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城区第一条公交,18路的集体回忆,知道的都已中年!
采访/撰文:胡晓倩
1996年元旦,
一声悠扬的喇叭划破龙舟池的朝阳,
一辆开往厦大的公车从这里始发,
在家门口就能坐车直达岛内!
集美人多年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龙舟池 /图虫网
那年的18路,风光无限。
她采用当时最时髦的车型福莱西宝,
集空调巴士和旅游专线为一体,
豪华专座,一票5元制,
舒适感如同今天的"海景地铁"。
18路(即后来的959路),
从龙舟池始发,囊括学村各处景点,
串联起一众“嘉庚系”院校;
火炬园、sm购物中心、轮渡等地标,
好逛好吃又好玩,客流量自然不少。
不久公交集团改旅游专线为市民常规线,
将票价降为2元,(开空调期间加收一元共3元)
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一把时髦和风光,
但票价更改后的18路气派丝毫不减。
小时候随着大人进岛,
公车驶入厦门大桥的那一刻,
打开窗海风吹过,十分惬意。
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商场,
对岛的另一头繁华生活的想象与憧憬
也渐渐变得明朗。
18路,见证孩童从青涩到成熟,
也让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被更多人发现,
迎来新一波旅游热潮。
每年6月是18路最忙碌的时候,
公车上挤满了从各地赶来,
集美观光旅游看龙舟赛的乘客。
他们从厦门最古老的核心城区出发,
沿途欣赏了鹭江道的海景,
一览中山路的骑楼建筑,
一路吃吃逛逛,
在公车缓缓驶入终点站后,
又被眼前秀丽古典的学村美景所折服。
“学村真的太美了,下次还要再来集美!”
“我仰慕嘉庚先生多年,终于有机会来看看他留下的这些建筑和学校!”
“请问看龙舟赛在哪一站下车?”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又重复的疑问,
司机李师傅并不厌烦反倒觉得有趣,
李团辉师傅陪伴这条线路更名、改线,
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持了10多年。
“会有不耐烦的时候吗?” 我好奇问道,
—“怎么会?咱们出门在外也有需要问路的时候,这很正常。”
谈起在18路工作的这十几年,李师傅最大的感受就是骄傲。
“大家对这条线路有熟悉感,坐习惯了。每年龙舟赛交通管制很严格,18路都要绕路,他们也会坐。”
亲切感也是很多异地上班族对18路的最大感受。
6点出头的龙舟池畔,
雾蒙蒙的天空尚未完全亮透,
第一班公车已经从这里出发,
她搭载着在集美居住在岛内上班的打工一族,
对新生活的向往,准时而热烈。
不过厦门大桥的通畅程度
是这趟“观光之旅”里最不稳定的因素。
高峰期的堵车时间少则20分钟多则难以预料。
你只能在上车的那一刻暗自祈祷:
今日不堵,准时打卡!
但你担心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有些人趁着堵车的空档抓紧补个觉,
也有人望着窗外缓慢移动的车流发呆,
掐指一算预计到达公司的时间,
看着有点进展的车队,才稍微放下心来;
▲图虫网
不过久而久之,习惯了18路的舒适和便捷,
也包容了她的堵,
日子也在这一急一缓的车流中变得绵长而平淡;
18路是上班族通向新世界的起点,
包容和消解了他们生活的压力,
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和改变。
从18路到今天的959路,
每一次转型,都会带来阵痛,
但也因为这些阵痛,
才让我们更感叹现在的便捷生活有多么不易。
▲地铁一号线 /图虫网
2010年,岛内外一体化热潮兴起,
公交线路区号重新调整,
18路自此更名为959路。
2011年08月15日,
侨英北部工业区迎来了喜盈门家具城和宝姿企业,
带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为优化交通资源,
940路和959路线整合为959路,
延长始发站到喜盈门,
终点依然是厦大;
再后来,地铁一号线来了,
为配合地铁1号线运营,
又考虑到海上五月花附近学校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959旅程的起点变成了东安公交场站,
终点也变成了高崎T4候机楼;
集美人想要进岛再也不需要坐959路,
因为地铁通到了家门口,
原本漫长的堵车时间变得便捷而快速;
那些堵在大桥上的记忆,也成了曾经的一部分...
曾经,它载着我们往返于城区到大桥之间,
从炎夏到寒冬,从青涩到成熟,
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不仅是一辆交通工具,
还是一段懵懂时光的见证。
忘不了每次大桥上惬意的海风,
忘不了周末和闺蜜结伴去城里逛吃逛喝后
赶最后一班车回到宿舍的青春岁月,
更忘不了在终点站下车后龙舟赛迎面而来的人声鼎沸;
记忆兜兜转转,从孩童到成人,
她陪伴着来往乘客的成长,
记忆中的18路,如今的959,
那段独属于青春时代的记忆,永远难忘。
/你和18路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注:部分史料图来源厦门公交集团 资料口述:许志强 李团辉
▌编辑:胡晓倩 责编:欧阳端凤
▌编审:王德胜
▌天下集美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