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体育学研究》2020年第5期目次
本刊特稿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作为体育强国建设和足球改革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足球工作具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动力。2020年9月9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暨幼儿足球工作视频会顺利召开。鉴于此,就学校体育包括幼儿体育的发展核心理念、优秀足球竞技人才培养方式、校园足球改革践行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的理念革新提供了精准的实现方式,对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以及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园足球;学校体育;幼儿体育;竞技人才;成长路径
专题研究
论体教融合的问题缘起与目标指向 /毛振明,夏 青,钱娅艳,等
【摘要】:“体教结合”的命题已有30多年历史,“体教融合”业已成为体育界和教育界都非常关心的课题。文中探究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缘起,以及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最终目标和“理想像”,对中国竞技体育的问题及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动机与意义进行剖析。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临着“金牌”的成本和意义问题、运动员高淘汰率和人的成本问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问题、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不平衡问题、竞技体育与青少年体质落差问题、竞技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落差问题等。“体”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结合教”“融合教”乃至“回归教”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而“结合教”“融合教”应是过程,“回归教”应是终极目标。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举国体制;国民教育体系;问题与目标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的路径研究 /钟秉枢
【摘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作为支撑。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存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主办的两套体系。体教融合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改革路径如下:(1)把核心价值锁定于让学生在参加竞赛中不断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构建两个部门有机结合,适合体育和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包容所有学生参与的综合性全国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以及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并与职业竞赛体系有机衔接;(3)应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负责,统一参赛资格注册、统筹运动等级认证、共享奖励政策激励,谨慎确定初始比赛年龄、年龄段分组、项目设置、比赛数量,更多采取平日校内比赛、周末校际比赛、节假日跨区域比赛、假期全国性比赛的形式;(4)充分发挥单项运动协会、学生体育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立德树人;行业协会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策略 /柳鸣毅,孙术旗,胡雅静,等
【摘要】:高等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战略布局中的高端智库,以办学基础、学科优势、校社融合等特点彰显独特作用。研究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进行背景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其在体育精神培育、体育事业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体教融合战略拓展了全体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等资源的需求规模,高等体育院校应发挥其在体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围绕理念融合、专业融合、方式融合和人才融合,将体教融合作为提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地位、提升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质量的破冰之举。高等体育院校在体教融合政策驱动下,不仅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还致力于以健康第一理念、智力支撑效用、重点领域治理、先进制度建设和国际引领发展为治理策略,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打造成为体教融合的高端智库。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体教结合;青少年体育;体育教育;公共政策
【摘要】:研究认为体育整体提升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体育的整体提升需要体教融合真正得以落实,深化并落实体教融合需要抓住融合的本质。研究在对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体育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分离、游离、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四个阶段,继而对四个阶段的发展背景、功能和作用、面临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审视,指出体教融合的本质和关键是体育的全面回归,并从学科回归、体育教育正常化、体育本源回归、竞技回归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考量,并对各部分的融合特点、关键问题的解决、具体操作等给出了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融合;青少年;健康发展;体育学科;运动员培养
学术论坛
【摘要】:利用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是解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用地不足的重要路径。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就我国利用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利用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过程中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建设操作指南缺乏、用地性质制约、办理许可手续困难、配建标准难以落实等困境。在借鉴武汉市和广州市足球场地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明确可兼容建设土地类型,突破非体育用地建设限制、细化建设审批许可手续,解决社会力量建设难题、注重前期规划,落实体育设施相关配建标准、公开非体育用地建设信息,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等利用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对策,以期促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夯实体育强国建设的场地基础。
【关键词】:非体育用地;体育用地;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强国;社会力量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 /赵富学,黄桂昇,李程示英,等
【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践行诉求。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场域,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的展现在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通过构建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群,划分体育课程思政践行主体担负的课程责任与要求,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筛选和重组体育课程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提供学理导向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育教学;体育教师
中国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 /任 波,黄海燕
【摘要】: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探究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具有现实意义。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探寻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产业政策的驱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企业竞争的推动力,以及数字技术降低体育产业运行成本、深化体育产业分工与生产协同、助力体育产业高效发展等,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提供强劲动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较好的融合条件,催生出体育产业数字化新业态,体育产业通过要素数字化、过程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三种形式,发挥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长尾效应,形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与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教育培训业渗透融合的6种新模式。
【关键词】:数字经济;体育产业;融合动力;融合机制;融合模式
民族国家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原则体系构建 /吴艳红,贺鑫森
【摘要】:在民族国家建设的意识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要致力于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研究以文化认同理论、文化三层次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民族国家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原则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核心原则是强化国家认同。基本原则体现为:在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实践领域应坚持包容性原则、社会关系领域应坚持平等性原则、意识观念领域应坚持统一性原则。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基本原则下的十一项具体原则,并通过计算各级指标的指标权重集合,最终构建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原则体系的应用模型。
【关键词】:民族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国家认同;体育文化;原则体系
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的有限元建模及椎间盘生物力学分析 /吉彦廷,宋雅伟,李 森【摘要】:目的:尝试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及生物力学分析的方法,找出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损伤原因,为教练员和队医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损伤预防及提升康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一线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1名,通过CT图像文件进行腰骶关节三维有限元建模。建立更加精细且具有解剖学特征和生物力学特点的腰骶关节有限元模型,结果: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受轴向载荷时,第5腰椎上缘和椎间盘前部出现明显形变,最大形变量为5.44 mm,椎体上表面和骶骨耳状面为主要受力部位;椎间盘的Von-Mises应力传递方向由右后方向左侧递增,应力集中点出现在纤维环侧后方。结论: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受轴向载荷时,椎体上表面和骶骨耳状面为主要受力部位;椎间盘前部受挤压出现明显形变,同时其左侧中后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提示椎间盘后侧方可能因为长期应力集中而致使运动员出现下腰痛甚至椎间盘后侧部纤维环出现破裂。
【关键词】: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骶关节;有限元建模;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文化沙龙
【摘要】:研究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马保国现象进行了分析。马保国是自媒体时代的新型江湖艺人,他将自我塑造成沉浮于市井的文、武兼备之人,并对自身武学品格做出深度描述,打造出全知全能的武师形象。除了对自己的尚武业绩做出虚饰性宣传,还试图占据道德制高点,对古典完人形象的进行再度扮演。他塑造的海归武师角色,更像是走向社会表演的非尚武类武者,他并未真正走进中国传统武术,也并非武术高手,却竭力在各种场合扮演武林高人的角色,最终在实战中败下阵来。“马保国事件”可能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内部革新,成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武术的契机。
【关键词】:马保国现象;江湖艺人;社会角色;传统武术;现代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