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利佳、赚得够、不用996”:中世纪的行会生活真那么好吗? | 循迹晓讲

熊掌 循迹晓讲 2021-01-20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熊掌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如果现在有这样一份工作,有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福利提供,薪水比大部分人都丰厚,工作时间也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你会有兴趣干吗?


其实,在中世纪欧洲的行会,或者说,一些主要的行会,可以提供给你一份这样的工作。


从公元9世纪起,在欧洲自由城市与海滨等地,民间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联合组织―行会。并在经历了短短两个世纪后,欧洲各地就已经普遍成立了商人行会


这种行会是由城市里经济实力最强、互相联系最紧密的商人成立的互助组织。后来,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生产者也加入商人行会,行会的实力也不断壮大。


而手工业行会则是在欧洲中世纪盛期出现的组织,进入13世纪后,随着手工业生产的扩大,出现了商人行会之外的大批手工业者,他们开始模仿商人行会的组织和条规组织自己的互助组织,这就是中世纪手工业行会。


|一个典型的中世纪手工作坊,工匠和帮工正在工作 图源于网络


手工业行会是为了手工业者互相帮助、排斥竞争而成立的,其首要功能就是对行会成员提供一定程度的救助和福利


在法国的行会的入会誓词中,多半有会员间“像兄弟一样友爱互助”的词句。意大利弗洛伦萨画师行会甚至规定:行会会员不但要守望互助,而且要善待远来的客人,因为“他可以为你带来远方的消息”。


英国圣三一行会规定,行会领导人每周四次“访问和照顾行会中的老人、病人和贫困者,为他们提供救助”。在彼时的欧洲,绝大部分行会都会为会员提供一定福利和救助。

 

而行会为会员提供的最重要的福利是对会员人身安全的保护


中世纪欧洲没有明确的刑法和警察制度,在封建领主没有管辖权的城市里,主要是靠各个行会组织自行维护会员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当会员的利益被别人侵犯的时候,首先出面维护他的权益的就是行会


例如1316年,博洛尼亚铁匠行会的一个会员被某贵族家庭成员谋杀,行会遂召集会员为被害人复仇,捣毁了凶手家的住宅。


|如今德国一个铁匠行会标识 图源于网络


中世纪的自治城市的管理由各个行会共同进行。换句话说,拥有市民资格的必须是某个行会的会员,有的时候甚至只能是比较主要行会的会员。所以城市居民的政治权力也和行会紧密相关。


城市通过各个行会组织起来,就可以抵制封建领主和教会提出的各种额外税赋和劳役,有利于保障市民利益。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在外地经商和做工也离不开本城市行会的支持和保护。例如中世纪的商业共和国,一般都以国家的名义在主要经商地点开设商业代办处,由商人行会进行经营,负责与外国政府交涉并处理贸易纠纷,维护本国商人行会会员的利益。


宗教是中世纪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心,宗教节日除了是举行宗教典礼、进行宗教活动的日子,往往也是一般人民难得的节假日。人们在这一天领受食物、参加宴会、看戏跳舞。


而行会会员除了参加一般性的宗教节日之外,还有特殊节日可以参加。像中国行行都有保护神一样,欧洲各行会也都有自己的主保圣人。在主保圣人的节日领受行会颁发的礼物,开怀畅饮,是行会会员相比一般人多出的特殊福利。

 

|金银匠行会就是一个主要行会,图为金银匠在为客户称量贵金属

 

中世纪行会会员甚至享有“带薪病假”这种现代福利。比如巴黎的毛皮工行会规定:

在工人生病期间,行会会付给工人每周3苏的基本工资,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和治病花费,并在病好之后继续付他一周的工资让他恢复身体再投入工作。如果工人不幸病死,行会会替他送葬并打理一切后事。并将他的遗孤抚养成人,将他的遗孀递补为会员。如果工人被法庭判处死刑,行会会全体出席他的受刑场合并替他收敛尸体。如果工人决定去圣地朝觐,行会会替他筹集路费并给他送行。甚至如果会员落水淹死,行会也会负责打捞他的尸体。

总而言之,行会对会员的影响力会深入到会员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提供福利的同时 ,行会对会员也有一定职业要求。


首先,要求会员保证自己制作的产品有良好品质,如木匠制作木制品必须用好木料和钉子,铁匠制作的铁器必须保证一定使用次数,皮匠硝制的皮革必须坚固柔韧等。


一般行会的规则里都有“工匠必须对自己的货品质量负责”,“必须抱有不卖次货的雄心”这样的语句。一旦行会会员制作的货物有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行会的信誉就会遭到打击。对此行会制定了相关惩罚条款,对情节严重者可以将其逐出行会。


其次,行会会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


无论会员之间的财富差距有多么悬殊,会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在行会聚会时,富人和穷人必须坐在一张桌子上讨论事情,分享食物。


行会内部实行大众民主,在每年一次的行业大会上,公开讨论诸如学徒从师的年限,在各地游学的年数、工匠的工资水平等关系工匠切身利益的问题,只要形成了决定,即视为有法律效力。


无论是封建领主还是商业同伴都必须予以认可。

 

|石匠和木匠工作的场景


在行会严格的规条和监督下,行会会员也会获得不错的收入。


一般来说欧洲城市里的所有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会,甚至乞丐和守夜人都有自己的行会,另一方面,学者、法官和商人等权势群体也都建立了相关行会。行会和行会之间无论收入还是阶层都相差悬殊。


但就一般手工业者来言,行会会员的收入要比农村工匠的收入高得多


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在16世纪一名伦敦的武器匠人每月的工资为24先令。而普通农村小教堂的神父每月收入不超过16先令,村里的铁匠收入更低。14世纪伦敦的纺织工行会,每年都向国王缴纳18马克白银,用以维持其垄断特权,可以保证自己的工资远远超过农村地区的纺织工。


|欧洲中世纪行会徽章 图源于网络  图源于网络


在保证较高工资的同时,中世纪的行会较少有延长劳动时间的情况发生


曾经人们以为中世纪工匠的劳动时间固定是由于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但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表明,在没有行会管制的地区,工人会借助炉膛或火堆的微弱照明连夜加班赶制产品来满足紧急订单的需求。


行会能够保证会员不“996”靠的是两项法宝。


其一,行会规定了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标准,确保工匠之间不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互相竞争,靠扩大生产量来获得更多收入。买家也无法在同地区寻找价格最低或生产周期最短的生产者。


其次,就算有些工匠愿意违反行会规定加班为客户赶制商品,他也难以扩大生产。行会还握有第二件法宝,即所有生产所需原料由行会统一采购,每个会员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只能收到固定数量的原材料,生产出固定数量的商品。


这就保证了行会会员不会有用“996”工作抢夺同行饭碗的事情发生。


既有相对不错的福利,还有超出一般人的收入,加上工作轻松愉快,加入行会真是中世纪打工人不错的选择。但是且慢,这样的待遇可不是每个手工业者想拿就能拿到的。

 

|行会制度对产品质量有一定掌控,图为1228年生产的一组金银杯盘

 

手工业者行会的入会门槛之高,在今天人看来很有些不合理。要在入会时缴纳一笔入会费是最基本的要求,想要成为木匠的学徒,必须缴纳1先令,想要成为布料商学徒得花2先令。


在中世纪后期,学徒资格的审查越来越严密,一名工匠最多允许带4名学徒,工匠往往将学徒的机会留给子女、亲戚或者有关系的人,尤其是法官、商人等富有阶层,几乎已经将父死子继当成行会的潜规则。


即使当上了学徒,想要成为正式会员仍然长路漫漫。


早期行会规定,学徒是否出师需要由师傅认定,一般情况下是由学徒制作一件作品交给师傅评价,是否能够满足行业平均标准。但很多师傅往往贪图学徒工资低廉,可以随意差使,故意留难学徒,让他们长年不能出师。


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后来行会规定,学徒学习期限一般为七年,没有特殊缘故师傅不得留难徒弟。但就算师傅认可徒弟的资质,徒弟还要缴纳正式入会费用。


||中世纪的鞋匠 图源于网络

在14世纪的英国,这笔费用从6先令到3镑不等,收入微薄的学徒往往需要从亲戚熟人那里多方筹措才能付清这笔入会费。


成为行会的正式会员,对于一些有事业心想要多赚一点钱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愉快。正如前文所说,行会通过行规、限定工资、垄断原料购入等系列手段,达成了对工匠个人生产流程的全面控制,让工匠只能严格按照行会的计划进行生产。


让我们来看看德国纺织工行会是怎样禁止会员“多劳多得”的:


如果有人在两部纺织机上工作,罚款一马克白银。

如果有人缴纳超过行会规定长度的呢绒布给客商,罚为行会免费织同样长度的布。

如果隐匿家中多余的织机,罚款一马克。

如果强迫别人做夜工,罚款一马克。

在行会指定的商人之外购买染料,罚款之外给行会买酒赔罪。

若挖角别的会员家里的帮工,罚款半个马克。······


诸如此类的条款,从各个方面限死了纺织工的工作计划。即使有客商愿意多付钱购买更多的产品,他也首先要获得行会的批准,并且没法缩短交货期限。


另一方面,即便纺织工愿意多赚一些钱,也不能利用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来替自己“做私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普通民居房间,如果没有打破行会的市场垄断,是不会有这么多手工制品在房间里的

 

行会的垄断经营和计划生产也在妨碍着本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新技术传播。行会讨论技术革新,往往都是在一年一度的年会上进行,需要获得行会里比较有实力的会员的一致同意方能实行。


在实践中,推行新技术往往受到各种因素阻挠。机器较多的会员担心新技术的引进会让机器大批淘汰,新原材料的引入则可能引起原供应商的反感,重新学习新技术时,可能会消磨老会员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


于是,这些人都不愿意看到新技术得到推广。


最根本的一点是行会通过政治权利垄断一个城市的产品生产,阻断了竞争对手通过技术革新来争夺市场的可能性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会成员即使使用过时的生产技术行会也能获得稳定收益。拥有市场垄断权的行会,根本没有积极革新生产技术的原动力。


所以,在经济尚未发达、商品不够丰富的中世纪前期,行会能够一展所长,保证产品质量,杜绝恶性竞争。


|扬·德·布雷创作的油画《哈勒姆画家协会》于1675年 图源于网络


但从15世纪开始,行会制度逐渐显露出与经济发展相悖的一面。


中世纪晚期,人口的自然增长让大量无业农民涌向城市,手工业拥有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行会严格的准入制度却无法消化这庞大的失业人口,将他们变为合格的手工业工人。


手工业规模难以扩大,失业人群却给行会所在城市带来卫生、犯罪困扰。


同时,由于农业发展,原材料商人能够收买到比以往更多的原料,却因为行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而不能将原料变成更多的商品。又由于经济繁荣,人口激增,手工产品需求旺盛,17世纪上半叶,手工产品的价格上涨了300%。可是行会死板的计划生产模式下,手工产品的生产跟不上飞速增加的需求。


一面是有很多人等着找一份工作,一面是有大量原材料等待生产,一面是商品短缺带来的高利润。手工生产大发展的各项要素已经齐备,所缺的就是打破行会垄断生产这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破局的是活跃在农村的包买商人们,他们将行会无法管辖的农村地区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然后运到城里和行会生产的商品竞争。


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商人,通过掌握行会的原料来源和销售出路,渐渐控制了一些弱势的手工业行会,打破其对市场的垄断,大量引进新的劳动力。


|随着古老的行会制度消失,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工会制度才渐渐兴起,图为1913年纽约市的罢工工人 图源于网络


就这样,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行会制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由于劳资矛盾逐渐凸显,如今很多人都梦想着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过上有福利、有不错工资还不用加班的日子。


但你是否反问过自己,你能够忍受行会一样的组织对包括你的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吗?你能够忍受行会一样的计划生产带来的商品短缺吗?你要怎样进入行会一样的严格准入组织,成为千万普通劳动者中的那个幸运儿呢?


也许,将市场的一切交给市场自己去决定,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正本清源:企业家追求的究竟是「狼性文化」还是「狗性文化」?| 循迹晓讲


威远大炮难“威远”:大清的火炮技术为什么会停滞不前?| 循迹晓讲


全球的希望:辉瑞研发的新冠疫苗到底管不管用?| 循迹晓讲


正本清源:为什么说《大秦帝国》是一部平庸的历史虚无主义作品?|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