年前的贾湖文明酿酒的设备、原料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经过一系列的折腾,最终证明了贾湖啤酒的存在。


高岩不仅生产了一批贾湖啤酒,还为科研作出了贡献,并且,整个过程被拍成了纪录片《酿造贾湖》,这是高岩团队复刻贾湖酒的呕心沥血之作。

小众才能成为流行

工业啤酒是大众的,而精酿啤酒则在追求小众的道路上,极力避免着被定义。


当我们谈论精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自由,独立,小而美,品质,丰富多样,层次感……往往是这些词浮现在眼前。


然而,精酿啤酒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精酿啤酒的酿造过程则是一种艺术创作,有固定的程序,没有固定的配方。除了不同的啤酒花和麦芽,还可以加入香料和瓜果蔬菜。对于酿酒师来说,这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


精酿正因为不可被定义,而被贴上各种标签,变成“人人可定义”。给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精酿贴上标签,是定义自己独特个性和品位的表达方式。

奥巴马曾在G20峰会上将一瓶鹅岛312送给卡梅伦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精酿一直突出着自身的独立、多元、艺术等文化标签,跟注重价值追求、体验和品质的年轻人一拍即合。


细品浓厚的酒花和麦芽香,以及酿造时加入的其他食材带来的惊喜。精酿的丰富性足以吸引大批拥趸,选择了精酿,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


不过,小众文化在大众的附庸风雅中变成大众文化,如同几年前的民谣,最开始是有逼格的小众,后来就变成了烂大街的流行。

 

[1]读懂美国精酿定义(上):什么是精酿啤酒.imbeer爱啤酒[EB/OL].

[2]飞速增长的精酿啤酒市场,中美市场最新深度解析.界面[EB/OL].

[3]身边的人都开始喝精酿啤酒了么?最新精酿啤酒报告给您送上!.VC SaaS[EB/OL].

[4]6 Characteristics of Millennial BeerDrinkers You Need to Know.craftbeer.com[EB/OL].

 

 

点击图片,可查看以往的文章:


◆  ◆  ◆  ◆  


彩蛋:扫码抽取你的2018上上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