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午节,一个善意的谎言

四野子弟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传公元前278年,被楚国国君流放的屈原,听闻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忧愤之下抱石自沉于汨罗江。

素闻屈原美名的当地老百姓纷纷划船救助,可惜遍寻不着,为了避免江鱼伤害屈原遗体,老百姓纷纷向江中投掷粽子。于是,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标志性活动,然后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很感人、很美好。相信很多人以后也会愿意继续在端午节纪念屈原。不过,这个故事有三个硬伤。

1、根据学者考证,在春秋时期之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百越先民已经在五月五赛龙舟,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生活在战国晚期的屈原,在他的诗作中也有关于这种习俗的描述。这说明,五月五赛龙舟的习俗,至少源于屈原之前数百年。

宁波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

2、第一次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的文本是南北朝时期(公元500年早期)的《续齐谐记》和《荆楚岁时记》,这时候距离屈原去世已经有800年之久了。这就很让人纳闷,如果端午节起源于屈原,为什么在这么长的历史年代里都被忽略了?

《荆楚岁时记》

3、将端午节和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其实不是个别现象。在楚地五月五是纪念屈原,而在吴地五月五是迎伍子胥,在晋地是五月五追念介子推。因此,不同的地域都在端午节纪念当地有名的历史人物,而且伍子胥还早于屈原大约200年,介子推更是早于屈原将近400年。 

伍子胥

介子推

历史之所以神秘,就是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间接证据和逻辑推演,还是有可能得出一定的结论。

端午节,看来是不可能源自于屈原,但是,这也并不妨碍人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欣赏赛龙舟,享受粽子。

2005年,“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

2008年,端午节正式成为我国法定假日。

2009年“中国端午节”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失去了方觉珍贵。

美好的东西应该由珍惜Ta的人陪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