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2》:为了人类的未来,牺牲一部分人,这样对吗?|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3-10-22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2023年贺岁档《流浪地球2》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与此同时,《三体》电视剧也在热播,至少说明了这些年刘慈欣老师已经成了科幻和影视界的大IP。


◇ 《流浪地球2》官方宣传海报

◇ 某平台下,关于《流浪地球2》点赞最高一条评论


说来惭愧,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流浪地球2》,我并没有去看,不过这两部作品的原著我都看过,再加上许多影评剧评里也都有不少的剧透情节,所以并不妨碍我对《流浪地球》这个话题说上几句。


事先声明一下,如果您是刘慈欣老师的铁杆粉丝,那么以下内容可能会让您不适,请谨慎阅读,以上。


《流浪地球》的设定是“非常宏大的”,这里不再赘述,太阳要变成红巨星吞没地球,人类面临生死抉择,怎么办呢?飞船派和地球派是有非常大的纷争,最终人类决定带着地球去走,计划是用几百年让地球停止自传,然后借用引力弹弓和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加速到远离太阳,最终在两千五百年后到达比邻星——也就是刘慈欣老师另外一个小说《三体》当中三体人的老家,这如果地球人跑到那里,发现这地儿动不动就是乱纪元,自己又没有脱水的本事,那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原路返回吧。


◇ 地球被3000座发动机推出太阳系


当然,科幻作品嘛,很多设定的不严谨之处且不去说它,比如说地球其实不是刚体没办法用发动机推着走,比如岩石核聚变其实在已知的宇宙中是不可行的,等等等等,但是所有的科幻作品,终究还是绕不开人性这个主题,换句话说,把“人性是什么”,这么一个人文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给在想象的技术世界中呈现出来。再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作品里,人性的呈现如果跟现实差距过大,那就不能说是好的科幻作品。


◇ 如果灾难几百年后降临......


在《流浪地球》的人性和人类社会设定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为了几百年之后的事情”,很多人都要牺牲掉。


原作当中,飞船派和田园派自然是牺牲,而“每一对结婚的新人”(原著里的主角有个日本妻子),都要随机抽签确定自己是否有后代。当然,您可以说那个时候地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那个时候地球的政治力量已经团结起来,组成联合政府,它的效率和廉洁都是毋庸置疑的,在那种情况下,如此手段虽然残酷,但也公平。


◇ 抽中的人才能活下去

真是这样么?还是那句话,小说怎么写都行,但这样的设定实在是距离真实的人性和社会过于遥远了。


人性充满了不可知和不确定,未来更是如此,既然如此,让现在的人为几百年后的人们去设想的话,那就会离了大谱——原作里设定地球需要大约四百年的时间从公转轨道远离太阳,那么也就是说,流浪地球的第一步,就得准备四百年的时间,把这个时间放在历史上,差不多是大明末年到现在了——设想一下如果四百年前的崇祯皇帝,或者魏公公得知有朝一日,不但他的大明,包括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他心忧天下,决心拯救苍生做点什么,于是一边发罪己诏,一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去挖地道,试图把整个紫禁城给搬进去,当然还有尽可能多的大明子民,试图以此抵抗世界毁灭,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就要很多人陪着皇上去老歪脖子树,这想法不可笑么?


再说了,《流浪地球》的设定里,地球从启航到锚泊于半人马座,需要2500年,2500年前在中国应该还是春秋战国之交,那么当时三家分晋的几位知道天下会在几百年后完蛋,在当时的认知里这大概是天降惩罚,于是用当时能想到的一切手段去祭祀上天,希望多杀一些人当殉葬能让老天爷回心转意,这可能么?其实说这些都算是笑话,就算人们知道往后有大的灾难,你猜他们会干什么呢?大概率还是马照跑,舞照跳,该打打该闹闹,至于你说全世界团结一致提早几百年应对这个灾难,不好意思,人类还没在思想上进化到这个阶段。


◇ 1940年12月17日,日、德、意的孩子在东京集会庆祝三国同盟条约签字


现实中和历史中的案例太多了,比如二战。当年西边纳粹崛起,东边昭和男儿很有精神,这俩东西哪一个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怎么不见当时的世界团结一致去灭了他们呢?反而是一再地妥协绥靖。


而当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和平”,那时候的纳粹还没有虎式坦克,日本也还没攒出零战大和,他们怕啥呢?不就是为了不付出代价,“以土地换和平”么,直到纳粹把欧洲翻了天,日本炸了珍珠港,世界上主要的国家才团结起来——如果一个几年之后的威胁都不能大家团结起来防患于未然,你又怎么指望面对几百年后的灾难,人们会团结起来呢?


当然,站在历史的视角,你大可以说这是绥靖,这不好,可是这历史难道不就是人性作用的结果么?


◇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基辅市长克里琴科说,德国向乌克兰提供 5,000 顶头盔是在“搞笑”


现在是2023年,距离二战已经80年左右,距离俄乌战争开打一年,对,没错,都一年了,西方各国才开始给乌克兰坦克等重型装备,在开战时,德国领导人的绥靖嘴脸,难道都忘了么?所以怎么说,“人类唯一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一无所获”,或者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你说这算不算人类没出息,可能如此,但不管怎么样,这难道不是一个“应该被尊重”的人性么?怎么可能指望技术极大进步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性有什么改变呢?既然如此,你怎么能指望“人类联合政府”能够搞这种“百年大计“呢?


◇ 为了未来的美好牺牲现在,都是什么货色?


所以说,人类遇到各种危机,哪怕真的是迫在眉睫,“在一代人或者几代人之内”也许就要成真,那么事实上最理智的应对,也绝不是什么“牺牲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来确保一个“看起来美好的未来”。


这里澄清一下,“牺牲”和“付出代价”其实是两个概念,万物皆有代价,这是当然的,但代价和牺牲的区别有俩,第一,这样的代价是否为个人能够承受的,第二,这样的代价是否为个人自愿。换句话说,所谓牺牲,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超越个人承受能力,且“死道友不死贫道”,让别人付出无可挽回的代价,自我牺牲当然是崇高的,但这并不值得鼓励,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流浪地球2》中,面对月球坠落危机,在国际空间站中的50岁以上的宇航员受命飞往月球,手动引爆核弹,阻止月球撞向地球


遇到危机的时候,只要人类社会有底线,其实都不会用“牺牲相当一批人”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举个例子吧,第一次石油危机,那会儿阿拉伯国家非常难得地团结一致对西方进行石油禁运,当时西方一片哀嚎,所谓“世界上石油只有几十年储量”的说法那是甚嚣尘上(当然如你所知,这个说法其实是严重夸大其词)。


石油对现代社会而言意味着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次石油危机当中流行的种种谣言如果是真的(当事人不能判定真假),那对人类主流社会的打击会非常巨大,西方社会可谓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面对这样的情况,西方国家是怎么做的呢?诚然,油价是涨了,普通民众是付出了代价,但没有一个负责任的人说,石油要耗竭了,所以我们干脆控制人口吧。再恶毒一点的话,石油的本质是古代动物遗体化成的,说是“尸油”也没太大问题,那么,为了解决石油问题,要不要牺牲相当一些人,用他们的尸体提炼尸油呢?至少在我知道的案例里这是没有的。所谓“杀人炼肥皂”,那是纳粹才会干的事情。


◇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美国布鲁克林地区加油的汽车排成长队

上世纪70年代即使人类号称面对一个相当严重的生存危机,也没有一个人这么做。大家采取的解决方案也都是“努力探索多样化能源的可能性”,这有几个含义,第一,不要把石油的希望都寄托在阿拉伯国家,同时建立对冲机制(这让苏勋宗卖石油发了不少),第二,在石油之外寻找可替代能源,比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所秉持的也都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的思维,跟那种流浪地球的作品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这才是人类真实严肃面对危机时会做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即使在这样“危急存亡”的时候,即使在西方政府努力在找阿拉伯世界石油替代物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一点没有大局观”的西方民众去表达不满。


◇ 1977年,联邦德国布罗克多夫核电厂附近的反核游行


比如当时联邦德国的反核能游行,最开始的由头是核电站的烟囱排烟遮盖天空,让葡萄园的收成不好——看看,这些一点都没有大局观的民众,一点都没有长远理想的民众,在《流浪地球》的世界里,估计就是早早被牺牲的那一批人罢。


说一千道一万,《流浪地球》当中的那种人类处理危机的底层逻辑,实在不是“靠谱的,负责任的”政府能干出来的事情。要不要为了未来一个“美好的前景”,或者“活下来的机会”来牺牲眼前呢?这样的政权也不是没有,比如二战时很有精神的昭和男儿们,君不见神风特攻队的口号么——以我大和魂,一机换一舰,则名长存,功千古。


再比如二战时纳粹的宣传,无论是屠杀犹太人,还是号召“人民冲锋队”炮灰们去送死,也是这个调调,牺牲现在,保住德意志光辉的未来。当然,如果你看过戈培尔博士的遗书,那也是这个调调,纳粹已经彻底战败了,重要的是树立榜样,以便在遥远的将来,德意志民族可以在废墟中崛起。


◇ 戈培尔和他六个孩子的合影


为了这个宏伟的目标,戈培尔博士夫妇在自杀之前亲手把自己的六个孩子给毒死了。


怎么看待这些呢,有些很简单粗暴地回答,比如一位“平成废宅”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采访,“愿意不愿意为国而死呢?我想说,让个人牺牲成全的国家,自己先去死罢。”也有一些文雅一些的说法,比如徐志摩的一段话,“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说到底,那种为了将来牺牲现在,总是被冠以“乌托邦”这样的名号,而所谓乌托邦的美好,都是要建立在牺牲和扭曲人性的基础上。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更深刻地看透,那些坚信“为了未来一个‘美好的前景’,或者‘活下来的机会’来牺牲眼前”的人是什么货色了。


◇ 一点不是总结的总结


行文至此,自己对《流浪地球》的观点也就不必直着说出来了,其实吧,《流浪地球》这么拍有问题么,没有任何问题,在一个正常的地方,这样的“科幻”作品还是很多的,当然也有很多不长这样的科幻作品。而《流浪地球》这样的底层逻辑被极度推崇,“不那么流浪地球”的文艺作品,往往被冷落,甚至被人出警下架。个中原因,诸位懂的,房间里的大象,如此而已。


而尤为不幸的是什么呢,观众选择作品,作品也在选择观众。当“为了未来牺牲现在”这样的思想,被当作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植入思想底层,成为大部分人的思想钢印。不唯社会如此,对个人家庭后代,也是如此,比如所谓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如衡水中学和毛坦厂,比如家长对孩子各种鸡娃内卷——“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就轻松了”,“等你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了”,等等等等,无时无刻不在为虚无缥缈的未来牺牲现在,这样的人生活成了什么样子,你们应该比我清楚。


所以《流浪地球》和观众们,从这个意义上算是互相成全的关系。这样的观众为《流浪地球》叫好,而这样的环境下也就只有《流浪地球》这样的东西可以和大家的底层逻辑和情绪形成强大的共振,然后大家都很开心,又赢了,赢两次,赢麻了。


大约是毅种循环的罢。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新春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十三行:做着垄断生意,为啥还凉了?| 循迹晓讲


“你行你上,不行别BB”为啥是耍流氓?| 循迹晓讲


山口组:日本最大黑帮是如何“洗白”的?| 循迹晓讲


俄乌战争是“21世纪古巴导弹危机”?|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