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金句•百校千言——当代书法名家进高校翰墨巡展
自古以来,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人学者、诗人、政治家乃至平民百姓都崇尚引经据典。中国的领导人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主席无不是引经据典的大师,善于以古典的名句警语来加强论点的说服力。人民群众也喜欢将以经典名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来装饰客厅、书房和卧室,作为座右铭,用来自律和教育青年。
展厅作品展示
中国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是中国文化的根。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号召,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共青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团中央学校部于2018年10月启动“习语金句·百校千言——当代书法名家进高校翰墨巡展活动”。
展厅作品展示
本次活动邀请了当代中国二十余位著名书法家以不同字体撰写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金句100余幅。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00余个,包含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内容。同时,为了便于国际友人和留学生观看学习,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鼎力支持此次活动,邀请著名英语专家翻译了习语金句和书法解释,让习语金句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彰显时代的魅力。
展厅作品展示
书法作品由团中央学校部组织在全国100所高校开展巡展活动,在巡展中附之以文化讲座、书法比赛、座谈交流等各种形式,力争在全国高校掀起一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金句,争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人的热潮。结合全团正在开展的“青年大学习”行动和“四进四信”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青年中入耳入心入脑,引导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本次活动是高校学生共青团工作的一次创新尝试,力图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推出一场以汉字书法文化为“佳肴”的校园文化盛宴,让优秀的书法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绽放光彩。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祖国文字发展历程的了解,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且可以让广大学生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金句的过程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展厅作品展示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承办单位:全国100所高校团委
战略合作单位: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
展览时间:至2018年11月17日
展览地点:西北大学博物馆二楼临展厅
参展书法家简介
(以姓名拼音为序)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程度,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国学班成员,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曾应邀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录制高中书法教学光盘。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收藏;出版有《程度楷书千字文》《程度书法作品集》等。书法作品曾获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等。
陈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诸体皆擅,犹以行草、章草、小楷见长,二十余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赛中入展获奖,多幅作品被泰山、台山、东方山、东坡碑林和多处名胜景区刻碑勒石。
常秀林,号润雨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丰台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行草书法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榜书研究会理事,2007年被北京书法家协会评为“特别贡献奖”、2016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
董树进,字欣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艺术研究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国风书画普及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
丁忠兵,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宣部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的书画作品展。《龙虎山》国家特种邮票设计者。2016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龙虎天下绝”丁忠兵书画展。
郭永生,斋号临风草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殷商文化协会甲骨文艺术研究分会(甲骨文艺术研究院)理事,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河南省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其甲骨文书法被人民大会堂、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场馆,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收藏。2006年7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韩国,作品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八、九届国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举办活动30余次。
干作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原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联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200余幅,入编全国各类书法专著60余部,多次担任全国全军书法比赛评委和书法专著编委、艺术鉴审、副主编、主编,曾任《书画论坛报》社长兼总编辑、《书画论坛》杂志主编。
李建春,字向聃,号缶皮、三修斋、问梅亭。北京市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创研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艺委会委员。获“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北京市职工艺术家”称号。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佛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等10多场重要展览入展。
李劲松,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先后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硕士研究生班、解放军艺术学院书法美术理论研修班。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和湖北省书法展览,收录入30余部大型书法专集。擅长四体,精于篆刻。
李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行业建设委员会维权部副秘书长。内蒙古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先后入选《第一届全国硬笔书法展》《第三、第五届华北书法展》《全国书画小品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展》《第十四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中国新加坡书法交流展》《中国西部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两次荣获华北书法奖,被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全国先进个人”。
李培隽,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巡视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书协会员。以楷书、行书见长,其书风疏朗峻爽,潇洒流畅,笔墨纵横之间以抒情达意。多有作品参展、获奖、勒石、收藏。出版《中国古代圣贤箴言系列碑版字帖謠业篇》《中华蒙学精选正楷字帖千家诗》等硬笔书法字帖30多本,著有《文履墨痕——李培隽诗词联墨集》。担任《中华情——全国书画征集巡展》、《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等全国性书画活动的策划、组织。为第四、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监审。
柳清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门头沟区美术家副主席,北京市门头沟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擅长草书、榜书。书法作品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荣誉奖”,首届中国女性书画摄影大赛金奖,首届“孔子艺术奖”的提名奖等。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央党校、中国美术馆、西柏坡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上海政协等收藏。
陆远怀,号尺岭散人,斋号两忘居,广西柳州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六届维权鉴定委员会委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来宾市文联原主席,来宾书画院院长。书法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类展览,历任广西书协重要展赛评委十年,入选“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2006年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毛广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画院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书画高研班导师。曾被评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毛广淞爨体书法”字体已经受到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
孙敦秀,笔名习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清华美院简牍书法高研班导师,简牍书法艺术院院长。
孙志刚,字墨禅,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级注册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助教、班主任。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结业。先后在中国湖北、浙江、河南和日本等地六次举办书法个展。先后参加过文化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展览十余次,200余幅作品被美俄德法英日韩澳等国友人和国内知名艺术家、企业家、学者、将军及多家博物馆、大使馆、图书馆收藏。
王建勋,字雄之,号清心斋。中国红十字书画院执行院长,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文联注册文艺志愿者,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大展,曾获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曾任“沈鹏诗书画奖”大赛评委,多次随中国文联慰问边防部队,随中国书协慰问国家党政机关,荣立三等功5次。
王熙权,字子兴、号真堂,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明社书画研究院院长,云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昆明市文史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特聘书法家,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农工党云南省委文化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高级古玩鉴定评估师,API注册高级古书画鉴定师。
张铜彦,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能写多种书体,尤擅隶书、行楷和魏碑。隶书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央档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赵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协第五次、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世侨书画院院长,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委理事兼书艺委副主任等。参展书法字体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中国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有些字体在某个朝代是并存的,大体上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也发生了一些过渡字体,比如行书中的行楷,草书中的行草。一般认为,书法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此外,在这些门类中,还有一些小的字体形式,比如爨体,金农等。
“习语金句·百校千言”参展书法字体一览
大类 | 小类 |
篆书 | 简牍 |
隶书 | 汉简 |
草书 | 章草、行草 |
行书 | 行楷 |
楷书 | 魏碑、颜体、爨体、金农 |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简牍: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简牍形态各异,文献记载名称亦多,较重要的有简、牍、觚3种,是历史长河中经过万人的书写实践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书体。它冲破了旧文字的藩篱,一改篆书线条化为笔画化,截长为短,变曲为直,书写便捷,为今文字书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隶书: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有秦隶、汉隶等 ,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汉简:是对秦隶的发展,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是本于秦简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史册记载,汉简直到南北朝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可称为中国“四大汉简”。汉简书法的书写意兴最为流露,最为浓烈,运笔灵动活泼,随意挥洒,轻松自然,笔姿横生奇态。加之汉简竖长的简形,竖写的顺序,偏扁的字形,趋横的字势,形成了它竖为贯通,横为联络,既为均齐,又置错落的独特格局。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章草: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章草法度严谨,笔画简略。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行草: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行草书法在笔势上有附钩和少量的牵丝,在体势上又楷草相间,楷草的比例可以没有一定,楷书多的称为行楷,草书多的称为行草。行草书法有别于楷书的一个特点,就是行笔加快,速度快了,笔画与笔画相连接的地方,带出一个小小的附钩,使笔画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气势也更为连贯。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弥补了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于辨认的缺点,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行楷:是行书中偏重于楷书的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故曰其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它由于具有随意性,因而就具有较多的灵活性和学习难度,笔形上可以说是楷书基础上的简化、连带、速写,字形上打破过于平稳而产生静中求动的视觉态势。行楷的用笔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多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使转合理,行笔巧妙。还可以依照书写者的习惯而使笔画的行笔出现各种变化,甚至依照个人不同的审美和书写风格去追求或创造出不同的笔道线条。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在秦汉年间千姿百态的书法园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书(当时称为隶书,即辅佐小篆,书写更快捷)书法艺术。遵循其规律,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这种汉字字体端正,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魏碑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它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爨体:是中国古代稀有字体,代表云南特色。爨体字在中国缤纷多彩的书法字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汉字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字体。云南省东部的曲靖市留存的碑刻《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研究爨文化的重要凭证,不仅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其字体为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字体,堪称中国文字演变的“活化石”。爨体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兴酣趣足,意态奇逸。曾被康有为、潘天寿等大家奉为书体中的“国宝”。
▶金农:一般而言的“金农体”包括金农以漆书法写的隶书和楷书,是金农在年过半百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独创的一种“渴笔八分”,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这种新书体被人称之为“漆书”。金农体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笔画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其字看似粗简,实是金农“以拙为妍,以重为巧”书法观的具体表现。
往期精彩回顾
天涯虽远,光阴却长 | 我校数学学院73级校友相约博物馆
【文物鉴赏】唐汉白玉供养人像
照片/编辑:王芝叶
责编:刘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