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信息茧房
因为自己的职业是产品经理,所以我关注了很多产品经理大V的公众号,他们经常会用产品思维解释很多问题、现象、事件等,也就是说,常常是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思考一切。
起初,自己觉得非常有用,可以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将产品方法论和实际的生活、工作相结合。
可时间久了、产品经理的文章看得多了,突然发现,自己其实陷入了一种隐性的思维陷阱:产品经理大V们只是把产品思维运用得更加熟练,很多时候其实有失偏颇。
因为这是在用单一思维看待世界,只是用产品经理的这一套思维体系形成了自洽的逻辑闭环,真实的情况要复杂许多,绝对不是从一个角度就可以解释的。
产品经理经常讲理性、客观,觉得今日头条、抖音这种个性化推荐,会造成其三四五线用户的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也是说是作茧自缚,自己所接收到的同类型外界信息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茧房,把自己包裹了起来,然后难以看到更多维度、更多类型的信息。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信息茧房,自己生活的圈子、职业、阶层会限制自己得到的信息,同时会让自己产生“钉子思维”。
毕竟人只会注意到自己关注的东西,只会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
拿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举例:纠结了很久才买的AirPods,买完后发现满大街都是AirPods,但以前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过。
想必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无论自己买的是手表、包包还是衣服。
所以,产品经理也不会高人一等。
经常看产品经理大V们的解读、经常用产品思维考虑问题,又因为圈子中很多人也是产品经理,所以得到的信息也常常和产品经理有关。
更关键的是,由于自己是产品经理,所以会无意识地屏蔽掉其他信息。
这就是产品经理的信息茧房,而这种思维茧房是隐性的,难以感知。
想要冲出这个信息茧房,那就要培养起自己的多元化思维。
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圈子,多和不同职业、不同类型、不同圈层的人交流,外边的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和丰富得多。
还有一个门槛低的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是读书,读不同类型的书,最好多读社科类的书,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
交流也好,读书也好,关键是要建立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成体系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型,然后采用不同的思维和视角看待问题。
每一种思维模型都存在自己的盲点和弊端,交叉验证才可以获取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比如同一件事,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常常会使用需求供给、边际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去分析,但结果是,现实情况常常与理论不符合,问题就在于,经济学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假设之上。
而人实际上是有限理性的,会受到感情、情绪的影响,无法做到纯粹的理性,因此,可以再引入心理学家的视角,去分析人的认知、群体的心理等等。
当我们能够使用多种视角去看待同一件事物时,才能真正地更接近真相与真理。
你好,我是岳小鱼,一名在路上的产品经理。
会和你聊聊职场和产品经验,
也会漫谈生活、电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