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评论 || 张文鹏:“双减”之下做好学校体育亟需一副“五色”药

张文鹏 体育学研究 2023-08-28

张文鹏,男,河南新乡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创新长期领军人才,首批“赣江海智”地方领军人才。长期围绕社会发展、体育治理与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政策。先后以第一作者在SCI、《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近年来主持国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子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项。研究成果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排名第一),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人民体育出版社独著专著1部。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实施后,学校体育工作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遇到了新挑战,还迅速得到了学界的理论回应。如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等人基于“双减”政策背景,研究了“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与挑战,提出了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实现路径(原文刊载于《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2期)。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必要深入研究,但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亟需一副“五色”药,即学校体育要坚守“底色”,发挥“特色”,深化“本色”,强化“亮色”,实化“成色”,服下这副“五色”药以“破防”当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之困。

一是坚守学校体育“底色”

学校体育的“底色”是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践行“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主要目标。“双减”之下,学生和家长的自由时间变多了,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变少了。不管怎么变,学校体育的育人“底色”不能变,这既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底线思维,也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事实上,“双减”之下,学校体育“底色”不仅不能变,而且还要持续不断地深化和强化。“双减”之后,笔者在不同地区基层调研发现,学生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的机会和时间确实显著增多了,这得到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点赞,但也有一些学生和家长仍存疑虑,认为或许“双减”这阵风过去之后,中小学教育又会回到原来不断“内卷”的节奏和熟悉的“味道”中。因此,“双减”之下,要让学校体育持续发挥育人动能、势能和效能,必须坚守学校体育的育人“底色”不动摇,实现以体育人,着力培养能够担当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是发挥学校体育“特色”  

笔者数年来走访、调研发现,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学校体育有没有特色。凡是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好的学校,都是学校体育工作很有特色的学校,也就是说“特色”是学校体育的生命力和生产力。有特色的学校体育往往是行动上领导重视、执行上团结协作、内容上精心策划、活动上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而学校体育特色不明显的学校往往是行动上领导漠视、执行上存在“合谋”、内容上存在“老旧”、活动上存在“俗套”的校园体育,这样的学校体育既难以获得领导的注意力和重视,也难以获得学校内部的认同和支持,更不会引起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兴趣。长此以往,这类学校体育工作就陷入了上面(教育部门领导、校领导)不重视、中间(校内中层管理和各科教师)会斜视、下面也漠视的窘境(体育教师、学生等漠视逃避)。因此,“双减”之下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走找准本校学校体育特色,形成上面“重视”、中间“正视”、下面“乐视”的新局面,才会促进本校学校体育工作走向“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性发展之路。

三是深化学校体育“本色”

学校体育出生姓“体”,出名因“体”,出彩靠“体”,出路在“体”。可见,学校体育“本色”为体,发展靠“体”。因此,“双减”之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深化学校体育“本色”,探索适合学校体育发展的本色之路和创新之路。“双减”之下走学校体育的“本色”之路,主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创新教学思路,秉持“以体育人”“育人育心”的本色教学理念,更新校内体育课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好学”“乐学”体育课的新风尚,以扭转以往学校体育课堂存在的领导“观望”、同事“张望”、学生“失望”的不利局面;二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原学校体育“本色”,推进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成为学校体育课的“主角”。调研发现,人们经常讨论的学校体育工作起色不大,学生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的学校,往往是按部就班、体育课教学方式方法流于“俗套”的学校。因此,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本色”的关键所在;三是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双减”之下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以往的“大课间”“课间操”等课外体育活动的“常规套路”,还要有课外体育兴趣小组、课外体育游戏、课后体育延迟服务等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增套路”,形成“常规套路”与“新增套路”比翼齐飞的课外体育活动新气象。

四是强化学校体育“亮色”

学校体育出彩靠“体”,出路在“体”。“双减”之下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扛起“体”的旗帜,强化“体”的“亮色”,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必须有“亮色”,才会有进一步发挥的“大舞台”。以往调研也发现,凡是学校体育工作“出彩”的学校,一定是学校体育搞得有声有色,形成“亮色”的学校。“双减”之下强化学校体育“亮色”要做好两点:一是体育课要教的有“亮色”。体育课教的有“亮色”,这既要求老师下大力气备好课,也要求老师创新思路说好课,还要求老师组织好上课。通过老师教的有“亮色”,吸引带动学生学的有“劲头”,达到学生经常有“念头”,愿意走向操场有“奔头”的体育课学习新氛围;二是课外体育活动要形成“亮色”。学校体育搞得好不好,课外体育活动搞得怎么样是一个主要“观测点”。要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形成“亮色”,必须创新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学校和体育老师要下大力气创新思路,研发、编创富有特色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事实上,多数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仍是“老瓶装旧酒”,既流于形式,也疲于应付,更没有“亮色”可言。

五是实化学校体育“成色”

学校体育领域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体育课是国家法定课程,是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可替代的核心课程。如此重要的国家法定课程,为什么实践中就常常能“忙起来不要”呢?原因理由或许千万条,但以往学校体育在实践中的“成色”不足是一个重要理由。因此,“双减”之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让学校体育“出彩”显“成色”。学校体育要“出彩”显“成色”,需要用“加法”去看学校体育的事和人,做强学校体育工作,用“减法”去看学校体育存在的纷争,破除学校体育困境,用“乘法”去拥抱学校体育的春天,坚持久久为功,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琢玉成器”的十足“成色”。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等《“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推荐阅读

◾ 尚力沛:警惕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过度化和虚假性

◾ 毛振明:解说“体育课程一体化”

◾ 董德朋: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体育治理及再社会化

◾ 王富百慧:老年体育研究:学在日新,术亦须日新

◾ 董鹏: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前提、关键、重点

◾ 金玉柱:武术人类学的想象力:本土、叙事、体系与规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