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01
文章来源
作 者: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
单 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师范大学
原文刊发:《体育学研究》2022年
02
第一作者
杨曼丽,女,1992年生,河北保定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在读博士,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近五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并参与多次学术论文会议。
03
通信作者
张吾龙,男,1964年生,浙江杭州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兼任北京体能训练协会监事长、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监事、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监事、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校园安全管理与教育委员会顾问委员。多年来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出版书籍5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若干篇。
04
文章概要
课后服务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课后服务的重要呈现形式,渗透在课后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2021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界定了“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内容(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均衡了家庭经济差异,避免了高额校外培训支出,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结果的公平,缓解了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的实际困难,化解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开展课后服务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同时,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双减”涉及1.56亿中小学校,1000余万教师,90%的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89.8%的教师提供了课后服务,其中,29个省份制定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导意见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在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中,我国四省市学科成绩排名第一,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分,满意度均值为6.64分,学生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偏低。通过数据可见,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效果呈不断发展趋势,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明显。但随即带来的隐患是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睡眠不达标率为67%,小学生抑郁症检出率约为10%、初中抑郁症检出率约为30%,近视率为53.6%。其中,近视率高居全球第一,成为了新时代体质“贫困户”,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恶化、视力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趋势极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为缓解学生体质下降提供了保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更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强化措施。如何进一步落实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需要我们提高站位、统筹谋划、打通堵点,将国家意志切实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
……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承载形式,在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中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相关资料梳理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实现路径,精准聚焦课后服务的发展脉络,厘清“双减”时代背景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体系。在后续发展中,应当确保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普及性、学校参与的积极性、教育结果的公平性、社会力量的参与性,促进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现五育融合,明确学校育人主阵地,秉持“双减”政策实现路径的新举措、新格局、新思想、新理念发展目标,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拓宽,带动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参与,从而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以及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一文已在中国知网(CNKI)首发,欢迎大家下载关注。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注: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推荐阅读
◾ 刘红建,高奎亭,徐百超:中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演进历程、优势特征及效能转化研究
◾ 王孟,刘东锋: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 于善旭:论体教融合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法治保障——以青少年受教育权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