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党走 · 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报道① | 少年心事当拏云



开栏的话

燕赵大地是一片红色热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岁月,在这里留下无数激情澎湃而又意义深远的印记!忆往昔峥嵘岁月,守初心百折不挠。在我们最亲切最熟悉的土地上,温习红色历史,继续擦亮那个镌刻于时间上的真理:跟党走,才能走出一条光明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跟党走”——这是百年来社会长河浩荡的奔涌方向,也是百年来燕赵儿女执著的人生选择。燕赵都市报从今日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跟党走》,为读者导航河北大地红色地标,讲述燕赵英雄儿女的人生故事,与读者一起重温党史,指引行动,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少年心事当拏云

——育德中学的青春记忆



畿辅重地,人文荟萃。

华北名城保定,

值得书写的历史如此丰茂,

中国近现代史与之相关的红色印记

同样举不胜举,

若回溯建党百年

发生在这里的野火春风往事,

该从何着手寻觅呢?


裕华西路以北、金台驿街西侧,

藏身于一派繁华生活场景中的

这处中式院落,

或许是最合适的起点。


育德中学简介


育德中学旧址


育德中学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建于1905年,旧址在保定裕华路北侧、金台驿街86号。1917至1920年,育德中学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共办4期,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就读。育德中学为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育德往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育德中学旧址”,经常流连名胜古迹的人们,或许会为朴素的院门与门口那块简约不简单的灰白石牌之间的“反差”,微微疑惑:砖木门楼从时代上看,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典型样式,向内张望也未见壮观的建筑,为何文物保护等级如此之高?


原来,这和“育德中学”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渊源,以及这所学校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的重大影响有关。


100多年前,一批批中国进步青年远赴法国,他们胸怀救国梦,“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奋发图强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其中更有一些人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同学合影


育德中学曾是这场运动发出先声的重要舞台。育德中学旧址与距此40多公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另一重要历史见证——保定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一起在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荣保定在那个觉醒时代的独特意义,由此可见。


今天,育德中学旧址已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所在地,馆内设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以诸多资料展现这场运动的历史全貌,反映党成立之初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917年6月,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组织者之一,保定高阳人李石曾,到育德中学宣讲,随后,校长王国光即创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育德中学留法班一共办了4期,其中河北籍和湖南籍的学生较多,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张昆弟等,都曾在这里度过学习时光。


1918年10月6日,湖南青年领袖毛泽东、蔡和森来到保定,看望育德留法班的湖南学子,热情鼓励他们为民族救亡而奋斗,走出国门,寻找真理。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保定,当晚,他就入住在离育德中学不太远的唐家胡同第一客栈。今天那里已经建起一座青砖墙、红木窗的天井式二层小楼,小楼面向街的墙壁上,高高悬挂醒目的“1918 10.06”装饰字,似乎在提醒前来凭吊的人们,发生在这座老城中,那段青春热血的往事。


红色画卷


历史并不停止于纪念地,它的力量还汩汩地奔腾在生活长青之树的生命中。步行五六分钟,我们可沿保定裕华西路,从育德中学旧址——也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走到今天的保定市育德中学。同为“育德”,这里的师生们,对沉淀在这个闪耀名字上的不朽精神,体会更加深刻。


郭景芳,保定市育德中学党支部副书记,从事历史教育工作40余年。听郭老师讲述“育德”的红色传统,一幅幅饱含青春壮丽色彩与牺牲奉献精神的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展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育德成为保定地区声援和行动的发起者、组织者。1921年夏,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来到育德,以《文学与社会改造》为题发表演讲,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育德中学学生王锡疆等,建立中共保定小组,这是保定最早建立的党组织。


遥想当年,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保定失陷……苦难的家国命运容不得青年学子置身事外,多少共产党人“一唱雄鸡天下白”的革命理想,正是在育德这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蓄积起力量。


郭老师告诉我们:据不完全统计,在“百年育德”校史上,为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育德英烈,超过30人。其中,有保定第一位共产党员王锡疆;有同李大钊一起被捕英勇就义的陶永立;有1925年受党委派到石家庄组织工人运动,19岁壮烈牺牲,在石家庄老火车站广场立有纪念碑和青铜纪念像的高克谦;还有高克谦的入党介绍人,育德中学教务主任张兆丰。张兆丰于1924年入党,受李大钊指派加入冯玉祥国民军,参加北伐战争,成为北伐名将。他牺牲后,灵柩安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百年追光,前仆后继。郭景芳老师总结说,在育德的教育传统中,因为有“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而读书”的优秀基因,才会在时代发出巨大革命潮声时,给与最坚实有力的响应。


精神传承


今天的育德中学,看起来和许多城市里的学校差不多:旗帜飘扬,校园整洁;朴素严谨的老师,活泼热情的学生;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小花园……一切祥和安宁,井然有序。然而置身其中慢慢流连,还是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感受。


育德中学的学生重温校史知识


学校行政楼以第一任校长陈幼云先生之名命名:幼云楼。幼云楼稳重的灰色墙面上,鲜红的“育德文化展示区”颇为引人瞩目。展示区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处处体现着育德厚重的历史和昂扬的红色文化。


1985年4月25日,保定市恢复了“育德中学”这一拥有光荣历史的老校名。目前这所“新育德中学”的校徽,主体图案正是已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育德中学旧址。这样的校名和校徽,让今天的育德人,更添一份对百年名校传统的尊重,以及把这种红色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


这几年,郭景芳老师一直在教学之余整理校史资料。不久前,他收到一位天津老教师寄来的一本书。书是关于名校哈军工校史的,老先生发现,书中详细讲述了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创始人唐铎少将的生平事迹——唐铎也是一位育德学子。


唐铎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一个大家庭。他在1918年夏秋来到保定,先后在保定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班和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学习。第二年,在毛泽东、蔡和森介绍下,唐铎住进了北大教授杨昌济家里,并在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杨昌济正是杨开慧烈士之父。


唐铎后来成为留法勤工俭学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之一。他少年远志,抱定“航空救国”理想,不仅成为中国首批蓝天骄子,还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院工作,为新中国空军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郭景芳老师感慨,这些既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育德红色文化的宝贵内容。当面对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新环境、新问题,比如海外留学热、唯分数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问题等等,郭老师说,我们可以从育德红色文化中寻找力量,以此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才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


来源/燕赵都市报

燕都融媒体记者 刘采萍

编辑/李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