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亥的先声:保路运动究竟因何而起? | 循迹晓讲

涂洋洋 循迹晓讲 2021-05-01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涂洋洋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介绍辛亥革命必然介绍武昌起义,而介绍武昌起义又必然介绍保路运动。在教科书中是这样介绍这场著名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

 

虽然两个版本的表述意思相近,但均对这场引发“武昌起义”的运动过程没有详细展开。本文就保路运动的前因后果,在这里给大家讲讲。

 

01

入股铁路:大清新政下的致富之路


保路运动所说的路,指的是广州到武昌的粤汉铁路,成都到汉口的川汉铁路

 

在大清,修铁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因此大清和历代王朝一样,把能产生暴利的生意通通划到自己名下。但由朝廷一手打造的产品往往有很大缺陷,例如汉武帝时期搞得盐铁专卖,直接导致官营铸造的铁器,质量低劣、成本高昂。


到了大清,朝廷一如既往的发挥优良传统,朝廷牢牢控制的那些稳赚不赔的行业居然亏损了。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897-1912),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1920) 图源于网络


例如,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的莫理循就曾报道:英国每年从他的内陆电报中取净利润2500万两,可是大清的人口比英国多十倍,电报收费也比英国贵(例如从北京发16个字的电报到天津,收费3.2美元),大清国却从电报业中得不到一点利润;利润都被管理电报业的当权者榨取一空

 

虽然大清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却没有挣到什么钱。无奈之下,朝廷要么向列强借款,但这需要抵押铁路路权(朝廷知道这会激起爱国人士不满);要么是吸引民间资本入股,这就是所谓的“官督商办”。

 

 图源于网络


于是乎,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工程就向四省百姓拉了不少投资。但恰恰就是这些民间投资,给大清帝国掘好了墓穴。

 

02

投资亏空:铁路收益遥遥无期


上文说到,大清朝能够把垄断的生意做亏本。原因为何?


因为管理这些企业的都是皇亲贵胄,这些人根本不在乎手上的企业是否亏本,只在乎他们自己的腰包是否充足。就算是这些企业勉强挣到了钱,也会被挪用到其他行业挣快钱。

 

那么问题来了,在1910年,大清国最挣钱的行业是什么呢?答案是股市。

 

那什么股票最挣钱呢?答案是橡胶

 

|1910年,一个美国家庭一家四口坐在一辆福特T型汽车上 图源于网络


1900年后,由于美国汽车的产量大增,从而带动了橡胶市场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恰好国际资本投资的东南亚橡胶公司,约有1/3在上海发行股票。仅1910年6月一个月间就有30家橡胶公司在上海挂牌募资,募集的资金量更是高达1350万两白银。


此时的上海俨然成为全球橡胶资本市场的一大中心。

 

橡胶公司股票受到热捧并不奇怪。据测算,当时每磅橡胶的开采成本为1.6先令,市场价却在12先令,利润高得惊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各路资本蜂拥而入的同时,其背后也难免泥沙俱下,一些在东南亚圈地的橡胶公司甚至连树苗都还没种下去,股票价格已经一涨再涨,风险也就一步步不断累积

 

这种风险,想必A股的股民们十分清楚。牛市泡沫破灭的时候下跌有多惨重。

 

兰格志公司发行的橡胶股票 图源于网络


当时,有个名叫麦边的英国人开设了一家名为兰格志的橡胶公司,在各大报纸上大登广告,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当时的热潮下,真实经营状况并不光鲜的兰格志公司,股票面值从最初的100两涨至1000两,随后又突破1300两,最高时甚至冲到1675两。


在兰格志的带动下,其他橡胶公司的股价也纷纷飙升,上海很多钱庄、票号也在无比诱人的财富效应下相继卷入这场疯狂的炒作,直到泡沫最终被刺破。资本市场向来云谲波诡,翻云覆雨只在等闲之间。


|中国银行被挤兑的情景 图源于网络


正当多数人还在做着股价继续高涨的美梦时,作为橡胶最大消费国的美国在1910年6月突然宣布紧缩政策。消息传出后,国际橡胶价格随之大幅跳水,伦敦股市上原本最热门的橡胶股一泻千里,其中兰格志公司的股价在一个月内由最高点1675两跌至105两,惨烈如斯。

 

资本市场上的投机就像是击鼓传花,谁接到最后一棒谁倒霉。伦敦股市崩盘后,橡胶股票的重仓户,那些高位接盘的中国商家无疑成了最大的输家。如果只是一般老百姓用闲钱炒股倒也罢了,但上海很多钱庄因为介入太深而被深度套牢,根本无法脱身。


济南府义善源分庄衡丰号壹两样票,该票号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楚经营 图源于网络


1910年7月,上海“八大钱庄”中的正元、谦余、兆康三家先后倒闭,另五家(森元、元丰、会大、协丰、晋大)也被拖下水。风潮闹到最后,号称“钱庄的钱庄”的源丰润、义善源两大票号崩盘,上海资本市场哀鸿遍野,一片狼藉。

 

在这次股灾中,一个名叫施典章的人开始浮出水面,此人是川汉铁路公司驻上海的“总收支”,职责是对公司将来用于修路的350万两集资款进行投资管理,目的是在铁路开工前获得适当的收益


但事与愿违,倒闭的三家钱庄,其主要资金正是来自川汉铁路公司的这笔巨款。覆巢之下无完卵,川汉铁路公司亏空近300万两

 

03

地方反抗:煽动下的民意


既然铁路公司亏损,那么铁路怎么办?投资铁路的股东怎么办?

 

显然铁路修成遥遥无期,比如在粤汉铁路沿线,参与投资的华侨们气愤地发现,工地上到处露天堆放着成堆的铁轨、枕木,任其日晒雨淋,生锈腐烂,没人去管;而在川汉铁路,开工一年半,花了400多万两银子(400万两花在哪里另说),总共只修通了30多里


汉川铁路本来还请来了著名的詹天佑,可是詹天佑也没有办法,他只能解决技术问题而非官场问题。当他批评一个项目负责人不认真时,这位不知是哪位大官安插进来的小老爷竟然连理都不理詹天佑,径自离开去办理私事去了,詹天佑被气得目瞪口呆。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 图源于网络


詹天佑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里没有可依靠之人,却还要把他们当作是善良的同僚,只要我一得到自由,我就要另谋他职。四川的路,那是修不通的!

 

对于百姓投资者来说,当初花银子是为了投资修铁路的;铁路不修,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四省铁路公司股票的价值每天都在贬值,在市面上已经全部跌到票面价以下了。

 

铁路不修通,不仅朝廷着急,四省的投资人也着急。这一着急,朝廷想出对策——铁路国有。但铁路国有解决的只是铁路如何修通的问题,前期投资人的钱怎么办?

 

这里先要说说四个省的集资模式,为什么只有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湖南、湖北、广东省采用的都是有钱人投资的方式。至于四川就比较特别了,采用的是“田租入股”。官府将地主每年田租的3%强制入股,但不给股票。等到田租入股的股金累计达到50两的时候,才给地主股票。这期间,股票的收益自然是官府所有,但投资者成了广大民众。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川保路运动最激烈的主要原因。

 

截止到1910年底,四川铁路公司收入的股金约1200万两,其中地方官府直接出资的只有23万两,商人投资245万两,而租股就有900多万两!这900多万产生的利息,就被白白偷吃掉了。

 

|川汉铁路宜秭路段桥梁工地。图源于网络


前面说到,川汉铁路在股灾中亏损300万两。在朝廷发布铁路国有政策后,朝廷拒绝弥补300万两亏空。两湖和广东的集资,那是面向市场的集资,没人去强制那些投资者,他们和朝廷也存在一种协议关系,朝廷理应讲点基本的诚信,给退还回去;但四川收的租股,实际上是四川官府代表朝廷向千千万万农户强制性收上来的一种税,老百姓们其实早就把它看作“铁路捐”,看作是皇粮的一部分,很多人连收据都丢了,谁也不会在意70年后还能不能向官府换回那一股,他们的租股是上缴给“国家”的,不是上缴你四川地方官府的,所以朝廷对这个铁路公司想回收就回收。


至于蛀虫们自己的造成的亏空,朝廷没有义务去填补亏空,朝廷没派人来查就已经不错了。之所以不查,那也是希望与你们达成默契:朝廷不追究你们的贪腐和挪用责任,你们也不要抵制朝廷的政策,自己去摆平吧。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大清帝国》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更重要的是,以盛宣怀的精明,他也知道,即使朝廷真的把这300多万拨付下去,这些地方蛀虫们也根本不会拿它去填补亏空,而是又落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想想看,他们付给百姓们的只是收据,不是股票,股票都在他们自己手里。


即使现在要推行“国有化”,政策有变,地方蛀虫们仍然能够让百姓们相信“等到70年后去换那一股”。退一万步说,即使百姓们中有像与官府打过交道的商人、华侨那样的幡然醒悟者,他们也闹不起什么事来。


|拍摄于1941年的袍哥 图源于网络


这是因为有收取租股基层组织的存在——租股局而在四川各县的租股局里,负责向农民收取租股的是官府雇佣的哥老会等帮会分子,以及各村的“痞子能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租股才能顺利地收上来。


这些人干着官府正式官吏一般不会直接出面干的催逼索要、强抢拷打等之类的事,同时他们也控制着一些能挣钱的黑道行业。如果做得太过火了,官府会打击一下,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人都能够在城乡间太平地生存,这是因为他们与官府有合作。


所以,清廷深信那些出钱的农户是无论如何都翻不了天的。


|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宣统三年(1911)六月 图源于网络


而四川各级官僚没有盼来朝廷弥补亏空的政策后,他们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


一时间成都等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处有同志会的人演讲:什么朝廷不让我们四川人自己修铁路,引入外资修铁路,“卖路卖国”;什么“铁路没了,四川也就亡了”;什么“保路就是爱国,保路就是护川”,等等。演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断有人挥刀断指,写血书表明立场。

 

这时市民们突然惊讶地发现,有了一个地方官府暗中支持的可以抨击朝廷的机会!


压抑太久的各界人士亢奋了,他们上街请愿、演讲、罢工、罢市,冲击和打砸不愿意加入“保路”的店铺和衙门,很多连为什么要“保路”都不清楚的市民也只好加入其中,甚至还包括妓女、乞丐和儿童。

 

“保路”队伍中除了“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有一批人是帮会分子,因为一旦停止收租股,手里的饭碗就算砸了,自然要来“保路”。当然,有些人既是帮会分子,又是革命阵营里的同盟会会员,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闹革命的大好时机,他们在伺机煽风点火,扩大事端。

 

除了暗流涌动的各方势力以外,在此事上火上浇油的还有成都将军玉昆。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图源于网络


这个人是奕劻的心腹,他两次与四川总督领衔会奏,抨击盛宣怀欺君罔上、卖国卖路,然后还告诉四川市民:庆亲王是不同意借外债来修路的,说老百姓中必有反对者!

 

四川版的“保路运动”终于在四川蛀虫们需要爆发的时候爆发了,局势很快朝失控的状态发展,“爱国、爱川”的口号在震天响。


从事实上说,这又一场“义和团运动”,只是十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主体是农民,现在却变成了市民和帮会分子;十年前的义和团运动是憎恨铁路,要扒掉铁路,现在却是“爱路、护路”。


时间变了,人物变了,要保护或者毁灭的对象变了,不变的是幕后强大的官僚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用极端化的语言,利用和放大民间情绪

 

因此,保路运动根本不是广大民众对朝廷“卖国政策”的抵抗,而是地方官僚利用民众对抗朝廷的手段


很快,摄政王载沣下旨了,他撤换了四川总督,他也知道成都将军玉昆是奕劻的人。为了防止地方蛀虫与更多的当地驻军勾结,载沣想到了一招:派人调邻近省份的新军去镇压“官变”。

 

|湖北新军 图源网络


那么,调哪里的新军呢?自然是调邻近省份湖北的新军。


湖广总督瑞澂是载泽的妹夫,他对载沣的政策自然会支持。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新军还没有入川,四川的局势在朝着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向着连地方官僚都控制不了的方向发展。


不断有哥老会与同盟会双重身份的革命者冲击官府衙门,在他们的策动下,9月25日,四川荣县竟然宣布了独立。

 

在这之前,孙文、黄兴进行了九次起义,都没有撼动大清一个县衙,现在,第一个脱离清廷统治的县级政权诞生了,比之后的“武昌起义”还早半个月。


孙文后来评价荣县独立才是“首义”(首义实先天下)。而对于清廷来说,这就不再是单纯地“官变”,而是真正地造反了。

 

04

事件教训


由此我们可知,保路运动爆发的起因,仅仅是清廷不愿弥补四川省300万两亏空。而四川官僚裹挟“民意”要挟朝廷,最后反被革命党利用。

 

但最终会形成这样的结果则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清廷的官督商办,说到底还是皇亲贵胄挣钱的工具,他们并不会在意企业的利润。而一旦企业亏本,受伤的是广大投资人,甚至是大清平民。

 

另一方面,东南互保之后,朝廷对于地方而言,已经没了那种一言九鼎的威严。这才是四川敢于煽动民意的底气。

 

革命党之所以可以在1911年成功,还是因为大清这个老大帝国早已烂的无可救药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作为大清普通人一定要远离各种官办项目。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古今中外,为何总有人替历史上的屠杀暴行作辩护?| 循迹晓讲


金德强,你怎么就想不开?| 循迹晓讲


三百多年前,一个56岁的「努力家」被卷死了 | 循迹晓讲


为什么「讲武堂」这样的公众号活该被封?|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