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面对德军精锐反击美苏谁更经得住考验?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开千岁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9000字 阅读需要2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互联网上不乏对苏美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劳分配问题的争论,普遍的看法是“苏联消灭了大部分的纳粹德国陆军;美国则和英国等盟军一同消灭了纳粹德国空军,海军,部分精锐装甲部队的同时重创了德国的战争工业,为苏联提供大量援助,二者缺一不可”。
◎ 网络上的相关文章
不过随着国内部分群体对美军战斗力的错误认知和刻板印象,延伸出了“二战苏军战斗力高于美军”的结论。
那么如何对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和美国陆军的战斗力做一个总结呢?这个问题,可以从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的两场反击战—阿登和巴拉顿湖,一探究竟。
◎ “守望莱茵”:第106步兵师的悲剧与第5装甲集团军的初期进展
在1944年12月16日,被称作“守望莱茵”行动的阿登反击战开始时,德军相较于自己的对手占据压倒性优势。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在其《希特勒的最后赌博》一书和美国官方档案统计,在1944年12月16日驻守阿登一线的美国第1集团军下属第8军和第5军共有92860人,谢尔曼和斯图亚特坦克共700辆,另有300多辆下属各师的坦克歼击车和轻型坦克;而他们对面的德国第5,6装甲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仅在一线就有212556人,坦克和突击炮595辆,而在整个阿登战区德军则集结了1566辆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其中有553辆是质量高于美军坦克的豹式,虎式,虎王坦克和猎豹歼击车,更不用提在整条战线德军还占据了两倍的兵力优势。
德军的另一大优势便是突然性。
在战后著有《装甲战》一书的弗里德里希·冯·梅林津曾在“守望莱茵”期间担任第5装甲集团军参谋长,他曾说道“这是德国总参谋部最后一项伟大成就,是格奈泽瑙,毛奇和施里芬优秀传统的体现,毫无疑问,德国国防军实现了奇袭,同1940年5月的突袭一般令举世皆惊!”
虽然梅林津这段自卖自夸的“豪言壮语”言过其实,但它的确从侧面反应了阿登反击战刚开始几天德国军队在部分战线上取得的成功。
◎ 阿登反击战期间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哈索·冯·曼陀菲尔
曾巧夺莫斯科城郊的亚赫罗马水电站,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大败科涅夫的普鲁士军人曼陀菲尔可能是二战后期最杰出的德军将领之一,他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在阿登战役中反客为主,由掩护力量打成了主攻力量。
他在进攻当天采取了渗透突击的方式对付面前的美国守军,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位于第5装甲集团军中线的第2装甲师第304装甲掷弹兵团和第38装甲工兵营组成的突击连在16日前便渗透进美军第28步兵师第110步兵团防线后方,配合前方部队成功瓦解了美军在这一地区的抵抗,美军第110步兵团团长爱德华·富勒率部进行了两天的顽抗后试图突围,结果却误打误撞跑进了第2装甲师的营地,成了俘虏。第28步兵师虽然还在顽强抵抗,却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被消耗殆尽。
◎在北非期间的哈索·冯·曼陀菲尔
第2装甲师第3装甲团第1营(豹式坦克营)在来自第116装甲师的埃本哈德·斯特凡所指挥的装甲侦察营战斗群的支援下杀奔美军后方的克莱沃,“守望莱茵”的第二天,两支德军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与美军第28步兵师直属第707坦克营,第9装甲师R战斗群第2坦克营展开了一场城中坦克战,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美军在遭遇了惨痛损失后败退而走。
据统计,德军在克莱沃以4辆坦克全损为代价摧毁了60多辆美军坦克。
可能很多人觉得,对德军而言这样的战术胜利屡见不鲜,但战略上的真正成功发生在第5装甲集团军北翼乌尔河以东,第18国民掷弹兵师在第244突击炮旅的支援下以钳形攻势突袭了驻守此地的美军第106步兵师,将其合围;这支12月10日才第一次参加实战的青涩的美军步兵师并未意识到包围他们的德军只有3000-4000人,他们甚至未主动进行过一次突围,而是坐在原地等待友军解围,但谁想美军的解围部队同样遭遇了失败。
◎ 阿登反击战前期的德军士兵
由第7装甲师R战斗群,第9装甲师B战斗群和第14骑兵群组成的解围部队12月17日于圣维特以北的雷希特-波托一带遭遇了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的第1装甲掷弹兵团战斗群,这支由马克斯·汉森指挥的党卫军战斗群虽然只有4000多名掷弹兵和20辆四号坦克歼击车,却在17-18日的战斗中几乎摧毁了第7装甲师R战斗群,并迫使其余美军撤退。
◎ 这几张阿登反击战的德军“印象”照片便拍摄于汉森战斗群18日在波托公路击败美军解围部队后
美军不得不弃车保帅,放弃援救第106步兵师,选择固守交通枢纽圣维特。倒霉的第106步兵师有7000多人在17-19日放下武器投降,成为美军在西线首支被成建制歼灭的师级部队,这也是德军在阿登反击战中所取得的最大战果。
◎ 难以撼动的北肩角:惨淡第6装甲集团军
但这并不能掩盖德军主攻部队,也就是第6装甲集团军在进攻当面北翼美军防守下“北肩角”收效甚微的惨淡事实。
纵观二战德军集团军一级的战斗力量,恐怕只有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赫尔曼·霍特大将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可以与阿登反击战中的第6装甲集团军相提并论,该部除下辖四个党卫军装甲师外还有装备着虎王坦克的党卫军第501重装甲营,战车数量达625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支被德军高层寄予厚望的尖刀却未能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 阿登反击战期间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泽普·迪特里希
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是希特勒的前私人卫队队长泽普·迪特里希,虽然在成为德军最强大的装甲集团军指挥官前迪特里希已经作为师长和军长战斗了四年,但由于从未接受过系统性的军事培训,迪特里希一直极度依赖自己的参谋们进行指挥,成为集团军司令后他缺乏军事素养的缺点暴露的一览无遗,据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威廉·比特里希回忆,他曾在阿登战役前花了一个半小时向迪特里希解释当前的局势,但迪特里希根本无法理解。
既然无法指望指挥官和隔壁的曼陀菲尔那样“用兵诡谲”,第6装甲集团军的成功只能靠下属部队自身了,但第6装甲集团军制下那些曾在东线驰骋的党卫军装甲师却在阿登反击战中纷纷碰壁。排开“警卫旗队”装甲师派普战斗群知名度很高的“死亡之旅”外,其余党卫军部队要么撞的头破血流,要么与胜利失之交臂。
在12月18日,党卫军第12“青年团”装甲师对美军第2步兵师第38步兵团位于罗赫拉特-克林克特的阵地发起了攻击。由于过分低估美军的抵抗力度,党卫军第12装甲团的坦克脱离了第25装甲掷弹兵团的掩护,试图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冲垮美国人的防线,结果遭到早已事先埋伏好的火箭筒、坦克和反坦克炮屠杀,20余辆坦克被美军击毁。
◎ 照片中的第327号和154号黑豹坦克残骸便属于党卫军第12装甲团,其中一辆被美军第741坦克营的“谢尔曼”坦克击毁,另一辆被火箭筒击毁。
而作为德军中超一流的王牌师,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直到12月23日才终于在缺少燃油补给的情况下对巴拉克德弗莱迪尔一带的美军第3装甲师布鲁斯特特遣队(第32坦克团,36装甲步兵团一部)和第82空降师第325机降步兵团第2营发起进攻。
“帝国”装甲师的先头部队由曾在勒热夫血战到最后35人的第4装甲掷弹兵团为主的战斗群组成,团长奥托·维丁格先派出党卫军第2装甲团第7连的8辆四号坦克支援第4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从正面发起佯攻,就在美军被牵制时,第4装甲掷弹兵团第3营乘坐装甲运兵车从西面扑向美军右翼,使胜利的天平向德方倾斜。
不过虽然败局已定,但美军还是组织了极为顽强的抵抗。面对党卫军坦克、突击炮和乘坐装甲运兵车的装甲掷弹兵协同进攻,美军不慌不乱,将仅有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半埋进地下工事,依托森林为掩护朝德军进攻队形猛烈开火,双方战至半夜,德军最终以4辆坦克的损失为代价摧毁了美军第32坦克团的11辆坦克并给对手造成惨痛伤亡取胜。
◎ 美军通过航空拍摄的1944年冬季的巴拉克德弗莱迪尔
“帝国”师在夺取巴拉克德弗莱迪尔后面前可谓一片坦途,瑞典军事作家克里斯特·贝里斯特伦在其《希特勒的冬季攻势》中认为:“帝国”师可以趁势将第82空降师和第7装甲师堵在萨姆河东侧,党卫军第9装甲师便可解救已经被围的派普战斗群,为第6装甲集团军的攻势重开大门,德军势必能够打到默兹河。
不过这样的战术胜利没办法改变“帝国”装甲师的窘状,排开美军的空中打击外,“帝国”师始终由于缺乏补给和燃料只能把全师百分之七十都不到的力量投入的一线,更不用奢谈将两个美军师赶到萨姆河以东。
随着主力部队推进受挫和美军物质力量开始发挥作用,阿登反击战最终走向了失败。无疑,“守望莱茵”使盟军夺取莱茵河前线的计划推迟了几个星期,但德军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他们最后的精锐装甲部队,这无疑有利于盟军随后向莱茵河挺进。
在12月底,德军在鲁尔蒙德—特里尔的“阿登战线”虽然还有29个师,但在过去两周的激战中,这些师大多仅剩一个战斗群规模。据12月底第5装甲集团军的报告,该集团军下属每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在7-60辆之间,还保留有385辆坦克,在1944年最后几天,德军的进攻也未能对盟军即将开始的反攻部署造成影响。
截止阿登反击战结束时,德军以自损67675人给美军造成了62439人的伤亡,其中18860人在阿登战役初期被俘。
毫无疑问,由于希特勒把第三帝国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阿登的胜利上,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西线的装甲部队都没能到东线对抗苏军,这使得苏联红军在1945年的新一轮攻势基本未受太多阻挠,尤其在维斯瓦河的进攻开始后,苏军需要对付的只是一个虚弱不堪的对手,直到1945年2月,苏军才在匈牙利真正遭到了德军的凶狠反击,也就是“春醒”行动的前奏—“南风”。
◎ “南风”:德军开局顺利,苏军完败
在“春醒”行动之前,德国人必须稳定多瑙河以西、巴拉顿湖以南和德拉瓦河以北的局势,如若不然“春醒”将存在着苏军将利用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或普里耶夫骑兵集群从多瑙河以北的赫龙河桥头堡攻击德军的侧翼或是直接冲向布拉迪斯拉法和维也纳的可能性。因此,德国人必须先行摧毁赫龙河桥头堡。
单论准备工作和突然性而言,“南风”与“守望莱茵”具有很高的相似度,通过紧凑的安排,党卫军第1装甲军和“统帅堂”装甲军秘密集结部队于2月17日分别从桥头堡北部和东北部进攻。
德军第8集团军将以三个步兵师(第44,46步兵师和第211国民掷弹兵师),两个党卫军装甲师(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和第12“青年团”装甲师)和“统帅堂”装甲战斗群,共计25000人和200辆坦克。而他们需要对付的苏军防御力量包括近卫步兵第24,25,27军和近卫机械化第4军一部,十个步兵师和三个坦克旅共计55000人和220余辆坦克,自行火炮。
◎ “南风”行动期间的党卫军第1装甲军
从“南风”行动的具体过程我们便可一窥美军与苏军的表现差异,与阿登反击战刚开始德军在美军的顽抗下就只有一两路进攻得手不同,“南风”行动中的德军除了没有装甲支援的第211国民掷弹兵师外都取得了成功突破,苏军的基层部队的迅速瓦解使哪怕是在极为糟糕的路况下德军也只花了五天时间就打到了赫龙河大桥附近的重镇贝纳和卡梅宁。
◎ “南风”行动态势图
2月23日,桥头堡以北的“青年团”装甲师第26装甲掷弹兵团在四辆坦克的支援下于当日凌晨攻陷了贝纳;南路的“警卫旗队”装甲师派普战斗群以虎王坦克做盾牌在第44帝国掷弹兵师一部的支援下经过激烈的战斗后肃清了苏军设在卡梅宁前一个配有37门重反坦克炮的纵深阵地后冲入城镇。
经过整天的激战,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卡梅宁也落入了德军之手,当苏军守卫卡梅宁的两个步兵旅残部试图逃过赫龙河时,对岸的近卫第7集团军炮兵丝毫不顾这些已经和党卫军恶战了两三天的“毫无斗志的叛徒”的死活,对渡口阵地进行了无差别炮击,在猛烈的炮火中卡梅宁的桥梁被炸毁了,那些打算渡河逃跑的苏联人全成了俘虏。
当天17时20分,第8集团军向南方集团军群报告“南风”行动顺利完成。在这次行动中,苏军近卫步兵第24,25军在损失了所有重武器的同时有3-4个师近乎被全歼,不可恢复性损失达5000多人(其中4000人阵亡,700人被俘),90辆坦克被击毁,334门火炮被缴获。
◎ “春醒”:“纵深防御”的胜利?
在“南风”结束不到十五天内,德军便发起“春醒”行动。
据统计,1945年3月6日,南方集团军群投入该行动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已在其原本的‘装甲集团军’前加上‘武装党卫军’),第6,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3集团军纸面兵力为25个师297903人,而他们需要对付的苏军乌克兰第三方面军有55个师465000人,双方兵力比为1:1.56。德军参战坦克为595辆,苏军为407辆,坦克对比为1.46:1。
从这份数据看,德军似乎少见的在坦克数量上略占优势,但实则不然,由于还未能彻底从阿登反击战中恢复过来和巴拉顿地区糟糕的泥泞,德军实际上只能出动300辆不到的战车发起进攻,在3月13日,依旧还有290辆坦克和突击炮才刚刚送达匈牙利前线。
除此外,苏军还在火炮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40公里的前线上,苏军在每公里便部署了65门火炮,数量为德军的6.5倍。
◎ 苏军T-34坦克
已经被“南风”敲了警钟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抓紧时间布防,为了不被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责难,他并未选择拿坦克部队去与德军装甲师硬碰硬,而是效仿库尔斯克战役的防御模式,以6个步兵师和一个筑垒地域作为第一道战线,4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军做第二道防线,6个步兵师做第三道防线。
以这样的防御,在3月6日“春醒”实施开始的两天时间苏军确实成功地扛住了德军的首波进攻,德军只前进了不到两公里。苏军步兵第155师第436团击退了德军第1装甲师和第356步兵师的进攻后,甚至宣称击毁了15辆坦克和5辆半履带装甲车。
这使得托尔布欣乐观的认为自己不需要调动预备队便足以粉碎德国人的进攻,但实际上,苏军首日的成功并非自身“技术过硬”,也不是托尔布欣指挥有方,而是巴拉顿湖一带糟糕的泥泞影响了德军的进攻,而苏军在巴拉顿湖和库尔斯克地区使用的这种“苏式纵深”平铺防御实则就是单纯的以人数优势消耗德军的锐势,一旦预备队被迅速消耗殆尽或是德军调整战术,将很快被证明是脆弱和失败的。
◎ 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参谋人员手绘的“春醒”行动态势图
3月9日,随着温度下降地面结冰,托尔布欣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党卫军第1装甲军当天迅速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并直接威胁到了苏军第26集团军后方,当代俄罗斯军事史学家伊萨耶夫在其著作《装甲之墓》中写道:
“在萨维茨运河以东,党卫军第1装甲军在第1骑兵军的支援下已经完全突破了苏军主要的防御地带。第26集团军近卫步兵第35军已经难以招架,步兵第135军的防线已经千疮百孔,第26集团军损失惨重,疲惫不堪,而他们试图守住的防线已经被迫延伸到90公里(因为德军调整了攻击方向),方面军的一切预备队都已投入战斗。”
在党卫军撕碎苏军防线的时候,第6集团军则以第1装甲师为矛头向北突破,准备从南切断韦伦采湖以西的苏军。托尔布欣被前线的雪崩吓得不知所措,他慌张的请示斯大林派近卫第9集团军前来支援,放弃多瑙河左岸防线,率部退至多瑙河右岸再调整部署,毫不意外,他因此引来了斯大林的问责:
“托尔布欣同志,如果你想将这场战争再延长5-6个月,你大可大步后撤,但我想你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你和你的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多瑙河左岸战斗到底。”
◎ 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
威胁归威胁,斯大林也不会坐视乌克兰第三方面军被德国人击垮,除了来自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援军外,大量的飞机,坦克和火炮被调到托尔布欣的麾下,苏军统帅部命第27集团军,近卫骑兵第5军,近卫机械化第1军进入第二道防线挡住德军,并准备以近卫第4集团军(后又调入近卫第9集团军)对德军侧翼的韦伦采湖以北的塞克什白堡一带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和匈牙利第3集团军发起进攻,这将使德军首尾难以兼顾。
3月10日,随着气温回暖和苏军预备队的加入,德军攻势再度变缓,除了在13日“警卫旗队”装甲师突破了当面近卫骑兵第5军,在希蒙托尼奥建立了桥头堡,逼迫苏军投入坦克第18军进入防御外,党卫军第2装甲军因缺乏炮兵支援和前文所提到的坦克未就位停滞在沙尔凯赖斯图尔一线;第3装甲军下辖的第3,6装甲师由于苏军投入了坦克第23军进入防御停滞在韦伦采湖一带,只有第1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转换攻击方向后在韦伦采湖南端取得了进展。
其实这也是二战后期德军每次失败的反击战的病根,即“一翼势如破竹,一翼原地踏步”,在阿登,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原地踏步,而在巴拉顿湖则是第3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
◎ “春醒”期间苏军大量配备的SU-76和ISU-122自行火炮,虽然足够对德国装甲部队造成威胁,但他们实际取得的战果并不多
为了做最后的努力,德军投入了第23装甲师并将其部署在党卫军第1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中间发起进攻。截止12日,德军前进了40公里,虽然他们突破了苏军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但已难染指第三道防线。14日,得到第23装甲师支援的党卫军第1装甲军和第3装甲军各自对当前对面苏军做了最后一次进攻。
当日,第1装甲师在第3,6装甲师的配合下在韦伦采湖以南继续进军并夺取了当地的铁路;第23装甲师肃清了萨尔维茨运河西南一带,“警卫旗队”装甲师则夺取了西蒙托尔尼奥东南方向的高地,然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其余诸部还是因实力不济和后勤不足举步维艰,除师老兵疲以外,随着地面日渐泥泞,处于进攻方的德军车辆损耗也十分惊人,这些原因都使德军基层的士气大受打击。
同时,由于意识到苏军正在将重兵北调,南方集团军群命SS第6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停止“春醒”行动,准备应对苏军的进攻,德军进攻阶段正式结束。
就行动中遭到的损失而言,德国人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3月7日-15日南方集团军群死亡、受伤,失踪为12358人,坦克损失31辆。而苏军作为防守方还是损失了32899人,此外还损失了152辆坦克和415门反坦克炮。
◎ 结论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同样是对付德军战争后期最强大的集团军—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美苏两军的表现各有千秋,但整体而言,美军要优于苏军不少。
首先,应对德军的奇袭,美军第1集团军大部分部队依旧坚持抵抗,并且将德军的主攻部队第6装甲集团军顶在“北肩角”一带动弹不得,并歼灭了大胆冒进导致孤立无援的派普战斗群,在站稳脚跟后发起反击,利用庞大的物质优势扭转了败局;反观苏军在“南风”行动中虽然没有出现数千人被俘的惨状,但在主要突破方向皆被德军击垮,在撤退时甚至被迫无差别炮击自断友军退路,可谓是别样的惨;而在“春醒”中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更是被打的自乱阵脚,想要一口气撤到多瑙河右岸,若不是斯大林的直接干涉和苏军预备队的大量投入,胜负犹未可知。
其次,从数据上分析,且不论苏军对付的第6装甲集团军是一支已经在阿登被美军消磨过的“二次用品”,从战役的伤亡和损失来看,德军在阿登战役以自损67675人给美军造成62439人的损失,并未占到大便宜。而在“春醒”中,作为进攻方的德军以12358人,坦克损失31辆却给防守方的苏军造成了32899人,152辆坦克和415门反坦克炮的损失,战损达1:2.6。
和不少对巴拉顿湖反击战一知半解的人眼中“苏军在这一仗给德军装甲部队带来沉重打击”恰恰相反,相较于12000多人的人员损耗,德军坦克在“春醒”行动中的损失很小。
而对于如此打脸苏军纵深防御的历史事实,俄罗斯作者阿列克谢·伊萨耶夫在其《装甲之墓》中贴出了一张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战时宣称战果表,结合其后文大量的德国装甲残骸照片试图证明德国人在故意瞒报损失,掩盖自己“一败涂地”的事实。
◎ 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春醒”行动期间的战果宣称,光是坦克和突击炮便已有近700辆,远超德军在“春醒”的纸面装甲数量595辆
不过即便是身为俄罗斯人的伊萨耶夫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这份宣称表战绩真实,因为众所周知,苏军的战果宣称可谓是水里掺真,谁信就输了。
伊萨耶夫还指出截止3月15日,南方集团军群有396辆坦克和突击炮需要短-长期修理,这些装甲大部分在3月的剩余时间被德军抛弃,应该算作苏军的战果。
最终伊萨耶夫在书里写下结论:“德国人损失的坦克和突击炮不少于250辆”。
伊萨耶夫这一结论显然充满了他作为俄罗斯人的主观看法,带有浓厚的春秋笔法。要知道,在“春醒”行动结束后的八天,也就是3月15日-3月23日,苏德两军依旧沿着巴拉顿湖一带的旧战线进行了血腥的厮杀,在这期间苏德两军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装甲,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在这段时间宣称击毁了672辆苏军坦克,而实际上苏军乌克兰第二,三,四方面军同期也有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不可恢复性损失报告,在人员上更是遭受了11万多人的损耗,如果要按照伊萨耶夫的逻辑计算,苏军应当也把这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11万的人员伤亡算入其中。
以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德军在阿登反击战开始时拥有人数,坦克数量和质量优势最终却败走麦城,战损也未能占到便宜;在巴拉顿湖以劣势兵力向优势苏军发起进攻,虽然失败但依然给对手造成巨大杀伤。谁优谁劣一看便知。
本文数据来源:
1.德军“守望莱茵”损失数据出自荣格《阿登攻势1944/1945》,该书的数据同样被二战德国官史《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七卷引用。
2.德军“春醒”损失数据出自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战时报告:Pz·AOK6 report to H·Gr·Süd,15 Mar·1945,BA-MA RH19V/62。
3.美军损失数据出自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GCT/370-49/Ops A。
4.苏军损失数据出自克里沃舍耶夫《苏军在20世纪的伤亡和损失》。
文献引用:
1.约翰·托兰《希特勒的最后赌博》
2.克里斯特·贝里斯特伦《希特勒的冬季攻势1944/1945》
3.阿列克谢·伊萨耶夫和马克西姆·克罗米茨《装甲之墓》
4.二战德国官史《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卷,第8卷
5.《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战史》第5卷
6.《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战史》第5卷
7.《党卫军第12“青年团”装甲师战史》第3卷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精苏震怒:布列斯特的苏军跪得有多快?| 循迹晓讲
神话虚与实:“潘菲洛夫28勇士”的故事是真的吗?| 循迹晓讲
二战,防守诺曼底的德军真是二流部队吗? | 循迹晓讲
蓄谋已久:日军为何一定要挑起七七事变?|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