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评论 || 王富百慧:老年体育研究:学在日新,术亦须日新

王富百慧 体育学研究 2023-03-26

王富百慧(1983— ),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老龄化、青少年健康行为、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长期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健康传播与科普推广工作,多次参与国民体质监测和全国大型体育社会调查的抽样设计与调查实施。近5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相关司局工作性研究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28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CSSCI论文近20篇,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相关研究成果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2020年获得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社会和家庭都伴随着人口转变而发生着深刻变革,其结果之一便是中国进入了快速人口老龄化时代,并将在未来几十年中处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并行阶段。中国政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巨大努力,不断健全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试图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为全球研究健康老龄化提供了一个实践范本,不断完善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也为全球面临同样问题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2021年第5期《体育学研究》刊发的《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便是一篇创新之作,这篇论文由青年学者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合作完成,初读该文便被这个研究选题吸引,文章在老龄化与互联网交织的社会背景下,从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关系入手,剖析了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作用机制,从实证层面证明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并以再社会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老年期继续学习在二者间存在的中介作用,对促进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实现积极老龄化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快速增长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持续加深,可以预判的是,未来我国将长期直面推动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问题,直面与快速老龄化相伴随的“少子化、空巢化和高龄化”问题,直面人口红利甜头日渐变酸过程中诱发的前所未见的经济问题,以及直面在新的社会支持体系下探索一种适于现代社会的动态平衡的养老方式问题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老龄化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仅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必须关注的焦点,也是保障老年人健康权、发展权、尊严权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跳出体育学科界域,从更广阔地视角研究老年体育问题。以积极老龄观为指导,以健康老龄化为框架,探讨将体育作为支持性环境纳入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一)应充分认识到老年体育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老年体育问题不仅涉及经济层面,更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每个老年人的健康历程。这不是单一维度的改变,而是嵌套在家庭结构变革之中,家庭规模、家庭形式和居住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家庭抚养关系被重塑,呈现代际关系简化、结构层次减少、成员异质性强等特点,尽管家庭依然是养老的核心环境,但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日趋社会化,从而对公共支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体育锻炼是维持身体功能发挥的重要手段,在增强和维护内在能力的同时,更能促进老年适应能力和社会心理能力的发展,是增进健康和提升晚年幸福感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老年体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依然较为薄弱,家庭环境、代际关系、社区服务、社会机构等支持性环境的变化使得老年体育服务的选择和利用问题日渐突出。要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不能简单地以提高老年公共福利为手段,而是要在关乎养老事业的每个环节都做好顶层设计,在深刻了解社会发展、家庭变革与老年个体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研究应对策略。

(二)应注重从生命历程视角考察我国老年人体育行为特点

我国老年人锻炼参与需求较高,但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研究发现年收入、受教育水平、社会交往程度越高的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可能性越大。受教育水平决定了体育服务的使用意识,收入水平决定了体育服务的使用能力,社会交往程度决定了体育服务的使用机会。亲密关系对促进老年体育参与有显著影响,家人的情感支持和多向友谊的互动可以提升体育服务利用效果,但朋友可以作为抵御家人支持不足时消极影响的替代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也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尤其是对健康老年人而言,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和享有体育服务进而拓展社会网络,不再局限于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因此,在老年人个体化差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老年体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需要新视角,从影响机制上深挖新观点。个体健康福利、家庭代际关系、社会支持网络等可能成为研究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的新的视角。以生命历程为着眼点,以过程视角看待老年人体育行为特点,着力消除由于结构不平等所致的健康劣势累积过程,尽早发现可能诱发体育服务资源获得不平等的诸多社会问题,并提供更为直接的干预路径,成为当前发挥体育功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亟须探讨的科学问题。(三)应从文化视角深入解析老年体育的支持性环境老年体育行为具有时代性和世代性,个人禀赋与社会结构对老年人体育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理性选择是老年人体育参与行为决策的主要路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老年人更注重家庭、家族和群体等集体主义的影响,家庭环境是促使老年人参与锻炼、选择使用体育服务的重要外因,代际之间的观念认同、情感支持和亲密互动是子辈支持父辈参与体育的关键决策因素,其作用甚至超越了体育自身的功能和规范。但与此同时,代际冲突也可能是“有条件”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对子辈的生活照料和隔代照料挤压了体育参与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老年体育参与的决策是一个家庭的事,子女不仅是物质支持和精神慰藉的提供者,同时也可能是制约者,老年人生活方式选择和健康行为决策无疑将受制于代际间的互动模式和子女的支持态度。因此,从文化视角解析老年体育的支持性环境,对创建家庭友好型体育政策具有重要启示。不言而喻,当今所有关注老年体育问题的学者都身处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和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都有幸亲历和见证中国人口快速转变和中国体育事业加速转型,这些快速而深刻的变革为研究提供了丰厚土壤,也有很多重要的议题亟待深入讨论,这正是我们这代学者幸运之所在。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体育的价值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体育也在跨领域互动中发挥了巨大价值。我们既要看到体育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中的推动力和感召力,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塑造力和影响力,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体育价值内涵的探索之路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亟须那些以学术为志的人勇闯一条从“自在”向“自为”转变之路,用正确的角色观去阐释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定位和独特的价值。希望能以“老年体育研究”议题为尝试,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探讨与争鸣,不断地突破自身学术界域,在体育科研的道路上走稳走实。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推荐阅读

◾ 董鹏: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前提、关键、重点

◾ 金玉柱:武术人类学的想象力:本土、叙事、体系与规范

◾ 黄海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思考

◾ 高奎亭:从“悬浮”到“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新探索

◾ 李凌:溯源与演进——体育消费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论证

◾ 张晓义:从符号传播到意义共遵: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逻辑理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