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回顾 | 李鸿:关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几个思考
空中沙龙,云端学习。2020年3月28日晚,北大光华商业分析硕士项目在新学期的第三场行业沙龙顺利举行。活动邀请到了重庆富民银行首席产品官李鸿老师。李鸿老师为来自各个高校的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关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几个思考”的分享,向大家介绍了数字化银行的建设路径。
富民银行:向数字化银行迈进
随着对暴力催收、数据滥用监管力度的加大,小微商户和灵活用工人群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显现,拥有数据能力的金融机构也应运而生。重庆富民银行(以下简称“富民银行”)成立于2016年8月,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中西部第一家民营银行。富民银行的定位是普惠金融服务,目标客群为小微商户和灵活用工人群,以填补传统银行业漏洞,致力于成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银行。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个方向
数字化银行是指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和科技为驱动,面向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商业模式。李鸿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通过对传统银行经营痛点分析,分享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个方向:
嘉宾分享: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大方向
01
战略选择的转型
传统银行是以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驱动,而招商银行作为数字化银行转型的领跑者,提出了客户数量等指标,这标志着银行战略选择的转变——注重发展用户数量、活跃度等。数字化银行另一战略选择是注重经营数据,以数据驱动商业机会的发掘,业务方向的确定和业务发展的策略等,主要体现在目标客户的选择、规模化获客的策略和模式等。
02
获客方式的转型
传统银行通过网点、柜台和客户经理结合进行获客,而数字化银行通过数据获得用户画像,采取线上服务场景作为流量入口,提高交互体验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对信贷服务与理财服务等业务进行交叉营销。
03
KYC的转型
KYC(Know Your Customer)这一术语在银行业专指客户识别。传统银行采用身份证信息与本人核对的方式,且客户开户需要去对应网点,而数字化银行的客户仅仅通过APP或微信服务号,使用人脸识别等功能便可开户。这一转变给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也降低了银行的成本。
04
风险识别的转型
传统银行对于风险的识别是基于管理层、专家、制度以及经验,而数字化银行以数据驱动。以富民银行对于小微商家风险识别为例,通过和聚合支付平台合作,获得商家收付款经营的相关数据,以刻画商家经营能力、收入水平等特征,同时和人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的企业主个人征信数据连接,综合得到用户数据和商家数据,并建立个体模型和商业模型来识别信用风险,帮助确定授信额度和借款利率。
05
决策机制的转型
传统银行的所有决策一般都是由管理层做出,在不同制度和流程下进行多层次授权,而数字化银行则是利用商业模型和业务模型做出决策或辅助做出决策,这使得决策有据可依,更迅速也更为准确。
06
组织结构的转型
传统银行由于决策机制的问题,存在着管理层需要无所不会、销售业绩主导业务、科技以需求为导向等现象,这对提高客户体验、挖掘客户需求提供的帮助寥寥无几。数字化银行将需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的金融服务全生命周期来进行组织结构重塑,设立更多专业岗位,各岗位专业化分工进行协作,实现效率与专业并存。
面向客户的金融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
接下来,李鸿老师提出了面向用户的金融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指出未来银行业务将围绕自然人的生活周边进行。全社会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人和生活场景、场景和生产流通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完成,银行作为交易资金账户服务者也需要随着网络直接穿透到交易过程,金融服务将随着交易需求的变化逐渐从中断式向连接式演进。同时由于互联网带来的流量聚合效应,使得这个转变进程将是一个重新定义银行服务模式的过程。
嘉宾分享:从客户出发,实现全流程服务管理
互动与Q&A
最后,同学们就银行体系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金融科技存在中老年客户技术壁垒、银行业与互联网数据岗位优劣、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困难、开放银行与数字化银行的差异、数据质量检验等方面踊跃提问,与嘉宾进行进一步深入交流。通过李鸿老师精彩的分享,同学们对具体业务问题:银行数字化转型从策略到实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