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人节,动物性还是灵性?

四野子弟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临近情人节,情人节三件套——鲜花、巧克力、酒店的生意迎来高潮。这一天是有情人或者有欲人的里程碑式的日子,其中应该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形:有的是浓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甜蜜地过;有的是感情稳定者,“例行公事”淡淡地过;有的已经“审美疲劳”,只是被潮流推着过;有的是未能如愿者,“挖空心思”地约着过,或者“不怀好意”地设计着过;有的呢,自己过……

那么,情人节,准确地说,西方的情人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初心是什么呢?

许多人都不喜欢追根溯源,他们认为,费那个劲儿干嘛呢,知道了又怎么样?和现在的生活毫不相关啊。有一些人却持开放态度,他们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一些了解多一份启发嘛。针对这部分人群,这里就讨论一下情人节的起源和本质。

情人节,本名是瓦伦丁节,从西方传过来的节日。瓦伦丁是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罗马公民,当时的罗马帝国对外来的基督教是仇视的,而瓦伦丁偏偏是一名非常虔诚、非常坚贞的基督徒。他被捕入狱后,居然和典狱长的女儿深深相爱了。具体过程不详,不过可以推理,在糟糕的监狱环境下,如果瓦伦丁没有出众的人格魅力,那么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浪漫故事的。2月14日,瓦伦丁被行刑。为了纪念瓦伦丁,这一天被定为基督教的节日,后来就演化为情人节。

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三点判断:第一,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有情人生离死别,未成眷属。第二,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感动了周围的人,并流传至今。第三,这是一个纯洁的爱的故事,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男女主人公所生发的爱情无疑来自于灵魂之间的深深吸引,这体现了灵魂对肉体、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心灵的愉快而安宁的状态,优于肉欲和激情的强烈快乐;理智的快乐比肉体的快乐持续时间更长;审慎的享乐,可以超越当前时刻的快乐,有必要为了将来更大的快乐,而牺牲当前的快乐;赞扬正义、勇敢和节制的美德,因为它们有助于快乐地生活;社会美德其实是启蒙的自我利益,社会美德可以保证自我利益的安全。

伊壁鸠鲁作为伊壁鸠鲁主义的创始人,从上所述,他的快乐理论并不是纯感官快乐的学说,但是,他的许多追随者有意无意地误用了他的理论,歪曲了快乐的目的性和唯一性,以便为自己的感官享乐欲望辩护,因此,在后世通常的语境中,伊壁鸠鲁主义成为了放荡和自我沉溺的代名词。

主义和创始人的初心越行越远,古已有之,例子也不少,后世的人若不明就里,就不免以讹传讹了。很多节日也有这样的情况,走着走着就变味了。变味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有人就喜欢这个味,不可以吗?可以可以,不过呢,最好还是要名正言顺,挂羊头卖狗肉的营生终究不太好。

关于幸福和快乐的本性,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有无数的人在思考,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简单地说,物质性,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动物本性,而精神性,则体现了人的超越性或者说灵性。

人性,本来就是两者兼而有之的。那么,在这么一个充满了戏剧性的节日里,究竟有多少动物性、多少灵性在行走呢?

如果你身处其中,那么,不妨把疑问留存心里,然后,拭目以待。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你就写写吧。:)


三千年前的倾述,只为你此刻的倾听

客家 鹅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