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秀祥:初心不忘永前行,饮水思源报师恩

新闻部 临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2-05-02

全国“最美教师”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他就是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优秀校友

刘秀祥



 他出生于贵州的贫困山区,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击败他,“千里背母上大学”最终让他圆梦“临沂大学”。他用八年时间助1700多名贫困山区的孩子圆梦上学,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荣获各种荣誉,忠孝两全,感动众人。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期间,临大贵州籍学生回到贵州市望谟县实验中学看望了自己的高中班主任刘秀祥,表达了学校对刘老师的问候,进行交流采访。


 

采访过程中刘秀祥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教人育人之心并寄语同学与母校。

 刘秀祥说大学的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大学的学习使朋友圈变大变优,同时我们的眼界、思想和格局也会改变,世界上最锐利的武器就是知识,大学更是人的综合能力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期。

 刘秀祥说让他坚持教育扶贫的动力:来自大山,出身贫寒,历尽艰辛。作为教育的受惠者,理应回报社会,大山深处更需要优秀的教师和优质的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只有教育才能拔除穷根,同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教育扶贫也是己任。

 

他对将从临沂大学这所红色学校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们寄语:学好本领,不忘初心,沉心静修,活出临大范,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应该做出临大人该有的样子,永远不给母校抹黑。



 在临大即将迎来建校80周年之际,刘秀祥给母校留言:感恩母校,终生不忘。身为临大人,带走了临大魂,祝愿母校更加辉煌。


刘秀祥写给临大一封信


小历带大家来看看吧


亲爱的临沂大学:


 我是08级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刘秀祥,现在是贵州省贵州市望谟县实验中学党总支部副书记、副校长。

 很荣幸在临沂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表达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情。

 临沂大学一直乐育人材,2008年我带着母亲到临大读书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临沂大学“实”的校风和“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到沂蒙地区人民的关爱。

 毕业以后我一直以临大校训“明义 锐思 弘毅 致远”来勉励自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去读书的人,我一直用宽广、坚韧的品质,努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要用我的青春担负起改变家乡贫困的责任,切实将 “扶志”与“扶智”工作落实到家乡的孩子们身上,在我的教育岗位上让教育扶贫工作在贵州黔西南望谟县遍地开花,让更多孩子实现大学梦。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必须牢记使命,不断奋进,用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我们生在怎样的家庭,处在怎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正如临沂这个红色革命阵地,劳动人民形成的沂蒙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沂蒙人,荏苒的时光提醒我们,临沂作为红色历史革命的根据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沂蒙精神。当代我们不能说沂蒙精神仅仅是临沂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全国人民的财富。它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荣誉责任、健全的人格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以“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目的。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与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实现自己最初的理想。校训中的致远,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精神,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立足现实,又不为浮云遮望眼。办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人,要站高一点、想宽一点、看远一点;做学问,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2008年九月我带着我的母亲从遥远的贵州来到山东临沂,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考上大学后,在大学这期间,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一边打四份工来维持我们母子两的生活,不接受外界的资助。对母亲不抛弃,对学业不放弃,是我作为孩子作为学生必须坚守的底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饮水思源,作为临沂大学的学子,在80年华诞之际,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人生如路,需从荒漠走向繁华,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把握好在校的学习生活,巩固好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会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相结合,更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它从各方面为我们踏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记住刚迈入校园里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专注、坚持、征服就是你们要做的事情,加油同学们。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临大青梅工作室

文稿 / 刘秀祥 李晓婷

排版 / 陈硕硕

责编 / 王昊 李贺 吕堂国

编审 / 王丽丽


扫码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