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社深巷中那些难忘的风景,从红砖古厝说起......

走街串巷der 天下集美 2021-10-14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生长着我们的信念,寄托着我们的思念......


对于大社人而言,浔江末端,七丘之尾,那个得天独厚的小渔村,是离家千万里也想归去的故土。


图/纯粹女


在大社人看来

似乎踏上那石板路才真正回到了家


青石板路两旁

是写满岁月痕迹的老房子

几步一个豁口

一闪身就能隐进一条巷子

这里的街巷少有死胡同

七弯八拐终有出口

联通着里里外外的世界


古色古香的古厝祖祠

原滋原味的民风民俗

承载闽乡儿女乡愁的侨楼

维系大社人文血脉的景点

赋予了这片土地更深层次的意义


沿着大社特有的石板路

去寻觅大社的市井古意与时代人文


【 古色古香的古厝祖祠 】


集美陈氏宗祠

陈氏宗族的发轫繁衍史由此展开

这里 是大社人存放乡愁的陈列馆

是安放灵魂的栖息地

图/纯粹女

大社里那联排成势的排屋

有天有地有埕的红砖古厝

不同的外表下却有着相同的

质朴端庄细腻温良的内里

带着一种久远的家的温暖

穿过流金岁月 从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中醒来

图/祠后路2-28号排屋俯视图

以上图/纯粹女

廊下摆放的老物件儿

捕鱼用具、石磨和簸箕......

无一不在诉说着属于大社人的独家记忆

图/纯粹女

时代赋予大社红砖古厝新的生命力

《追梦》《梦现》《梦之七彩》...

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涂鸦作品

承载着新一代大社人的美丽梦想

图/涂鸦作品《追梦》


【 原滋原味的民风民俗 】


 [ 端午赛龙舟 ] 

端午时节 龙舟池里

龙舟竞渡 百舸争流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闽家之子爱拼会赢的土道理

每年准时登场的赛龙舟

成为了大社人,记得住的乡愁

图/看图王

 [ 大社刈香 ] 

大社正月十五刈香巡游祭“开闽王”

这一民俗传统已沿袭了800多年

将每一位大社人紧紧相连

传承先辈爱国爱乡精神

展示“人文集美”内涵

团结家乡,祈求平安

图/陈建华

 [ 龙王宫千秋庆 ] 

在大社

宫庙楼宇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

也是维系宗族信仰的纽带

位于银江路29号的龙王宫 已有千年之久

渔民们无论是出海打渔或远赴南洋

都会到这座古寺来朝拜龙君

祈求行风顺水,平安出海


【 承载闽乡儿女乡愁的侨楼 】


历史来来往往

凝固的建筑是时间最好的见证者

中西合璧的南洋大宅 穿砖插石的红瓦白墙

这些扎根于大社的百年侨楼

背后尽是闽乡儿女浓郁的乡愁

图/李四四

远洋归来的华侨将浮沉跌宕的人生境遇

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都倾注于这一幢幢红瓦古房中


 [ 怡本楼 ] 

位于尚南路68号的怡本楼

由旅居泰国华侨陈维雄建于1926年

是一栋两层楼高的红砖南洋式风格建筑

曾无偿供给集美学校的老师与

集美医院的医生居住

她承载着几代人的成长与回忆

图/李四四

 [ 松柏楼 ] 

位于尚南路90号的松柏楼

由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加耐建于1927年

因通体洁白亦称“小白楼”

“小白楼”现已改造成摩客栈

是如今集美最火的客栈之一

图/郭妮妮

 [ 引玉楼 ] 

位于大社路2号的引玉楼

由旅居菲律宾的华侨

陈福源、陈福祥建于1929年

引玉楼在建筑特色方面

兼具欧式建筑元素和厦门民居特色

图/李四四

 [ 文确楼 ] 

位于集美浔江路115号的文确楼

是离海最近的侨楼,有“吃风楼”之称

由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华侨

陈文确和陈六使兄弟建于1937年

现如今经改造成为陈列馆

向世人展示陈文确与陈六使兄弟的生平事迹


 [ 建业楼 ] 

位于祠前路18号的建业楼

由旅居泰国华侨陈建业、王金霞建于1950年

是集美近代大型洋楼的代表

红砖配白墙,平面布局似闽南四合院

图/李四四

 [ 泰和楼 ] 

位于大社路203号的泰和楼

由旅居泰国的华侨陈永湾建于1951年

泰和楼精致大气 闽南传统四合院布局

融合红砖、西洋精美花卉图案

堪称西式建筑“入乡随俗”的优雅典范

图/李四四

 [ 再成楼 ] 

位于尚南路9号的再成楼

由旅居泰国华侨陈再成建于1955年

红砖拱廊,精致简约

建筑面积1161平方米

主楼前还带有自家的小庭院


 [ 登永楼 ] 

位于集岑路11号的登永楼

由印尼华侨陈登永建于1958年

前有庭院后有主楼和附楼

不追求奢华堆砌,崇尚删繁就简

现在登永楼被赋予了新使命——

成为大社文创旅游街区运营公司的办公地点

图/李四四

 [ 南薰楼 ] 

还有厦门的标志性建筑——南薰楼

她矗立于浔江西岸的制高点上

是五六十年代的福建第一高楼

图/吴昊

【 维系大社人文血脉的景点 】


闻名海内外的学村

游人如织的各大景区

是缅怀先辈恩泽 维系人文血脉的

重要载体

集美学村/林火荣


 [ 鳌 园 ] 

这里不仅风光秀美

更是被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

嘉庚先生生活过并长眠于斯的地方

在遍布海内外的集美人和嘉庚学子心中

鳌园已不仅仅是一个景区

更是嘉庚精神和集美人文血脉的重要载体

图/林志杰

 [ 陈嘉庚故居 ] 

嘉庚先生故居坐落于嘉庚路149号

是一座两层小楼房,落成于1918年

1939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

1980年故居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

并按嘉庚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供后人缅怀

楼内珍藏有手稿、衣服与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


 [ 归来堂与归来园 ] 

归来堂是嘉庚先生生前就拟建的“小祠堂”

有“期后辈不忘家乡之意”

它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

厅堂正中安放陈嘉庚石雕座像

在此可了解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

是海内外游人来厦门的必游之地


归来园位处归来堂之南

堂前花园中央矗立着嘉庚先生铜像

左手拿帽右手执杖,目光深邃而和蔼

先生遥望着远方,盼望海外亲人归来

图/陈昱青

 [ 陈嘉庚纪念馆 ] 

位于集美嘉庚公园北门以东填海处

是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

图/林志杰

 [ 嘉庚公园 ] 

嘉庚公园位于鳌园的西面

与鳌园连成一体

是人们缅怀嘉庚先生恩泽的所在

同时亦是大社人民的“后花园”

图/SogBattle


早起去菜市场买把菜

在大社路上喝一碗花生汤

吃一份大肠血,来一碗大社沙茶面

偶遇在家门口打海蛎的大娘

坐在廊下开着旧式收音机听着歌仔戏的大爷

......

都是记忆中最熟悉的模样啊

在大社里

每个人都是最鲜活的文化博物馆

那满溢闽南风情的古厝侨楼

那传承百年的歌仔戏

隐匿在市井的艺术家

娓娓述说着一代代集美大社人的故事



集美区新媒体中心出品

图片仅供网友欣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并致敬!

编辑:黄碧娟|编审:刘意婷 王德胜  

天下集美原创,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xmtxjm@163.com

集美的冬天灌口东辉成功逆袭

厦门最高规格摄影盛宴夜跑全明星阵容公开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