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比如「娃吐奶」,你应付得来吗?

六个娃 六层楼 第八诊室 2019-12-18

知道去哪儿看文章吗?

点击「目录」,查看推荐阅读

导言

吐奶的问题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六个娃家的大娃和二娃小时候也吐过,但都没有给六个娃留下很深的印象。每当有人问起这事儿时,六个娃通常都会回答:吐奶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吐奶,不用过于担心~直到有一天,六个娃在一个群里看到一名儿科医生朋友发来的消息——有个孩子因为吐奶的问题不幸离世!这才发现,吐奶其实很需要关注。

 

这位儿科医生听说六个娃要写吐奶,特意发来详细的发病过程,原文记录如下:


男婴,不到两个月。家长发现患儿面色青紫、四肢瘫软,前来医院就医。医生查体发现患儿刺激无反应,呼吸微弱,末梢紫绀。


询问病史时,家长描述不清。医生立即吸痰,自口内吸出大量奶液。这个时候爸爸来了,告知一个半小时前孩子吃了110毫升的奶,喂到最后孩子哭闹、呛奶,吐了一点出来之后就安静了。爸爸以为孩子睡着了,直到之后返回卧室拿东西,觉察孩子面色不好才来医院。

 

气管插管后,又吸出大量奶液。虽经积极抢救,但因窒息时间太久,没能留住这个小生命。

 

看完之后,六个娃久久不能平静……多希望这只是个宣传教育片!可残酷的是,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和天津大悦城事件一样,六个娃不想责备家长的疏忽,也不想痛斥男人的粗心大意,只想就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前因后果,看看在今后的日子里,怎样才能避免发生类似的悲剧。


 吐奶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生理原因

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这是导致吐奶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内容量只有5毫升左右——没错,相当于我们平时领取的化妆品试用装,抹不了几次就会抱怨没了那种,就辣么点儿大。还有,婴儿的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都容易造成吐奶。


婴儿胃的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完善,所以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一旦婴儿平卧,胃的内容物就特别容易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吐奶


 病理原因

比如各种胃肠道疾病、先天畸形、消化不良等等。


 喂养方法不当

比如婴儿吃奶过多、产妇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等,都可能使婴儿吞入大量空气,发生吐奶。此外,喂奶后体位的频繁改变同样容易引起吐奶


 如何有效减少吐奶发生?


生理结构无法改变,如果是病理原因,也不是在家就能处理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更多需要通过关注喂养方式来尽量避免吐奶的发生。以下就是给新晋父母们的建议:

 

1. 喂母乳时,尽量让婴儿含住整个乳晕,减少空气的进入。这种做法也能很好地保护乳头免受伤害。宝宝吃奶时采用半卧位,不要平躺喂奶。

 

2. 如果是经常吐奶的孩子,在喂哺完一侧乳房的时候,可以适当拍嗝,再喂另一侧。

 

3. 不要强迫喂奶,不要在宝宝哭闹、情绪不佳的时候喂奶,也不要在宝宝很饿的情况下喂奶。

 

4. 吃过奶之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回床上,可以竖抱,让宝宝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后背。即使很快能拍出嗝,也不要立马把宝宝放回床上,可以带宝宝在屋内散散步,10~20分钟即可。

 

5. 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最好也要轻拍一小会儿,放在床上侧位躺下,大人不要离开。

 

6. 喂奶后无需频繁更换孩子体位。洗澡、换尿布等活动尽量不要在喂奶后立即进行

 

7. 按照月龄及时调整奶嘴孔径。


 孩子吐奶该如何应对?


掌握了以上做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吐奶的发生率。可遗憾的是,吐奶这个事儿本身就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那么,到了必须面对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普通的吐奶很常见,只要孩子的状态尚可,就不用特别担心。等等,写到这儿,我好像想起了一次印象较深的吐奶事件。六个娃家的小妞,三个月时有次吐奶颇为惨烈,鼻孔嘴巴一起流奶。六个娃当时都傻了,小妞却觉得这个事儿挺好玩儿,还冲着我嘿嘿地笑,让六个娃长出了一口老气。

 

如果吐奶的量比较大,先不要着急将宝宝竖直抱起,应将其头倾向一侧,先让奶水顺利流出务必避免头部向上仰起,否则奶水容易流入气管,发生呛咳)。同时,纱布或者手帕缠在手指上,伸入宝宝的口腔中,把吐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随后,用婴儿棉花棒清理鼻孔

 

要是情况比较严重,如婴儿呼吸抑制或面色变暗,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就得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使其咳出如果仍无效,不要犹豫,立即掐宝宝的足底(这时候不能心疼),目的就是让宝宝大哭,加大吸入的空气量,这有利于气管内异物的排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即使之后危机缓解,也还是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

 

除此之外,吐奶时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要及时去医院

  • 短时间内反复吐奶且宝宝精神状态不佳;

  • 合并发热、腹泻等疾病症状;

  • 吐奶后异常哭闹不止;

  • 喷射性呕吐,以及其他一切感觉不对劲儿的伴随吐奶的情况。


 就医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主诉尽量清晰一旦发生气管堵塞,时间就是生命呛奶的时间、过程、喝了多少、吐了多少……就医的路上一定想好了,及时正确的反馈有助于医生判断呛奶的严重程度。其次,了解整个事件过程的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医生面前

 

好了,不说这些心惊肉跳的了。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一般婴儿长到6个月以上,吐奶的频率就会大大降低,吃母乳的孩子通常也不会发生很严重的呛奶现象。所以,要是条件允许,请妈妈们坚持母乳喂养!(六个娃一有空就安利母乳,实在是煞费苦心啊!)

 

写到这里,想起件事儿:之前在门诊看到有两个三四岁孩子拿着盒装奶疯跑,一个摔倒,一个狂笑。狂笑的那个悲催地吐奶并呛着了,「狂笑」他妈脸色发青跑过来,一顿拽耳朵、拍后背。没事儿了之后回手就给了「狂笑」一撇子,嘴里还念叨着:小兔崽子,刚换的新衣服吐一身……

 

六个娃当时就一声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面对孩子何尝不是如此?

回复关键词查看文章,扫描上方二维码可以向「六个娃」付费提问。


总是说生孩子不容易,其实当父母才是真正的挑战。


当今社会,若想当医生、老师等,必须要上很多年学,考许多证书,才能勉勉强强找到一份工作,还时时提心吊胆,因为随时有可能被炒鱿鱼。与之相比,做父母简直太容易了,全无学历要求,没有技术考核……只要想当,随时都可以,没人可以评价你适合不适合。


这就是现在的问题。很多初为父母的年轻人连自己都还没有教育好,怎么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呢?更别提把孩子培养成祖国的花朵,能不添乱就不错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说——要想把孩子养好,首先得把自己教育好。要知道,无论在孕期多么小心翼翼,无论在产后多么无微不至,孩子都有可能轻轻松松被错误的教育方法摧毁。所以,你们知道要怎么做了吧?


好了,今天就这样。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韩慈, 赵金荣, 李金凤, 周爱玲, 王海波, 高丽彩, 李秀娟. 婴儿大量吐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20):46-46.


儿科门诊

第八诊室

分答:六个娃

如果可以的话

希望所有父母

都要持证上岗


封面图片:Bing


图片设计:六层楼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business_6team@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