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惨案:历史就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 循迹晓讲
想看美国骚乱、新冠疫情的系列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增长更多知识
钱塘江蜿蜒曲折,又名浙江、之江,她所在的省份因此得名。
钱塘江的上游是富春江和新安江,以水质清澈,风景秀美著称。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相映的壮美景象。
1959年,一座横截新安江的大坝落成蓄水,新安江变成一座水库,曾经的峰峦叠翠都只剩山顶还露出水面,如星星点点的岛屿,故名千岛湖。
▲千岛湖景色
湖水把浙江省淳安县的明代县城深淹于水下,明代名臣海瑞,曾经在这里当过知县。
1994年3月31日,一团台湾游客来到千岛湖,乘坐一艘“海瑞号”观光船在湖上游览。
突然,一艘快艇迅速靠近,三名蒙面劫匪持枪从快艇跳上观光船,将游客、船员、导游全部押入底仓,劫匪大肆抢劫后,把“海瑞号”开往预定的深水水域,放火烧船。
熊熊火光中,海瑞号爆炸沉没,24名台湾游客、8名大陆船员和导游丧生。
这便是震惊世界的“千岛湖惨案”。
01.案件缘起
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之后,海峡两岸之间曾经长期隔绝。
从1949年开始,台湾发行新币,以赎买的形式推动土地改革,原有的地主变成第一批资本持有者,在政府的鼓励下将他们的资本投向现代工业。
1950年代起,美国向台湾提供了总额约14.8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台湾得以在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助力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建设出口导向型经济。
到20世纪70年代,台湾重点发展重工业和现代机械电子工业,各大工业部门相得益彰,最终让台湾在19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92年台湾的人均GDP更是突破一万美元,步入发达经济体行列。
▲ 图 1951-2011年台湾人均GDP
无论台湾的经济发展是快还是慢,祖国大陆永远心系这块宝岛。
为了早日实现统一,1981年10月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提出了关于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政策,史称“叶九条”。
1982年,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之子廖承志以“世兄”的名义向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希望能够捐弃前嫌,展开对话,再图合作,共创统一大业。
此时的台湾,奉行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蒋经国特别对身边人表示,对岸“不讲信用,不能与其和谈”。
但台湾人并没有被蒋氏父子的宣传所洗脑,他们完全无法分辨宣传中“水深火热”的大陆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 空投给台湾的宣传单 双方互相空投宣传品
在左翼思想盛行的台湾民间,人们正在反思两蒋的功过,并强烈反对海峡两岸完全隔绝的这种状态。尤其是当时新成立的民进党,不断向当局传递着打破隔绝,开放往来的呼声。
对岸的呼唤,人民的呼声,身体的垂老,动摇了蒋经国的意志。开放两岸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无论将来是否要开展政治谈判,都不应阻隔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肉联系。
经国先生认为:“离开家乡三、四十年的人,没有人不想家的,这是人情之常。政府应该开放赴大陆探亲,应该乐观其成。”
为了说服所有人都同意开放两岸人员往来,蒋经国集合老兵的势力向国民党保守派施压,再由媒体制造舆论,最终在国民党内部达成共识,于1987年的10月15日宣布开放两岸探亲。
▲台湾老兵回乡探亲,哭倒在父母坟前
虽然仅仅是“探亲”,但是台湾人本来就可以前往港澳地区旅行,而大陆方面也允许台湾居民无论是否有亲人在大陆,都可以在香港的中国旅行社领取旅行证进入大陆内地。
所以不少本省籍的台湾人也可以经由”探亲”的方式到大陆观光旅游,虽然当时这违反规定,但是后来也经由修法而由违法成为合法。
这道大门打开之后,蒋经国的民望日隆,但他的身体健康也在同一时间急转直下。
开放探亲的3个月之后,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突然去世,开放探亲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重大决定。
02.刑事调查
1994年,台湾的人均GDP已经是12160美元,祖国大陆同期的人均GDP仅473美元。
到大陆观光旅游的台湾人与贫穷的大陆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台湾人来到大陆旅游观光,给很多大陆人民创造了机会和财富,也让不法分子看到可乘之机。
▲歹徒使用的摩托艇
千岛湖惨案发生后,有关领导就下达指示,要求迅速查明原因,严肃追究责任,做好善后工作,安抚群众情绪。
4月1日下午,淳安县刑警支队队长刘勇健进入船底仓内勘查,发现了遇难者遗体,经过清点,所有32名遇难人员都在底舱。
从当晚到次日,14名法医对所有遗体展开检验,检验结论是:遇难者进入底舱前并未死亡,死亡由窒息烧烤导致,并确认起火点在底舱入口,有汽油助燃。专家排除了设备故障导致失火的可能性,痕迹专家发现出入底舱的铁梯缺失,起火中心遗留汽油桶,底舱口上方的钢板上有猎枪霰弹击发导致的圆形凹陷。
据此,刑侦专家认为,船上人员系受暴力胁迫进入底舱,尔后被焚烧致死。这起案件被确定为是有预谋、有准备的大型图财害命案。
▲“海瑞号”残骸
为了侦破案件,淳安县37个乡镇和县级机关共出动4047名干部群众投入调查工作,出动车辆、船只396次,对全县573平方公里水面航行过的6000多艘各类船只一一过滤,访谈近10万人次。
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4月12日,发现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过两天一夜的侦讯,三名嫌疑人对犯案事实供认不讳,至此,千岛湖“3·31”特大抢劫、杀人案宣布告破。
从破案过程可以看出,大陆方面为侦破此案,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积极。在人力、物力极为有限,技术力量亦有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死办法、笨办法,组织大量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几乎投入了当时淳安县全部可以调动的人员、车辆、船只,才得以在半个月之内就侦破此案。
▲“海瑞号”残骸内部 许之丰摄
除了刑侦机关的责任心和职业感之外,对此案侦破如此用心、投入,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遇难者都是台湾同胞,大陆人民绝不想辜负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一片深情厚意,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然而,如此用心的努力,却没有能够换来对岸的感动,两岸的龃龉从案件侦办初期就开始了。
4月6日,也就是案发之后一周,大陆方面就表示,遇难者32具遗体经过火蚀,又在灭火过程中经历水浸,且淳安县没有足够的冷冻设备,32具遗体只能使用冰块降温保护,经过一周后已严重腐烂,不得已安排在就近的桐庐县殡仪馆火化。
▲死难者家属在湖边举行超度仪式
在单方面决定火化遇难者遗体之后,才将此决定通知对岸。
此举引来台湾方面严重不满,死者家属此前就要求检视遗体,查看尸检报告,没有得到许可,而现在更直接单方面将遗体在另一个县火化,更令死者家属严重不满。
这一决定,当然有其合理性,也许是考虑到案件侦破的保密需要,符合处理问题的一贯作风,从大陆的角度出发,并无不妥。
但两岸的生活方式不同,处理问题的风格也不同,在台湾是绝对不会发生不许检视遗体,或者单方面决定火化,之后才通知家属的事情。
听到这一声晴空霹雳,死者家属是何感受,可想而知。
03.案件影响
1994年4月4日,50多名死者家属抵达了淳安县,海基会代表提出要求,希望到事发现场,但没有得到许可。
此时案件仍然不明朗,刑侦人员虽然在全力工作,但具体信息并不能向公众透露,与死者家属接触的人员,都只能将此案称为“火灾事件”。
但深处悲痛中的死者家属显然无法认可这种草率的定性,他们并不知道刑侦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只以为有关方面已经将此定性,而他们死去的家属也很可能永远无法见天日了。
对此,死者家属和台湾当局都严重不满。
▲现场工作人员在调查
客观地说,在那个年代,我们在处理这种突发事件和披露信息方面没有经验。我们还是按照传统惯例发布消息,没有全面及时地报道,反让海外媒体尤其是港台媒体“先入为主”,连篇累牍地歪曲报道。
在完全无法获知事实的情况下,台湾部分媒体甚至捏造情境,凭想像写出“观光游览团满身金饰,游山玩水显富、赌博、一路遭歹徒盯梢,至千岛湖水中央始动手劫杀”的报导。
除了不负责任的媒体,更有13名负责任的台湾记者跟随家属来到大陆,他们在家属入驻的宾馆楼上安装了一台红外线摄像机,把家属与大陆方面交涉的场景随时向台湾播出。
对一部分人来说,既然媒体喜欢八卦,就应该对其严加管理,不准其凭想象胡乱报道,所以就有了新闻审查。
但换个角度想,八卦媒体之所以胡乱报道,不正是因为他们无法获知第一手资讯,因而不得不脑补情景吗?
如果及时将信息向公众公开,又何来假消息,何来谣言呢?这恐怕就是两岸之间社会的最大分歧。
4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因此事抨击对岸“害死我们那么多同胞”,“以一种逃避的态度来面对,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不但不负责任也对不起人民”。
他们哪里知道,数千名办案人员正在不舍昼夜地追缉凶手,绝不会不负责任,更不可能对不起人民。但两地官方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在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为两岸之间造成了莫大的误会。
▲遇难者照片
甚至直到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基本确定的4月12日,海协会人员依然向死者家属说明,这是“火灾”。
陆委会为此宣布于12日起暂停两岸文教交流活动,自5月1日起暂停民众赴大陆旅游。
经济部门停止审批台商赴大陆投资案,教育部门停止两岸学术往来,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几乎全部中断。分歧之下,台湾民意受到了重大影响。刚刚因为开放两岸交流而升温的两岸人民感情又迅速降温。
根据1994年2月底的媒体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29.1%,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4.2%,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3.2%;“支持统一”27.5%;“维持现状”44.5%。
而当案件发生后,4月底同样的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增加为36.9%;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减少为12.7%;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5.4%;“支持统一”减少为17.3%;“维持现状”增加为54.5%。
04.后续风波
“千岛湖惨案”及其影响,让台湾人民对大陆的疑惑与不满升高,此前极力推动开放人民赴大陆探亲的民进党等国民党之外的政治团体,态度也迅速转向。
虽然千岛湖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偶然,但两岸关系出现了波折却不可能随着凶手的伏法而消弭。
▲三名凶手
千岛湖事件之前,台湾赴大陆的人数一年就达到150多万人次,很多人到大陆以后,对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大陆怀有很深的好感。
但是,事非亲历不知难,台湾同胞只是看到了对岸人民努力生活的侧影,却没有全方位理解对岸的传统、对岸的世界观、对岸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人民对于这种处理方式的看法和态度,勾起了台湾人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
近半个世纪前,当国民党军队前往台湾接收这块日本的殖民地时,他们从那些衣衫褴褛的祖国大陆亲人身上感受到了敌意和隔阂;几年后,当国民党当局在台湾站稳脚跟,他们又从那凶神恶煞的戒严制度里感受到了恐惧和冰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街头 出目里利吕井(Leroy W. Demery, Jr)摄
对于台湾人来说,这些在1990年代还没有远去。他们敏感的神经被莫大的误会所触动,迅速形成了民意的汹汹潮流。
曾经两岸以文化和经贸先行,加强联系和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不过,谈政治少不了感情,但是政治却不可能仅仅依靠感情来维系,两岸的和平,乃至最终的统一,需要两岸社会形成共识,也需要两岸人民充分信任。
千岛湖惨案恰好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经此事件后,很多台湾人,可能因此而不再希望与对岸有过多的联系。
结语
历史是宏观的,但也无往而不被微观事件所左右。改变历史的小小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偶然发生,却又在偶然中看到了必然。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华儿女都应该为此而努力,但这也需要两岸的社会共识和人民信任。
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无缘无故放弃自身的生活方式,对其他社会的生活方式全盘接受,而迥然不同的两种社会,也不可避免地会在接触和交流之中,因为处理问题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冲突。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冲突,就会引起误会,乃至掀起涛涛民怨,彻底摧毁互相的理解和信任。
但是,要达成信任,又谈何容易?如果双方不往同一个方向使劲,希望在永远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变的前提下,获得对方的完全信任,恐怕不大可能。
一次偶发事件,就这样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
(完)
「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是什么把他推向了反叛之路?| 循迹晓讲
蒋经国为何选择了李登辉?| 循迹晓讲
「开挂」的蒙古大军如何横扫欧亚?| 循迹晓讲
新加坡大选的秘密:李氏父子如何用法制装饰王冠?|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