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棉痴赵国忠:44年“候鸟”生涯只为种出最好棉花

唐晶 燕赵都市报 2022-05-03

时光如梭,岁末将至

回望2021年

一些让我们心生温暖、

热泪盈眶的面孔和事迹

在脑海中回旋

像珍贵的明珠装点了岁月长河

那些熠熠生辉的凡人壮举

让人心灵震撼

即日起

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燕赵都市报社主办、

河北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协办的

“2021福彩杯感动河北”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正式启帷

开启我们的寻找

发现“感动”之旅



本届“2021福彩杯感动河北”

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我们的视野将更加宽阔

评选标准更加多样

但追求真善美的本质不变

与新时代和谐共振的节拍不变

以此梳理、盘点2021年度

在燕赵大地

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及事迹

开展广泛的公众海选活动

记录一年来的温暖、感动,

美好、良善

传递平凡中的不凡!


即日起

我们将陆续刊发候选人的事迹

今天与您见面的是

棉痴赵国忠:

44年“候鸟”生涯

只为种出最好棉花



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七十多的人了,但是我感觉到我们国家的棉花生产需要我;提高棉花的产量水平,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我觉得需要我。那么我就要继续干下去,直至干到走不动为止。

——赵国忠

推荐理由

他曾与袁隆平一起受到表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学家的代表;他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出的首例拥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打破了美国抗虫棉一统天下的局面;他曾先后主持育成14个省级以上审定棉花新品种,其中6个通过国家级审定……


赵国忠,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河北棉花育种专家。44年来,每年秋天他都要远赴海南进行加代繁育,来年春天再带着棉花种子回到石家庄,44个春节都是在海南度过。现在,71岁的赵国忠虽已经退休,“候鸟”生涯却还在继续。


事件回放

为了棉花,当了44年“候鸟”


赵国忠的微信名叫“棉花赵”,简简单单三个字,是他整个人生的写照。


他的人生故事也有着如同棉花一般的气质,朴实而温暖。赵国忠1950年出生于石家庄市赞皇县,1973年从石家庄地区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现石家庄市农科院)从事棉花育种工作。从此,棉花成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和梦想。


石家庄是北方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当时却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平均亩产皮棉只有27公斤。1977年,农科所开辟了海南岛加代繁育工作:每年9月石家庄地区的棉花收获后,赵国忠会把棉种带到海南岛南繁基地加种一季,来年4月再把繁育的种子带回石家庄播种,如此一年两季,可以加快育种的速度,业内称为“南繁”。


2000年赵国忠(左)在海南的试验基地。资料图片 受访人/供图


40多年前,石家庄到海南的交通极为不便。“坐火车、坐汽车、坐轮渡,海陆联运,路上就得走十天半个月。”赵国忠回忆,在三亚南滨农场,科研人员住的是四面透风的茅草房,睡的是椰子树枝搭的床。当地蛇虫众多,蚊帐必不可少,但只能防蚊子,防不了蛇。“现在蛇少多了,住宿条件和工作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


阳光充足的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和种子供给的常备库。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甜瓜大王”吴明珠、“玉米大王”李登海为代表的众多农业专家,在这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赵国忠也是其中一员,44年南繁北育,他的棉花育种工作成果累累,不断向着更优良的品种挑战。


选育新型抗虫棉 攻克世界难题


20世纪80年代,赵国忠培育的“冀棉8号”,打破了北方棉区单产皮棉不超过150公斤的纪录,被称为我国北方棉区植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90年代,他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培育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第一个种间三元杂交新品种“石远321”,在新疆曾创下252.7公斤的世界棉花单产最高纪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国忠在丰收的棉花田里


肆虐的棉铃虫是棉花的天敌。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但其抗虫性由单一的BT基因控制,一定时间后会丧失。如何研制出抗虫性更稳定持久的新型抗虫棉?赵国忠率领团队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向这个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成功选育出首例拥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2001年通过审定,打破了美国抗虫棉一统天下的局面。“SGK321”一经推出就广受棉农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国忠曾先后主持育成14个省级以上审定棉花新品种,其中6个通过国家级审定,他个人也曾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诸多荣誉。2006年,原农业部在三亚召开首次全国南繁工作会议,赵国忠与袁隆平、吴明珠、李登海等人受到隆重表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学家的代表。


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赵国忠的生活节奏,他还是每天在棉花田里风吹日晒,像个最普通的棉农。2010年,赵国忠从石家庄市农科院棉花室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人虽退居“幕后”,工作却未停止,“候鸟”生涯依然如故。


人物回访

71岁仍在守望棉田


今年4月,已是年过七旬的赵国忠从南繁基地回到石家庄后去做了个体检,结果显示“有点儿脑梗”,看看问题不大,不需要住院治疗,他去开了点儿药就又飞去了新疆。那里的棉花要开始播种了。


1994年以来,赵国忠的“候鸟”行程中增加了新疆这个目的地,两地奔波变成了三地。“新疆现在是我们国家棉花种植的‘主战场’,我们搞品种选育的,也要紧跟国家经济形势发展,选育适合新疆种植的棉花品种。”赵国忠说,目前河北在新疆推广的棉花品种是“石抗126”和“石早1号”。“毫不客气地说,河北的棉花育种水平,20多年来在全国一直都是领先的。”


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哈密……在新疆,凡是有棉花的地方,赵国忠差不多跑遍了,有时一天就要跑上几百公里。“也不是不累,但是乐在其中。”新疆的棉花播种结束后,赵国忠回到石家庄,9月底又去新疆,一直待到棉花收获后才回来。


11月,他在老伴陪伴下又一次来到海南,这已是他在南繁基地度过的第44个棉花生长季了。


赵国忠的时间是以棉花生长的季节来计算的。电话中,记者问及三亚那边的天气,他的回答是:“天气挺好的,温度挺合适,适合棉花生长……”12月的北方已是寒冬时节,南繁基地却仍是春天的景象,棉花田一片郁郁葱葱。40多亩试验田里,种着3000多份南繁育种材料。赵国忠每天吃过早饭就会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田里,观察棉花的长势。“看看棉花出苗的情况,长得好不好,每一棵和每一棵棉花有什么区别,结铃早晚,结桃大小,开花早晚,植株松散还是紧凑,高还是矮,叶片大小啊等等。”


这是44年来他每天的生活内容,别人看起来有些枯燥,他却以此为乐。“大半天不去地里,心里就觉得憋得慌。”赵国忠说,2020年5月他已正式退休,但自己没有什么别的爱好,还是喜欢搞品种选育,在他看来那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


做了44年棉田“候鸟”,动力是什么?赵国忠回答,就是想为咱们国家的棉花生产多做点儿贡献,让农民增收,国家纺织品质量提高,“就这么简单。”


感言:


我一生没啥爱好,就是热爱棉花。

——赵国忠


即日起

我们将陆续刊发感动河北候选人的事迹

同时在燕赵都市报微信公众号

开通推选渠道

↓↓↓

推选渠道
由燕赵都市报社主办、河北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协办的“2021福彩杯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启动,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推选您心中的“感动人物”。
方式1: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推选页面,推荐候选人。



方式2:关注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直接关注)

回复“感动河北”,或者点击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底部菜单“燕都活动—感动河北”,点击链接,上传感动人物相关图片,并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被推荐人姓名、联系方式、感动事迹。


点击“阅读原文”,推选您身边的“感动河北”人物↓↓


来源/燕赵都市报

燕都融媒体记者  唐晶编辑/谭悦


往期回顾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见义勇为小英雄韩兴博:奋不顾身跳入海中营救3名溺水女孩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蓝天救援队员梁振锋、孙晓森、武海义:用勇毅和责任将生命定格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白迎冬:抵押房产梦圆电影《扶贫路上》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杨爱公:70年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

“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网红校长”陈文水:做大山中贫困学生最坚强的靠山

河北一年一度的大事件!今日正式启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