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弱国真的无外交吗? | 循迹晓讲

颜方平 循迹晓讲 2021-05-21


◎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颜方平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5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趋势下,北京时间,5月16日,中方外长主持了联合国安理会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


各国“普遍呼吁以巴双方立即停火止暴,遵守有关安理会决议和国际法,推动局势降温。各方认为安理会成员和国际社会应发出一致声音,公正推进巴以和谈进程,努力推动巴以两国实现和平共处。”


与此同时,一些自媒体针对巴以冲突又提到了那句名言——弱国无外交。


 每当发生地区冲突,这句话总能被人反复提起


事实上,不管一个国家历史长短、国土大小、人口多寡,都可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本无所谓“有外交”或者“无外交”的问题。


一个国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因为强弱有别,而拥有或者不拥有对外交往的权利的,“弱国无外交”这个命题在字面上就不成立。其实,这句话省掉了一些意思,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弱国无法通过外交活动来达到本国需要的目的”。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内政活动,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因此外交活动的根本目标也还是对内治理


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好处不可能让一个国家全得,外交活动的目的就是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构建世界通行的国际秩序,让每一个国家都能够尽可能不影响他国的生存,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

 

事实上,利益分配很难做到完全公平,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这也是一些人信奉弱国无外交的原因,因为在一些人的世界观当中,总是实力强的人能抢到更多的东西,实力弱的就只能忍气吞声,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


 国际社会当然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甚至有人持更加极端一些的思想,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弱小就一定会挨打、会被淘汰,社会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更强大、更适应环境的国家。

 

这种世界观,对吗?

 

我们来看世界上的国家,除了中国、美国这两个国土面积巨大、经济总量巨大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国土面积都十分狭小


虽然存在着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小(相对于中美而言)而富裕的强国之外,其他小国大多是不大也不富裕的。


如果世界真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甚至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达尔文模式,那又如何解释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弱国的事实呢?

 

所以,外交并不如很多人想当然的那样,就是凭实力说话,就是拳头的游戏。恰恰相反,外交正是弱者争取利益的最好渠道


◎ 维也纳体制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拿破仑被逼退位,被流放到了科西嘉岛。这个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曾经一度让大部分西欧都纳入他的统治之下。


拿破仑的法国是强大的,强大到让所有国家都屈服。但也正是拿破仑的过分强大,迫使他的对手全部联合起来对抗法国,最终葬送了拿破仑的事业。


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法国对欧洲的短暂统治让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播撒到整个欧洲大陆,各国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民族主义兴起,成为近代欧洲国家认同的基石,为日后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和意大利打下基础。

 

 维也纳会议


为了防止日后再度出现类似战争,在奥地利的主导下,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会议主张以均衡原则重新分割各国国土,分割的目的在于不让欧洲任何一国家能够单独强大。史称维也纳体制。


随着维也纳体制建立,欧洲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安定时期。维也纳式和平,核心结构是俄国、英国、普鲁士、奥地利、法国五方均衡。


◎ 克莱门斯·梅特涅(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的外交家。1815年主持维也纳会议,1821年起兼任奥地利帝国首相。任内成为“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核心人物,在欧洲形成以“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为核心的梅特涅体系(维也纳体系)达三十余年。


此前,这五个国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矛盾,但基于不再发生惨烈战争的共同意愿,他们共同努力达成了和平协议。协议各方虽然有各自不同的立足点,但依然确定了可以共同接受的目标。


所谓国际秩序,就是各国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障目标的达成。应该说,只要是一个正常国家,都是能够与他国找到这样的共同目标的。

 

在维也纳体制下,夹在五大国之间的小国,也同样享受了维也纳式和平。由于维也纳体制的宗旨就是不允许欧洲某个国家单独强大,所以任何一方如果要吞并其他国家,就必然会遭到其他各方的共同反对。


维也纳体制很好地限制了大国的野心,保障整个欧洲的和平,也让小国、弱国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对于欧洲小国来说,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狭小的国土上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恰恰是外交得以让他们生存和获利


可以说,弱国不仅有外交,而且只能依靠外交

 

◎ 维也纳会议后的欧洲


维也纳体制在运行了半个世纪之后出现比较大的变化。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带动了德意志统一运动。


由于奥地利王室是曾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哈布斯堡家族,最早的德意志联合运动由奥地利主导。此时,普鲁士已经崛起,成为德意志世界内部的第二霸权。德意志联合运动遂形成奥地利和普鲁士二元结构。


1848年革命中,左翼革命者希望以普鲁士为主,同时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君主立宪国,一普鲁士国王为德意志皇帝。

 

◎ 腓特烈·威廉四世(1795年10月15日~1861年1月2日),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之子。


不过,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了这一提议,他的理由是,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必须得到其他诸侯的同意。


在德意志世界里,国家不论大小,王室传承必须有序,各诸侯之间的地位也是完全平等的,不因国家强大而地位更高。威廉四世拒绝加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害怕奥地利的干预。


但毫无疑问,民族主义运动催生新的联合国家产生,正在从根本上动摇着维也纳体制,而奥地利之所以有理由干预,正是高举维护维也纳体制的大旗。


◎ 俾斯麦的手段


奥地利虽然强大,但哈布斯堡王室还统治了东南欧的大量非德意志国家,所以德国人并不认可以奥地利为主体的德意志统一。


如果这样做,只能建立一个与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没什么区别的新版神圣罗马帝国,反而失去了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应有之义。奥地利人自知先天不足,并没有积极谋求推动以奥地利为主的德意志统一,但与普鲁士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深。

 

◎ 腓特烈·威廉四世(1795年10月15日~1861年1月2日),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之子。(实为俾斯麦像,编辑错误,特此更正)


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人们普遍误认为“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个崇尚实力的人,实际恰恰相反,俾斯麦并非战争狂人,铁和血的内涵也绝不是战争。


俾斯麦推崇的是国际问题政治解决,但如果政治进程的推动出现了障碍,一个国家的战争资源,以及随时动员资源准备战争的能力,才能成为继续推动政治进程的保障。

 

◎ 统一德意志的三大功臣:俾斯麦,罗恩,毛奇


在俾斯麦主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战争推动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分别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普鲁士和丹麦)、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普丹战争为德意志人争取到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的管理权,普奥战争让普鲁士争取到了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主导权。这两次战争都是有限战争,只要对方接受本方开出的条件就迅速停战。

 

普奥战争中,俾斯麦甚至敦促已经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奥地利议和,并不要求割地赔款,修复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关系,使得奥地利日后反而依靠普鲁士,借助普鲁士的力量对意大利和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分离运动。


而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获胜之后也同样迅速与法国议和,以割地交换战俘,法国换回了军队,才将巴黎公社运动镇压下去。

 

◎ 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逼法国宣战


三次战争,俾斯麦都是收放自如,并不谋求以战争和实力让对手彻底屈服,反而做人留一线,只要能够达到设定的政治目的就立即收手。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一直有复仇之心。俾斯麦的全部工作就是阻止法国对普鲁士发动复仇之战。


很多国人会觉得,阻止法国人复仇最好的方法难道不是彻底打趴、消灭法国吗?显然不是,这样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更会激化矛盾,俾斯麦绝不会做这种无知之举。

 

俾斯麦的手段,就是阻止法国和其他国家结盟。维也纳体制的核心是五国均衡,任何一个大国无法独强。法国如果要复仇普鲁士,必须与其他三国中的一个结盟。


奥地利一般不会帮助法国,而英国的重心在海上,轻易不会介入欧陆事务。


◎ 德意志帝国成立典礼中的俾斯麦


于是,俾斯麦拉拢俄国,防止法国与俄国结盟。但俄国也并非一味顺从就能得到好的回报,这样的国家随时可能会背叛盟友。俾斯麦在普奥战争之后打下的伏笔起了作用,奥地利与俄国在巴尔干是竞争对手,两国都必须依靠关系良好的普鲁士帮助调停矛盾。

 

俾斯麦主导了德奥同盟、三帝同盟、再保险条约、地国海同盟,通过复杂的外交布局寻得各国之间的均衡。


在这种均衡中,俾斯麦所谋求的仅仅是给德意志国家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绝不是抢夺别国领土、资源、人口。实力是俾斯麦外交的依托之一,但俾斯麦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即使没有实力的国家也能够的到好处,强国为了体制的维持,也只能尽量不欺负弱国,弱国也得以在强国之间进行周旋保障自身安全。


◎ 晚清和列强


自近代以来,很少有实力强大的国家希望彻底击败或者吞并弱国。俾斯麦深刻的明白,普鲁士对奥地利只能维持相对优势,而绝不能征服,否则将会陷入无休止的苦战。


对于弱国来说,这就是外交的空间。而不少人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秦并六国或者大航海殖民地扩张时代。

 

这种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则源于晚清时代的屈辱记忆。


◎ 时局图


事实上,十九世纪晚期的国际关系,并不是“瓜分”、“消灭”、“殖民”。西方列强从来不谋求吞并清国,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把清国完全纳入近代世界贸易体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英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应当认识到,《南京条约》确实是不平等条约,但不平等条约中地位较低的那一方,并不当然等于屈辱或者受害,很有可能还是得到实惠的。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收听《吃了闭门羹的英国人》


例如条约中规定清国废除由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制度,且增加开放的贸易港口,使得中国沿海城市率先卷入近代化浪潮,成为现代城市的肇基。

 

清英的外交较量,绝大多数精力并没有费在纠结条款对哪个国家商业利益更大方面。反而一直在扯皮大清国是否不再以上国自居而与列强在礼仪上平等,或者开放通商的口岸是多是少,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如何居住等问题


◎ 一鸦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对于英国人最关注的协定关税、治外法权、划定租借、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反而十分容易就得到了清廷的同意


这些我们最深恶痛绝的“不平等条款”,清廷恰恰给得特别慷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大清帝国》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但有两个国家不一样——俄国和日本。俄日两国似乎不太秉持秩序第一、利益第二的原则,每次与大清发生冲突、签订条约,总是以获得土地、灭亡中国为目的。


也许正是俄国割走了大量土地,才让我们将不平等条约和“耻辱”二字挂钩,并推广到所有不平等条约上。也正是与俄国之间的军事失败,让我们看到了“弱国无外交”的实例,这种耻辱感和复仇感掩盖了外交过程,让人以为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


与强盗打交道,当然要使用强盗的逻辑,但是,世界上并不都是强盗。


◎ 外交家顾维钧

 

事实上,“废除不平等条约”从北洋政府时期就开始了。


前文已经论述过,当中国已经比较开放之后,特为封闭的大清而设的不平等条款本身对西方国家来说也已经没有太多好处。


◎ 青年顾维钧


顾维钧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外国对中国政府的权利要求”,他的论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原则应当是国际法准则,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外交努力的主要方向

 

1922年,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九国公约》。在美国主导下,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共同认可,应当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各国在中国的权利,应当秉持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列强同意裁撤在中国的外国邮局,同意对领事裁判权作进一步调查,同意提高关税税率。这些都有顾维钧在会议上所做的努力。

 

1926年底,北洋政府下令提高关税,时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Aglen)爵士拒绝执行此命令。1月1日,顾维钧下令将安氏免职,以易纨士(Edwardes)代理。免职令下达第二天,七国使团即来总理府质问。


◎ 1915年被任命为驻美公使的顾维钧


顾维钧对英国公使说:“安格联既然“抗命”,当然要予以免职,英国是法治国家,自然明白中国政府为何这样做。”当年,中国希望与比利时重签条约,比利时借口应当会其他大国共同修约。顾维钧果断决定单方面终止中比条约,这是中国单方面废除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尽管20世纪初的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弱国,但顾维钧竭尽所能,在外交上取得最大成功。


而顾维钧的外交生涯和北洋政府的修约努力,雄辩地证明,就算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也不完全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始终秉持各国共同承认的世界通行原则,在保证对等、互利的基础上,争取自己的目的。一个国家的外交不应成为攫取他国利益的工具,应当以实现某种政治目标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应该最大限度保证与本国相关各方的利益。


◎ 结语

 

1945年,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陆征祥在比利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从此这句话就广而告之,成为国内妇孺皆知的箴言。


而陆征祥的一生,正处在中国剧烈动荡的时期,这句话或许是他有感而发说。


但通过上文中的中西方的外交案例证明,这句话是站不住脚。在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小国、弱国乃至战败国在“如何最大限度维护本国利益”的问题上,外交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弱国无外交”的思想,处处体现着丛林法则和强盗逻辑,实在要不得。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以色列用“铁穹”拦截“莱阳火箭弹”划算吗?| 循迹晓讲


沉浮云海三十年:北洋舰队的失败可以避免么?(上) | 循迹晓讲


沉浮云海三十年:北洋舰队能避免一败涂地的结局吗?(下) | 循迹晓讲


你屁股歪了?雍正亲自帮你掰回来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