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报告:银发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的投资策略及建议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 ITH康养家 2024-04-15


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年龄构成方面,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1.0

人口老龄化是长期投资主题,银发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根据联合国的说法,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社会变革之一。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长期投资机会,包括大健康、康养地产、养老金融以及新消费等,关注六大产业投资机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康养地产、医美和宠物。


1.1

风险提示

养老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老龄化不及预期。



我国老年抚养比在加速上升

根据联合国预测,在中等情景下,老年抚养比将在2030年达到25%,较2010年增长1.28倍。联合国预测中国儿童抚养比在2020年后将有所下降,并在2035年降至最低点22.86%,低于25%。



2.0

消费端:银发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发展报告2020》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预计2050年老龄化将达峰值,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


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更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直到2050年之后,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趋于平稳。未来30年,老龄化相关的“银发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老年人的购买能力与老龄消费需求将拉动老龄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7万亿元,预计未来老年产品及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达到5.7万亿元。



2.1

老年人主要消费支出为日常生活开支,其次是养生健康及娱乐社交


从消费结构来看,老年人年均消费约22,600元。其中,日常生活支出15,560元,约占总消费的69%;健康养生2,763元,约占总消费的12%;疾病管理1,665元,占7%;娱乐社交2,585元,占11%。



2.2

养老金融、医疗保健、养生护理、殡葬、社交娱乐等行业受益


根据《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老人主要会考虑未来在疾病管理(43%)、营养品(29%)、旅游(25%)等方面增加支出。



2.3

投资策略:健康产业发展大势所趋,关注养老金融、大健康、养老地产以及新消费




3.0

支付能力提升,养老需求有力支撑


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统计,2017年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老人已超过1.06亿元,其中1,600万老人的家庭月收入超过了10, 000元,且预测中高收入老年人数将逐年攀升。随着收入的上升,养老支付能力有力的支撑老龄阶段的诊疗、护理、康复等需求。



3.1

老龄化加速提升患病率,爆发多方面医疗需求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为常见,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主要病种。不断增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将激发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养生保健、营养品等医疗保健产品、服务的需求增长。




3.2

居家养老渐成趋势,家用保健器械需求井喷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破千亿,老年健康管理需求日益上涨。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包括家庭保健器材、家庭用保健按摩产品、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和家庭护理设备四大块)逐渐受到青睐,购买率开始攀升,2016-21年老年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以24%的复合增速扩张至1192亿元的规模。



家用医疗器械门类众多,居家养老加速医疗产品入户。



3.3

老龄化催生康复养老千亿器械市场


2011年至2018年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为134亿元,而到2018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4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据此推算,到2023年,康复医疗的产业规模将超千亿元。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共设立综合医院19,693家,已设有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占比约不到30%,未来综合医院设立康复科的需求较大。


在康复医疗器械投入方面,初步估算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康复科大约需要500-1,000万元,三级综合医院需要2,000万元。按照平均每家医院需购置康复医疗器械费用500万-1,000万计算,仅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新增康复医疗器械需求量将达到500亿-1,000亿元,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养老康复器械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国产厂商紧抓养老产业升级窗口期。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出现井喷态势,目前约有400多家康复辅助器具企业,生产和销售约2500余种康复辅助器具,但是年生产和销售总额约为500亿元产值过亿企业不足10家。


政策频出,加速康复器械产业发展。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融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促进业态融合,推动产业全面发展。



老龄化将进一步提速康复器械的规模放量,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根据智妍咨询数据,2016年中国人均康复费用仅15元,相比康复体系成熟的美国人均80美元,有着显著的差距,因此随着老龄化的深化,康复医疗器械有望持续渗透,放量空间可观。


3.4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机构扩张不及预期;老龄化不及预期。


04

医疗服务:医养结合,专业机构服务构筑养老闭环生态


4.1

医养结合趋势向上,民营机构打开盈利空间


大力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之选。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


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需求迫切,专业机构服务托底养老。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9%,总数约为4,063万人,其对护理服务需求也更为迫切。


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这为社会化的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



老龄化需求加速上升,现有养老医疗资源供给缺口扩大。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2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75.0万张,比上年增长6.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5张。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拟定的目标,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要达到35-45张。那么2020年各类养老床位需求将达到667万-858万张,这之间有86万-257万张的缺口。


而若按照“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养老床位的缺口将更大,到2020年,我国各类养老床位需达到952万张,缺口达372万张,增长幅度将是目前水平的1.6倍。


纵向趋势来看,2019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在前几年增速放缓,2020年人口结构中65岁以上老人扩大到13.5%,是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4.63pct,老龄化的持续加深导致需求加速上升,老龄化人口增速超床位增速,继而导致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市场缺口。



机构规模整体偏小,大型养老院缺乏


从全国各养老院的规模来看,床位数在50-100张之间的养老机构数量占比高达78%;其次是床位数在50张以内的养老院,数量占比为8%。


而床位数量在300张以上的大型养老院数量却明显不足,数量占比仅为3.50%,其中,床位数量在1000张以上的超大型养老院所占比例仅为0.61%。总体来看,我国养老院的规模普遍较小。



国营养老院占主导,民营、公办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从养老院的企业性质来看,目前国营养老院依然是市场主体。截至2018年9月末,国营养老院数量占比为78.14%,远高于民营、社会团体、公办民营、公助民办等性质的养老院。



盈利痛点:“一床难求”与“空置率高”并存,结构性矛盾显著。

全国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并不乐观,民政部数据显示,农村和城市的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从2011年后在波动后出现下降。农村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从2011年的79.5%下降至2015年的65%城市的床位利用率由2011年的61.5%下降至2015年的51.2%。


头豹研究院指出,民营养老机构两级分严重化,低端民营的福利院设施条件差,服务意识不足,护理水平低,而高端民营养老机构条件虽好但收费普遍高,超出一般家庭支付能力,导致资源存在浪费,“一床难求”与“空置率高”现象并存,养老资源出现一定程度的错配,结构性矛盾显著,盈利痛点亟待解决。



老龄化时代,护理保险推动“医养结合”提质增惠,民营机构服务或将进入盈利通道。


4.3

投资建议

未来10年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认为养老需求将集中爆发,表现为对家用保健器械、康复养老器械和对专业养老机构服务的诉求。


4.4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机构扩张不及预期;老龄化不及预期。



05

地产:老龄化时代推动康养地产迈向高质量发展

5.1

“银发时代”已至,打开康养地产向上空间

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主要依托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两者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2011 年 2 月, 民政部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由此衍生出养老社区(CCRC)、老年公寓和养老驿站三种养老地产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市场将迎来井喷式增长状态。


5.1.1

机构养老将成为未来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

经验中,中国人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的: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但事实上, 家庭结构变迁,居家养老变得不切实际:统计显示,目前居家养老占到了96%,社区大概占了1%,机构养老占了3%。


在“新老年人”时代,4-2-1的家庭结构,导致子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家陪伴和照顾老年人。特别是对于空巢和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就变得不切实际,甚至会有潜在的风险。


与需求相比,中国养老院的数量明显不足: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目前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约 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 41.9%。在老年人能够自理时尚好,当老年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时,就必须到养老机构度过晚年,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比例激增。


5.2

空间:康养市场规模将达20万亿,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养老产业的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


中国的养老产业规模仅为4.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美国养老服务消费占GDP的比例为22.3%;欧洲养老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28.5%。未来几年中,中国的养老产业有可能实现井喷式的增长,也是未来10年内中国经济中的有力增长点。



5.2.1

老龄化人口激增,养老地产未来空间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20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未来一段时间,老年人口的增加是驱动养老地产发展的首要动力,积极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



2014 年至 2019 年,中国养老地产的市场规模从 4.9 万亿元增长至 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7.3%。


据预测,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在 2023 年将达到 10.4 万亿元,2019 年至 2023 年间将维持 10.0%的年复合增长率。


5.3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康养产业供需矛盾突出

家庭结构变迁,居家养老也需要借助专业机构: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但事实上,家庭结构和经济条件对养老方式的影响更大。


在“新老年人”时代,4-2-1的家庭结构,导致子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家陪伴和照顾老年人。特别是对于空巢和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就变得不切实际,甚至会有潜在的风险。


5.3.1

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消费心态变化促进未来的养老市场向前发展

消费水平提升,需求品质化:从2020年到2030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都是60后,和此前的老年人相比,其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都有很大的变化。他们的理念是能挣、会花。不但消费能力强,也会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城市化进程和独生子女政策带来新问题: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5.3.2

“增资减负”多措并举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2020年,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政策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增资方面,中央和地方分别出台不同的政策,从养老服务专项贷款、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等方面为养老服务运营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养老机构复工复产;在减负方面,各地政府实施减免养老服务企业税收、延长免租期限、减免缓缴部分费用等政策为养老服务机构减负。



5.3.3

国家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康养产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5.3.4

税收政策优惠

养老服务机构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耕地占用税。

5.4

养老地产主要开发模式

作为地产行业的延伸和分支,目前养老地产的参与企业主要四大类一是地产企业,如万科、绿城、保利、远洋等;二是保险企业,如泰康人寿、太平保险、中国人寿等;三是养老专业机构,如亲和源、国安养老等;四是跨界企业,如中国石化、首旅集团、海南椰岛,这四类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开发养老地产,这样的形式可以降低项目成本和风险,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使养老地产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


如2020年11月光大养老与光大集团旗下光大永明人寿、光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三方拟共同发挥产融结合协同优势,并在投资端、负债端、客户端三方面形成业务闭环。


5.5

养老地产盈利模式

当前国内康养项目总体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出售”、“出租”、“租售结合”、会员制、逆抵押贷款购房、使用权销售、共有产权模式、金融+模式(保险+养老社区),及以上综合形式等多种模式。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康养中心都采取的出租及会员制。

出租模式

特点:持有并长期租赁。开发商担任起项目运营商角色,设立一定的入住门槛,然后采取按月收取服务费的形式运作项目。

优势:有利于后期运营的持续收入。

劣势:对资金要求高,投资回收期较长,此外对开发商的运营管理有较高要求。

典型项目:北京寸草春晖养老护理机构。


会员制模式

特点:投资运营商销售会员资格,并为会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通过收取会员费和服务费实现盈利。

优势:这种模式以运营商持有物业为基础,以提供养老服务为核心,规避了产权销售的后期管理难和物业租赁的回收周期长的难题,是养老地产业盈利模式的重要创新。

劣势:由于其存在变相销售产权和会员费过高的问题,主要适用于高端定位项目。

典型案例: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泰康之家、远洋“椿萱茂”等。


5.6

风险提示

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调控政策超预期收紧。


来源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本文对原报告内容有删减)


推荐阅读

张天龙:绿地康养数智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ITH大咖说

越秀康养 关劲松:智慧养老的发展还需“脚下有泥土”


活动预告

第三届ITH智慧健康养老新科技产业论坛启动@上海



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ITH康养家的推送,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精彩文章,欢迎看完文章后点击🔝【ITH康养家】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并多多【点赞、在看、转发】哦!



ITH康养家为智慧康养产业创业者和领导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以科技和康养行业“引领与服务”为主旨,连接行业生态,积极寻找、发现并驱动全球大健康及智能化康养新物种的发展,打造为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和康养企业、投资机构提供深入交流及需求对接的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