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百健儿齐殉国”:惨烈的宝山之战 | 循迹晓讲

自度 循迹晓讲 2020-09-04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自度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500字,大约需要12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1909年,那一年,清末新政已经进行了8年,但换汤不换药的新政并没有挽救风雨飘摇的帝国。


也就在这一年,广东平远县人士姚苍士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了,姚苍士给这个男婴取名——子青。


两年后,大清国的丧钟终于敲响,但等待中国人的不是一个全新的共和国家,孙中山为避免国家陷入内战,将大总统的宝座让给了手握重兵的北洋系领袖袁世凯。


▲1916年军阀割据图 图片源于网络


待袁世凯死后,北洋系群龙无首,中国便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姚子青一出生就赶上了乱世,生逢乱世的人更懂得自强图存

虽然家境清贫,但姚子青自幼发奋苦读。


1926年,姚子青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北伐战争爆发后,姚子青任排长,战场上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的姚子青,听到了兄弟部队英勇杀敌痛击日寇的情形时,高兴的手舞足蹈。


他对同学说:“以后日寇如果再敢侵犯,我也要像这次一样把他杀得胆寒,让他再尝尝中国人民的铁拳是什么滋味!”


5年之后,姚子青践行了自己的说过的话,只不过,他同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01
淞沪告急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寇陆军攻势甚猛,中国北方岌岌可危,没人知道战局将如何发展,倘若北方尽失,任敌军自北向南进攻,则全国危矣。


在这种的背景下,军事家蒋百里等人提出:应该在上海与日军开战,并扩大之,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日军的进攻路线由自北向南,变为自东向西。


▲1937年,日本士兵在占领中国河南省的城市大街上游行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个建议尽管当时被蒋介石否定,但是,当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的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后,国府的抗日总战略也逐渐发生转变,大致与蒋百里先生所提出的方案相契合。


于是,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企图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但由于后来方案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8月13日,中日军队在对峙时,日军向中国军队射击,双方展开激烈交火,中国军队随即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八一三”淞沪抗战要图  图片源于网络


开战后,由于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力不足,缺乏重武器,于是,日本军部紧急增兵,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3师团、第11师团等军直属部队进攻上海。


由于没有制空制海权,待日本增援部队分批次登陆后,中国军队想要以优势兵力迅速消灭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的计划便难以继续实施下去。


但将日军的注意力由北吸引过来的计划已经达到。于是,中日双方均向上海大举增兵,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此时,姚子青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正在汉口驻防,接到命令后立刻前往上海抗击日寇。


反登陆及罗店之战 图片源于网络


8月30日,姚子青部到达宝山县城换防,宝山是上海长江边的门户,虽方圆不足10里,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向南10里为吴淞炮台,向西10里为狮子林要塞,东北两面紧靠长江,地形呈突出状,是兵家必争之地。


接防之时,姚子青告诉负责驻守长江口的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吕国铨:“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此时淞沪战场战局甚为紧急,姚子青营只有一天修筑公事,侦查敌情。


其实,以姚子青的军事素养,即使不到战场实地考察,他也应该明白,宝山是一座孤城,而战事一开,他们与兄弟部队的联系也很容易被切断,他们也将成为一支孤军。



02
孤军孤城


8月31日,日军空军和海军舰炮开始对宝山外围罗店、宝山、狮子林等处开始狂轰滥炸,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双方展开激战,阵地几次易手。


9月1日,日本陆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约2500人,在战车掩护下对宝山发起进攻。姚子青率部沉着应对,灵活出击数次击退敌军。


姚子青部虽在当时国军中装备较为精良的调整师(即德械师),但较日本陆军仍有较大的差距,按照当时国军的编制标准,一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迫击炮排。每个步兵连配备9挺轻机枪(全营共27挺),机枪连则是6挺重机枪,迫击炮排是2门82毫米迫击炮。


▲1937年9月6日,淞沪会战,进攻上海宝山的日寇炮兵部队  图片源于网络


而日本陆军一个大队(相当于加强营),装备有3门75毫米步兵炮、27个掷弹筒,以及35挺轻机枪、12挺重机枪。


即使人数相当,日本陆军的装备也明显好于中国军队,更何况当时姚子青部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军,当时负责主攻的第68联队第一大队几乎集中了全联队的重火力,6门37毫米反坦克炮和4门75毫米野炮,另外还有加强的野炮兵第3联队和攻城重炮兵第5大队,总共5个炮兵大队60门75毫米口径以上重炮的支援以及6辆中型坦克的直接支援。


但是,这还不算完,日军对宝山的攻势不止集中在地面,日本空军也时不时对宝山进行轰炸,更重要的是,宝山东北两面紧靠长江,完全暴露在日本海军舰炮之下。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极其重视海军建设,二战前期,日本海军实力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日军海军当时的理念还是重舰巨炮(因为这个落后理念在太平洋战争中输给了重视航空母舰的美国海军),对舰炮口径达到近乎痴迷的日本海军,其舰炮威力与陆军的野战炮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在上海汇山码头停泊的出云号巡洋舰 图片源于网络


当时,参与对宝山进行炮击的军舰达到30余艘,其中最著名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4个主炮口径就达到了203毫米。


姚子青给98师师部的战报中这样写道:“敌以兵舰三十余,排列于我东门江面,飞机十余架轰击我各城门,复以战车向我各城门冲击”。


介绍这些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当时姚子青营所面对的困境:宝山的身后没有公共租界,日军在使用炮火时也不需要有任何顾忌,他们可以以任意方式最大限度的向宝山倾泻炮火,宝山的土城墙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形同虚设,583营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的钢铁洪流进行周旋。


9月2日,日军再次以飞机、舰炮对宝山狂轰滥炸,并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向宝山城的东南方向进攻,企图切断姚子青部与后方的联系。


姚子青趁日军立足未稳,便组织兵力予以迎头痛击,日军计划没有得逞,只得集结更多兵力向宝山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1937年9月6日,淞沪会战,进攻宝山的日寇士兵登上城墙 图片源于网络


当时,日军已经夺取了狮子林阵地,由狮子林登录的日军迅速参与到对于宝山城的夹击中来。


9月3日,日军集结部队2000余人,欲从东南北三面进攻宝山城,姚子青明白日军企图后,立刻组织一支敢死队,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将日军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之间,从侧翼包抄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毙伤日军200多人。


4日,日军集中陆海空重火力对宝山城实施全方位的火力打击,姚子青部所有工事几乎全部被毁,10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5日,宝山外围战局急转直下,吴淞与狮子林之间的通道被日军打通,日军得以实施对宝山的合围。此时,宝山城的四周均被日军火力所覆盖,增援部队很难到达。


孤立无援的姚子青营已经下定必死的决心,准备与日军做最后的较量。



03
全营殉国


9月5日上午,日军在对宝山城进行一阵猛烈炮击之后,发起了多轮冲锋,此时姚子青营已经伤亡过半,官兵们仍沉着应对,打退了日军4次冲锋。


激战一上午后,姚子青营4个连长阵亡了3个,9个排长战死6个,姚子青下令,上到营长,下到架线员、炊事员、传令兵,一律到前沿阵地去。


午后,日军的冲锋更为猛烈,姚子青亲临前线,与战士们共同击退了日军数次冲锋,在作战时,姚子青命令:“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为了尽快拿下宝山城,日第68联队联队长鹰森孝亲自上阵指挥,被姚子青营士兵以仅有的3门迫击炮炸成重伤。


▲电影《捍卫者》剧照  图片源于网络


血战一天后,日寇终于暂时停止冲锋,但此时的姚子青营已经仅剩下不到100人。


6日,日军再以重炮、飞机、舰炮对宝山狂轰滥炸,宝山城已经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姚子青营官兵在残垣断壁中与日军周旋,日军当天仍未能拿下宝山。


此时,姚子青营仅剩下数十人,6日晚,姚子青命令二等兵魏建臣带上全营的花名册突围,并全团部汇报战况,魏建臣因此成为宝山保卫战中姚子青营唯一的幸存者。


▲占领宝山城后,日军在城楼上欢呼  图片源于网络


7日,日军向城中投放大量硫磺弹,宝山城变成一片火海,日军又以重炮轰城,再以坦克开路,终于炸开东城门攻入宝山城。


姚子青带领最后的20余名士兵与入城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姚子青身中数弹,仍全力大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经过一上午的巷战,姚子青与全营最后的20余名士兵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殉国,宝山城被日军占领。


占领宝山城的日军钦佩姚子青营官兵的忠勇,将所有阵亡将士收尸掩埋,并鸣枪致敬。


 1937年9月6日,进攻宝山的日寇士兵在屋顶上观察。这一天,姚子青部除一人外,所有官兵全部牺牲 图片源于网络


姚子青营在宝山阵地上坚守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以全营殉国的代价阻敌7天,其精神极大的鼓舞了中华民族各界同胞的抗战热情。


姚子青牺牲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其为陆军少将。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姚子青,上海市在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立碑,并以子青路命名道路。


2014年9月1日,姚子青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日军随军记者拍下的宝山城内 图片源于网络


2017年,以宝山保卫战为历史背景的电影《捍卫者》上映,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日军士兵抱着死去的战友痛哭,他崩溃的大喊:“不是说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吗?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的日本政府高层心中一定也有着和他一样的困惑,在他们认知里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只要大兵压境,就应该割地赔款了,一个工业国对农业国,一个现代化国家对前现代国家的战争,为什么会抵抗如此强烈?为什么打了八年也没能让他们屈服?


这样的困惑在之后的8年中会变得越来越强烈,直到他们在投降书上签字,走上绞刑架,这些日本高官也未必能够解开这个困惑。



结语

如果一定要找出原因,其最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出现了空前的觉醒,“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概念开始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抗战前,中国人只有“天下观,而无国家观”,自抗战后,国家、民族的观念才日渐深入人心。


正是这种空前觉醒的民族意识,让中国军民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

  

1937年初,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是的,中国是有办法的。


中国的办法就是那些食不果腹、衣衫褴褛军人,他们在四行仓库里、在宝山城中、在台儿庄里、在重庆的天空里、在密支那的丛林里;就是那些在日寇入侵时,在云南成立的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在海外砸锅卖铁支援抗战的华侨群体里、在滇缅公路修建中牺牲的劳工里···

 

▲《八佰》海报  图片源于网络


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影院终于重新开幕,筹备10年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电影《八佰》也终于与观众见面。


让我们记住这些故事吧,记一辈子。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