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欣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18-02-05 私人内部资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词语解释】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 49 29138 49 14444 0 0 2640 0 0:00:11 0:00:05 0:00:06 3383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诗文解释】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诗文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