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3年9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经济

​陈志武:“战备驱动型经济”与“民生驱动型经济”,谁是历史主流?

​陈志武 學人Scholar 2023-09-28

北方“战备驱动型经济”与南方“民生驱动型经济”,谁是历史主流?

文|陈志武,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

我跟博士生王万达等通过考古数据研究表明,自一万年前到中古,北方的战争一直远高于南方(这里的北方指的是长江沿线和以北),因此,一直到唐中期以前,北方因为战备而成为中国的发展重地,包括经济、科技、治国官员精英和文化艺术精英的主要源泉都在北方,都可追溯到战争的催化效果。

但是,唐初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来到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地区,把海洋贸易推向新高,并以此刺激沿海腹地的内陆贸易,给中国带来斯密式“民生驱动型”经济增长,也就是史书所歌颂的唐宋元商业大繁荣,从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一直到元朝末年造就了中国的沿海经济与社会,也由此带来“南蛮”之地的南方崛起,让默默无闻的南方从此站起。

遗憾的是,明朝朱元璋将这一过程停下来,使南方的崛起停顿下来,一直等到鸦片战争之后再重新启动南方的复兴;1949年后南方的“民生驱动型发展”又停顿,让步于“战备驱动”;1978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再次重启“民生驱动型发展”,过去40年让南方靠贸易和民生驱动的崛起走向顶峰。

为了看出南方何时开始崛起、如何崛起,我把从广西到上海的沿海各府(地区)的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计算出来(史前到秦之前都以考古遗址数量作为人口数量的代理变量),然后画成图。

从中看出,在唐朝之前,南方沿海人口一直不到4%,但从唐初到明初的七百来年时间里,南方沿海人口占比从4%以下一直上升到21%。

自那以后,朱元璋的海禁等政策停止那个“民生驱动型”历程,让南方沿海地区的相对发展水平再也没有回到元末的境界,再没能回到过那个水平。(当然,关于海洋贸易和南方崛起的历史,我的《文明的逻辑》第九章有过更细的讨论)。

后来,1842年鸦片战争逼迫中国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出现第二波斯密式增长(即民生驱动型市场主导的增长),南方沿海人口占比重新回升。第三波民生驱动型增长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变迁见于文末图)

从历史看,1978年以来的世界和平秩序(即“只谈赚钱,不问三观”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历史中的例外,远非常态。而战备驱动型经济是绝大多数时候的“常态”。所以,重回战备驱动算是回归常态?

当然,我坚信人类的长久历史演变肯定会越来越和平,会重回过去四十年的世界状态,但道路是曲折的。



往期推荐



专访陈志武:人造风险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更大威胁

专访陈志武:见其进,未见其止——在人生体悟和学术之间

经济学家陈志武:限制利率从古至今为何从未成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