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人博:经典往往都是薄薄的小册子 | 麦读书单

王人博 麦读 2019-04-27


作者=王人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趣和好玩来自遗传和阅读。阅读能让人变得有趣,阅读让人培养温和的气质。阅读让人产生耐心,耐性。阅读让人放慢脚步。阅读让我们保持一种古典,站在古典和现代中间。——王人博


 《窗》

  作者 | 彭塔力斯

译者 | 孟湄

  版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我喜欢小书,因为拿起来就有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所以,聪明的作者一般都不会让自己的作品很厚,使读者一看就产生畏惧。「经典往往都是小书」,这是我的认识。这本书出自名家之手,是一部名作,也很薄。书中的 58 篇文字就像 58 个画框,把人生无尽的风景镶嵌进来。个人喜爱「乡愁」那篇,它渗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的深邃。一个人置身于并不熟悉的环境,容易产生乡愁。居处于异乡又感到无法融入,这种状态像是「流亡」、无根、没有确定性的漂移,人在路上,心却留在了原地。这种异己性的存在状态会强化对自己出生地的心理依赖。家乡对我们而言,不只是曾经的居地,更是一段永逝的时光。我们对故地的心理需求和依赖并非都是现实的投射,而且也是对时间本身的感伤。如果不信,就读一读这本小书。

 

 《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作者 | 陈志让

  版本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该书选择的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切面,但它所探讨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则带有长远性、整体性。该书关涉三个问题:「军绅政权」产生的根源;军阀的特性;消除军阀的途径和方法;后一问题用的是淡墨轻彩,好像有意留给了读者更深的思索。在「知识不隔夜」的互联网时代,这是一本容易被遗忘的薄薄的旧书。但这无疑是一部好读的学术著作。「学术」二字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堪称「大家」的陈先生则将交给读者的复杂问题变成涓涓细流。

 

《作为方法的中国》

  作者 | 沟口雄三

译者 | 孙军悦

  版本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年


这是沟口先生著作集里一本带有方法论性质的作品,也是比较好读的社科类著作。该书在解构「西洋=进步,东方=落后」这种二元构造的基础上展开。东西方只是一种「差异性」存在,并无价值上的高低之别。沟口先生的「中国思想史论」本质上是「基体论」:欧洲之所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存在,是因为它自身的基体。中国的近代之所以异于日本,也是由中国「前近代」的基体决定的。这也可以解释,他的中国思想史为什么特别注重那些为中国同行所忽略的对保守人物的研究。此之谓「以中国为方法,就是以世界为目的」。


作者 | 约瑟夫·列文森 著 

译者 | 郑大华 / 任菁

版本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于近代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有关宪政的所思所想就完全不同于西方。与其说他们对西方宪政感兴趣,还莫如说他们对宪政如何造就了西方的强大与繁荣更痴迷。中国的宪政思想是把一个关涉自由的西方宪政置换为中国的国家富强与繁荣的一种「工具理性」。当然,中国近代在继受西方宪政思想时,也注意到了宪政与人权、宪政与分权制衡等元素,但都不如「富强」来得重要。循着这个研究理路往下走,后来发现了其中的缺陷:这种研究忽略了富强与宪政的中间环节,这便是现代国家与政府的构建问题。对此,中国同样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思考和企求。这是《法的中国性》一书所探讨的问题。中国性概念是受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的「Chineseness」启发而来。

 


麦读书友会」已开通兴趣群(法律人文实务群)和身份群(学生/律师/法务/法官/检察官)。在麦读书店购过书的读者请加麦读君 maidujun ,发送截图申请入群。长按二维码即可进入麦读书店



关于麦读以及长期招聘:从「麦田」到「麦读」:探寻法律出版的明天

转载投稿与合作联系麦读公号主编

lushuhui@maidupress.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置顶麦读▶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大国宪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