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逛青楼是怎样的体验?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谢承汇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提起青楼,估计屏幕前面的各位都会心一笑,多么熟悉而美好的名字。
在一个喧嚣的黄昏,走进首都最大的青楼“怡黑院”,看着眼前一排姑娘,听他们自我介绍“您好山东,您好重庆,您好北京”。心中默默期待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现代人对古代青楼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在那个青楼合法化的年代,逛青楼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且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原始人性的需求。
“青楼”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用青漆涂饰的豪宅,多用于指代女人居住的地方。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妓院的代名词。
这种风花雪月的场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称霸一方,必须短时间内增加齐国的GDP。贼起飞智,另辟蹊径,在全国建立了一堆风化场所,招募全国上下有技术,有理想的女人,到这里服务男性,国家收税。
果然,男人在女人的问题上,钱包最容易被掏空。很快齐国GDP得到提升,齐桓公很快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这也是关于风化场所的最早记录。顺便说一句,有人说是管仲给齐桓公出的主意,让他设置青楼,其实不然,管仲提供了个思路,齐桓公在原有基础上发散了一下想法。
◎ 管仲画像
其他国家看到齐国经济突飞猛进,也有样学样,纷纷开办风化场所,这个行业就此发展开。此后历朝历代,官办的风化场所都是重要的税收来源。
到了唐宋时期,风化场所发展到了顶峰,根据民间说法,北宋首都东京汴梁,拥有将近一万家风化场所,相关从业人员十来万,相当于汴梁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个说法有点儿夸张,不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行业的发达。
就连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有属于青楼的部分。
◎ 在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孙羊店”的酒楼,门脸上挂着几个栀子灯。在宋代,门口挂栀子灯说明这家酒楼不仅提供美酒佳肴,还提供“特殊服务”。
咱们常说的妓院,就属于卖身的场所。
事实上,古代的妓院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级的妓院朝廷会发牌照,装修也是金碧辉煌,服务人员质量也很高,当然价格也很美丽,一般人去不起,睡一次觉的费用大概相当于一个正常家庭一两个月的生活费。
等级略低的妓院,朝廷不给发牌照,不过地方府衙会收取部分费用充当保护费,扫黄打非的时候绕着走。装修尚可,服务人员质量也过关,价格适中,属于一般人咬咬牙可以消费一趟的地方。
最低等级的妓院叫“暗娼”也叫“楼凤”,现在念白了叫“楼缝儿”,一般藏在民居之中,属于无照经营,价格很低,服务人员质量就没什么保障了,属于关了灯都一样的那种。消费一次很便宜,只要一顿饭钱就可以满足生理需求。
不管这些妓院再怎么高级,也属于花钱就可以满足原始欲望的场所。
青楼属于风化场所中的一个分支,数量并不多。跟妓院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服务人员卖艺不卖身。前来消费的人也是各种达官显贵,最著名的要数南宋蟋蟀宰相贾似道了。
◎ 京剧中的贾似道形象
当年贾似道刚刚入朝为官,仗着自己有贵妃姐姐的支持,在首都各种吃喝玩乐,最夸张的就是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在西湖上,包下几条大船,开海天盛筵。后来宋理宗偶然看到贾似道在西湖上开的party,觉得实在有伤风化,于是派人传口谕,让他悠着点儿。
结果,派去传旨的人可能没经受住考验,回来对宋理宗说:皇上,贾似道这人,生活作风确实有问题,不过他是个好人,也很聪明,值得重用。宋理宗听完都快晕了,只好把贾似道调离杭州,眼不见心不烦。当然了,事后证明,贾似道确实有些本事,这是后话。
明清之后,由于朝中大臣经常光顾风化场所,不务正业。朝廷出台规定,禁止朝中官员出入风化场所。
逛青楼很不容易,除了需要大量金钱做基础之外,首先要有熟人带路。比如说,循迹小编带着哥几个,来到东京汴梁最大的青楼“怡黑院”,听说这新来了个“铁棍子”小姐,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擅长吹箫,大家要来一睹风采。
◎ 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老鸨形象
刚到门口,老鸨子满脸堆笑的出来迎接。老鸨子是风化场所的女负责人,一般来说,年轻时候也是个风尘女子,年老后以此为业。(之所以叫“老鸨子”,是因为在民间传说中“鸨”这种鸟,最淫,跟谁都能睡觉。于是用这种鸟的名字,给这种人起名儿。)
老鸨子出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循迹小编二话不说,直接一贯钱递了过去。之后下巴颏朝天,走进青楼大厅。这个钱起步一贯,上不封顶,如果不交那你就别想进行之后的项目了。来硬的也不行,青楼背后,一般都有王公大臣背书,惹不起。一贯钱是什么概念呢?宋朝,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生活费大概四五贯钱,一贯钱基本上是一个家庭一周的开销了。
坐定之后,大茶壶(“大茶壶”是这种场所男性工作人员的统称,因为手中常年准备一把“嘴儿”很长的茶壶得名)给各位倒水。他们给客人倒水,尤其是给包房中的客人倒水的时候,需要先用壶嘴儿挑开门帘,看看里面茶杯盖的摆放。如果茶杯盖正常盖着,那么客人不需要倒水,如果茶杯盖放在一边,那再小心进去倒水。这么做是给客人隐私,毕竟在包房里面,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说回来,大伙儿在大厅喝茶,小编又掏出钱赏给工作人员,数量和道理跟之前一样。之后,老鸨子会把大伙儿带到楼上包间,等姑娘出来。肯定不能素着等啊,需要点酒点菜。
◎ 这就是白嫖的下场
这笔钱价格不菲,价格是普通饭店吃一顿的十多倍,多出来的钱自然还是进了青楼的账房。你要不吃饭,老鸨子会有一套完整的话术“架”着你,让你不好意思不消费。如果真有那些头铁的,死活不给钱,那你今天的服务也就到此为止了。闹事儿?请便,给钱你是爷,不给钱你就是孙子。
又过了好久,酒菜基本见底,老鸨子才进来,手里那一副字,对大家说:铁棍子姑娘今天身体不适,不能出来见客了,写了一幅字送给大家。说完转身就走。大家的第一次青楼之旅就此结束。
为什么姑娘不见客人呢?
原因有这么几点,一、姑娘需要确认,房间里的客人文化水平修养怎么样。在大家喝酒聊天的时候,姑娘已经偷偷观察过所有人的行为举止了,而一次观察可能并不够,需要多次反复观察才能下定论,所以姑娘不会轻易现身。
二、老鸨子需要制造神秘感,刺激客人多次前来。要知道,每次来都需要这么花钱,来的次数越多,挣得越多。这种做法就像某些游戏公司一样,不断放出新游戏的预告,刺激用户预购,之后不断跳票,再放新预告,再预售,再跳票。这样一来,就算最后出品的是惨不忍睹,犹如《赛博朋克2077》那样的BUG集锦,销量也是相当不错的。二者手段和本质都差不多。
◎ 配得上青楼姑娘的,怎么也得是才子 图为电影《柳如是》剧照
至于姑娘为什么要确认客人,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来说,青楼女子出身比较高,他们在进入青楼之前,大多数是达官显贵的家人。只不过家道中落,被官卖至此。官卖是过去的一种附加刑罚,大臣被抄家之后,有些大臣的家里人会被卖掉,男人卖为奴隶,年轻女人卖到青楼。
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女人到了青楼之后,老鸨子会高薪聘请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他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有些青楼女子的文学修养非常高,甚至不比科举状元差。以上两个原因导致青楼女子的眼光非常高,看不上一般的客人,自然特别挑剔。
所以古人逛青楼,不是客人选姑娘,而是姑娘选客人。
咱们说回一行人逛青楼。一次不成可以再来一次,两次不成也要再去试试。原因无外乎“面子”,男人嘛,需要面子,尤其是在女人方面,更是如此。男同胞最爱问的几个问题不就是:大不大?爽不爽?到没到?殊不知,女人圈里有句话说得好:男人除了一句“要X了“之外,没有一句实话。
所以组团逛青楼的男同胞一致同意,不见到“铁棍子”姑娘,誓不罢休!
于是,一行人又去了四五次,花了将近一百贯钱,这笔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多的生活费。终于在快绝望的时候,见到了“铁棍子”姑娘。只不过,姑娘进来只呆了一会儿,唱了几首曲子,聊了几句天,就匆匆撤了。大家花了普通人家几年的生活费,只换来这么一个结果。
你说多给点儿钱,能不能让姑娘陪我睡觉啊。列位,大概率是不可能的。原因还是因为青楼女子的出身。她们从小衣食无忧,见过世面。现在身陷不雅,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重获自由。重获自由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个老实人嫁了,当然这种做法今天也一样。
古人对女子的贞洁都很重视,如果失了贞洁那估计多老实的人也不想要。所以,青楼女子在贞洁这方面更是重视,绝不轻易送一血,一定要找一个喜欢自己,愿意花大价钱给自己赎身的人,再把一血送给他。
◎ 宋徽宗赵佶靠的是权势
◎ 柳永靠的是才貌双全,图为王君安在越剧《柳永》中饰演柳永
话说回来,历史上有没有第一次去青楼就成功见到姑娘的人呢?有!宋徽宗赵佶和青楼表演艺术家柳永。
赵佶是因为亮明皇帝身份,敢不让我见到李师师我就拆房。就算这样,据说李师师也只跟赵佶坐了一会儿,没有多呆。柳永就不用说了,太有才华,以至于他去哪个青楼,那个青楼的姑娘就集体串台,纷纷放弃自己的客人,找柳永聊天去。最后柳永去世,也是青楼女子凑钱给他下葬。这俩人,估计咱们谁也比不了,只能老老实实交钱,等待。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也都知道,青楼这种场所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而且内涵要比今天的某些场所要深刻多了。今天大家经常用青楼来代指某些场所,其实并不合适。说严重一点儿,其实是对青楼这种场所的侮辱。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古代的轻徭薄赋,真给百姓减负了吗? | 循迹晓讲
长城为什么挡不住游牧民族南下?| 循迹晓讲
“爱民如子”的刘彻为何要重用酷吏张汤?| 循迹晓讲
韩国人为啥能拍出爆火的《鱿鱼游戏》?|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