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为什么很少去参加饭局
“饭局”,突然成为朋友圈里很火的词。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则消息:最近几天,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丁磊等业界大佬组织了两场备受关注的饭局,但马云都没有被邀请。马云随后回应:他们没请我,请了我也没时间去。
一时,外界的解读沸沸扬扬。
为什么马云不热衷于丁磊的饭局?我不知道原因。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现实生活里,除了必不可少的应酬。如果你是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很少参加别人组织的饭局。
你所谓的饭局,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要来评选,时间成本最高的几件小事,饭局当在其中。
吃饭,开始成为一件极度浪费时间的项目,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
作家张五毛先生就曾经说过:北京相当于2.5个上海,8.4个深圳,15个香港,21个纽约,27个首尔。在北京,交换过名片就算认识;一年能打几个电话就算至交。
在北京,如果要从城东跑到城西赴宴,不算上其他,光是耗在路上的时间,可能都赶得上一趟短程出差。
当然,多数城市并没有那么辽阔。但一次日常的饭局,统计上赴约堵车、餐厅等位的时间,没有两个小时也断然难以结束。
你的对手在看书,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闺蜜在减肥,隔壁老王在练腰,你却把时间浪费在漫长的饭局过程中,你以为你在应酬,其实细思极恐,你是在挥霍时间。
你参加饭局越多,你的人脉可能越弱
你的人脉和圈子,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联系”,一类是“弱联系”。
经常见面的好友与同事,属于“强联系”,那些关系并不亲密的人,则是“弱联系”。 “弱联系”充其量只是一种点赞之交,只能偶然见到,更不用提对你有所帮助。
多数时候,我们去的饭局,交结的都是一群陌生人。匆匆交换过名片,或者是互加微信。然后,彼此躲在手机屏幕后面,互相打量对方朋友圈里的生活,再无交集。
你参加过无数饭局,你以为交往了无数人脉,事实上,这些都是无效社交。
圈子和平台不同,难以相融。
如果你自身不优秀,你认识再多的人,也没有用。相反,你在饭局上交往的陌生人越多,一定会疏忽最亲密的好友与同事,你的人脉只会越来越弱。
饭局,往往不是简单的聚会。
职场里的饭局,请谁吃、去不去、吃什么,都大有文章。
点什么菜,你常常无法左右。坐什么位置,你几乎没有选择。在烟雾缭绕中,你连吃菜都得小口小口,害怕被对方看出自己没有修养。
结果就是:餐桌上,虽然点的菜并不少,但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吃饱。
无数次,我都有这样真切的感受:从热闹的饭局上回家,洗去一身的烟味后,通常要泡上一盒方便面,或者吃上几个水果,才能缓过神来。
假如在饭局上,还有一个嗜酒如命的上司,你不舍命陪君子,不喝得步履蹒跚,你几乎难以走出餐厅大门。
假如这位上司,还有K歌和打麻将的爱好,你这一天估计就耗在聚会上了。
你饥肠辘辘,你疲惫不堪,但你的笑容不能变形。
饭局超过五个人,就容易变味
在报社时,认识一个从不参加陌生人饭局的姑娘。她说,吃饭没啥,但中国式饭局,人数一多,经常吃着吃着就不正经了。有人会大讲带颜色的段子,有人会以调侃席间的女性为乐。
你本是为了手里的饭碗,端坐在饭局上,最后,你被当成了一道美食与佐料。
今年,也有篇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叫《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说的是作者经历过的一件小事:几个男老人称,如果没有女人,再荤的饭局也都是“素局”。如果没有饭局之花,再好的饭也索然无味。
这样的言辞,让人愤懑。
圆满的饭局,就不应该超过五个人,且同性最好。一人负责点菜,一人负责讲述,两人负责倾听,一人负责插混打科。没有黄段子,没有内心的小九九,你想想就很安静和美好。
所以,那些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轻易去赴一场贸然的饭局。
需要强调,我不是说,要拒绝所有的饭局。有几种聚会,你一定要参加:
比如,同事和朋友组织的饭局,时间允许,感觉舒畅,就尽量参加,这是人情;
再比如,无法避免的工作应酬,如果对方大方得体,你就要参加,打扮要端庄,态度要热情,这是职业。
其他时候,你大可视心情和场合去选择。
北京时间比纽约时间早12个小时,但纽约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你活在自己的时区里,和舒服的人呆在一起,就足够了。
有句话说,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你吃自助餐不会撑着了。
活得通透的人,会知道保持距离。你不需要一场又一场饭局,你需要的是一次次有价值的遇见。
推荐阅读
作者简介: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超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欢迎分享,置顶尤佳。
王耳朵先生个人微信:xbmxzg1,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