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
其他
年终盘点||《体育学研究》2022年总目次
刘青(4-59)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基于“目的适切性”质量观的视角陈辉映(4-66)“双碳”目标下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与升级策略任波,
其他
新刊速递 ||《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6期目次
本刊特稿论新发展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规范化发展/钟秉枢,韩勇,邢晓燕,梁栋,李久全,马均骅,王博,石伟东,王永康【摘要】:研究依据2022年修订通过的《体育法》中“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当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的要求,在国内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分析和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规范发展政策综述的基础上,按照从管理到治理、从自治到善治、从市场逻辑到社区逻辑、从集中到分散的分析框架,针对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规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和规范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可从坚持俱乐部规范发展原则、优化组织治理、完善经营管理、加强文化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29条措施入手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职业体育俱乐部;规范化发展;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体育人才专题研究儿童体育素养“图示化”测评问卷解读、特征及启示/赵雅萍,陈思同,马佳妮,李明慧,孙晋海【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儿童体育素养“图示化”测评问卷PL-C
其他
学术关注 || 黄海燕,康露,刘蔚宇,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的思考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其他
文化沙龙 || 李文鸿,吴琦,李雪,佛锋义:身体视角下的民俗技艺传承——以席狮舞为例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其他
学术评论 || 张文鹏:“双减”之下做好学校体育亟需一副“五色”药
张文鹏,男,河南新乡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创新长期领军人才,首批“赣江海智”地方领军人才。长期围绕社会发展、体育治理与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政策。先后以第一作者在SCI、《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近年来主持国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子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项。研究成果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排名第一),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人民体育出版社独著专著1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其他
学术关注 || 李凌,曹可强,张瑞林: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发展的内涵特征、动力机制与现实路径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其他
学术关注 || 敬艳,柳鸣毅,刘建国,但艳芳,李长振,龚海培,孔年欣:英美越野跑赛事安全风险防控治理经验与启示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董鹏,于素梅: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内涵厘定、策略探骊与误区规避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闫纪红,吴文平,代新语:“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研究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新刊速递 ||《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2期目次
本刊特稿新残疾观视域中的残疾人体育/任海【摘要】:传统残疾观割裂残疾人身心相互依赖的关系,忽视其社会属性,从而将残疾人边缘化,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特殊群体。残疾人体育也与之相适应,围绕着生物维度展开,以康复为基本使命。“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新残疾观对残疾做出全新的理解和诠释,强调残疾人需要身心群的整体发展,强调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新残疾观赋予体育以促进残疾人和谐发展、融入社会的新使命。残疾人体育已经成为构建协同共生的体育生态环境和促进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关键词】:残疾观;残疾人;残疾人体育;残疾人发展;体育生态专题研究“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研究/闫纪红,吴文平,代新语【摘要】:体育教师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减”改善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并对教师个体内在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要求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育体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业指导能力。为有效回应“双减”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研究基于整体、联系的视角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从教师生命存在的内、外环境入手,以“教师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在优化内部环境方面提出,营造教师生命发展的文化生态,唤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自觉、聚焦生态个体的能动作用,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减轻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强化外部保障方面主要从保障休息权、加强课后服务补贴、完善硬件设施以及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展开。【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化路径;教育生态学理论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学术评论 || 任波:“双碳”目标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风口
任波,男,1990年生,上海体育学院博士,主要从事体育产业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体育产业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课题、省级社科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项。2020年,获“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称号。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下文简称“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迈向新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新时代体育产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幸福产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已不再是过去一味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扩大,而更多是注重质量与效益的提升,以推动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2035年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如何有效把握发展契机,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体育理论界亟待探讨的议题。发表于《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1期的《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一文,以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应然逻辑、实然困境及推进策略,为数字技术影响下体育产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新时代体育产业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的产业,按照《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体育产业分类范围包括11个大类、37个中类、71个小类。且随着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不断涌现,体育产业的内容和边界将不断拓展。“双碳”目标给体育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可能呈现在以下方面: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领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状况影响着大众参与全民健身以及承接体育赛事的质量,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近年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其总规模已由2015年的155.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4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3.6%,增幅达到510.8%。“双碳”目标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碳减排不仅有利于推进体育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而且有利于打造体育新地标、形成体育绿色发展新样板。可通过加强低碳技术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行业的研发应用,节约能耗资源,提高建设施工效率,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加强新材料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行业的应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建设全过程的节能管理与减排能力。《“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建设,要“遵循绿色、低碳、环保原则;健走步道的道路面层应采用合成材料、彩色沥青、木制材料等;骑行道的道路面层可用彩色沥青、合成材料等;室外健身场地面层可选择合成材料、人造草坪或悬浮拼装地板等”,凸显出政策层面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低碳化要求。在体育赛事领域。体育赛事特别是大型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发展中显性度最高的业态。体育赛事的绿色低碳发展能够在减少规模化、过度化场馆建设开发等方面,最大化减少成本投入,发挥经济效益;能够在提供绿色低碳赛事观赏体验服务及衍生产品、引导居民低碳消费等方面,发挥社会效益;能够在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培育居民绿色低碳理念,发挥生态效益。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办奥理念,以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相结合,打造“绿色化”“低碳化”生态环保系统,通过发展低碳能源,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满足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发展低碳场馆,新建永久场馆全部满足建筑等级要求;发展低碳交通,赛区内交通服务基本实现清洁能源车辆保障;发展低碳标准,建立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核算标准,以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标准为发展措施,实现“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目标,为大型体育赛事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体育制造领域。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发展中规模最大的业态,2020年体育制造业总规模达到12
2022年2月16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年1月28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刘红建,高奎亭,徐百超:中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演进历程、优势特征及效能转化研究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王孟,刘东锋: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本刊特稿 || 朱传耿,郭修金,王凯,刘莉:新时代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兼论“南体模式”创新
统论述,提出北体模式、上体模式和南体模式,尤其是对“南体模式”创新发展具有深入、前瞻的思考。该文提出细化“多需求”趋势研判,强化“多主体”协同共赢,实化“多要素”整合配置,深化“多空间”
2022年1月23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谢正阳,周铭扬,汤际澜: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的内在逻辑、模式选择与优化路径
。在以“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建设”的呼声下,如何就通过各领域的整体推进、协同发展促进农村体育治理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刘若骞,王龙飞,范铜钢: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内涵、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郑继超,董翠香,董国永: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李金容,陈元欣,陈磊: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体育旅游综合体发展的理论审视与实践探索
郑继超,董翠香,董国永: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李伟艳,郑国华,郎勇春: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探研——以鲁西孔村为例
“难解之题”。面对农民主体性缺失的现状,村落中出现的如“社会关系失衡,基本价值失准,文化失调”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新刊速递 ||《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1期目次
本刊特稿新时代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兼论“南体模式”创新/朱传耿,郭修金,王凯,刘莉【摘要】: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历经借鉴与初创、探索与推进、改革与创新等三个阶段,从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到多专业、多学科交叉拓展,再到多主体、多领域协同融合进行探索实践。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在遵循融合发展基本逻辑的基础上,主动回应融合需求,多元拓展融合主体,不断充实融合要素,着力打造融合空间,并理顺激活融合机制,呈现出北体、上体和南体等三种模式。南京体育学院为典型的“三位一体”模式,仍需做大做强高等教育、做优做强竞技体育、做精做特科学研究,形成“双核双强型”发展格局。高等体育院校要细化“多需求”趋势研判,强化“多主体”协同共赢,实化“多要素”整合配置,深化“多空间”系统统筹,优化“多机制”创新驱动,完成“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关键词】:融合发展;北体模式;上体模式;南体模式;双核双强型;体育强国专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的内在逻辑、模式选择与优化路径/谢正阳,周铭扬,汤际澜【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推进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农村体育需求的扩张和分野将农村体育治理问题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如何构建一个结构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顺应乡村振兴战略时代潮流,从农村体育治理的内在逻辑、治理模式及优化路径推动农村体育治理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农村体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农村体育治理效能。面对当前农村体育治理结构变革,要充分发挥“政治统领、法治保障、自治基础、德治先导、智治支撑”的合力作用,促进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组织结构优化;针对乡村异化的不同类型,创新治理模式,以求达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需求,采取有效的优化路径予以应答。【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体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探研——以鲁西孔村为例/李伟艳,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学术评论 || 毛振明:解说“体育课程一体化”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体育学科首席专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现担任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理事、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科专家等社会工作,担任30余所院校的客座教授。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300余篇,主编各种国家级体育教材50余套种,曾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1.“体育课程一体化”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近来,“体育课程一体化”一词频繁见诸于各种学术论文中,也常见于体育课程教学的研讨会和培训主题之中,相当多的学校体育研究者、教研员和基层体育教师都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语境下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之中,“体育课程一体化”成为学校体育的一个关键词语和热门话题。但是,关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含义和由来,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甚至是已经参与到“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研讨和研究之中的学者可能也未必真切地了解“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当代背景及其前世今生。更多的人在面对“体育课程一体化”时,心中一直会疑问为什么要提“体育课程一体化”?所谓一体化是指什么与什么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一体化”与“教会、勤练、常赛”为主轴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怎样的联系?“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研究将为基层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什么?等等。对此,笔者在此做一简要解说。2.“体育课程一体化”源于一个研究课题“体育课程一体化”原本来源于一个课题。此课题是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田慧生教授主持)总课题中的“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的体育领域课题,该课题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员主持,可以看出所谓的体育课程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以下依旧简称“体育课程一体化”)。“体育课程一体化”课题组是个庞大的研究团队,有50余所院校的大学教授、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各级体育教研员、中小学体育教师共1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学术评论 || 董德朋: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
董德朋,男,1988年出生,山东潍坊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社会学、专项竞技运动理论与方法,主持并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中央高校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级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双重背景为“老年人体育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当下,互联网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行为及再社会化过程,其中,体育作为人们的重要社会行为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强和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是预测他(她)们再社会化的重要指标。因此,互联网时代为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时期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研究提供了空前契机,在此,挖掘老龄化社会的潜在机遇,重构老年人的体育治理要素,助推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进程则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内容。王世强等发表的《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正是在互联网与老龄化交织的社会背景下,结合再社会化理论,深入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作用机制,并给出了互联网时代下老年人的相关体育治理建议,从而回应了时代主题,对促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这一问题是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的起始追问,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性回答,不仅能够解答人们的这一疑惑,还为重构老龄化社会的体育治理要素提供了实践基础。首先,该文基于再社会化理论搭建了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体育锻炼之间的桥梁。再社会化是老年后的人们需要扮演新角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是继续接受教育、学习新技能、更新知识观念和调整社会关系,因此,学习行为、体育锻炼正是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的表现。其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提供了全面的数据资料。CGSS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以及连续性的学术调查项目,并全面收集了地域、社区、家庭以及个体等多层次数据,选择该调查数据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与代表性。最后,通过多重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体育锻炼关系的实证分析。采用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多层回归分析,并从更换变量角度出发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同时还结合PS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避免了选择偏差问题,从而使模型具有了合理的解释价值。但是,根据再社会化、互联网增益效应以及社会行为等理论,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添加社会网络、社会参与、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决定等相关内容来充实互联网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体系,并从更换数据、计量方法的角度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实现其对老年人体育治理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使用为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提供了新谋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因此,老年人的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研究将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而该文从互联网角度出发所探讨的其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关系,对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研究提供了新谋略。其中,“互联网使用不仅能够对老年人的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还能够通过加强老年人的学习行为来促进体育锻炼,从而加快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进程”这一结论促使了“打造新型老年人体育健康健身线上学习模式”“通过互联网引导老年人进行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等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策略的呈现;“不同地区、不同户籍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对其体育锻炼的影响是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锻炼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户籍以及低龄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这一结论则催生了“加快农村地区、西部地区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促进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这一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对策。由此来看,该文逻辑思路缜密,章节环环相扣,所得结论能够为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参考。然而,未来根据老年人的年龄阶段、教育程度、经济地位以及健康状况等异质性问题进一步提出有关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的相关建议还有待于深入挖掘,同时,在互联网视域下的老年友好型智慧化体育治理体系也有待于进一步构建。多元驱动实现老年人体育治理新格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新常态,在“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背景下,提升老年人体育治理,并促进其再社会化进程是老龄化社会亟须面对的战略性议题。作者以“学术问题为导向”,以互联网与老年人体育锻炼关系为主线,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体育治理的别样图景,从而督促了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进程。鉴于此,互联网时代有关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的多方学术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其一,基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互联网与老年人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助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研究;其二,互联网与老年人社会参与(体育献策、体育服务等)赋能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其三,互联网与老年人主动健康(预防衰弱、疾病以及改善健康的行为等)推进实现幸福老龄化的研究。基于以上问题,进一步从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介入以及个体参与出发,提出互联网时代老龄化社会应对的体育治理对策,并通过构建老年人体育治理共同体来加快他(她)们的再社会化进程,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与“幸福老龄化”转化的关键所在。由此,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学术问题”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逻辑方式,内生性的驱动政府、社会、市场以及个人等多元主体通过“互联网+”行动转化为他们的共同行为,方能够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人体育治理新格局。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推荐阅读◾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郑继超,董翠香,董国永: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
徐伟康,林朝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
2021年11月11日
其他
新刊速递 ||《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6期目次
本刊特稿体育科学应如何应对可重复性危机?/张力为,彭凡【摘要】:可重复性是科学的重要特征。这一话题在最近10年成为科学界的热点问题,被称作可重复性危机,改变着某些学科的研究格局,成为当代科学的重大主题和重大挑战,引发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体育科学领域也面临着可重复性危机的挑战,但此问题尚未引起体育科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介绍了可重复性危机的由来,讨论了诱发可重复性危机的原因,包括科学理念原因,统计理解原因,以及研究实践原因。研究还从学术机构的引导和学者的个人努力两方面讨论了提高可重复性的方法,包括学术机构的方向引导,学术期刊的发表政策,提前注册地逐渐推广,关注元分析研究,做好样本量规划,重视并报告效果量和置信区间,以及开展多国多实验室的合作。研究认为,关注并积极应对可重复性危机,有助于提高体育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科学素养,并进而提高体育科学实证研究的成果质量和成果积累。【关键词】:体育科学;可重复性;科学道德;科学素养;元分析;置信区间专题研究新时代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与路径/于素梅,王晓燕【摘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文件对学校体育发展提出新举措,对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明确了新要求。尤其是在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学练赛评一体化新样态体育课堂打造等方向指引下,体育教师未来需要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研究表明: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界定,其中,“纵向一体化”是指按照学段的进阶,体育教师要有与之对应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横向一体化”是指体育教师自身在专业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研究三个方面系统、连贯、科学、适宜的整体性、动态化发展。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的特征总体上呈现阶段性、全面性、独特性和可塑性等。而体育教师要实现一体化发展,需要研读政策明要求,确定“全面育人”的正确方向;需要注重培训提素养,树立“提升质量”的学科自信;需要强化研究促反思,建立“教学科研”的能力结构;需要参与活动促发展,形成“评价激励”的整体驱动。该研究旨在为新时代、新要求下的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方法借鉴。【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郑继超,董翠香,董国永【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习近平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中有关体育教师的问题,对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进行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教师价值论、教师角色论、教师地位论、教师职责论、教师师德论、教师发展论“六论”共同构筑起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着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基于“六论”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①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实现价值自觉,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②明确三重角色定位中的内在意蕴,拓展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角色内涵;③提升体育教师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④践行以体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内外合力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⑤注重内省慎独和发挥典型引领,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水平;⑥促进体育教师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学校体育领域大国良师。【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体育教师;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尊师重教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于善旭:论体教融合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法治保障——以青少年受教育权为中心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年11月2日
其他
学术评论 || 董鹏: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前提、关键、重点
董鹏,1984年生,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任教,讲师。主要从事于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一般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大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一般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指导纲要”形式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量级文件,对于继承我国学校体育第八次课程改革经验,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纲要》颁布引发学界热议,《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4期刊发了学者彭庆文、于天然《〈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时代意义、内容特征和践行路径——兼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走向》一文,对体育教育工作者落实《纲要》具有一定启示。延续该文思想,研读《纲要》文本,提出落实《纲要》三点思考,即前提在于文本理解,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1.前提在于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落实《纲要》的前提。长期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政策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但繁杂的政策乱花渐欲迷人眼,基层体育教师对各政策的地位主次、分量轻重、落实急缓倍感迷茫。《纲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督导评价、工作要求5部分,涉及“四位一体目标”、“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会、勤练、常赛”等当前我国学校体育需迫切解决或重点改革的17项内容,《纲要》有明确介绍,彭文也择要解读,不再赘述。笔者认为,对于政策文本理解,还需要厘清一个关系、避免两个误区。厘清一个关系,即厘清《纲要》与《课标》的关系。同为学校体育领域顶层设计,《纲要》与《课标》分别是指导学校体育开展的宏观、中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两者皆为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文本,并不冲突。体育教师需要以《课标》理念为抓手,补充《课标》尚未涉及但《纲要》新增的指导意见,共同指导教学实践。另外,《纲要》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导向意义,但不能忽视《课标》地位,《课标》作为衔接国家学校体育顶层设计与教学实践的中介角色,依然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直接载体。避免两个误区,一要避免《纲要》是指导学校体育发展“转向”的误区。《纲要》是在设计者循证实践、理论探索和总结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和继承性特征,并非“颠覆性建构”,而是“继承中创新”,在《纲要》指导下,学校体育发展要避免“转向”思维,而应“沿着正确的方向走精准的道路”。二要避免《纲要》是解决学校体育陈疴旧症“万能良方”的误区。《纲要》涵盖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但需要注意,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之所以悬而未决,涉及教育、管理、社会多层面原因,如既涉及教育学原理层面的“教”未能明确,也涉及管理学行政层面的“管”不够有效,其解决策略也必然需要从学理层面、行政层面乃至社会治理层面多向推进,且任重道远。2.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纲要》“主要任务”提出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这对体育教师钻研教学教法、提升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另外,“组织保障”中课时安排指导意见,意味着体育教师每周要保证12节基本课时量。除此,体育教师还要参与训练竞赛、教学研讨、业务培训、活动组织、家校社互动、校园后勤安保等工作。由此带来以疲惫身心应付体育教学、淹没在与教学关联性不大的事务性工作中难以分身,以及陷入无休止的“标准”和“要求”考核中焦头烂额现象成为体育教师常态,《纲要》落实势必有阻滞。在强化体育教师树立教育情怀、坚定职业信念,克服各种困难与外界压力投身教学同时,还必须从减负增效、强化激励和量质提升三个维度,改善体育教师教育生态、激发体育教师工作动力、夯实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减负增效、优化体育教师教学生态。减轻体育教师工作负担,把教师从与教学关联不大的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对教师专业发展低效评价,为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确保教师集中精力专注于教学。二,强化激励、激发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教育中并不否认少数优秀体育教师看淡利益,但以此少数精英代表的道德情怀为标准对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提出相同标准的道德期待,而忽视体育教师利益诉求不人性化,对体育教师予以利益回馈不可或缺。可提供晋升职称、增加薪酬、获得奖金、获取荣誉等奖励,激发体育教师工作动力。三,补量提质、夯实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关于补量。相关部门在符合政策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体育教师编制,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员额制”。除此,《纲要》提出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体育机构有资质的专业教练,作为补充专项体育师资的重要方式。当务之急是加快出台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政策,建立校外体育教练准入机制,规范校外体育教练校内执教,助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其次,关于提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中小幼及其他教育机构胜任课堂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多能一专”型体育教师。3.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落实《纲要》的重点。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由课堂教学、运动训练、竞赛活动、文化建设等组成,其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纲要》中“主要任务”围绕“如何教”提出了四个向度的指导思想,为《纲要》重中之重,凸显课堂教学重要性。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中,《纲要》提出注重学科融合与课程思政,当前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导向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意志之下,注重学科融合与课程思政的提出恰逢其时,上述指导思想,前者要求体育课堂打破与其他学科壁垒,在课堂中融合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后者要求体育课堂解决长期以来重视育体、育技,忽视育人局限,强化育人价值,上述指导意见均要求体育课堂拓展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担载更加多元的教育使命。其次,“优化教学内容”中,《纲要》亮点之一是提出在体育课中进行20分钟左右结构化运动技能学练。当前,运动项目单个运动技术教学备受诟病,结构化技能教学有助于学生运动项目知识、技能、战术、规则的整体掌握,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摒弃单个知识技能教学,以两个或以上的内容或手段组合学练方式设计层次感和关联性突出的教学,用体育活动展示和比赛形式呈现。再次,“创新教学过程”中,《纲要》提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过程等等。这些指导思想践行的核心场域是课堂。譬如,教会是勤练、常赛前提,课堂上教不会,就难以保证学生课余时间有勤练和常赛的兴趣。反之,竞赛活动是体育学科的最大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赛一赛,前提是学生具有充足的运动技能储备。因此,无论是教会工作也好,勤练、常赛工作也罢,都要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完善教学评价”中,《纲要》提出注重对学生是否能说出、是否能做对、是否能会用等多方面检验。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但常被忽视的环节,体育教学尤其明显。指导思想要求体育课堂不仅要补全评价环节缺失,而且要求对是否能说出、是否能做对、是否能会用进行评价,尤其要求对是否能会用进行评价,有助于解决学生实战能力薄弱问题,由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甄别与发展功能进一步凸显,课堂任务更加艰巨。《纲要》提出了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诸多新要求,为现代化高质量体育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正如艾利森所言:“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政策执行可见一斑。执行、落细《纲要》,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为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贡献。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彭庆文,于天然《〈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时代意义、内容特征和践行路径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推荐阅读◾
2021年10月26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王文龙,崔佳琦,邢金明,米靖:多源流理论视域下我国体教融合政策的变迁动力与优化路径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通过互联网引导老年人进行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全球身体活动指南依然指出,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王志文,张瑞林,李凌:我国体育产业营商环境的学理构成、问题检视与构建思路
徐伟康,林朝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康露,黄海燕: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制及路径
徐伟康,林朝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新刊速递 ||《体育学研究》2021年第5期目次
本刊特稿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的谱系与解构——以清华大学为例/刘波,张贝尔,郭振,王松【摘要】:体育口号与理念作为体育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手段之一。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梳理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的历史谱系,以不同时期清华的体育口号与理念为个案分析,审视我国大学体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研究指出,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到“无体育,不清华”体育口号与理念的谱系,价值导入是从“卡里斯马式”到“集体无意识”,呈现出大学体育价值理念的文化记忆。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的内涵表现在:从中华民族的救国到建国再到强国的爱国性,从体育运动的强迫到认同再到自发的传承性,从影响范围的区域到国家再到国际的卓越性以及对大学体育的引领性。研究认为,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体现了大学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大学体育思想的继承发扬,是实现“体育的迁移价值”和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关键词】:大学体育;清华大学;体育口号;体育理念;迁移价值;文化记忆专题研究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叶海波【摘要】: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业态,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将为新发展阶段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研究从数字经济的内涵出发,梳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体育产业的实际,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阐述为:数字经济提高体育资源配置优化效率;提高体育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创新赋能;开启体育产业价值重创过程;提升体育数据资源价值,促进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结合“推—拉理论”,论述由升级机制、优化机制、融合机制、支撑机制和治理机制组成的动力机制,并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构产学研相结合的数字体育创新体系;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技术驱动基础;夯实体育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产品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数字体育产业生态,做好体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4大措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逻辑、目标与路径/蔡朋龙,刘广飞【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与方式变革、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市场在资源配置作用持续释放以及新科技革命持续推动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关联结构水平不高、资源配置结构效率低下、区域体育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产值结构不均衡、产品结构单一等结构性问题。研究提出,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区域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体育产业产品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互动协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克服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体育产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结构向高效化方向演进;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完成向服务化、高技术化和高融合化的全面转型。在行动的落实过程中,以科学为导向,合理规划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序列;以“协调”为准则,促进产业间、区域间协调发展;以“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造有效体育需求相结合”为引领,促进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以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要素驱动;以价值为标杆,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关键词】: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新发展格局我国体育产业营商环境的学理构成、问题检视与构建思路/王志文,张瑞林,李凌【摘要】: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安排与制度性保障,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体育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以及发展动力的强弱。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讨论体育产业营商环境的学理构成,审视体育产业营商环境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构建策略。研究认为:从学理上体育产业营商环境的内容构成具体可划分为体育市场环境、体育政务服务、体育市场监管、体育法治环境,其内在逻辑是体育领域内的良性政市关系塑造。现阶段政府放权不足与体育市场定位模糊阻碍了体育资源市场化配置,体育政务服务低效掣肘体育市场主体运行效率,体育市场监管失效滋生体育市场主体运行风险,体育产业法治保障缺位致使体育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受损。为此,以“放管服”改革为实践依据重构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科学监管,营造公平规范的体育市场环境;优化体育政务服务,提高体育企业运作效率;完善体育产业法治保障体系。【关键词】: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资源有效配置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制及路径/康露,黄海燕【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了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有助于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与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关键词】:体育科技;体育产业;产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技术融合;高质量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动态演进与知识基础——基于CSSCI源文献的计量分析/付东,杨雪梅,徐光斌【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文献评阅对CSSCI源体育产业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究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动态演进特点及现状,厘清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为我国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借鉴。研究认为,未来应加强体育院校与财经类等相关高校间知识协作,拓展高校与体育产业实体机构的合作网络,根据时代背景、国家战略、突发问题的影响以及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状况把握研究热点等。同时在产业研究中应注重自身经济规律与发展逻辑的探索;注重植入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体育产业的研究;注重产业自身的新领域新趋势新特点。【关键词】:体育产业;CSSCI源;文献分析;体育期刊;体育院校;知识基础学术论坛奥运会非市场价值的内在机理、效应表现、作用机制与引导策略——基于主办城市视角/张婧,
2021年9月24日
其他
学术关注 || 季彦霞,吕万刚,沈克印,史东林,刘亮:元治理视角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彭庆文,于天然:《〈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时代意义、内容特征和践行路径◾
2021年9月3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傅钢强,魏歆媚,刘东锋:人工智能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基本表征、应用价值及深化路径
Intelligence,AI)的概念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徐伟康,林朝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01文章来源作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专题研究 || 胡海旭,金成平:智能化时代的个性化训练——机器学习应用研究进展与数字化未来
引发了人类分析和思考模式的“质变”,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从探求因果关系变成挖掘相关关系,
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