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文活动赋彩百姓美好生活


      12月8日,《淄博日报》以《群文活动赋彩百姓美好生活》为题,整版报道市文化馆特色、亮点工作


今年以来,淄博市文化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文化赋能,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组织文化活动、创作文艺精品、提升群众艺术、加强非遗保护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奋发有为,努力提升广大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精心组织,努力打造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品牌7 月 23 日晚,“齐舞·悦动”2022 淄博文化艺术季在孝妇河湿地公园拉开帷幕,文化艺术季以“齐舞·悦动”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整合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多彩活力 齐艺淄博”文艺展演暨“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主题情景小剧创作展示活动、五好淄博“艺”起来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全市优秀新创文艺作品展演等文化活动,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既有集中展演,又有区县巡演;既有高大上的交响乐、又有深接地气的广场舞和合唱;既有年轻 人青睐的乐队音乐节,又有老年人喜爱的传统戏曲,以文化惠民的形式,为市民群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尤其是“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26 支淄博本土乐队参与演出,线下观看人数超过8万人次,线上观看人数超过30万人次,打造淄博乃至山东最具影响力的地域乐队音乐节。第三届淄博市戏剧曲艺大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活动访问量近30万人次,通过群众演、群众比、群众看、群众评的方式,办成了群众自己的文化盛会,受到群众极大欢迎。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文化馆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唱响新时代”2022淄博市合唱展演、“喜迎二十大舞动新时代”2022 淄博市广场舞展演、“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淄博市书法美术作品展、“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全市文化馆 (站) 业务技能大赛、“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淄博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等,全市群众积极组织、广泛参与,颂歌党和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扎根人民,精心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5 月 26 日,市文化馆创作、临淄区群芳八仙戏剧团演出的新编八仙戏 《高老庄》 汇报演出成功举办,改变了八仙戏无大戏的历史。八仙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国珍稀地方剧种,作品推出后,迅即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成为送戏下乡和文化惠民演出的必选剧目。国庆前夕,市文化馆会同市舞蹈家协会深挖地域文化,创作了广场舞 《我的祖国》,用舞蹈的艺术形式表达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奋勇争先的民族精神。今年,市文化馆还与博山三水源景区合作,编剧、导演了日游版沉浸式情景小剧 《高流水话五老》《绿野仙踪巡游》《心之蔓婚礼秀》;夜游版沉浸式情景小剧 《聊斋双灯》《牛郎织女新传》;定制版沉浸式情景小剧 《小蝌蚪找妈妈》《三河女寻夫》 等作品,成为全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全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那时花开》 荣获全省金奖、《磨剪子戗菜刀》 荣获全省银奖、《细柳教子》 荣获全省铜奖,获奖质量、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还创作了大型戏曲 《俺爹俺娘》《大国匠心》,大型话剧《大墙之下》《女儿墙》 等剧本,以及小戏小品 《今日无税》《误会》《防不胜防》《我们是一家》等。


三、创新方式,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创新开办“群星讲堂”,邀请杨朝明、李百华、孙良、李晓柱、郑杰文、齐辛民等社会各界文化大咖,为市民提供高质量文化大餐。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艺术演出、展览展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是市文化馆服务群众的责任与担当。今年,市文化馆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寻社会合作新途径,对张店区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进行了调研,尝试建立全市群众艺术公益培训联盟。与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合作,搭建高层次公益培训平台,来自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的8名研究生在市文化馆为群众进行了高质量的公益培训。以点带面、以赛代练,大力加强馆办团队建设,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群星舞蹈团、青年舞团、中老年民族舞团、红枫叶舞蹈团、甜音筝社等团队常年活跃在各大文化惠民演出的现场。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在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中荣获二等奖,市文化馆青年舞团、中老年民族舞团编排的大众健身操《一起向未来》 作为压轴节目,参加了山东省第十二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开幕式演出。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品游淄博·云享文旅”线上文艺演出活动,对“齐舞·悦动”2022 淄博文化艺术季、“多彩活力齐艺淄博”系列文化活动等重点文化活动进行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近 100 万人次。市文化馆还大力加强山东公共文化云以及官方视频号建设。在山东公共文化云发布活动信息、云课慕课、演出视频等信息1000余条,贡献值位居全省第四名。市文化馆视频号发布音乐、舞蹈、美术、非遗等短视频400余个,阅读量50多万人次。

四、深入调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 月 10 日,“琉光璃彩”——山东(淄博)琉璃精品展亮相山东省文化馆,共展出琉璃精品100余件,涵盖多种制作工艺,有古法琉璃、琉璃灯工、琉璃内画、脱腊铸造,每一件展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充分展现了淄博琉璃设计创作的艺术魅力,以及淄博陶琉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成果。展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群众参观,备受社会赞誉和好评。

与此同时,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6月至9月,市文化馆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对话访问、体验实践、座谈交流、查看资料等方式,对200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全面掌握了当前非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总结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性意见,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8月至9月,市文化馆又对淄博市民间舞蹈进行了全面普查,系统梳理、全面记录了33个民间舞蹈项目、16名代表性民间舞蹈艺人的珍贵资料。


以调研为基础,市文化馆申报的研究课题《非遗保护视域下八仙戏传承发展路径研究》先后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立项。市文化馆还启动了《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的编纂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影像记录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留下了珍贵资料。


推荐阅读

淄博市市级非遗工坊认定名单公布

全省一等奖!淄博市文化馆在全省艺术党课征集评选中获佳绩

《群文淄博》第四期电子版来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