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回顾|李勇:智能传播时代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光华BA 北大光华商业分析 2021-09-15

PKUGSM BUSSINESS ANALYTICS

        2019年11月10日晚,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商业分析硕士行业沙龙委员会邀请了中视协智能传播委员会副主任李勇先生为同学们带来了“智能传播时代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沙龙活动。

         本次沙龙李勇先生围绕“智能传播时代文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主题,首先介绍了传统文娱产业亟待转型的背景,提出 “依托科技,聚焦IP,赋能消费”的转型思路,继而引出“人机合一”的必然发展趋势。随后李勇先生展开分享了文娱行业内容创新的研发系统,并展示了生产制作、营销互动等多个环节的先进技术和应用,最后强调要“内容为核、数据赋能、生态联动,打造智能营销壁垒”。李勇先生的分享深入浅出,配合丰富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让现场笑声频频,掌声不断。



转型背景&未来趋势



         首先李勇先生为我们介绍了文娱行业的转型背景。传统文娱市场规模仅为一年2000亿左右人民币,而全中国文娱文创企业数量超过百万,从业人数约为300-500万,行业的天花板较低。但这个行业具有影响力强的特殊性,担负着“影响人”、“改变人”、“以文化人”的重担。基于以上背景,传统的影视娱乐行业转型实在必行。

        李勇先生指出,“智能传播、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我们已经经历了从大屏到小屏、从小屏到移动端的变革,屏幕和人的距离原来越近,未来就将是全息眼镜、甚至视网膜成像,这些目前技术已经在实验室中实现,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些变革也指日可待,而这种变革将颠覆各个行业。



内容创新



        接着,李勇先生展开分享了文娱产业的内容创新。和工业产业不同,文娱产业的产品调研和设计更为复杂。在“引领”和“迎合”消费者的平衡中,这个行业最终选择了领先者战略,并通过内容的差异化来实现领先。

        文娱的内容创新要做的东西,应该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要找到人人心中有的东西,从“感觉”入手,找到现象背后的关键动因,往下深挖找到底层的共性。李勇先生强调,“每一个成为爆款,或者大火的艺人、电影、综艺、电视剧、流行歌曲,甚至流行词,都是所在区域市场消费者集体无意识(又含有必然要素)的外化反应,没有一个是偶然的”。

在内容创新的方法上,李勇先生从后现代艺术的创新谈起,指出艺术创作的本质是要素排列组合或要素单独表意,在文娱行业中,便可以利用商业分析的方法,做要素拆解,进行要素排列组合或单独表意,从而提高作品成功的概率。



案例分享&技术与应用



        李勇先生以电视剧为例,说明文娱产品符合消费者三观的重要性。在男女平等这一话题上,从九十年代的爆款《渴望》的女弱男强,到《还珠格格》的进步,到《甄嬛传》的逆袭,再到《延禧攻略》的女强,消费者用钞票做选票,选择符合其三观的产品,进行心理投射。从镜子里看心理投射。一个词是代入感,得到心理满足。而从工业产品是很难研究。消费者会用钞票做选票,选择符合其三观的产品,进行心理投射。未来05后将成为新一代消费者,如何针对他们的三观进行产品创新是现在就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李勇先生向同学展示了最前端的技术和应用,例如生产制作的虚拟拍摄、动画制作,营销互动的互动视频,宣传与经纪的明星与受众分析,技术支持的数字资产建模与交易。未来随着5G的普及,观影模式将推陈出新,传统影视公司会遭遇科技巨头的洗牌,创作者的生产模式被颠覆,观众的消费模式会彻底改变。

AI改变营销

      在沙龙的最后,李勇先生总结到未来将是“科技与内容的跨界融合”,以内容为核,用数据赋能,生态联动,打造智能营销壁垒。并且李勇先生建议我们培养“IP”思维,在营销中以IP支持内容,用内容将“人”和“货”联系起来,实现消费者“人”与“货”之间的双向匹配,并鼓励同学们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通过商业分析寻找真正的关键驱动,用内容影响消费者的态度,进而改变消费者的行为。

本次沙龙回顾就到这里,敬请期待下次沙龙活动!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北大光华商业分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