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外专家齐聚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对养老保险与金融体系的结合给出了深度解读。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不应该只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补充。目前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已进行三方面的探索,一是开展商业性养老保险,二是推出养老理财金融服务,三是做好养老储蓄服务。
总体来看,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方面,已纳入了国家规划,养老保险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养儿防老、政府养老、储蓄养老”的观念占主流,二是商业养老保险服务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三是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四是商业养老保险需要制度规范发展。
(图为周延礼)
周延礼指出,为推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保险业与养老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要积极推进,调动保险作用,同时也要发挥社会资本参与的作用。壮大商业养老体系,不仅是保险业的问题,也是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包括财富管理方面一些选择。“从老龄化中(aging)到老龄化(aged)的过程,中国只用了22年,而发达国家中,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3年,美国69年,加拿大65年,日本用了26年。
(图为郑秉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深,速度快,老年抚养比(退休人口与工作人口的比值)在2020年为17%,2030年将提高至25%,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43%。郑秉文认为,虽然我国储蓄率正在下降,但仍比多数发达国家高,能够应对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对储蓄率产生的替代作用。现在正是建立养老金最有利的窗口期。郑秉文认为,养老金有助于经济发展,对冲老龄化影响。一是可以稳定消费预期,撬动消费,二是“在岸”长期资本有助于市场潜力转化为新的业态,三是股权资金可以投资长期风险高的技术创新,四是养老金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反哺经济。“养老金是长期资本,经济增长是土地、资本、劳动三要素都吸取。现在劳动力稀缺、土地稀缺,资金、资本稀缺,长期资本更稀缺。养老金既是民生制度的安排,同时也是一个生产要素,是经济制度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双重优势,而不应该只发挥它的单重优势,仅仅看成民生。”郑秉文表示。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艳红表示,目前我国养老体系仍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但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由2001年的70%以上下降至当前40%左右。世界银行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不低于70%,而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图为潘艳红发表视频致辞)
对此,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时间我国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有待补充,而且这个空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随着富裕人群步入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传统养老观念逐步转变,养老金融市场需求旺盛。在此形势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建设正步入快车道。潘艳红认为,保险业在高质量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供给中具有独特价值。保险消费需求正从单纯的保险产品,升级为包括财富管理、健康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养老健康产业将成为未来的蓝海。“据官方统计,超过340万企业员工要边工作边照护家人,每年还有10万人左右为了专注护理家人辞去工作。同时,日本认知障碍患者不断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对老龄人口所持有的金融资产造成了巨大影响。”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末吉建介表示,对日本的老龄化人口,尤其是认知障碍患者的长期护理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图为末吉建介)
认知障碍带来的社会问题对老龄人口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持有家庭资产60%以上,根据预测,2030年,认知障碍高龄患者的金融资产可达12万亿元,相当于个人金融资产的10%。认知障碍患者的资产管理能力会明显下降,如忘记银行账户密码以及签过的合同等。从宏观来看,这意味着大量金融资产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基于日本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长护险制度存在着保费逐渐高昂至再无提高空间的困境。此外,长护业务从业人员的不足也限制了该制度发展。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各大保险公司开发了相关保险产品,如针对长护导致无法就业的保险产品、专为认知障碍患者和家属开发的保险产品等,并推行家族信托服务,即子女代替父母管理财产,据介绍,该产品能大大降低未来金融资产老龄化风险。末吉建介表示,当前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对策都比较基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只有在合理完善的法律环境下,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加上数字化科技,并且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都付出努力,才可能越过老龄化这座大山。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