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马岛之魂》:日本武士为何能抵抗元帝国的入侵? | 循迹晓讲

warrior 循迹晓讲 2020-09-04


想看美国骚乱、新冠疫情的系列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增长更多知识 


近几年,世界文化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东方的武士上,出品了大量有关产品。


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也不例外,之前可以看到全战系列的幕府将军等战略游戏,还有《只狼》仁王》等动作类游戏。


▲《对马岛之魂》


就在上个月,众多玩家期待已久的《对马岛之魂》正式发行,这部以镰仓武士抗击元帝国入侵为背景的游戏受到全球玩家的一致好评。

 

然而,这部游戏在一些国家却遭到了抵制,某国一些网友说这游戏尬吹武士,也不乏一些人发挥传统艺能,联名举报其伤害国人感情,甚至有传言说韩国禁售这部游戏的豪华版。

 

那么,元帝国东征日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游戏中的主角——武士在击退元军的过程中究竟发挥了多大影响如果没有神风,能否打退元帝国的两次进攻古代东亚人民对蒙古与日本的情感态度究竟如何?


这篇文章就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01.元日装备战术对比


我们的主角,日本军人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13世纪的日本军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古中国的影响,不同于中原的以招募步兵为战场主力,他们更青睐类似于欧洲的骑士制度,以一地的军事贵族作为骑马战士作为主心骨加入沙场。


与元帝国的集团军作战相比,这种战法就显得落后。

 

但这并不意味着简中互联网上的众多传言就是真的。


▲关于川中岛合战的浮世绘,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交锋


一个段子是:“日本人爱像三国斗将那样玩‘一骑讨’,对着蒙古人叽里呱啦说一堆自己的家族苗字之类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射杀了”。


这是过于夸张的说法,诚然,一骑讨在日本文化中有重要地位,但日本人与宋来往密切,还没有蠢到不了解蒙古人是外邦人听不懂日语这一事实


此外,一骑讨这一仪式在日本内战中占有多大地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武士只在开战吼上那么几嗓子“俺是某家某某”,双方杀作一团后,没有扩音器,不可能让人听清讲话内容。


更大的可能是,在乱军之中,先试图接近衣甲华丽的敌方人员,在短兵相接或者割下受重创敌人头颅之前的短暂间隙询问其家庭背景。


不可能让成百上千兵丁同时停下等着少数几个人报告自己祖宗十八代情况。这点在《平家物语》中可以部分得到佐证。

 

▲《平家物语》图典


至于装备方面,一些教师都讲这种段子:日军缺铁,只能穿木头做的铠甲,拿着竹子做的枪打仗,铁都被拿去做武士用的刀了。打仗就是两个武士对砍,足轻像小孩玩树枝一样打架,拿竹枪大半天也打死不了一个人。


这是大错特错。


镰仓时代的日本人还在“竹枪木甲”?且不提考古发现,单看掌握冶铁技术后的各个文明,哪怕是非洲土著都基本没有穿木头甲的,为何?


木头不适合做盔甲。


哪怕是像课桌那么厚的木头,斧头分分钟就可以拆散架,木头桌腿,小学生用劲踢两下都会断裂,怎么用来打仗?


如果是价格太贵的话,木头加工也不简便,不如用合身便宜的布甲皮甲;如果是追求轻便的话,薄铁皮做的门都抵得上几厘米厚的木门,还不如将铁甲改薄。说穿木头甲打仗的人不是没有历史知识,而是口嗨不过脑子。


而足轻的武备究竟是怎样的呢?


根据平治物语画卷的说法 “这是一些打着赤脚,头戴折乌帽子,身穿腹卷,腰配太刀,同时扛着长刀或矛的「徒步之兵」。”可以得知,即使是足轻也并不缺乏铁质兵器并拥有中等程度的护甲。

 

▲鱼鹰社复原的镰仓时代的日本军人形象


而武士的护甲会更好,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编号2的足轻与1和3为代表的骑马领主和徒步武士相比,贵族方面的甲胄更为精美,且防护更为周全。


但日方铠甲性能远不如蒙军。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许多发明都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有时候,这些特色产品让世人眼前一亮,比如著名的日本刀剑,有时候,却又让人觉得比较奇葩,大铠就属于后者。

▲大铠


大铠是镰仓时期的日本特色甲胄,其主要结构和东亚的札甲区别不大,大铠除了少数几个部位是整块板子做的外,其余部分都是小片片用绳子穿成的,但最终成品和东亚札甲相去甚远。


首先,大铠继承了札甲的赘余大的特性,一套大铠重30kg,比后来的欧洲20多kg的全身板甲还重,但是遮护面积却小一截。


实际上,札甲在设计时还考虑了重量的影响,一些部位是用皮之类的材质做成,为什么还那么重,笔者也没琢磨清楚,可能是甲片重叠面过大吧。重几公斤也不至于不能忍,大铠的真正反人类之处在于其胸甲是箱子型的,使用者就像背着个铁壳子在打仗

 

图上骑马武士的大袖在射箭时甩在背后,一旁步战的武士则用更轻便的手盾。


据说武士在马上不怎么考虑灵敏所以用大铠。


然而,单论防御力,日式铠甲设计思路也有问题,武士不怎么爱用手持盾牌,而喜欢用袖(护肩)作为盾甲进行防御。


实际上用起来很麻烦:袖很占空间,影响大臂的左右摆动,人的手臂大开大合时,袖随着运动就露出了空当。


如下图笔者收藏的当世具足的小袖,绳子如果不扎实的话,甲片之间的空隙手指头都插的进去,挡挡流矢也许可以,近战时刀剑可以自上而下顺着缝隙刺入


▲本文作者收藏的当世具足的小袖


而大铠的大袖一般来说比小袖甲片更细密,体积更大,打理不便,上述缺陷可能更明显。

 

反观蒙古重骑,同样是用小片片编成的甲,蒙古札甲从防护面积和形状来看,明显捂得比大铠严实,也合身得多


但蒙古人的披甲率可能没有日方那么高。何以见得?


一方面,蒙古人是客场作战,跨洋运输甲胄不太方便;另一方面,要动员众多重装铁骑到朝鲜海岸的难度较高,众多参战兵员并不是蒙古人,而是汉人和朝鲜人


这些就地征募的兵员披甲率自然没有蒙古军队主力高。

 

▲图左日本射箭练习,图右蒙古人射箭练习


再说武器,那个年代的武士讲究的是“弓马之道”,用的是一人多高的和弓而蒙古人用的弓要短小一些。


尽管双方都很依赖弓箭与马匹,但打法却十分不同,日本武士喜欢打点射,精确狙杀对手而蒙古人是覆盖式火力打击,一排人齐刷刷地放出箭雨。


蒙军还有很多跨时代的先进武器,比如火药武器,回回炮之类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蒙军两次入侵,并没有完全实现登陆,许多大型武器的威力未曾完全发挥


▲日本现代射箭比赛,击穿铁盔的和弓射手和他的箭,在同样的拉力下和箭重下,日本弓的威力要大于英格兰长弓。


许多时候,日元双方是在进行短兵相接的接舷战,在短兵方面,日本刀剑胜于蒙古腰刀,有元军大刀与日本刀对砍,一触即断的夸张记载。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日军有诸多劣势,但尚可与蒙军一决高下日军大败元军绝不是单靠“神风保佑”。


02.进击的蒙古兵团


怎样评价描写元日战争的作品的思想?那起码要对元日战争先定性。


笔者认为:对日本人来说,蒙古人就像漫画《进击的巨人》中的巨人一般茹毛饮血,杀人如麻,无法沟通。蒙古人听得懂的唯一语言就是长弓巨矢呼啸之声,与他们讲道理的首选方式是将他们先赶回汪洋大海


对武士来说,一个好元寇就是一个死了的元寇。


▲忽必烈东征日本


何以见得?看看蒙古人对日本的态度吧,忽必烈以并吞八荒之心征服了大半个已知世界后,愈发嗜血狂暴,热衷杀伐。对日作战,充分体现了此时暴与愚狂

在常人看来,日本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为何忽必烈非要除之而后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同样的话,可说给前几百年入侵高句丽的隋炀帝听,亦可给几百年后冒进苏联的希特勒听。


事实就是:无道暴君,从来只会追求千古一帝的虚名,所谓心系百姓,是对不出数日“水将覆舟”的恐惧;失道之国,从来只想享受四夷拜服的幻梦,所谓富国强兵,是能理直气壮吼出“虽远必诛”的资本!

 

蒙古统治者就是这样一群人,征服就像是毒品,越吸越上劲,即使坐拥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不会放过海对岸的弹丸小岛。忽必烈数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面对盛气凌人的条件,日方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


忽必烈之心,在其1271年建立元朝,称皇称帝那刻起,日益骄固。不顾谋士的阻拦,不顾武士的严阵以待,不顾先锋在朝鲜半岛转了一圈,未发现优质马场的报告。


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


忽必烈认为:一统日本是实现元帝国崛起的重要任务,元帝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有发言权,要力压诸邦,就不能允许一个岛国唱反调!


由此,忽必烈开始了强军计划。比起过去蒙古军团的武装到牙齿,此刻整个蒙古帝国,忙着造豆腐渣工程。


蒙古,作为一个陆上霸权,在海战方面是新手。为了打造远东第一舰队,不少人被忽悠“能为大元帝国996是福报”,加班加点的搞建设。最后的结果是:考古发现,这批船只不大适合航海。


忽必烈根本不懂造船,却又急于求成,被元人逼迫的汉族和高丽工匠也没啥积极性,做个样子货敷衍了事。所造的船型多为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不知忽必烈看到千帆驶向碧蓝的大海作何感想?


▲元帝国第一次征日


是认为自己受到上天眷顾,还是认为蒙古帝国有之前日本不具备的优越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压榨其他民族?笔者不得而知,但却为他的自大感到好笑。


常言道,人不能再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但元军却可以两次被风暴吞没。是什么遮蔽了蒙古人的双眼?


曾经的蒙古人军纪严明,小到一针一线在出征前都要检查,后来船只有巨大设计缺陷却毫不知情。第一次跨海作战中,蒙古人退回海上一个原因是遭到武士抵抗,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弓箭等补给供应不上,不得不撤退回国补充给养。


▲日本为防御元军再一次入侵所修筑的“元寇防垒”


过去蒙古人十分重视情报,善于利用各国内部矛盾合纵连横,第二次跨海作战却连日本动员已经大量士兵,并修建一道足以挡住登陆部队的石墙的重要消息都予以忽视,十万人兵分两路跨海,人数上有极大优势,两支人马却像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最终被各个击破。

 

从历史上看,一次投放几万人是个大手笔。忽必烈却毫不吝啬人力,他的大元帝国继承了中原秦制社会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在建设事业中草民的一条命和城墙上的一块砖石、投石机上的一根钉子或者船上的一块木板一样,是可消耗的资源。


此外,与前代不同,他的大元帝国在传统秦制社会中注入了游牧民族的凶悍狼性,自此,每个在元帝国掌控下的士兵都与蚁穴中的兵蚁、蜂群中的公蜂或者雌螳螂的配偶一般,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自我毁灭中成为建立新世界的代价


▲元军来袭


使蒙古人盲目的,正是汉王朝的秦制。蒙古的崛起,一开始是游牧民为了生存如野狼一般四处掠夺,打出一个天下。


但元帝国无法像欧洲人那样,在南征北伐的同时给其领地带来杀戮以外的新东西;也无法向满族人一样吸收被征服民族的长处为己所用。


从它诞生之初的这一场侵日战争就可以看出元帝国就像狼与狗的杂种,但即无狼的强壮又无狗的驯良;狼子野心、狗仗人势这些特点倒都集于一身。百年而亡不足为奇。


▲风暴中的元军舰队


怎样评价元帝国,笔者虽然很不喜欢武侠小说,但觉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成吉思汗的话确实能概括:“杀那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地,到头来又有何用?”“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


不知忽必烈在他的超级帝国梦碎之后,有没有想过祖先在蒙古草原上自由牧马的日子,人一旦身死,只需方寸之地即可安葬


而忽必烈与他的元帝国达到权力顶峰之时,贪心不足蛇吞象,那随之膨胀的大元梦的气球只被武士的剑尖轻轻一扎,便瞬间漏了气,成了一个皇帝新装式的千古笑话。



03.武士之魂


1274年,壹岐岛。守将平景隆正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他的太刀,周围的士兵虽然神态疲惫,不少人缺胳膊断腿,遍体鳞伤,但仍然神态坚毅。


撞击城门的声音越来越响,对困缩的守军而言,那是死亡的鼓点。


小孩在他周围哭闹,女人们则讲述着幕府的威严,声称援军不久就会来到。但平景隆知道,不会再有支援了,日本此刻正处于国破家亡的边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壹岐岛和对马岛只能自生自灭

 

▲第一次元帝国东征


但尽管如此,平景隆此刻亦从未想过后退一步,且不说以当时的航海技术将岛上所有居民毫发无损地带回本土是天方夜谭,更重要的,武士的字典中没有撤退这个术语,他们的身后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天皇居住的地方,神灵的国度——日本,壹岐岛上的武士已是退无可退。


他们就像斯巴达的三百死士,像螳螂横臂一般阻挡滚滚而过的敌人铁骑,只要能为本土的战友争取到片刻喘息之机,便死而无憾。


平景隆与身边的战友对望了一眼,拿起了手中的长弓冲了出去。


刚出去没几步,他们握住弓的手就软了下来——蒙古人将先前抓到的老弱妇孺在奸污或虐待后用刺透他们的手掌,用绳索穿过掌心的洞,将他们连起来作为人肉盾牌使用——这是蒙古军队的常用手段,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


平景隆知道在先前海滩上的战斗中,武士们精准的点射让蒙古人吃了不少苦头,他们才想出这种下三滥的计策。


▲平景隆和家人在主城内自杀


最终,平景隆与他的手下拔出刀剑冲进敌军阵中进行肉搏战,很快被数倍于己的人潮所吞没,平景隆退回城堡自尽。

 

在灵魂飞升之际,这些武士会看到些什么呢?


他们会看到在之后的本土登陆战中,少弐家的武士充分发挥“一骑讨”的战术,对最显眼的一名元军将领刘复亨(据说有2.1米高)来了个颜射,在主将遭到重创后,蒙古人的步伐受到了遏制。


▲镰仓将军检阅出征武士


他们还会看到在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武士接替他们的岗位:在第二波入侵中,对马和壹岐依然作为抵抗蒙古大军的前哨;他们还会看见同袍们改进了装备:根据蒙古角弓,武士们创造了重藤弓,同时一道石墙将会建起,这座极简主义的远东长城坚实的墙体将挡住如潮水一般的元寇


石墙后部的精心建造缓坡为武士骑马狙击蒙古官兵提供了绝佳机会;最终,一个名叫竹崎季长的武士将他在两次守卫国土的回忆画成了连环画式的《蒙古袭来绘词》。


▲日本水军袭击元朝舰队


在这部传世名作中,可以看到在第一次元寇来袭中各家族武士相互支持,奋勇杀敌,第二次元寇来袭中,将蒙古人赶到海上后,武士们主动乘坐小舟进行追击


各个小舟座无虚席,竹崎季长三番五次试图混到进攻的队伍中都被拒绝,最后他终于蒙混过关,加入突击队时,他兴奋地连自己头盔都忘了拿。

 

两次蒙古入侵,元军都未能深入日本内陆,在海上漂泊过程中遭遇风暴,伤亡惨重。然而,无论有没有这两场大风暴,元军的失败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日元军队海滩激战


入侵日本,可谓是蒙古人有史以来打得最烂的一场仗,完全没有体现出武器、战术和组织度的优势。


不止是忽必烈,甚至是很多现代人都想不明白,一个松散的封建国家为何能在面对外敌时拧成一股绳?


事实上,元帝国这种秦制社会尽管看上去很壮观,但实则是色厉内荏。


而封建制度下的勇士阶层——比如欧洲骑士或者日本武士,却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对乡土的热爱,在日欧社会看似松散的组织下,却充斥着一种自发的秩序和凝聚力。无定根的游牧民,或者无恒产的帝国小民,又怎能理解这种力与美呢?

 

▲汹涌波涛中挣扎求生的元军


所谓神风,不过是日本的寺院为了找由头证明自己感动上天,为抗击元寇做出重大贡献以便向当局讨赏而已,却被失败者拿去做遮羞布被胜利者为自己套上“天佑”的光环。而真正保护日本的,不是和尚口中的神风。

正如游戏《对马岛之魂》中主角井仁通过追寻“指引之风”来找到前进之路,武士道才是指引众多日本战士们击退进犯之敌的“神风”。


 

04.屁股不要坐得太歪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对马岛之魂》究竟伤害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了吗?


笔者认为,无论是对中日韩任何一方,蒙古人都是压迫者,前文所提到的蒙古兵奸淫辱掠,斑斑兽行不仅发生在日本,在中韩两国也并非罕事。


▲关于《对马岛之魂》的提问


在侵略日本的过程中,蒙古人强制征召了不少中韩国民,第二次元寇入侵时甚至中韩两国人民连守孝时长都得被迫缩短,连囚犯都被减免刑期,速速加入蒙古人的星辰大海计划中去。


所以,只存在同仇敌忾,不存在什么“伤害感情”


笔者想来想去也不明白,韩国人究竟为何与这部游戏过不去。如果说对马岛是韩国领土,那么为何韩国政府不表态而只有庆尚南道议会叫得欢?


▲韩国禁售这款游戏


既然杀蒙古人是对韩国人的侮辱,那么韩国人拍《南汉山城》这种抗击满族的电影是不是在自己侮辱自己?


如果说蒙古大军中有许多被强征的韩国人,所以批判蒙古人就等于黑韩国人,那么二战日本军队中有很多韩国慰安妇,那么韩国人是不是要对日本皇军歌功颂德?这到底是玻璃心呢还是精分了呢?

 

▲有些人连脸都不要了


至于玩举报的中国人,笔者想如果他们能碰见一个真正的元代蒙古人,人家八成会说:就你这两脚羊也配管一等人的事?


其实,对于我们的祖辈来说,他们是在“大汗唤,皇帝呼”的征召下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文天祥能把你活吞了


在狭窄的手工作坊或者发霉的船舱中,“左皮鞭,右马刀” 的环绕下,他们体验了什么叫“元人治理,亲历只求死”。


他们不会认为上十万人扔海里喂鱼后,还能“千万乡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但他们大约会只盼天上有游戏,抗元寇,共欢呼!                  



(完)



浙江「满分作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循迹晓讲


谁敢卖TikTok谁就是卖国贼?| 循迹晓讲


感染480万,美国疫情为何面临失控?| 循迹晓讲


千岛湖惨案:历史就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