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揭不开锅了,老祖宗们为啥还不去借钱度日? | 循迹晓讲

赛艇队长 循迹晓讲 2022-10-14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约10分钟


借贷消费这事,你怎么看?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要承认这种借贷文化是商品经济发达之后才出现的,毕竟在过去没有商品的时代,就算是想借钱买车也没地方买。不过在商品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古代,也会出现借钱的现象。


首先,历史上对借钱这种行为很排斥,除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借钱,为了劝导人千万不要去借钱,文艺工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做了大量的努力。


在小说演义里,放贷的角色西门庆、王熙凤、黄世仁,内心狠毒,结局悲惨。还留下了不少关于借贷的金句比如“负债起身,不如空腹上床”。宁可饿着,也不要去借钱。“落雪无风不为冷,人穷无债不为紧”。穷没事儿,只要不欠债就行。


不过排斥归排斥,借钱这种行为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齐国的孟尝君养了三千多位食客,其经济来源主要是靠放债取利息。


公元前256年,周朝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组织了五千人的军队,联合楚、燕进攻秦国。因为国库空虚,他向国内富人借了一大笔钱做军费。此战因敌众我寡失败了,但富人们看到军队回来了,纷纷手持债券向周赧王讨债。周赧王只好躲到宫里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就把这个高台称之为“逃债台”,这也是成语“债台高筑”的来历。


◇ 债台高筑


随着民间放贷越来越多,朝廷看着也眼红,通过借钱我就能创造这么多GDP,这么好的机会也不能让别人先占了,秦国就有 “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罪”的规定,就是不允许民间私自放贷。秦律同时规定,如果百姓借贷不能按期归还的,就必须服役抵债。


一边不允许民间借钱,一边又严惩那些不还钱的,老百姓的钱我捞到了,老百姓的人力我也能拿去修长城了,秦国赢两次。


汉朝因为百废待兴,为了发展经济允许民间放贷,这时期的放贷的除了商人和地主,还出现了高利贷者——专门靠放贷作为产业的“子钱家”,朝廷在非常时期会向子钱家借钱。


◇ 七国之乱形势图


汉景帝执政时期“七国之乱”爆发,长安城的将领准备出发东征平叛,向子钱家们借钱充当军费,各位子钱家觉得当时战局胜败没定,甚至吴王刘濞还占据上风,万一押错了宝,景帝被灭了,那自己这点本钱可都打水漂了,都不肯拿钱。但这里面有一位毋盐氏决定赌一把,借了1000两金子给汉景帝的军队,利息是十倍,过了三个月,七国之乱被平定,毋盐氏也因此发了大财。


到了唐宋时期,朝廷的吃相又一次难看了,唐太宗又打突厥又打高丽的,没钱万万不行,为此他想出来一个生财之道,命令各级官吏管中央政府借钱。各级单位有几个工作人员作为贷款中介,专门借钱给同事们,这些工作人员的官名叫“捉钱令史”。


每个“捉钱令史”是要背KPI的,每年要借给同事5万钱,同时还要从同时手里收将近5万钱的利息,利润率接近100%。为了鼓励捉钱令史努力工作,唐太宗将他们纳入吏部候补,一年里表现合格,就可以任命实缺官职。


◇ 治大国如烹小鲜,太宗皇帝只管下KPI,就看底下的人完不完的成吧


为了能捞到实缺,捉钱令史拼了命的借钱,捞钱,有的官员说我不用借钱,每个月发的这些工资够花,但这些人觉得不对你不够,强制借给你钱。这样一来官吏到手的工资实际上就折半了,眼看自己的辛苦钱被皇上割了韭菜,谁心里也不乐意,于是就也跟着生财有道。


官吏们从朝廷借来的钱,叫做“公廨钱”,这个钱可以拿来经商的,于是他们可以利用”公廨钱“来进行商业活动,其中最盛行的活动便是放贷。皇上从他们头上收利息,他们就从百姓头上收更多的利息。


宋朝也一样,当年王安石变法推出“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农业贷款,这个贷款比民间市场上的贷款利率要低,按理说是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可王安石给各级地方政府下了借贷的绩效考核指标,这就使得地方官们只得去强迫农民和地主们贷款,本来今年钱够花,但国家逼我必须去贷款,然后还得给国家交利息,一来二去的这钱就不够花了,一时间民怨沸腾。


虽然统治者都想割百姓的韭菜,但王安石这么做实在是太明显了,于是满朝文武都斥责他是逐利之臣,最终被迫下野,自己也获得了“大宋第一奸臣”的名号。


◇ 图源于电影《妖猫传》


在朝廷提供贷款的同时,宗教场所也在往外借钱,寺庙里除了烧香拜佛的信徒,还有上门借钱的老百姓。很多寺庙设立了专门放贷的机构,叫“质库”,而放贷的本钱则称之为“长生钱”。


为啥寺庙的借贷业务这么发达呢?一是佛教兴盛,当时的寺庙不仅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且分支机构遍布各地。二是,寺庙做这个业务,有一些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人在做、佛在看”,你手里拿的是寺庙的“长生钱”,不还钱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当时可没什么唯物论,这话一说出去谁还敢不还钱?


有的富商大贾甚至专门将钱存到给寺院的长生库,借助寺院来投资理财。他们觉得的安全性有保障,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寺庙的金融生意这么火,自然就引起了统治者的不满,你把民间的钱都收走了,我收谁的去?


唐朝唐武宗,后周世宗柴荣都展开过灭佛活动,无论他们的理由多冠冕堂皇,其实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你耽误我挣钱了


◇ 影视剧中沈万三和他的“聚宝盆”


明清时期由于白银流入中国,借贷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明初的沈万三是著名的高利贷者,民间传说他有个聚宝盆,投入一锭银子,就能陆续取出无数锭的银子来,这其实就是拿高利贷进行盘剥。


此时民间由于市场需要,出现了当铺和钱庄,当铺收购百姓过来抵押或是兑换的财物,在当东西的时候,有两种模式,活当和死当。活当就是你的东西放在当铺,等过一段时间你有钱了再来赎回来,只不过价格会多三分之二。比如你当东西6两银子,等你赎回来的时候,要花10两。如果是死当,那就相当于来这里卖东西了,直接和老板商量好价格,拿钱走人就行了


◇ 乾隆时期的当铺当票

鼎元钱庄位于上海的南京路四川路口,是华中根据地设在国统区的秘密办事处,也是中共在上海的地下秘密金库,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上海。鼎元钱庄前的行人。哈里森-福尔曼 Harrison Forman 摄


虽然死当可以得到比原价还高的钱,但是东西却不是自己的了。奸商往往都是在死当上面作文章,几千两的东西说成几十两就收了,然后倒手卖几万两。这也是这个生意的阴暗之处。


钱庄不仅经营货币兑换,还发放贷款,签发庄票,相当于今天的支票。不过,钱庄一般都是大额贷款,对象基本上是商号,普通老百姓很少去光顾。大太监刘瑾和大贪官严嵩、严世蕃,就经营了不少当铺和钱庄,来借钱的多为各种官吏,用来给朝廷上供或者是孝敬上级。


清末西方银行进入中国,国内才有了银行贷款的概念,1905年中国第一家银行——大清银行成立,近代中国借贷行业才开始跟国际接轨。


◇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光绪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试办大清户部银行推行银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于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图为上海外滩汉口路50号的大清银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借钱路子很多,本质上都是敛财剥削,百姓借完钱以后面对的就是层层盘剥。因此他们基本上能不借钱就不借钱,借上钱的都离破产不远了,久而久之民众对借钱也就有了阴影,哪怕到了今天一提起借贷消费都感觉不靠谱。


这是个生场大病就破产,丢了工作就还不上房贷的经济环境,谁敢放心去借贷?


(END)


◇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循游线下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啥说带货主播的套路都是老江湖玩剩下的?| 循迹晓讲


总动员就能解决乌克兰?精俄此计真的管用?| 循迹晓讲


民国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曾有四艘“航母” | 循迹晓讲


东汉末年,给曹操种地是一种什么体验?|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