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百年,灌口大坂山麓竟藏着一座明代古庙,老集美人都不一定去过...
在集美,郊游踏青与季节无关,想要放松心境,一月的南方天,也能看到满山青翠,花草繁密,溪水潺潺。
那是个微微湿润的早晨,从集美老城区出发,我们踏上探寻灌口山口庙之旅。
925路公交车沿着灌口大道一路向北,拐进小路,放眼望去,只见远处青山连绵,近处绿水环绕,鸟鸣啾啾,让人瞬间心神明亮开阔起来。
村道两旁不时有引导牌指引,再往前探去,只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跨过山口溪继续向前,便是千年古庙山口庙的所在了。沿坡而上,飞檐翘角,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
原本以为山口庙只是山间小庙,却不想首先被石阶中间龙飞凤舞的石雕吸引,精美而且大气。
突然心生好奇,信步石阶而上,此刻山口庙显露出它的真容。
浸润在山雾之中的山口庙依然显得金碧辉煌,略微褪色的外墙像经过岁月的洗礼,道出历史的味道。
古庙650年 命运多坎坷
山口庙位于厦门灌口镇东辉村、双岭村交接的大坂山麓。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洪武元年,由东辉、双岭民间人士集资捐款,按皇宫三殿式建筑,称为“山口庙”。供奉舍仁公、太子公。每年农历九月初六至初九日为庙会庆典吉日。
民
国
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武昌起义建立联合新军,爱国志士庄育才、潘节文在东辉蜘蛛湖及山口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1917年在攻打同安县城时,二位不幸阵亡。北洋军阀张毅带兵围剿爱国新军部队时,发现山口庙内藏有大量革命军的军火物资,遂放火烧毁了山口庙,夷为平地。
后来,当地村民为保持山口庙香火和纪念革命圣地,在其三殿的旧基盖成简易的小庙,以正香火。
重
建
文革期间,山口庙再次遭到破坏,舍仁公、太子公的神像被烧毁。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神像重新雕刻,恢复中殿供奉。
1993年在东辉村、双岭村28位乡贤自发集资之下,恢复了三殿皇宫式的建筑。几年来,在政府及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支持下,于2008年完成主体及附设工程,形成了如今规模的山口庙。
曾经风雨飘摇 如今风采依旧
山口庙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砖木结构,平面结构为三进两天井式,前、后殿屋顶为双翘脊硬山顶,中殿为重檐悬山顶。
右侧新建两层楼式厢房。前殿为门厅,中殿奉祀辅顺、辅胜将军,后殿奉祀观音大士。
传
说
民间传说北宋时,宋仁宗令杨文广为元帅平闽南十八寨,时马殷将军为先锋,李伯苗为军师。因马、李两人平闽南战乱有功,皇帝即分别敕封马、李为辅顺、辅胜将军,并留镇漳、泉两府。
由于百姓对马、李两人极为敬仰,死后遂被尊为神将奉祀。清初,随着灌口一带乡民赴台垦殖,山口庙辅胜将军的香火也传至台湾,至今台湾三重,板桥、台北、头城、新竹等地均有奉祀上述两将军的庙宇。
门廊竖有青褐色花岗岩雕盘龙石柱,正中门两侧有紫铜色石狮,墙壁凤凰浮雕精致,殿内的壁画丰富而生动,无一不显现建筑的精美。
登上二楼,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屋顶装饰了。它汇集了闽南寺庙屋顶特色:远观鲜艳夺目,近看内涵丰富、造型众多、细节生动、制作精美。
二楼亭内还有一个古旧的铜钟,斑驳的表面上刻着“山口庙”三个字。
凝望着,仿佛在触摸着一段久已远去的历史,瞬间,那金戈铁马的喧腾,那先贤志士的精神,和眼前青山绿水,融在了一起。
如果哪天你也来到灌口
别忘了来山口古庙走一走
找一找跨越历史的古迹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李蕾 胡晓倩|编审:王德胜 刘意婷
天下集美原创,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xmtxj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