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嘉映 | 服从自己还是服从真实?

陈嘉映 友朋说 2022-04-23


服从自己还是服从真实?

文 | 陈嘉映

文章摘自《价值的理由》


法兰克福(Harry G.Frankfurt)写了本小书,On Bullshit(《论扯淡》),畅销;接着写了这本小书,OnTruth(《论真理》),又畅销。蒙中译者之赐,先读到了中文本。读过之后,却难掩失望之情。



这本小书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一小撮自称为‘后现代主义者’的人群”,他们拒绝承认真实具有实在的意义,拒绝对真实的尊重,主张“服从自己”比服从真理更重要。法兰克福的初步驳斥很简单,这些主张与谨严有序的社会生活背道而驰,“如果没有大量可靠的真实信息,社会文明将无法健康地成长。困于错误的信念,社会也无法取得进步。为了建立和承续先进文化,我们必须避免被错误或无知拖向衰败。我们需要而且必须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大量的真实情况”。因此,社会绝不应当容忍混淆真假。


你赶火车,弄清楚火车开车的真实时间,弄清楚此时此刻的真实时间,当然是重要的。一个考大学的穷苦孩子,必须弄清楚大学学习生活的真实花销。后现代主义若拒绝承认这些,未免过于荒唐。后现代主义者的确有很多不经之论,但他们反对传统真理观,本来也很有点儿来由,看着政客们高举官方意识形态大旗,当作不移的真理,谁都难免想后现代一把。在这一点上,我与译者的看法倒接近些。译者在中译本前言里说:“要是后现代主义论者对‘真’的见解仅仅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其实并无大谬。”在我看来,后现代的反真理主义之不经,倒是他们在论理的层面上过于浅薄,乃至并不能真正伤到主流真理观,有时倒从反面成了主流真理观的衬托。当然也有很多胡言乱语,那是借后现代主义起哄的,不值得一评。瞎!借孔子和佛陀起哄的也不少。


法兰克福前几节的议论,实无新意。“我们从事的任何工作的成效,甚而整个人生的成败,取决于我们是受真实的导引呢,还是盲目或全凭错误的认识来行事。”诸如此类。诸如此类,倒是不错,像是在告诉我们老年妇女很难在高低杠上出成绩。让我们困惑的事情,因此真会引我们去想的事情,是些反例。自认为对地球有正确认识的葡萄牙人拒绝了哥伦布的计划,他在认识“有误”的西班牙人支持下“发现”了美洲。布鲁诺正确,被盲目的老媪投薪烧死了。盲目并错误的“出身论者”好一代天骄,清醒而正确的遇罗克却惨遭杀害。读读政治斗争史,看看身边的成功人士,难免要重新思考真、正确、精明、真诚,重新思考爱真理和“人生成败”究竟是什么关系。可惜,作者并没有在这些方面多给我们一点儿启发。


作者说到真实,主要是说正确或日合乎事实。“真”还有多重意义,真人,真正的人生,等等,作者都未涉及。只停留在合乎事实之上,未免浅白。舍斯托夫评论说,近代以来,“真”降低而仅仅成为事实。要想依循事实概念做较为深入的思考,我认为怀特海《思想模式》的第一讲提供了一个一般的指引。当然,关于事实、真、真实、真理、真诚、本真,认真讨论起来,的确很繁难。译者前言中说到,把truth译为“真实”还是译为“真理”,就颇费一番踟蹰。这是每个译者都会碰到的困难。



后面几节,作者尝试议论得更深入些。他指出了truth和古英语中troth(承诺)的联系,由是讨论了真实的观念与信任以及自信等观念之间的紧密关系(第六节)。作者专门用了一节(第八节),从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论起爱情之中的谎言和信任:


“我猜想,从男女双方认识到彼此的谎言,并且知道对方并没受骗的事实看来,他们分享的亲密确实是深刻而欢悦的,他们之间达到的这种亲密伸展到了他们尽力遮掩的角落。而同时都明白彼此已看透,想要隐藏之处也早已显露。这种彼此占据心灵,通过谎言引致真爱,真是美妙隽永。”情爱关系中的真诚与隐蔽,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把什么都毫无保留地裸露出来,那不叫真诚,那叫傻瓜。真诚并非机械地把现成东西搬出来,真诚总是和相互之间的理解交织在一起的。推及友人之间、亲子之间,一幅幅光影交织的画面,剪不断理还乱。法兰克福倒是触及了这个话题,可也只是触及而已。


尽管失望,我倒也不是说这本书一无是处。后面几节还是有些内容。在讨论谎言的时候(第七节),他一方面承认,在不少场合,谎言对我们无害甚至有益,但同时指出,“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常常会觉得说谎的作为有点儿不对劲”。因为,“由于说了谎,说谎者拒绝让他人了解自己,这对于他的谎言受害者来说是一种侮辱。这将挫伤他们的自尊,因为他们无法与说谎者建立最起码的深入关系,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最基本的深入意味着了解对方内心怎样,在想什么”。这话说得有点儿意思。作者由此又引出结论说:“我们对于真实的关切远远超出了世俗的实际利益计较。”从这个角度引出对真的关切超出世俗利益的计较,不错。还有很多道路会把我们引向同样的结论,例如刚刚提到布鲁诺和遇罗克。


在最后一节(第九节),法兰克福提出了关心事实的“更深层的哲学意义”。工程师和医生关心事实,但他们只是在应用层面上关心真实,“未必关心真实的本质”。真实并不只是有用的,真实是现实这一观念之能成立的基础,进而也是弄清我们自己是谁的条件。“我们一旦觉察到某些东西不听命于我们的意愿,它们不依不饶甚至与我们的利益敌对,就意识到它们不属于我们,不受我们直接控制,而是独立于我们的。现实这一观念就肇始于此。……一旦更具体地了解怎样受到局限,以及限制条件的边界,我们就能界定自己的框架。我们知道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为了成就那些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必须怎样付出努力。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弱点,不仅使我们能获得更强有力的独立意志,而且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定义自己的本质。”虽然我们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能读到更周详的阐论,但比起前面几节,这一节总算不是那样浮于表面了。


后现代反真理声势滔滔,不少人在惶惑中期待有个回应。我想,这也是本书所以畅销的背景。只是在我听来,这声回应声气表浅,未孚期待。



——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价值的理由》

陈嘉映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插图源于网络

在此鸣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友朋会在线课堂 ——



—— 加入同人读书会学友群 ——



—— 推荐阅读 ——


陈嘉映 | 人是自私的吗?

陈嘉映 |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陈嘉映 | 觉醒的心智

陈嘉映 | 如何好好度过这一生,就是哲学

陈嘉映 | 东西文化思想源流之差异:回顾与反省

陈嘉映 | 何不做点自己高兴做的事

陈嘉映 | 科学的始祖——哲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