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李伟艳,郑国华,郎勇春: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探研——以鲁西孔村为例
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探研——以鲁西孔村为例
01
文章来源
作 者:李伟艳,郑国华,郎勇春
单 位:上海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原文刊发:《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1期
02
作者简介
李伟艳,女,1977年生,山东聊城人,上海体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历史与文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专题报告,2020年获首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会议二等奖。近5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决策咨询奖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奖1项。
03
文章概要
“所谓主体性就是崇尚社会运行过程中人的认知主体性或实践主体性,谋求人的主体能力、主体地位和主体利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探微,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在能动的对象性活动中主动地、有选择地、创造性地把握和改造客体,自觉实现人的目的,使主体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主体性即是指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在具体的对象性活动中以满足自身需要和发展为目的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好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话语。“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学界对“农民主体性”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农民主体性缺场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掣肘”,通过对当前我国乡村农民实际状况考察,发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语境,王春光从经济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等3个方面分析农民主体性;许伟认为坚持农民是参与主体、享受主体和评价主体的统一是农民主体地位的本质内涵;徐琴认为农民应该是经济主体、环境主体、文化主体、治理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结合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学者金建萍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把人民作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历史主体和权力主体;赵智从世界观维度论证了习近平之实践主体是人民主体“力量论”,价值主体是人民主体“评判论”,权力主体是人民主体“实现论”等。无论从国家政策话语还是学术界话语体系,都足以证明农民是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但如何培育和提升且实现农民主体性却成为“时代之问” “难解之题”。面对农民主体性缺失的现状,村落中出现的如“社会关系失衡,基本价值失准,文化失调” “公共文化生活空间衰落,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如何对“农民主体性”的研究从“宏大叙事”的理论追问到“细微落地”的实践体验是力促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鉴于此,本研究从全面乡村振兴的细微之处着手,以典型案例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村落体育主体性实践叙事,探究村落体育主体性的培育、成长和发挥,以助力农民主体性生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村落体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研究认为,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是建立在村民认知和实践基础上实践主体、权力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孔村案例呈现出村落体育主体性是一个渐进生成的过程,同时分析了村落体育主体性的不同维度,即村民作为实践主体的不在场、权力主体的让渡和价值主体的偏移现象,在新时代背景和语境下,村民价值主体性是村落体育主体性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向标。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村落体育主体性,应注意对村落体育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坚持村落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村落体育服务于村民发展,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村落体育主体性对村民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有积极效应,并可以将这种主体性的意识和模式不断内化为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逐步提升和确保农民主体性的发挥,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运行和落地生根。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村落体育主体性的局限性,不应无限夸大其效能,农民主体性的形成不仅需要职业技术培育的启蒙,也需要在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基础上的实际践行,不仅需要外部力量的有效推动,更需要农民自身内部力量的觉醒。
05
作者贡献声明
李伟艳:提出论文选题,设计论文框架,调研文献,撰写、修改论文;郑国华:指导、把关、修改论文;郎勇春:查阅、调研文献。
李伟艳,郑国华,郎勇春《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探研——以鲁西孔村为例》一文已在中国知网(CNKI)首发,欢迎大家下载关注。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李伟艳,郑国华,郎勇春《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探研——以鲁西孔村为例》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推荐阅读
◾ 李彦龙,常凤:“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
◾ 郑继超,董翠香,董国永: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
◾ 王志文,张瑞林,李凌:我国体育产业营商环境的学理构成、问题检视与构建思路
◾ 康露,黄海燕: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制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