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深圳人,这几天和20年前的自己合了一个影
1999年11月29日,是《深圳人的一天》大型城市雕塑启动的日子。在深圳雕塑院与深圳晚报共同的努力下,这个平凡的日子与17位普通的深圳市民,以雕塑形式留在了深圳人的记忆中,成为了这座城市凝固的历史。
“这些年,我在深圳生活,我也在看着它变化。地铁一条接一条开通,房子建设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漂亮,孩子一天天长大,城市越来越美丽。”
“20年了,我依然是个普通的深圳市民,《深圳人的一天》让我对深圳更多一份温暖的回忆,希望深圳越来越好。”
市民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角
人文关怀是《深圳人的一天》的初心
20年来,雕塑的主创者以及雕塑原型都像这座城市一样,发生了许多变化,而这座城市永远记得你们年轻时的模样。
深圳晚报将17个雕塑的原型人物的老照片收集呈现,让每一位深圳人感受到,无论何时,只要回来,这座城市都会用最热烈的目光注视着你。
股民:金平,浙江人。
设计师:刘晓都,北京人。
外来求职者:李合珍,河南焦作人。
老外:古龙山(ALEXANDER COTTING),瑞士人。
港商:杨飞义。
(左右滑动浏览)
学龄前儿童:吴桐山,湖南湘乡人。
保险业务员:蒋爽,四川人。
公司职员:刘丹 浙江温州人
公务员:宋成君,陕西咸阳人。
医生:吴文华,广东梅州人。
(左右滑动浏览)
中学生:郭文婷,山西人。
咨客:谭晓芳,湖南长沙人。
退休干部:肖福元,甘肃白银人(已故)。
包工头:魏振,河南郑州人。
(左右滑动浏览)
打工妹:胡美娟,浙江常山人。
休闲的女人:钟晓青,湖南浏阳人。
清洁工:陈阿姨,广东深圳横岗人。
(左右滑动浏览)
刘晓都:择一城,务一事,过一生
1999年,我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偶然的机会下,我们的建筑团队参与了深圳一些市政公园的规划建设。也正是因为工作原因,有时我会跟城市设计处(现城市和建筑设计处)打交道。
自述者:刘晓都,《深圳人的一天》 设计师雕塑原型,现为坪山美术馆馆长。
1999年11月29日,一大早,我来到设计处,刚巧雕塑院也在那块儿。我正好也去找雕塑院办点事儿,结果他们看着我来了句“嘿,他正合适”。就在我一头雾水的时候,大家向我介绍了《深圳人的一天》公共艺术雕塑群的项目情况,原来19位原型里正好缺一位“设计师”还没找着呢,我就这样误打误撞地“送”上门了。
一听这个事儿,我觉得太有趣了!就同意做这个模特了。后来,我们被选作原型的人就去雕塑院参与制作过程。记得当时先是跟一位广美的老雕塑家聊天,我就坐在办公室那种转椅上。他觉得这姿势很合适,于是就定下来我是用坐姿,还给我加了一支笔在手上比划,然后拍了“定型照”。确定好姿态后,我把11月29日当天穿的衣物鞋袜都送到雕塑院,雕塑院又给我做了手模脸模,这样我参与的部分就基本完工了。
雕塑落成的时候我去看过,对于刚在深圳站稳脚跟的我来说,还没有感受到它的意义有多大。现在回头看,在上世纪末能够想出《深圳人的一天》这样一个公共艺术创作的点子,把普通人的状态在一个时间点上给固定下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太棒了,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前卫的。后来,我父母来深圳的时候也来看过雕塑,特别开心地抱着“我”合影。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下就20年过去了,我早已定居深圳。几乎每年都有几次,身边朋友或者同事会跟我说:“嘿,我在公园见着你的雕塑啦。”包括我们公司的小朋友在园岭社区公园看到我的雕像时,也觉得很新奇。我跟他们说,“我”在这儿都20年啦!
与此同时,深圳也发生巨变,我最大的感受是深圳越来越一体化了。1999年的深圳,实际上经济发达区还是集中在罗湖。现在,随着城市规划发展,从西边到东边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越来越一体了。
人生就是这样,你总要选择一个地方来做一些事情来度过一生。因为“来了就是深圳人”嘛,所以我选择了深圳,深圳也选择了我。如今我的生活依然忙碌,筹备事务所的项目、做展览策展、参加国际学术机构讲座等。我现在也担任了坪山美术馆馆长。
工作繁忙之余,我也会去看看还没留胡子的“刘晓都”,“他”定格在园岭社区公园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比一下那个时候的状态,这20年我是奉献给了深圳。当我们再老一点的时候,回头看自己当年的状态会有很多感触,这其中慢慢积淀下来的就是历史,历史也成就了城市的文化。
吴文华: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激励
20年前的11月29日,我和往常一样,在深圳市妇儿医院小儿外科门诊上班。后来有好几个人一同进来,跟我说他们想通过雕塑的形式定格下“深圳人的一天”,他们需要一位医生作为原型,看我挺合适的,问我同不同意。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和历史意义,当即就同意了。后来有的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不先问问你爱人?”我说,这是好事,不能犹豫!
自述者:吴文华,《深圳人的一天》医生雕塑原型,现居深圳,退休多年。
我是1985年来到深圳的,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我曾在云南大山里的一所医院工作多年,目睹了大山里的村民们生活的艰辛和求医的不易,那段经历对我影响深远,让我在此后的从医生涯中更能体恤患者苦痛和难处。深圳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到深圳市妇儿医院后,我创立了小儿外科。
当时,小儿外科领域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叫先天性巨结肠,有些小孩生下来以后,大肠没有神经细胞,不会蠕动,因此患者的大肠排遗物淤积在体内,无法正常排出,需要在患者腹部开刀切除病变肠段。后来,我从国外英文期刊上看到有关论文,文中介绍了一种无需从腹部开刀即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办法。我学习并掌握了这种方法,并于《深圳人的一天》群雕正式落成的2000年,选择了一些合适的病例,仅仅经肛门就可实施这类手术,效果很好。深圳成为全国最先采用这一先进手术方法的两个城市之一。
雕塑的落成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直到现在,外地的亲朋好友同学来到深圳,还会让我带着去雕塑现场参观、拍照,他们为我感到骄傲。虽然我不知道当初我为什么会被选为雕塑的原型,但我珍视这份偶然获得的荣誉,每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被立为深圳人群雕中的一员,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辜负这份分量十足的荣誉。
我已经在深圳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更亲历了深圳医疗领域的飞速发展。前几天,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来深圳见我。我带他到平安大厦顶层,他当时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他早就听说深圳这些年发展很快,但还是没想到竟有如此之快,如此之好!身为一名深圳市民,我觉得非常幸福。
早起送外孙、外孙女上学,然后买菜、做饭,和多年的球友切磋乒乓球,开开喉唱唱歌,下午时分去学校把外孙、外孙女接回来,照顾年迈的母亲,散步,这是现在的“我的一天”,与20年前大有不同,却一样充实和丰富。
蒋爽:雕塑已成为我精神世界一部分
雕塑项目启动那年,我来深圳已经有10余年,进入平安保险公司也有5年了,当年11月29日发生的事情我记忆犹新,那天我早早来到公司上班,只见公司大门两旁站了好几个人,好像在观察我们这些出入大楼的工作人员,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是深圳晚报的记者和雕塑家。被选为雕塑原型时,感觉很新奇,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那时候还年轻,身上颇有点敢闯敢试的劲头,我想这股劲头与深圳的城市气质相符。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入读深圳大学,然后在深圳工作、结婚、生子……
自述者:蒋爽,《深圳人的一天》保险业务员雕塑原型,现居深圳,今年10月退休。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能成为深圳市标志性雕塑的原型之一,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自豪感是无以伦比的。2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最初对雕像的兴奋感已经淡去,大多数时候,我全然想不起来雕塑的存在。但奇妙的是,在某些特殊节点,总会忽然间想起雕塑的存在,它仿佛已经内化成了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前些天,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当时我将雕塑启动的时间误记成了11月19日,正暗自遗憾错过了在雕塑项目启动20周年纪念日。
正在这时,我的两位朋友在网上看到了深圳晚报发布的“寻人信息”,并马上告知了我,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激动。雕塑落成的当年,以及项目启动5周年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我们这些雕塑的原型人物曾有过几次聚会,但都没有聚齐过,此后就更难得一聚了。
我自己最近一次前往雕塑现场,也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回看自己这些年来与雕像的合影,感觉很奇妙,有恍如隔世的感觉。20年来,深圳市发展迅速,雕塑周边的环境日新月异,而我自己也变化很大——工作变了、容貌变了、人生轨迹也在不断调整,但雕像依旧“青春”,它定格下了我的生命中的一个美好瞬间,并将带着“我”持续见证深圳市的发展变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一想到这点,我就觉得我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关系更紧密了。
刘丹:岁月很短,回忆很长
1999年,我大学刚毕业两年,被分配到深圳商业银行负责柜台业务。11月29日这天,两位男士推门而入,我按惯例站起来打了一声招呼“您好,需要办理什么业务”。他们看着我,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对我说:“小姑娘,我们是对面雕塑院的,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原来他们正在寻找雕塑的模特,问我愿不愿意参加。
自述者:刘丹,《深圳人的一天》银行女职员雕塑原型,现任平安银行运营经理。
我答应了下来。对于一个刚到深圳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可以有一个自己的雕像留在深圳,在这个城市留下一个深刻的烙印,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有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当时要做脸模,保留面貌神情,我就像做美容一样躺在那里,由老师往脸上一层层涂东西,等干了再揭下来。后来我才知道,老师为了不伤害我们的皮肤和头发,他们自己先尝试了好几次,找到最安全的方式之后才让我们做。雕塑落成后,我看着“自己”坐在电脑前的样子特别兴奋,不停和“自己”合影。没过多久,我和几个原型还被选作深圳市民代表去中央电视台参加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的晚会。
在深圳生活这么多年,刚毕业的时候经济条件比较差,甚至想过在深圳工作几年以后也许就回老家了。但随后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在深圳扎根下来,深圳成为我的家。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带他去看那个雕塑。我跟他说:“宝宝,你看这个是你妈妈,妈妈坐在这个地方。”当时我儿子特别好奇地去拍,还抱了雕塑。回家后可爱地问我:“为什么那里会有一个一动不动的妈妈?我也想坐在那个地方!”
转眼,儿子已经读初三了,上个星期我们吃完饭还带他回去看了雕塑。他说:“妈妈你真幸运呀,你跟深圳一直在一起。可能将来我读大学了、工作了,你还在这里,还是20年前的样子。”
这些年,我在深圳生活,我也在看着它变化。地铁一条接一条开通,房子建设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漂亮,孩子一天天长大,城市越来越美丽,我从负责柜台业务到现在做银行业务运营的管理者。20年了,我依然是个普通的深圳市民,《深圳人的一天》让我对深圳更多一份温暖的回忆,希望深圳越来越好。
金平: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2000年6月16日,《深圳人的一天》雕塑正式落成。那天,我特意来到园岭社区公园,与自己的雕塑合了一张影。
自述者:金平,《深圳人的一天》股民雕塑原型,现居美国。
如今,这张照片正挂在我美国旧金山住所客厅的墙上,最醒目的位置。
日子真快啊。1999年11月29日,《深圳人的一天》启动时,我的女儿才两岁。如今,她已经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毕业了。
雕塑落成的时候,我把女儿也带到现场了。但那时,她还小,不太懂。长大了一些后,她也去过园岭社区公园,看见“我”立在哪里,觉得蛮好玩的,也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从此,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和别人炫耀:“我妈妈在深圳有一个雕塑。”
对于我来讲,成为群雕中的一员这件事,也是特别有意义。我1988年来到深圳,2007年定居美国,19年,我的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深圳。《深圳人的一天》,用平民百姓的视角来记录这个城市的历史,而我,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每念及此,我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我在深圳的19年,可以说是青春无悔。2002年到2006年,我先后担任国际狮子会中国深圳380区红荔狮子会创会秘书、副会长、会长,之后又担任国际狮子会中国深圳第五分域主席、助盲委员会主席和眼库执行主席。在此期间,我多次组织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奔赴西藏、新疆、青海、湖南等省份的偏远地区,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帮助3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可以说,深圳给了我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我实现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愿望。
尽管身在美国,但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己的祖国,关注着深圳。这20年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觉很骄傲,很自豪。深圳近些年又有了一个称号——“创意之都”,在我看来,创意的基因,深圳很早就有了,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深圳人的一天》本身就很有创意,20年后的今天,回过头看,它依然闪烁着创意的光芒。
2018年春节我回国时专门去看了这组雕塑,也和自己的雕像合影留念了。很遗憾,在活动启动20周年的日子,我无法赶回来。但以后,我一定会再回到深圳,再回到这组雕塑旁,感受深圳的沧桑巨变,追忆自己的无悔青春。
这座城市永远记得你们年轻时的模样
20年,你们和这座城市都已改变
只有这座群雕
无声地对后来的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这座城市的历史
有太多五湖四海的成分
看一遍你们的简介
就知道深圳的奇迹属于全国
属于全世界
如今,你们当中已经有人离去
还有很多人
早已从我们的视野里淡出
就像你们当年的出现
没有预兆,所以更加传奇
但你们年轻时的模样
早已走进这座城市的记忆
无论何时,只要回来
这座城市都会用最热烈的目光
注视着你
(作者:李晶川)
深圳人的故事
仍在继续
阅读今日微信推送第三栏
或扫码进入专题报道
了解更多幕后故事
深晚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深港交界上演“地道战”!250米地道从香港直通深圳楼房二楼
深圳又新建一所市属大医院!坐标龙岗,即将试运营
11月27日香港见闻录|选举落幕,努力未停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徐再杰、李晶川、郭宇立、刘小涛
摄影 | 深圳晚报记者 杨少昆
视频 | 深圳晚报记者 徐雅乔、李慕瑶、游科、宁杰文、林小丽
编辑 | 余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