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非洲工业化日”,我来说说“阿佛利加陷阱”
您知道吗?今天11月20日是“非洲工业化日”(Africa Industrialization Day)。
中国老话说“缺啥补啥”。说起来,这个纪念日已经有28年的历史了。1989年,为了推动非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1990年起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非洲工业化日”。但是,自1990年以来,非洲工业化不仅没有进展,反而每况愈下,我觉得可以用 “阿佛利加陷阱”(Africa Trap)来形容。
什么是“阿佛利加陷阱”?
回顾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一般来说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4,000美元以上(按1990年美元计,相当于现在的22,000美元)就开始“去工业化”过程,也就是说工业(制造业)在国家GDP中的比例开始从高点下降,服务业逐步成为大头。在我们中国,2013年人均GDP达到7080美元(按2018年美元计),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为46.1%,首次超过了工业占比(43.9%),中国的经济结构重心也开始向服务业倾斜。这样来看,“去工业化”也是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在非洲,20世纪60年代独立以后开始发展本土工业,但人均GDP仅仅为700美元时工业增加值占比就达到了峰值,过早地进入了去工业化过程(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从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间,非洲国家GDP中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从12.8%降至9.9%,到2015年略有回升至10.4%;在南部非洲,其GDP中制造业附加值比例的下降幅度最大,从1990年的16.7%下降至2015年的11.2%。相比之下,同期(1990-2015)亚洲国家GDP中制造业的比例从16.5%升至25.5%。非洲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2014年非洲的出口产品中有62%是初级产品,38%为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原料加工品和低技术含量产品)。相比之下,2014年亚洲出口中只有22%是初级产品,78%是工业制成品。
在非洲去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贫困人口却在扩大,形成了畸形的城市化(premature urbanization)的现象。每个去过非洲的人都会对街头的小商小贩和城内外的棚户区印象深刻。这样,“过早的去工业化”加上“畸形的城市化”就是典型的“阿佛利加陷阱”。
(内罗毕一景)
“阿佛利加陷阱”是怎样出现的?
对于非洲的困境,国内外经济学家有很多的解读,但是简单的说有三个原因:
首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非洲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导致本土工厂关门或者转移,就业人口流向低端的服务业。以简单的打火机为例,不是说非洲人没有能力制造打火机,但是只有中国制造的打火机才赚钱,所以非洲就出现了“卖打火机的小女孩”。
第二,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患上 “荷兰病”(Dutch disease),过分依赖能源、矿业,导致经济结构脆弱、单一,绝大多数出口产品为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型产品。一旦自然资源产品价格暴跌,那么整个国家经济就遭受沉重打击,再难以恢复元气。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基于“华盛顿共识”框架为非洲国家开出的政策处方(贸易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开支)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导致百业凋零,陷入恶性循环,事实上进一步加剧了非洲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
那么,非洲国家到底应该如何跨越“阿佛利加陷阱”?
根据林毅夫教授创立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非洲国家在全国基础设施普遍不足,营商环境欠佳,国际买家对其制造业产品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工业化的过程必经以下“三部曲”:
1、只有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要素生产成本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2、只有集中有限资源把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建设好,并配有一站式的服务,建立局部有利环境,才能够在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使交易费用够低;
3、只有把现在已经为国际买家生产的外国企业吸引来,国际买家才会有信心给在非洲的企业订单,产品才能出口,这样企业的生产才能达到规模经济。这种筑巢引凤的成功,可以增加税收、外汇,使得政府有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同时,引进技术、管理,逐步建立起供应链,增加与外商的联系,使得本国企业也能参与到这些出口产业的生产环节中,达到星火燎原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企业走进非洲是破解“阿佛利加陷阱”的一个历史机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总结非洲工业化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国际智库“知成一体”的项目实践,为推动非洲的工业化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我陪同林毅夫教授与贝宁、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等六个国家的领导人见面,林毅夫教授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和适合先行发展的产业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落地执行方面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我们特别高兴的看到,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自学新结构理论,甄别出适合现阶段发展的产业,甚至已经开始招商引资,成功吸引到龙头企业。像波兰,像利比里亚都已经初见成效。希望基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经验总结而来的新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南方国家,除了中国奇迹,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