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宋哲元

2018-03-06 王殿礼 历史时间

来源:中华新闻报》,2007年7月4日

原题:《爱国将领宋哲元在“七七”事变前后》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县人。1885年10月出生在一个贫困知识分子家庭。1907年,22岁的他走上了军旅生涯。

1931 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由于蒋介石指使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身为29军军长的宋哲元对东北军不战而退非常气愤。他说:

被岛国如此欺凌,闻之发指,言之心痛,誓雪国耻。

1932年1月26日,宋哲元又亲笔写下了“为国家扶正气,为民族争生存”十个大字,以表达他的爱国心志。

宋哲元所部29军已经做好了迎击日寇的准备。宋将眷属送往天津,并对副官刘汉勋说:

如果我战死,就把我在北平武衣库的房子烧掉,不能留给日本鬼子。

1935 年3月长城抗战,宋哲元组织了著名的喜峰口战役,此役共歼敌5000余人,缴获敌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其他各种枪支8800余支,还缴获飞机一架,敌作战地图、摄影机及军旗4面。舆论称赞29军是永世不能忘的英雄。

但是此时,国民党华北当局却加紧向日军谋求停战,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孚同何应钦商议与敌妥协,于5月31日,签订了《塘沽协定》。当宋哲元看到这一协定时,拍案大骂并把协定搓成一团扔进废纸篓。历时3个月的长城抗战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告结束,让满怀爱国激情的29军官兵非常痛心。

之后,宋哲元托词养病在天津。此后宋接受了南京政府提出的负责华北地区政务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宋哲元在主持“冀察平津”期间,对共产党及学生运动的态度也转变很大。

1936年8月,宋曾派出联络员刘子清前往延安,向毛泽东同志转述他的抗日思想。8月14日,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刘子清。当面表扬了29军的爱国热情,又给宋哲元亲笔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赞扬宋在长城抗战中“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并对宋在华北的处境表示理解。信中说:

“日寇汉奸,着着向先生逼近,军事、政治同时进攻,先生独立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胁迫而丧所守”,“弟等甚望先生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弟等及全国人民必不让先生独当其难,誓竭全力以为后援。”

毛泽东的信对宋坚决抗日走向进步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就在这个时候,中共地下党给宋做工作,由宋签署训令,“北平军人反省院”根据训令,将被关押的薄一波等61名共产党员释放。

丢掉幻想,走向卢沟桥抗战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实施战略包围北平,热河、察北相继沦陷。冀东伪组织成立,日军对北平已成三面包围之势。西起丰台东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被日军占据;东面已沦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面热河有日伪军集结,西北也有日本豢养的伪军驻扎。只有西南面是宋哲元的29军防守。

因此,日军认为:拿下卢沟桥,北平唾手可得;占领了北平,其他地方就会不战而退而降。所从,卢沟桥成为日寇的必争之地了。

7 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并有枪声。夜11时,北平市长给宛平县长王冷斋打电话:

“日军特务长松并说,日军在卢沟桥一带演习,因卢沟桥驻军(指219团)发出枪声,致使日军演习一时纷乱,结果失踪一名士兵。日军要连夜入城搜索,被我方拒绝。望迅即查明真相。”

王县长经查问:部队和警察均无发现开枪之事。日军坚持要进城搜查,我方坚决拒绝。

8 日晨4点,日军以3个连的兵力,突然向我方回龙庙阵地逼进,以找人为借口,强行过桥,我军排长沈中明上前阻拦,日军开枪打倒了沈排长。日军如此蛮横,并首先开枪,激起了我军战士们的怒火,我军立即向日军开火,卢沟桥抗战就此开始了。

当时,宋哲元为躲避日方纠缠,正在山东乐陵,闻讯后非常气愤,立即致电佟麟阁要“坚决扑灭当前之敌”

这时卢沟桥东侧被敌占领,何旅长命令:天亮前,卢沟桥东一定要夺回来。之后卢沟桥历经三失三得,仍然由我军固守,29军士兵的大刀和勇敢令日军丧胆。

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全中国。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了抗战宣言。指出“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赞扬和拥护29军冯治安部英勇抗战;要求宋哲元立刻动员29军全部开赴前线;要求南京政府切实援助29军抗日,国共两党要密切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7 月16日,日军派10万陆军来华,同时大批的坦克、飞机由日本、朝鲜及我国东北源源不断地开赴天津一带。至7月下旬,日本完成了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部署。

宋哲元才发现中了日军的圈套。认识到“我不杀人、 52 33086 52 17325 0 0 7993 0 0:00:04 0:00:02 0:00:02 7991必杀我”,大战势不可免。随着幻想的破灭,宋哲元下定全面抗日决心,停止与日军谈判,命令132师赵登禹部迅速由河间进驻北平,宋设北平城防司令部,任命冯治安为卫戍司令,张维藩为戒严司令,并配备了城防部队,另任命佟麟阁为平南指挥官,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何基沣为平西指挥官,冀北保安旅也加入守卫北平的队伍。29军全面反击日寇的战斗开始了。

战斗到7月28日,副军长佟麟阁、市长赵登禹两位战将,在战斗中不幸为国捐躯。宋哲元闻此噩耗痛哭失声:“断我臂矣,此仇不共戴天!”28日下午,宋哲元与秦德纯、张自忠等在铁狮子胡同召开紧急会议,中心议题是坚守北平还是退守保定。宋说:

西北军是冯玉祥先生一生的心血建成的,留下的29军这点底子我们得给他保住。

最后决定:为避免古都北平被毁,决定按南京政府以前的命令让部队移驻至保定,留张自忠在北平继续支撑。冯治安的37师先撤至永定河南岸布防,其他部队经门头沟向南撤退,负责宛平至八宝山一线阵地的何基沣110旅掩护部队后撤。

30日晚间,110旅官兵与当地群众挥泪告别。坚守了24天的卢沟桥守军也在同一天撤走,整个北平很快陷入了日军手中。8月8日张自忠化装逃出了北平。

宋哲元是一位爱国将军,他决心抗战是顺理成章的,这与共产党对他的帮助,及全民抗日的洪流对他的推动有直接关系。但又因其优柔寡断、丧失警惕,导致关键时刻贻误战机,并最终造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严重被动局面。

因此,其是非功过,不言自明。

部队重组,开往津浦路御敌

当卢沟桥我军对日军自卫反击作战的时候,国人及侨胞一致赞扬和拥护29军的英勇抗战,中共地下组织还曾拟了一份抗战计划转交宋。那时,军民一心,众志成城。29军威望很高。

然而,29军弃守平津之后,舆论大变,对宋哲元责难丛生。他自己也心情沉痛,痛感由于自己的严重失误造成了重大损失,致平津失陷;尤其牺牲了佟麟阁、赵登禹两位战将,他曾为此号啕恸哭。这使他精神十分忧郁,说话时有失常。

8 月3日,他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由于自己应付不当,发生了此次事变,由于他没有做好应战准备,致平津失陷。有负重托,向中央请罪,引咎辞职。请求由37师师长冯治安代理29军军长职务。

当时,蒋介石对宋是又打又拉,主要是拉。蒋痛决地表示:将29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下辖3个军。以宋哲元为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为副总司令,秦德纯任总参议。令其部队到津浦一线集结。宋转忧为喜。

为了纪念“七七”抗战,将下辖的3个军分别命名为77军、68军、59军。这些番号的两个数字加起来都是十四,都有双七的含义,以纪念“七七事变”。

日军攻陷平津后,用两个军向平绥、平汉线继续进攻。宋哲元的部队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与敌周旋,多次取得胜利。但敌人有飞机、重炮、坦克,集中火力向29军轰击,29军主要以轻重机枪应战。争夺阵地四进四出,最后静海失陷。

其他地区中国军队抗敌也很顽强。一个多月以来,由于连下大雨,滹沱河河水泛滥,战壕成了水沟,官兵在齐腰水中坚持战斗。宋哲元亲临第一线,“时常霄肝露立,站在水中督战”,给官兵以极大鼓舞。中秋节这一天,我七十七军的高炮部队,打掉一架敌机,栽倒在泊头车站附近的玉米地里,愤怒的群众手持着刀、棍呼喊着围上去。

日军侵占沧州后,继续南侵。宋哲元组织第一集团军继续杭击日寇。由于敌人占有空中优势,部队长途奔波、官兵疲惫,部队又无法隐蔽,敌炮兵火力也大于我军,29军只凭步兵硬拼,损失太大,最后部队被迫撤往濮阳、信阳一带。

1937 年12月,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诱捕韩复渠,说韩“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并指宋哲元与韩复渠一道“密谋倒蒋”,借机将宋的部队分而治之,将刘汝明的68军归程潜指挥,将张自患的59军归李宗仁指挥,将石友三的69军调往冀南地区打游击,只留下77军仍归宋指挥。这样,宋的部队分去大部,宋的战斗意志也减去大半。

1938 年2月,蒋介石又下令撤销第一集团军番号,免去宋的军长职务。任命宋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这时,他意识到,自己被褫夺了全部兵权。自此他精神抑郁,再加戎马倥偬,劳瘁过度,真的病倒了。3月,宋向蒋请假到汉口治病去了。

宋哲元的军旅生涯有错误和失误,但在民族和爱国情操方面,宋哲元及其率领的29军是经得起考验的。


☞喜欢的文章一定要分享到朋友圈呀!☜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