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河北人朋友圈被这段视频刷屏了
今天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周年纪念日
70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旗帜,跨过鸭绿江
打响了赴朝后的第一场战役
这是一场保卫和平的正义之战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
290万余人次的中华儿女参军参战
超过19万名英烈埋骨他乡
不屈的中华儿女
用炽热的鲜血
染红了盛开在朝鲜大地的金达莱花
在河北
同样也有这样一群老兵
70年前
只有一二十岁的他们
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们
见证了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燕都融媒体记者
寻访到8位志愿军老战士
听他们忆往昔峥嵘岁月
共同铭记那段
气吞山河的壮烈历史
赵力合
1931年农历三月生
沧州任丘北汉乡赵范庄村人
解放战争时期
他参加了解放清风店、
石家庄、元氏等著名战役
出生入死,浴血奋战
4次荣立三等功
1951年,赵力合随部队入朝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
在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
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
赵力合等12名侦察员化装成南朝鲜士兵
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
“白虎团”团部
为金城战役取得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赵力合荣立一等功
这就是后来被搬上屏幕的传奇故事
“奇袭白虎团”
回忆起当时惊心动魄的经过
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
1953年,赵力合调到侦察排工作。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金城以南地区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号称百战百胜的王牌部队“白虎团”被部署在前沿阵地,企图负隅顽抗。该团占领金城以西、上甘岭以东的突出部防线后,已构筑了坑道、盖沟、环形战壕和各种明暗火力发射点相结合的半永久性的坚固防御阵地。此外,还直接得到美军榴弹炮营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我军决定彻底打掉敌军这个团。
1953年7月13日,遵照命令,203师组织了以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为首,侦察英雄赵力合、李培禄等13人组成的尖刀班,出奇兵直捣虎穴。
当晚,天气阴沉。整个尖刀班分成3个组,副排长杨育才个子最高,皮肤白,鼻梁高,他化妆成美国顾问。联络员韩淡年化装成南朝鲜军小队长,其他人都换上南朝鲜部队的服装和武器装备。赵力合由于身经百战,枪法准,又有排雷和爆破技术,被安排为第一突击手、第一组组长,任务重大。
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他们首先穿过了敌我之间的一片开阔地,接着冲上已被609团侦察排占领的380高地,从这个高地山口南下,很快就插到415公路。正在快步行军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后面多了一个人,经联络员审问,原来是一个向后逃跑的南朝鲜兵。
联络员从他嘴里获得了当晚的口令,有了口令就更加畅通无阻。可到了最后一道关卡,敌人就是不让过,非要专用通行证和袖标才能放行,联络员指着“美国顾问”和敌哨兵说了好大一会儿才让通过。
经过一座桥时,敌人的一个车队突然开了过来,车队很长,车与车之间空隙也较小,而且后面还跟着一辆坦克。杨育才、赵力合与大家商量,决定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把手榴弹扔进敌人的车厢,用爆破筒把坦克炸得横在公路上,这时我军的穿插营也赶到了,敌人以为志愿军的大部队打过来了,纷纷抱头鼠窜。尖刀班趁着混乱顺利通过公路,按照预定方案,直扑“白虎团”团部。
赵力合带领第一突击组,具体任务是消灭白虎团警卫排。敌警卫排埋伏在紧挨敌团部后边的一个小山上,赵力合率领全组迅速攻了过去,这时杨育才带领的一组攻进“白虎团”团部,战斗打响,敌警卫排一见这种情势,仓皇逃跑。赵力合率领战斗小组追击半里多地,以公路转弯处的巨石作掩体,截击敌人溃军。子弹少敌人多,6个敌人冲上来,赵力合仅带3人,最后就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结果打死4人,逃跑2人,接着赵力合率领战友靠近敌团部。
敌人增援的一个团长发现外边枪响,就偷偷地溜掉了,又一名副团长出来观察,被我军一枪击毙。这时密集的子弹射入“白虎团”团部,杨育才率全体化袭班包抄上去。敌人一下子慌了手脚,乖乖地缴了枪。尖刀班打掉了敌人耳目,使敌军成了聋子、瞎子,推动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尖刀班13名战士无一伤亡,全部安全返回阵地。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赵力合的战斗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
赵力合于1954年底随军撤回徐州驻防
后又入大西南参加剿匪
赵力合曾经说过
“战场上我们是尖刀
回了家我依然要发挥余热
教育儿孙们保家卫国”
1957年他主动要求回乡务农,建设家乡
回乡后曾任村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副书记
还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任丘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
他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不居功自傲
默默地奉献着晚年的余晖余热
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身上
竟然埋藏了那么多血与火的记忆
谁又能想到
这位隐身乡间的老人
曾是当年“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
时光流逝
从青春到白头
也只有在偶尔提及当年战斗经历
说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时
老人的眼里
才会闪耀出令人动容的光芒
逯云朝
1929年5月15日出生于
邢台市平乡县逯马鲁村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
12岁参加儿童团,给地下党送情报
1944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跟随平乡县抗日人民政府参加抗日战争
1946年12月参加解放战争,任冀南区报务员
1949年9月任河北军区报务员
1950年10月任邯郸军分区报务员
1951年6月任华北防空123团报务主任
1951年12月踊跃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任志愿军防控205团集中台台长
1954年10月任志愿军205团二连指导员
先后荣获“解放奖章”“朱德奖章”等国家级战功荣誉
1956年11月任东北军区炮司指导员
1957年10月转业到巨鹿邮电局任专职书记、副局长
1976年任平乡邮电局书记兼局长
1984年4月离休
对逯云朝老人来说
抗美援朝那段岁月
一生难忘
↓↓↓
据逯云朝老人回忆,1951年,他带头主动报名投入抗美援朝的战斗,同年12月31日夜间从沈阳上火车在安东下车,第二天坐火车过鸭绿江,在火车上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高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国牺牲、无限光荣”的口号挺进朝鲜。
进入朝鲜后,首要任务是保护清川江大桥,清川江大桥是抗美援朝战争连接前线后方的大动脉。美军为了强化对清川江大桥的控制,每天无数次轰炸这座桥梁,我军几乎每天都抢修这座桥梁,志愿军司令部要求他们不能对这座关乎志愿军生命线的桥梁有丝毫懈怠。因为当时敌人掌握制空权,每天派飞机多次对目标狂轰乱炸,在轰炸中电台的天线被炸坏,导致前后方的联系被中断,信息无法发出。为了避免前方更大的牺牲,逯云朝喊了一声共产党员跟他上,带领三名共产党员冲出山洞,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机枪的扫射,发现天线被炸坏,无法继续使用,他们用手举着天线,把信息发了出去,洞内战士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
清川江大桥桥哨所位置被敌人发现后,205团指挥连搬到飞虎山继续工作,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隐藏到了山洞里,山洞里的水有膝盖深且阴冷潮湿,面对敌人狂轰滥炸,只能靠吃黄花菜、压缩饼干、喝凉水维持。由于吃不到蔬菜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状况极差,但是再艰苦的环境也没有压垮他们。有一次逯云朝去团部取密电码返回的途中,被敌人的飞机发现遭到机枪扫射,左边是山谷,右边是河流,为了躲避敌机逯云朝跳下山崖摔成重伤,后被友军发现及时抢救送回单位,及时完成了任务。
逯云朝作为通信兵电台台长,本可以把阵地安在后方相对安全的地方,但是为了保证电台信号畅通,他主动将阵地往一线设置,冒着敌人的炮火,准确提供信息炮击美韩联军。在飞虎山战斗中,志愿军靠他们电台提供的情报信息,一举成功击落敌机,长了我军的士气,灭了美韩军的威风。有一次逯云朝和通讯员在前线摸敌情时,连续两天没吃上一口饭,饥渴难耐,采摘山中野果充饥,不幸被美军投的毒毒倒,昏迷一天一夜后被志愿军找到,经抢救才脱离危险,又被细菌感染5个多月,当时体重仅剩下70多斤。就这样他也没有离开视为生命的电台,那次的侦察情报为我军炮兵准确炮击敌军提供了准确信息。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逯云朝的战斗故事↑↑↑
2019年八一前夕
在平乡县新时代优秀退役军人表彰
暨庆八一双拥晚会上
逯云朝老人被授予“最美退役老兵”奖章
70多年来
逯云朝老人从来没有因当年战功自居自傲
更没有给党和政府增添过任何麻烦
充分展示了一名优秀退役军人
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人们都说“最美退役老兵”的称号授予他
当之无愧
2019年农历腊月
正当人们喜迎新春佳节之际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
为助力国家打赢
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逯云朝老人提出了疫情防控
“帮忙不添乱,努力做贡献”
十个字原则与大家共勉
并委托子女向红十字协会捐款两千元
以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老人如今已不复当年一身戎装英俊帅气
走路时的身躯也不复当年的伟岸英勇
但是当老人穿起那身军装
佩戴起那些军功章
他的身子依旧挺拔,眼神深邃依然
那段战火岁月
始终珍藏在老人坚强的心中
王应邦
山西省灵丘县人
1927年12月出生,1944年10月入伍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后转业到保定
战争年代
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
荣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
“人民功臣”军功章
朝鲜人民军颁发的一等功臣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
“解放奖章”等荣誉勋章
在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涯中
他参加了大大小小战役数十次
有解放浑源、丰镇、集宁
张家口、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
以及冀东、新保安和
解放西北重镇兰州的战役
而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
就是朝鲜战场上的铁原阻击战
↓↓↓
1951年4月,王应邦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63军189师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第五次战役中,王应邦随所在部队在军长傅崇碧的指挥下,迅速突破临津江防线,深入敌人纵深十五公里,先是击溃了土耳其旅和菲律宾营,之后包围英军的29旅,全歼英军的王牌格洛斯特营,打出了志愿军英勇善战的威名。当时,志愿军因为善待敌军俘虏,还赢得了对方的尊重。“我们给俘虏吃的是大米饭,但我们自己只吃糙米糙面做成的炒米炒面,没有菜,只撒一点盐。”王应邦说那时英军俘虏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王应邦记得,当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比不上敌军,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却令敌军不敢小觑:“咱们的武器都不太强,轻机枪、重机枪、步枪还有迫击炮等都不如敌人的好,但是咱们的战士勇敢啊,枪林弹雨中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没人往后退。”
1951年5月27日,在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的不利条件下,王应邦所在的63军官兵担负了全面阻击敌人、为大部队回防争取时间的重任,铁原阻击战正式打响。王应邦回忆,那场战斗异常惨烈,战斗兵员几乎牺牲殆尽,到最后干部、通讯员,甚至炊事员都进入阵地参加了战斗。“我身边的一位战友腹部中弹,肠子都出来了,但他捂着肚子就冲了出去,可是冲了没多远,就倒在地上牺牲了。还有战友在我眼前被子弹打断了胳膊,被炮弹炸飞了腿……”说到这里老人突然语塞,眼眶湿润了。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王应邦的战斗故事↑↑↑
作为通信兵的王应邦
就是在那次战斗中负伤的
胸部被流弹弹片击中
然而
英勇无畏的他当时并没有当回事
仍然留在朝鲜战场上
直到战斗结束回国三年后
才在训练中因咳血检查发现
当年被击中的弹片还残留在体内
1956年
他在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进行了手术
左胸两根肋骨和右部肺叶部分切除
同年
由于身体原因
王应邦洒泪离开部队
转业到保定徐水邮电局任副局长
开始为地方邮电事业做贡献
王应邦利用自己在军队所学
潜心研究改造通话设备
用几个月的时间研究出一套通话设备
这套设备利用收音机的原理
经过放大音频信号
最后传输到终端用户
可谓是那个年代的“电话会议”系统
1957年
简易电话会议设备
在徐水全县(现为区)开通
搭建起一个
县政府、乡政府、各村之间的通信网络
并召开了徐水县第一次电话会议
在国内邮电系统引起巨大反响
当时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同年
在王应邦的领导下
徐水邮电局又完成了另一壮举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乡通电话
村村通电话
这在物资极其短缺的年代
实属不易
1985年
王应邦从徐水邮电局离休
近些年
老人的记忆力不如以前
他经常做梦
在梦里
不仅有铁马冰河的战争风云
还有战友们清晰可爱的面庞
时至今日
老人胸前那道长达十几公分
并深深凹陷的疤痕
似乎仍在无声中讲述着
那段战火纷飞的硝烟岁月
和老人当年血染沙场的英勇和无畏
王绍明
1929年,出生在天津静海县
是保定市军休一所军休干部
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多次立功受奖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
王绍明多次立功受奖
1947年1月、1950年1月、1953年
分别荣立大功
1956年3月荣获
沈阳军区司令、政委授予的解放奖章
1968年2月、1976年1月
荣获通令嘉奖两次
1946年
王绍明参加东北民主联军
在一纵2师6团当战士
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
以及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
后来王绍明随四野南下作战
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西南边陲
1950年10月
随部队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德川攻坚战、突破三八线进击战
584高地守备战
都曾有他浴血奋战的身影
↓↓↓
自1951年1月25日起,损失惨重的美军纠集20多万人,向我军全线发起进攻,企图将我军压回三八线以北。2月5日,是中国的农历除夕,王绍明所在的38军339团前进到莺子峰、杨子山一线组织防御。
莺子峰是汉江南岸滩头阵地的一个制高点,584高地是莺子峰的前哨,前有公路,背靠汉江,是敌人北进必经之地。6连在投入战斗前,指导员和副连长均已负伤,连长有病,王绍明承担起全连的组织指挥任务。战斗极其惨烈,敌人一天数次进攻,都被王绍明他们打退了。部队伤亡很大,后勤补给极其困难,不仅补充人员上不来,连粮食弹药也接济不上。作家魏巍在战地通讯《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中写道:“这儿的战士,嘴唇焦干了,耳朵震聋了,眼睛红了,他们用焦干的嘴唇吞一口炒面,一口雪……”王绍明千方百计鼓励战士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弹药没有了,就到战场上搜集美军遗弃的弹药。他只抱定一个念头:“人在阵地在!”
黄昏时,2营弹药断绝、伤亡巨大,不得不放弃了阵地,美军约一个营占领了584高地。
2月10日凌晨,王绍明自告奋勇带领反击小分队誓死夺回阵地,营教导员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哪还有人啊,我挑选了17名没有负伤或轻伤的战士,连同8连支援的9名战士组成了26人的反击小分队。”王绍明回忆,出发前,共产党员把自己所有的钱物都交给营党委作为党费。这一悲壮的举动意味着不夺回阵地他们不会生还了。
那天早晨,大雾弥漫,王绍明率领小分队穿着美军服装在大雾的掩护下向584高地进发了。高地上的敌人正在吃饭,他们出其不意直插敌指挥所,以突然猛烈的短兵火力击毙了敌指挥官,又用手榴弹把吃饭的敌人炸得晕头转向,然后冲入敌阵,刺死敌人的机枪手,夺得重机枪,掉转枪口向敌人猛烈开火,打得敌人纷纷向山下溃逃。王绍明指挥26名勇士只用10分钟就夺回了阵地。
半小时后,敌人开始反扑,王绍明指挥战士们一次次把敌人打了回去,阵地前横七竖八全是美军的尸体。突然,一颗炮弹在王绍明身边爆炸了,弹片击中了他的背部,深深地嵌入了骨头和肺部,后背上全是血,手枪都拿不起来了,但王绍明仍旧趴在地上指挥战斗。激战了一天,敌人也未能夺回阵地。
后来,王绍明指挥的584高地防御战受到志愿军总部高度评价:“这种顽强守备、机智勇猛的反攻,值得各部学习。”
至今,还有5片弹片留在王绍明的身体里,默默记录着当年战斗的惨烈和英雄的勇敢无畏。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王绍明的战斗故事↑↑↑
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中
王绍明多次立功受奖
军装上挂满了军功章
今年,在抗美援朝70周年来临之际
这位当年的志愿军老兵还收到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出国作战70周年”
纪念章
离休之后
王绍明主动挑起了休干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后辈们
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如今
92岁的王绍明老人
身体健康生活规律
他说
“别看我已经90多岁了
我要好好生活,继续为党工作
为人民服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田新位,1931年出生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人
参军时曾用名田建义
先后参加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戎马一生,屡立军功
田新位从小参加革命
15岁当上儿童团团长
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7岁开始站岗放哨、保家卫国
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
又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斗争中
他参加过解放石家庄、太原、
西安、兰州、银川等多个战役
1951年1月
田新位从解放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战场
转战到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在朝鲜战场大德山战斗中
只有20岁的田新位带领战友
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一步不退
伪装假“坦克群”优势敌军上当
打下敌人7架战机
把美军先进装备下的多次进攻
死死地挡在了自己的阵地前
回忆起这一役
老人仍感觉惊心动魄
↓↓↓
1951年12月31日下午,战火燃烧到了大德山,一下午的时间田新位和战友们攻下了敌人的三个山头——东德山、馒头山、四号山。然而,第二天,美军联队发起了反攻。“我们攻下来的,岂能让美军再攻下,所以我们就是死也要守住!”
田新位说,那时候美军武器先进,战斗机、坦克群应有尽有,而我方部队都是轻型武器,以手榴弹为主。但就是在这种武器条件悬殊的情况下,田新位和战友们咬紧牙关,顽强抵抗七昼夜,将美军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挡在了大德山下。最后,美军的尸体堆到了半山腰,眼见反攻失利,不得不撤回部队。
在大德山战役中,面对两军对垒的残酷拼杀,田新位有勇有谋。
对于武器不足的被动局面,他和战友们通过巧妙设计,用大块的石头蒙着松树枝,在山沟里伪装了假的“坦克群”,诱使敌军飞机上当。而此时正在两边山顶上伏击的田新位和战友们,迅速用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和军属高射炮打下了敌军7架飞机,田新位亲手打伤一架敌机,它冒着黑烟摇摇晃晃地挣扎着逃跑了。随后,趁敌人失败逃跑时田新位又抓到了敌军李承晚部队的一个得力部下,并俘获了一大批负伤投降的美军,将他们都交付给了俘虏营。
田新位作为一名侦察兵,经常在晚上去前线侦察。一天夜里,田新位侦察时发现了美军抛锚的坦克,在确认没有尾随的敌人后,他果断将身上的炸药包点燃扔进坦克内,火苗将坦克内原有的火药一并引燃,瞬间,火光四起,爆炸声“哐哐哐”传来,在爆炸的威力下重达几十吨的坦克顺着山势滚了下去。也因此,田新位受到嘉奖并获三等功。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田新位的战斗故事↑↑↑
在朝鲜这个新的战场上
田新位几次负伤
留下了他独有的“军功章”
田新位的膝盖、手臂、右小腿
都被炸伤过
在荷叶山一战中,更是让他拥有了
最“独特”的“军功章”
这天,田新位正在一处战壕中蹲守侦察
突然,一枚炮弹落在了战壕的坑沿上
刹那间,田新位眼前发黑
一块被炸起的碎石直接打到了
田新位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拇指上
爆炸的声音震得田新位
双耳失去听觉,晕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时
田新位发现
右手的那两根手指
只能弯曲着,再也伸不直
从那以后,田新位的军礼
变得更加独特而有意义
1952年8月
一架架敌机从西海岸西普里村上空呼啸而过
田新位正在执行防空任务
随着炮弹落下后的一声巨响,他昏了过去
田新位这才从战场退了下来
经过抢救治疗后回到东北疗伤
在田新位的脑海里
朝鲜战争的那两年充斥着
炮火声、坦克声、嘶吼声……
多少次穿梭在枪林弹雨中
又有多少次行动回到营地时
只剩他一人还活着
“我们胜利了,
可那些和我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啊,
都留在了那里。”
王润,1928年出生
唐山滦南县宋道口镇王土村人
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历经数次战役,并多次立功
1949年2月15日
20出头选择入伍当兵
刚刚入伍的王润在滦县筑堤修坝后
因表现突出被调到师部招待所
担任直工科公务员
血气方刚,胸怀抱负的王润
却一心想奔赴一线
当抗美援朝的枪声打响
在唐秦警备区卫属部队服役的王润
立刻提出申请
他要上战场
↓↓↓
1951年6月,王润随所在部队跨过鸭绿江进驻朝鲜,接受的任务是保卫南苑里飞机场。当时作为师直人员,王润多次向部队领导提出要去前线,要杀敌立功。有一次被派往前线执行送信任务的一名战士受伤撤回,未完成任务,他自告奋勇接替这个艰巨的任务,虽然危险重重,但他凭着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顺利完成任务,此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王润荣立三等功。
1952年,9月中旬,王润所在的师部抽调十二名骨干战士支援前线153阵地开凿坑道。“当时作战环境极其艰苦。白天我们是不敢轻易走出坑道的,若想出坑道,只有等到晚上,敌人防备松懈的时候才可以。坑道里,白天夜里总是昏暗的,还有瓦斯气体,战友们要戴着防毒面具才能干活,在辨别不明又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就用火柴进行检测坑道里瓦斯浓度,确定没有危险,才敢摘下防毒面具自由呼吸。”
前沿坑道阵地极其危险,敌人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王润和他的战友们每一次行动都是出生入死。最惊险的是有一次他和战友去坑道外背水,回来的路上,遇见敌机轰炸,和他同去的战友被炸成了重伤,他也被炸弹爆炸的冲击波震到了弹坑里,所幸的是他没有受伤,他冒着敌机的轰炸把战友背回了驻地。
还有一次也是出坑道背水,刚出坑道就遭遇三个“敌人”,战友立即隐蔽卧倒举枪要打,他及时阻止并率先喊出口令,对面“敌人”马上对上了口令,原来那三个人是化装成敌人的侦察兵,一场误伤的危险被他及时化解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个军人光用勇敢是不够的,还需要机智,在战争的历练中,他具备了这些军人应有的素质。
1953年6月,王润所在部队进入桥岩山阵地进行战斗,当时战斗异常惨烈,物资极度匮乏。“每个战士每天只能吃一斤粮食,为了补充粮食,部队只能挖些野菜,但不知道哪种有毒无毒,能不能食用,幸亏当地老乡给部队提供了野菜图谱,按图谱挖野菜充饥。”为了保障前线战士的口粮,王润带头响应师直后方人员紧衣缩食的号召,他把自己的食物节省一部分让给前线战士,自己因饥饿几欲晕倒。战役结束后,由于他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再一次荣立三等功。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王润的战斗故事↑↑↑
1954年
抗美援朝胜利的号角吹响
志愿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王润由于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有立功表现
部队选派他进干训队培训
培训结束回到原部队炮兵团
担任了副班长
此时王润的前程一片光明
但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他果断决定复员
义无反顾的复员回到了家乡
……
王润的儿子王兴川从小是听着战斗故事
被红色教育浸染长大的,他讲:
“前几年,
父亲遇到一位抗美援朝时期的老战友,
两人回忆起当年的战争,
还会抱头痛哭,
现在看着国家的发展强大,
父亲说他是幸运的,
现在很幸福。”
一身绿色的军装,一双崭新的黑布鞋
胸前别着的数枚军功章
让这个92岁的农村老头
显得精神矍铄,容光焕发
70年前
就是这样一名充满壮志豪情的战士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谱写了一个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
老英雄追忆起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
滔滔不绝
时而开怀时而悲痛
时而振奋时而沉默……
王刚林,1929年生
河北正定人
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战土、班长、排长、连长…
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务
1955年8月被授予大尉军衔
1961年2月被授予少校军衔
王刚林共立8次战功
其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三等功两次
援朝战争中
王刚林所在的红一师
和敌人的大红一师(骑一师)
进行了强劲的较量
对方装备精良,在美军中赫赫有名
我们战斗意志顽强,不怕牺牲
誓与阵地共存亡
最终,让美军“大红一师”大吃苦头
这场战役中
王刚林被坦克炮击中,依然坚持战斗
曾和战友饿了三天三夜
一块咸菜、半把料豆成了救命粮
……
随着王刚林的回忆
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拿着简陋的武器
迎着漫天倾泻的“炮弹雨”
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
↓↓↓
第五次战役中佛岩山战斗是十分激烈的一次,是“红一师”与美国“大红一师”(骑一师)的真正较量。敌人“大红一师” (骑一师)两个团向他们的二营发起进攻,经过一天的艰苦战斗,二营最后只剩下17人。特别是二机连和六连全部壮烈牺牲。第二天部队撤到了慈枫,是第二次防御战,一个团的敌人化装成南朝鲜的军队与他们打起来,战斗打得很激烈,他们一营原本有400多人,在突破临津江战役中损失了200多人,这一次经过白天激战,营长和副团长都负了伤,教导员和副营长都牺牲了,战士伤亡也很严重,只剩下70多人。天黑了,他们撤了下来,在临锦江的北南丰县防守敌人的一个团,敌人又向他们进攻,这时二营剩下十几个人了,一营剩下70多人,三营有100多人,大家继续坚守阵地。佛岩山之战的任务是掩护我军某部撤退,这个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为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第五次战役防御阶段,王刚林所在的团经过了三次战斗,都打得非常激烈,非常残酷,整个团剩的兵力不足一个营了。敌人的伤亡更加惨重,在战斗中吃足了苦头。
在战斗中,王刚林作为警通连连长,他的任务保证全团的通信、侦察和指挥所的安全,由于完成任务好,立了一次功。后来王刚林转入机动防御,撤到了三八线附近,在高梁堡防守了37天。部队经过整顿后,王刚林又投入到开城防御战中。
保卫开城的战斗打响了,王刚林和他的战友们先是从北面,然后到了南边保卫开城。敌人不断进攻,他们就顽强防御,这期间王刚林任侦察股长,圆满完成了阵前防御任务。几次防御战数11月10号的战斗打得激烈,为了搞清敌人跟他们对峙防御的情况,王刚林和战友们组成了一个17人的侦察小组,去白合山摸情况,选择隐蔽观察点,经过七道铁丝网进入白鹤洞西山脚下山崖口与敌人遭遇。敌人一个加强班,突然发起冲击,他们把加强班大部分都消灭了。后来他们发现敌人有四五十个帐篷,有几十辆大小汽车,很显然这是指挥机关的所在地,王刚林和战友们就以猛烈的火力进行射击,打死打伤敌人大概四五十人,缴获了轻机枪一挺、步枪两支,但是从原来进去的地方已经无法撤离,因为敌人此时非常气恼,照明灯、探照灯一起照着七道铁丝网三道防御线,亮如白昼。最后他们选择迂回撤离,无一伤亡,王刚林把所有战士都平安带了回来,这个仗打得非常漂亮。
义龙利西山战斗是开城保卫战的一部分,打得非常惨烈。北山是个大山,东山是一个山梁子,王刚林和他的战友跟敌人在这个防御阵地对峙着。他们六七高地和无名高地正好对着敌人山梁子,观察以后,发现敌方出来的人员在山梁子侦查,然后他们决定匍匐捕捉敌人俘虏,随后组织17个人的侦察小组去伏击敌人。他们边投手榴弹,边用冲锋枪扫射,对敌人发起狙击。敌人就反冲击,从后面向上冲击,冲上来以后被打退,打退后再冲击,来来回回一共六次。第三次、第四次来势最凶猛,敌人从三面进攻,战斗打得很激烈,战士们跟敌人拼手榴弹,用冲锋枪射击,最后子弹都打完了,就用枪把跟敌人拼命。参谋王进海个子小,一下子被敌人抱住撂倒了,他的手被美国鬼子咬断一截儿,关键时刻一个战友王子忠把敌人打死了。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打得非常残酷,非常激烈,战斗结束时他们仅仅剩下一夹冲锋枪子弹、两个手榴弹,其他的都打光了,牺牲了5个人,重伤的有6七人,轻伤4个。事后他们搞清楚了情况,敌人是一个加强连,准备袭击他们六七高地和无名高地,敌人侦查地形研究打法时被发现了,才有了后面激烈的战斗,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激战保存了自己的实力,给予敌人重创。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打得都非常残酷,非常激烈,伤亡很大,战斗保障很困难。因为敌人的飞机封锁非常严密,很多时候志愿军没有吃的,但饿着肚子也必须打胜仗。有一次,战士们饿了,三天三夜没有进食,王刚林让通讯员在废墟里头找吃的,只找了一块儿大咸菜。大伙儿用火烧煮咸菜,煮到不算太咸后分着吃了,然后又继续进攻。
记得最饿的一次,王刚林脚底下都发飘,骑兵班班长给了他一把喂马的料豆,说“不吃豆子就得吃马了。” 王刚林把豆子放在嘴里含着,等含得软点了,就嚼嚼咽下去。就靠着这点吃的,他又投入了战斗。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王刚林的战斗故事↑↑↑
王刚林今年91岁
但他依然清楚地记得
抗美援朝战争中并肩战斗的战友的名字
记得每次战斗的地点和日子
甚至每次战斗的敌我伤亡人数
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的思绪似乎从未离开过
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和牺牲的战友们
王刚林家中陈设很简朴
他和老伴的衣着也很简朴
他们吃的也很简单
常常是炒菜舍不得多放油
剩饭留到下顿吃
他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他
念念不忘的牺牲的战友们
他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部队
“不允许他们给部队提任何条件,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责任。”
许万贺,1930年出生
河北省遵化市党峪镇南小河村人
1950年10月赴朝参战
曾经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
历经五次战役,三次负伤
先后受嘉奖一次,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获朝鲜功勋奖章两枚
回顾那段艰苦卓绝
战火纷飞的岁月
已90岁高龄的许万贺依然感慨万千
仿佛又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
刚到朝鲜,许万贺随部队白天去车站卸载国内运送过来的军用物资。一袋大米就是二百斤,别人都是两个人抬一袋,他一个人就搬一袋,身形瘦弱的他心里明白物资对前线战士意味着什么:“尽快把物资卸下来,就可以快些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让战友们有力气、有充足的弹药去投入战斗。战略物资就是前线战士的命,更是胜利的保障。”
在满浦火车站,完成了战略物资的卸载任务后,他们四分站就接受了建战略物资仓库的任务。他负责搬运建仓库用的托顶、护壁原木。原木都是刚刚砍伐下来的,碗口粗细,又湿又重。他干活从没含糊过,别人两人抬一根,他一人扛一个;肩膀磨破了,他不理会,压烂了,血肉模糊,简单包扎接着干;腰部被飞机平射炮的弹片打伤,包扎好伤口,冒着炮火继续干。“在部队,战友们都是把命掖在了裤腰带上,个个都是好样儿的。”许万贺作为一名新党员更是不甘落后,干活总是抢在前头,豁出去的干,就希望早一天打赢这场仗,早日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 。这一次,部队为他荣记三等功。
1950年12月,许万贺所在的部队顺利完成满浦火车站的物资卸载任务后,顶着漫天大雪去执行保护弹药库的任务。在咸兴附近的一个山坳里,有两个大约10米的山洞,这里储存着180吨弹药。“当时,最大的危险就是美军的飞机轰炸。一天早上,大概8点钟的样子,三架飞机又来搜寻轰炸目标,与往日不同,飞机不是绕一圈就飞走,而是又开始绕第二圈,还扔起了炸弹,把伪装隐蔽洞口的树枝都轰着了。”许万贺心急如焚,生怕大火把洞内的弹药库引燃,他和战友顾不得敌机在头顶的第三次盘旋轰炸,一起拿起树枝奔向火海。落在附近的飞机炸弹弹片横飞,他的脖子被弹片打伤了,鲜血顺着脖子淌,许万贺一手捂着脖子止血,一手继续奋力用胳膊粗的树枝扑打着大火。衣服被大火烧着了,大腿被燎得起了水泡,头发也被烤焦,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他还没有倒下,保护弹药库的安全就是他的职责,保护弹药,就是保护无数战友的生命。
大火终于被扑灭了,180吨弹药在奋力扑救下毫发无损,他知道敌人已经发现了弹药库,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请求将弹药库转移:“今天夜间必须把这批弹药全部运走。”当晚一个排的兵力,六辆大卡车连夜将弹药转移。“这时我的心才放下来,第二天,三架敌机又来轰炸,这两个弹药库被美军飞机夷为平地,但我们一颗子弹都没有损失。”
下拉文字,聆听老英雄许万贺的战斗故事↑↑↑
“这批弹药特别重要,
只要我有一口气,
我就不能让弹药受到一点损失”
这次他被部队荣记二等功。
1958年1月许万贺复员返乡
先后做了民兵连长、电影放映员
农机站站长、村党支部书记
无论哪一份工作,哪一个岗位
他都是竭尽所能,出色完成
回忆起抗美援朝
90岁高龄的许万贺能清晰地说出
抗美援朝志愿军当年牺牲在战场的战士
如今魂归故里的人数和批次
“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才是真正的英雄,
感谢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看到现在国家的强大
享受幸福生活
他更多的是感动感谢感恩:
“能够见证新中国的成长,
亲眼目睹祖国一步步的
从落后挨打走向繁荣昌盛,
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铭记历史
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
铭记英雄
是走向未来的力量源泉
你们的功勋,我们永远记得!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向新中国致敬!
向世界和平致敬!
扫描上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燕赵都市报推出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H5特别报道
唱响英雄赞歌!
来源/燕赵都市报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家伟、张会武、
田媛媛、卢伟丽
呼延世聪 、刘丁、黄国清
编辑/李薇 魏鹏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