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拥有先进制度的古罗马,为何不断陷入血腥残酷的内战? | 循迹晓讲

Heinrish 循迹晓讲 2021-05-01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Heinrish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7000字 阅读需要18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说起影响历史走向的内战,我们中国人往往会想起牧野之战、官渡之战、安史之乱等等。


而对罗马史感兴趣的朋友,大家往会想起凯撒与庞培之间那场著名的法萨卢斯之战,或者屋大维对决安东尼和埃及艳后那激昂澎湃的亚克兴海战;对早期基督教有了解的读者则会回忆起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桥上赢得上帝青睐的自信,以及体会到提奥多西从冷河岸边受到神迹眷顾的激动。


|著名的法萨卢斯之战


不过,以上列举的战役仅仅只是古罗马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几次,自共和国晚期到西罗马灭亡的5个半世纪内,还存在无数让一般人闻所未闻的激烈内战,其中有些的规模还相当巨大。


例如爆发于公元2世纪晚期的卢格敦战役,就是罗马内战史上少有的既声势浩大又血腥惨烈的典型案例。


同时,问题来了,为何古罗马会不断陷入残酷血腥的内战?本文通过卢格敦战役解释这个问题。


01

塞维鲁的手段


公元192年12月31日,著名的角斗士皇帝科莫杜斯遇刺身亡(关于这位皇帝的故事,参见:罗马暴君康茂德:站在十字路口的角斗士皇帝| 循迹晓讲),该事件标志着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围绕着帝位继承的焦点问题,罗马中央各元老和行省总督展开了激烈争夺,仅在公元193一年就出现了五位皇帝,史称“五帝之年”。


在这其中,潘诺尼亚总督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不列颠总督克洛狄·阿尔比努斯和叙利亚总督佩森尼乌斯·尼格尔是最有力的三位争夺者,他们均手握强兵、割据一方。


|塞维鲁(公元145年4月11日-211年2月4日),出生于罗马帝国阿非利加行省大莱普提斯,死于不列颠。罗马帝国皇帝,塞维鲁王朝开创者,他是首位来自非洲的罗马皇帝。


特别是塞维鲁,其麾下拥有整个北方边境驻扎在潘诺尼亚、诺里库姆、麦西亚、日耳曼等行省的共16个战力强悍的军团。另外,他还获得了塔兰科能西斯总督鲁弗斯及努米底亚总督夸德拉提努斯的支持,从而将罗马帝国超过一半的军队收入囊中,诚可谓实力雄厚。

 

然而塞维鲁的对手同样也非易于之辈。首当其冲的尼格尔曾于科莫杜斯时代长期任职叙利亚总督,因其人脉极其广泛,不仅取得分布于广大亚洲行省和埃及的10个常驻军团的拥护,而且获得了帝国境外诸多东方国家统治者出兵相助的允诺,甚至哈特里尼国王已经向其派遣了不少哈特拉弓箭手。


|不列颠总督、罗马僭帝阿尔比努斯


另一位竞争者阿尔比努斯虽然赴任不列颠的时间较短,仅仅在科莫杜斯遇刺前一年半载才拿到总督的职位,但他出身却远比前两人高贵,其家世据说甚至可以追溯到马略;何况阿尔比努斯同样颇具才干,曾先后任职比提尼亚和高卢,受到过哲学家皇帝马库斯·奥勒留斯的称赞。


|罗马帝国中期的军团分布图


最重要的是,他手中的军事力量极其强悍。从历次罗马对外征服的表现可以看出,虽然不列颠只有3个军团常驻,但其战斗力堪称帝国之冠,同等规模下,没有哪个军团比不列颠的同僚更能征善战。


明眼人都能看出,三位枭雄中数塞维鲁战略地位最为糟糕,他的地盘夹在其他两人中间,极易成为后两者的共同攻击目标。即使他的军事实力最强,也无法应付两线作战的必败之局。


| 五年内战初期三位竞争者基本盘


对塞维鲁而言更不利的是,尼格尔麾下一些重要将领与阿尔比努斯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比如在东方军团中仅次于尼格尔的第二号人物、亚细亚总督埃希利乌斯·埃米利安努斯,就是阿尔比努斯的亲戚。


这些血统上的纽带加上共同对付竞争对象的现实要求,都极易促使两位枭雄缔结针对塞维鲁的同盟。


此外,元老院中有不少人士都是后两位重要人物(尼格尔和阿尔比努斯)的拥簇,一旦塞维鲁离开罗马前去对付其中一人,另一人就可能在元老院中的朋友的帮助下乘虚而入,如此一来,塞维鲁在罗马的根基就将被连根拔起,他也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对许多逐鹿中原的新手来说,如此糟糕的政治和地缘处境,足以终结他们拼搏一生的努力;但对塞维鲁而言,破局却易如反掌


这位进军罗马、依靠武力迫使元老院承认自己的新皇帝是玩弄诡计的高手,按照罗马历史学家赫洛狄安的描述,为了阻止对手们可能的致命联合,塞维鲁狡诈地写信给阿尔比努斯,许诺给予他恺撒的头衔,并用看似令人信服的语言阐述自己年事已高、儿子又太过年轻无法应付国事的隐忧,即所谓“国赖长君”。


或许是受到花言巧语的诱惑,又或者因谨慎的性格使然,阿尔比努斯竟然真的选择相信对手的谎言,且十分高兴地接过了恺撒头衔。我们不知道赫洛狄安对此的解释是否合理,但无论如何,当公元193年4月不列颠总督(阿尔比努斯)接受塞维鲁赐予的恩惠时,也就表示他愿意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


所以,他很快就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


根据史学家狄奥等人的表述,没有后顾之忧的塞维鲁在相当顺利地击败了尼格尔之后,立即对此前的协议表现出悔意


他先是使出下作的刺杀手段,嘱托出访的使者利用竞争者宣召的机遇,伺机对其进行暗杀;当图谋被识破后,这位皇帝又对此公然辩解,他最初赐予阿尔比努斯凯撒和继承者身份的前提,只存在于对抗朱利安努斯和尼格尔失败的假设中——言下之意,只要自己获得了胜利,那么他与阿尔比努斯以前的协议自然作废


02

内战爆发


毫无疑问,如此过河拆桥的做法势必彻底激化两人的矛盾,事实上,阿尔比努斯确实因此于公元195年末自立为帝,并当机立断地带领麾下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


据狄奥记载,入侵高卢的不列颠兵团首先击败了下日耳曼总督卢普斯,然后尝试围攻贝尔吉卡首府特里尔,最后一路南下占领卢格敦作为自己继续征伐的基地。


阿尔比努斯在进攻高卢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诸如鲁弗斯等重要人物的支持,但同时也给了塞维鲁从根据地调兵遣将的机会,导致后者的多瑙河兵团能够从容进入高卢。

 

|狡诈腹黑却颇具才干的塞维鲁


两支均以强悍著称的罗马军队最终于公元197年2月19日,在卢格敦附近的罗纳河谷中彼此遭遇。为了争夺帝国的归属,两位竞争者亲赴战场并各自投入了高达15万人的惊人兵力。


虽然上述数据有明显夸张的成分在内,但的确能够证明此次战役规模巨大。


现代学者估测阿尔比努斯的主力由常驻不列颠的3个军团以及当地近3万人的辅助部队组成,加上主动前来投靠的西班牙第十“格米纳”军团,军队总数接近5万人。


塞维鲁的军容更是庞大,其麾下仅多瑙河军团即可达到12个,虽然他因边境防务所需无法把所有的军团都开入高卢境内,但总体而言其兵力要远比对手充裕。


| 后三头对决共和派的腓力庇之战

| 君士坦丁对抗李锡尼的亚德里亚堡战役

一般认为,加上同时抽调的辅军和禁卫军,这位皇帝能够指挥的部众可包含7-8万名士兵。正因投入兵力如此之多,卢格敦战役也与公元前42年的腓力庇、公元323年的亚德里亚堡一起,被公认为罗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内战。

 

03

战役的过程


凭借着人多势众,塞维鲁首先向对手发起进攻。


这位皇帝按照经典的罗马战术,将军团士兵依次排列成若干线列,除重装步兵以外的标枪兵和投石兵位居其次,弓箭手则被安置到整个阵型的最后,全军战线呈扇形分布——如此布置既能确保前排的军团士兵以最快速度冲锋陷阵,又可让他们获得来自己方轻步兵最大程度上的火力支援。


此外,鉴于先前伊苏斯之战的收益,塞维鲁还特别让猛将拉伊图斯指挥自己的精锐骑兵,并授意后者视战局变化而随时从侧翼进行包抄。


与之类似,作为一名传统的罗马将领,阿尔比努斯的部署亦和塞维鲁大致相当,但由于后者抢先攻击,他只能首先立足于防守,然后再图其它。


于是,仿佛200多年前法萨卢斯的战况重现,多瑙河兵团一边向对手投掷出标枪,一边抽出短剑冲向敌军;而不列颠兵团则一边格开扑面而来的短矛,一边持盾顶住对手的攻势。双方都竭力使出浑身解数,一时之间,战线如同犬牙交错般难分彼此。


|在近身交战中厮杀的罗马军团士兵


然而,一如法萨卢斯开局恺撒骑兵所遭遇的那样,尽管不列颠兵团战力卓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英勇奋战却无法抵消对手巨大的人数优势,以至于平衡逐渐向多瑙河兵团一方倾斜


按照狄奥的描述,阿尔比努斯的左翼首先被击破,安排于此的不列颠士兵们迫于形势不得不逃回后方;而他们的对手则奋起直追,一路跟踪至他们的营寨,不仅将其悉数歼灭,还顺势劫掠了对手的老巢,给予阿尔比努斯的留守人员重大杀伤。


几乎与此同时,不列颠兵团的右翼也遭遇到重大危机。


原来在最初的互投标枪后,军团士兵就会按照罗马人的方式贴身近战;可是阿尔比努斯右翼军士在投掷出手中武器之后,却仅仅只抵抗了一段时间,随即突然落荒而逃,导致部队的中军暴露在对手危险的三面夹攻下。


如此一来,原本势均力敌的战场形势,就陡然向阿尔比努斯不利的方向变化过去。


在塞维鲁的左翼军团看来,以上变故显然是对手即将覆灭的信号,他们全都欢呼雀跃着,向当面的溃敌猛扑过去,想要重现右翼同伴的佳绩。

 

| 罗马时代的卢格敦城(今里昂)


让多瑙河兵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上述一切全都是阿尔比努斯设置的圈套


实际上,早在开战之前,这位不列颠统帅就正确预计到,己方因人数劣势有可能遭遇到的不利局面,因而根据推演情况提前做了相应布置。


在他的命令下,不列颠兵团的右翼军士在阵地前方挖掘了一道深深的壕沟,并在表面覆盖上浅浅一层泥土以作伪装;然后故意向对手装出一副无法匹敌的模样,借以引诱后者前来追击。


不仅如此,阿尔比努斯还注意到战场附近分布有连绵不断的河谷沟壑,是以事先即把阵线的左翼布置为斜对着河谷的方向,只要他的诱敌战术成功施展,多瑙河兵团就将同时被夹在左翼壕沟与右翼河谷之间,成为被动挨打的活靶子。而他则能借机一举翻盘,并为被牺牲掉的左翼报仇雪恨。


根据狄奥等人的记载,不列颠统帅的奇谋很快收到了疗效:由于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手使诈,多瑙河兵团左翼士兵在追击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对方突然绕路散开的破绽,于是全都踏上了与四周土地看似并无异常的伪装壕沟。


转瞬之间,他们就毫无防备地一排排坠入陷阱,最前排的士兵几乎立即在巨大的冲力下摔断了脖子,排列稍后的同伴也因惯性无法站稳脚跟,被后继者直接挤入陷阱。


更糟糕的是,大量步兵因被突如其来的重击打懵,只能依从本能向后方撤退,但他们那不明底细的同伴则仍然在往前冲击,一来一去遂导致左翼战线的秩序大乱。


不仅如此,塞维鲁左翼的溃败还引起了连锁反应,不少骑兵慌不择路地逃向看似安全的右翼,结果却全都落入更致命的罗纳河谷中,进而加剧了整个多瑙河兵团的恐慌。


与此同时,阿尔比努斯眼看自己的布局一一落到实处,决定向敌人发动最后一击。


来自不列颠本地的辅军士兵们在指挥官的授意下,纷纷拉开手中的弓弩,将雨点般的箭矢和石弹射向对面的中军。


毫不奇怪,正陷入混乱中的多瑙河兵团根本无力躲开对手的远程攻势,他们在两翼深沟与中央敌袭的打击下彻底崩溃,士兵们全都调转头向着自己大营跑去,而他们的对手则紧跟着追击而来,讽刺地重演了战局开端多瑙河右翼部队追歼不列颠左翼士兵的一幕。


|塞维鲁企图制止本方溃败却反被败兵冲击逃跑


对塞维鲁而言,恐怕没有比己方大军全军崩溃更糟糕的事了;但这还不是灾难的结束。


当这位皇帝眼见局势不妙,匆忙带领禁卫军前来重整秩序之际,他那人多势众的主力军团却毫不费力地冲开了禁卫军的阻挡,反过来将大部分禁卫军士兵践踏在自己的脚下,就连塞维鲁自己也被如此巨大的冲力撞落下马,并被人群裹挟着落荒而逃。只有被他遗弃的紫色斗篷,依然显眼地暴露在一干人流之中。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额外的助力前来支援,这支规模庞大的兵团就将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


危急关头,事先被塞维鲁安排伺机而动的精锐骑兵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支骑兵在拉伊图斯的率领下,从阿尔比努斯完全没有料到的后方钻出,瞬间再度改变了战场形势。由于先前的胜利来得如此轻易,不列颠兵团在追击过程中同样犯了轻敌的大忌:他们的士兵不知不觉中就散开了阵型,以至于当多瑙河骑兵冲锋陷阵之际,阿尔比努斯的部众不仅无法及时结阵自保,反而被这一小撮骑兵打乱了建制。


|卢格敦战后经队友救助侥幸逃生的坠沟者


对前者而言致命的是,原本被其追击无心恋战的塞维鲁主力兵团,在己方骑兵制造的混乱中不仅止住了颓败之势,还乘机向混乱中的对手发起反攻


如此一来,本就人少又失之秩序的不列颠兵团就再也不能阻挡敌人的前后夹攻了。阿尔比努斯的部众在经过短暂抵抗后,不得不四散而逃。


这场罗马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内战,即以如此一波三折的方式宣告了塞维鲁的最终胜出。

 

04

成王败寇


毫无疑问,卢格敦一役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堪称罗马内战史上最为惨烈的搏斗,概因双方均在此过程中伤亡无数。


按狄奥的说法,卢格敦附近的整个罗纳河谷都被人马的尸体覆盖,不少士兵都死状凄惨:有些被敌人砍成碎块、有些被箭矢穿成蜂窝,但更多的是坠入壕沟或深谷尸骨无存。

|克罗狄乌斯在死后还遭凌辱尸体


双方的指挥官同样也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失败者阿尔比努斯在看清自己败局已定的时候伏剑自刎,首级被带到罗马示众;即使身为胜利者的塞维鲁也是在战斗中狼狈不堪、丑态百出。


|成功登顶的塞维鲁一家步入罗马


而且为了掩饰自己的指挥无能,这位皇帝战后不仅罗织见死不救的罪名处死了最大的功臣拉伊图斯,还自己编造出在危急关头引领士卒反攻成功的谎言,试图挽救自己的名声,但其作为却连他的支持者都大失所望,最终只留下毁誉参半的评价。


结语


遗憾的是,尽管交战双方都为这样一场血腥惨烈的战役付出了代价,但他们的后继者却从未吸取类似教训。


此战结束仅仅20年后,又一场内战在帝国东部打响;40年后,甚至整个帝国都卷入到内乱频仍的三世纪危机中。


无数野心家为了紫袍加身互相厮杀,失败者自然命丧黄泉,少数成功者亦变得面目全非。后人虽然哀叹他们的遭遇,但当自己有机会扶摇直上时,依然会重蹈前人覆辙。


正因如此,类似卢格敦的罗马内战绝不会停歇,它们将一直延续到帝国毁灭为止。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说《第一滴血》能甩《战狼》十八条街?| 循迹晓讲


打“爱国”牌的女权主义者会一直赢下去吗?| 循迹晓讲


七十多年前,为援助中国抗战,美军开辟了一条死亡航线 | 循迹晓讲


我们该如何看待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