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厌童症”?扣这个帽子的人才有病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法源寺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天津&河北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上海&宁波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厦门&福建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广州&虎门线下游活动
2023年的暑假,和其他年份的有些不同,几年疫情大家哪里都去不了,如今放开了,家长带着孩子的旅游呈爆发式增长,这一增长,就会让许多矛盾集中爆发,比如说一些熊孩子在高铁车厢或者飞机客舱里吵闹,踢前面乘客的椅子背,而其家长不管不顾,引来和其他乘客的争吵等等。
◇ 常坐高铁或飞机出行的朋友,对这种新闻大概非常亲切
再比如说,这熊孩子这么一闹,很多家长带孩子乘坐高铁就会压力山大,前一段时间作家苏小懒带着自己的小婴儿坐高铁,服务员说‘请看好自己的孩子“,这让她非常难受,于是在网上发了一些感受。
正值暑假出行高峰,这番吐槽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情绪,于是“厌童症”这个词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迅速地在网上传播开来,而网友们在相关话题之下吵得不可开交,带孩子的和不带孩子的各执一词,而话题的核心“厌童症”,则是一个很有指向性的论断,其核心是这样的话:“看不得孩子在飞机高铁上胡闹,那就是厌童,这是心理疾病,归根到底是巨婴心态,极端自私自利。那些抱怨孩子吵闹的,有种也去抱怨烦人的大人啊?再说了,谁还不是个孩子啊,一点宽容之心都没有么?你要知道,这些你眼中的‘熊孩子’,以后可都是要给你付养老金的,你们为什么不对他们好一点呢?”
◇ 想看作者具体写了什么,可以搜一搜文章标题
所谓“该怼一怼厌童这股歪风邪气了”(这是一篇爆款文的题目),以上的说辞是其核心论证,它也能引来许多的叫好声,问题是这句话无论从事实和逻辑上看,都有非常欠奉的地方,而如果一个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评判,事实和逻辑都有极大的漏洞,那么它煽动的情绪也就毫无意义,很不幸,所谓“该怼一怼厌童的歪风邪气”正是此类,甚至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逻辑漏洞的集中展示。
倘若GRE考试的命题者不介意,这关于厌童症的话题,完全可以充当中典型的Argument,也就是给一篇论述找逻辑错误的环节。
◇ 婴儿和儿童能混淆么?
首先,一个论述一定是基于一些事实描述,而事实描述的偏差就会让整个论述毫无意义。在那个“是该怼一怼厌童症的歪风邪气了”的论述中,作者混淆了婴儿和儿童,并不惜长篇大论去描述婴儿其实是没有自控能力的,在公共空间就是会发出令人不愉快的声音的,甚至据说德国有专门立法,说六岁以下的婴儿可以拥有发出噪声的权利,等等等等。
◇ 在医学上对婴幼儿是有严格年龄划分的
这些说的都没错,但很不幸,大家在飞机高铁上,在电影院里,讨厌的熊孩子,并不是小婴儿,而是明显超过了婴儿的年纪,却由于家长的没有教养而屡屡犯众怒的儿童,比如说前几年去踢坏电影院屏幕的熊孩子,难道是婴儿么,再比如说,前几天流出的一段视频,一名高铁乘客怒斥熊孩子——从南京到沈阳,忍你们这几个孩子半天了吧,满嘴生殖器,不知道是哪个大人带的——这样“满嘴生殖器”的孩子,显然已经超过了婴儿的年龄,应该归类为儿童了。
◇ 这个孩子目测也有5、6岁了
按照共识和常识,婴儿和儿童并不相同,一般人都能做到对婴儿的宽容,网上流传的“怒怼熊孩子”,并没有什么针对婴儿的,可为证明。而作为儿童,开始需要明白公共场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种情况下无法无天,那就真的会让旁人感到非常不适。
这个概念的区分其实非常简单,但那些义愤填膺去怼厌童症的作者们,是在有意无意地混淆概念,搞得“带婴儿的母亲”非常苦大仇深,苦大不大,仇深不深,各人自有体会,但根据一般的判断,混淆概念者,非蠢即坏,要么就是又蠢又坏了。
做一个小小的结论,对婴儿不可控制的哭闹,大多数人也都是宽容的(不排除极个别恶劣情况,但那并非主流),但对于过了婴儿阶段的儿童,他们熊到无法无天,家长还放任不管,这事情惹来大家的厌烦,那这的确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 讨厌熊孩子,就厌童了,就国将不国了?
事实描述既然已经惨遭混淆概念,按理说这事儿已经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但是“怼一怼厌童症的歪风邪气”的作者们在这个基础上又试图用他们自认为的逻辑去进行因果推理,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大家对自己孩子不友好,那是因为厌童症,而这样的厌童症搞下去,生育率会进一步下降,那就真的是国将不国了。
◇ 如果一个人真的无法容忍身边出现儿童,大概会出现这种表现
其实任何因果关系的推出都是需要非常谨慎的过程,对照组,大数据,可信度检测,等等等等,缺一不可,在没有这些证据的情况下得出“讨厌熊孩子是因为厌童症”,是一种非常武断,非常不负责任,也非常草率的扣帽子做法。
所谓“厌童症”在心理学上的定义就有颇多争议之处,而其核心在于“一想到和小孩子相关的一切就会非常难受”,这种情况和面对熊孩子无法无天抓头发高声尖叫而出言反击,完全是根本不同的范畴,那这么一个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反对者身上,是有文化的流氓无赖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只要我以为你的行为是因为一个非常邪恶的原因,那你就是邪恶的,必须踏上一万只脚,批倒批臭。
这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了太多次,最典型的,过去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只要反对他们的,一定都被扣上一顶“法西斯”的帽子,甚至现在的乌克兰也被扣上了“纳粹余孽”的帽子,纳粹法西斯是何等邪恶,所以必须彻底批倒批臭。这样的话术非常荒谬,从逻辑上完全站不住脚,但很不幸,如此言语还有不少拥趸,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言之凿凿地认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真的是在肃清“纳粹余孽”,本质上是一样的。
其实说到底,所谓的“厌童”,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儿童缺乏管教的行为让周围人感到不适,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前一段时间笔者坐高铁,遇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把矿泉水瓶盖子扎出一个洞,然后对着周围玩滋水枪,而家长全无反应——这样的孩子,难道不该被制止么?如果制止了,难道就说明我有“厌童症”么?
◇ 仅仅用所谓“厌童”就能解释连年下降的生育率(这一趋势不可逆),那也太不负责任了
对讨厌熊孩子的原因如此轻率,对其后果的推演也非常草率,就是毫无根据的逻辑滑坡过度推理——生育率的降低有非常多的原因,很多都是不便明说的,一言以蔽之,大家的压力那么大,生活那么苦,再去生育真是何苦来呢?倘若有司真的有心,那也是想办法让大家活得好一点,而不是想办法去呼吁“在高铁上善待熊孩子。
按照某些人的推理,如果现在的环境对孩子如此不友好,会导致生育率下降,那是不是也可以说,出门在外,熊孩子如此吵闹,也会增加许多人对孩子的负面印象,影响生育率呢?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说这话的名叫周树人,笔名鲁迅,类似的,一看到熊孩子被怼,立刻想到国运堪忧,其背后的逻辑是完全一样的。
◇ 所以,我不“厌童”,就能拿到养老金了?
行文至此,那个“该怼一怼厌童的歪风邪气”大概从事实和逻辑上毫无意义的情况,已经说清楚了。然而一篇文章除了“以理服人”这一层,还有“以情感人”的层面,甚至往严重点说,一篇文章即使在以理服人这方面完全破产,只要诉诸感情足够成功,还是能够蛊惑一些人的。而很不幸,“怼一怼厌童的歪风邪气”在情感上就在这么做。
◇ 这些熊大人的行为为什么就没人管管呢?
首先,试图诉诸羞耻心,“你们这样子欺负孩子,怎么不见对大人如此”?——这话其实是有意忽略事实。关于在高铁飞机上吐槽大人大声打电话脱鞋子等恶行的话题也非常多,包括最近这些天,某著名三人男子组合在西安开演唱会,粉丝应援团在高铁车厢里又唱又跳拉横幅,这样的丑态已经被当作奇葩在欣赏,这怎么能说“对大人的恶行不管不问”呢?要怪,也要怪整个公共空间的管理者渎职不作为,对熊孩子和熊大人的行为完全没有约束力,只能让受害者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说到底,这根本不是羞耻心的问题,而是“在公权力不作为时个人怎么办”的问题。
其次,诉诸同理心,谁还不是个孩子,你小时候难道就安静如鸡?倘若有人回复,自己小时候还真的不哭不闹,那么就会招来如下回复——你以为你不哭不闹,你三岁以前的事情你记得么?
这其实在忽略两个事情。第一,彼时出远门的机会和需求远不如现在频繁,也不会有那么多熊孩子在丢人现眼。第二,这还是在混淆婴儿和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Infantile Amnesia,人一般都记不得三岁以前的事情,这是事实,但这作用的对象是没有意识的婴儿,至于那些恨不得把公共场所拆了的熊孩子,怎么着都是十岁左右的儿童了吧,而一个正常人,对十岁左右的情况,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如果我没记错,学渣如我,十岁左右也是安静如鸡,这并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那就是诉诸恐惧了,你如果老了,你的养老金可是要这些“熊孩子”去交的,你难道不怕么?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的确,养老金的本质,是用一代人的收入一部分养老去的上一代人,但问题是,社会将来发展成社么样,大家早就用行动做出了不那么乐观的预判,在这种情况下,你对熊孩子无论如何,其实都不会影响将来“自己是否拿得到养老金”,换句话说,您不“厌童”的话,养老金并不会因此而多,而倘若将来真的拿不到养老金的情况发生了,也不会因为您不“厌童”就忽然拿到了。
总之,诉诸情绪的论述,破解的最好办法也还是事实和逻辑——当然啦,那个“该怼一怼厌童的歪风邪气”,无论正文还是评论区,槽点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对韩国的不恰当类比,混淆公域私域,等等等等,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 那篇爆款文章的读者大概永远读不到,也理解不了本文观点
但如此明显,学渣如我都能看到的各种事实逻辑错误,竟然还有大把的人看不清楚,跟着义愤填膺,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比这个更悲哀的事情自然是有的,那就是对所谓“厌童症”的讨论,其实是目力所及,互联网中大家讨论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不讲事实,不讲逻辑,只是诉诸情绪和立场,吵架过后,除了一地鸡毛什么都没有,每天每天,很多的对立被制造,被讨论,被各种情绪和立场放大,最后加深社会的撕裂。每次这样的话题出现,都在用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认清概念和事实,学习逻辑有多重要,但每次这样的话题,都是吵得不可开交,最终不欢而散。
真的,何苦来呢?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法源寺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天津&河北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上海&宁波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厦门&福建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广州&虎门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下方微信号,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只要乌军用了集束炸弹,俄军就不用装大善人了?| 循迹晓讲
听媳妇话,爱喝酒的纣王,怎么成了暴君?| 循迹晓讲
脑袋大脖子粗,整死暴君全靠伙夫?| 循迹晓讲
焦土政策:把一切毁掉,敌人就不战自溃?|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